建筑內外區空調負荷轉移節能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建筑內外區空調負荷轉移節能系統。本實用新型的建筑內外區空調負荷轉移節能系統包括:冷水機組和換熱器;該冷水機組包括蒸發器和冷凝器;該蒸發器的輸出接口用于輸出冷水至內區;該蒸發器的輸入接口用于接收該內區輸出的熱水;該冷凝器的輸出接口用于將該內區輸出的熱水輸出至該換熱器;該冷凝器的輸入接口用于接收該換熱器所輸出的冷水;該換熱器的第一輸入接口用于接收該內區輸出的熱水;該換熱器的第一輸出接口用于將該換熱器處理后的水輸出至該冷凝器的輸入接口;該換熱器的第二輸出接口用于將該換熱器所積累的熱量通過熱水輸出至外區;該換熱器的第二輸入接口用于接收該外區輸出的冷水。本實用新型可降低能耗。
【專利說明】建筑內外區空調負荷轉移節能系統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暖通技術,尤其涉及一種建筑內外區空調負荷轉移節能系統。
【背景技術】
[0002] 隨著國家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大規模建筑,如商場、寫字樓等越來越多。該類建 筑的一個顯著特點便是設備負荷增加而建筑圍護結構負荷所占比較減小。通常情況下,將 距外墻3-8m以內的區域,大多情況下以不超過6m的范圍為宜,視作外區,其余區域為內區。 外區熱環境受室外氣候因素的影響較大,影響因素主要有室外氣溫、濕度、太陽輻射、室外 風等,因此,夏季需要供冷而冬季需要供熱。而內區熱環境基本不受外界氣候的影響,主要 由人員、燈光和大量計算機設備等產生的熱量,余熱量較大,且不與外界進行冷熱交換,因 此內區常年需要供冷。
[0003] 建筑能耗即建筑的運行能耗,主要包括日常用能,如采暖、空調、照明、炊事、洗衣 等的能耗。然而在建筑能耗中,空調能耗又占主要比例,約為2/3左右。特別是對于內外區 的建筑,由于內外區熱環境的不同,使得空調能耗更大。因而如何減少空調能耗、降低建筑 能耗顯得格外重要。 實用新型內容
[0004]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建筑內外區空調負荷轉移節能系統,用以降低能耗。
[0005]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建筑內外區空調負荷轉移節能系統,包括:冷水機組和 換熱器;
[0006] 其中,所述冷水機組包括:蒸發器和冷凝器;所述蒸發器包括輸出接口,用于輸出 溫度低于地下水的水至內區,對所述內區供冷;所述蒸發器還包括輸入接口,用于接收所述 內區輸出的溫度高于所述內區輸入水的水;所述冷凝器包括輸出接口,用于將所述內區輸 出的溫度高于所述內區輸入水的水輸出至所述換熱器;所述冷凝器還包括輸入接口,用于 接收所述換熱器所輸出的溫度低于所述換熱器輸入水的水,以使所述冷凝器將所述換熱器 所輸出的溫度低于所述換熱器輸入水的水傳輸至所述蒸發器,通過所述蒸發器的輸出接口 輸出至所述內區,以對所述內區進行循環供冷;
[0007] 所述換熱器包括第一輸入接口,用于接收所述內區輸出的溫度高于所述內區輸入 水的水;所述換熱器還包括第一輸出接口,用于將經所述換熱器換熱處理后的溫度低于所 述換熱器的第一輸入接口所輸入水的水輸出至所述冷凝器的輸入接口;所述換熱器還包括 第二輸出接口,用于將所述換熱器進行換熱處理所積累的熱量通過溫度高于地下水的水輸 出至外區,以對所述外區供暖;所述換熱器還包括第二輸入接口,用于接收所述外區輸出的 溫度低于所述外區輸入水的水,以使所述換熱器對所述外區輸出的溫度低于所述外區輸入 水的水進行換熱處理,并通過所述換熱器的第二輸出接口,以對所述外區進行循環供熱。
[0008] 如上所述系統,其中,所述內區包括輸出接口,所述內區的輸出接口與所述蒸發器 的輸入接口之間設置有冷凍水循環泵;所述冷凝器的輸入接口與所述換熱器的第一輸出接 口之間設置有冷卻水循環泵;所述外區包括輸出接口,所述外區的輸出接口與所述換熱器 的第二輸入接口之間設置有用戶循環泵。
[0009] 如上所述系統,優選的,其中,所述內區還包括:輸入接口,所述內區的輸入接口與 所述蒸發器的輸出接口之間設置有第一控制閥;所述內區的輸出接口與所述冷凍水循環泵 之間設置有第二控制閥;所述冷凝器的輸出接口與所述換熱器的第一輸入接口之間設置有 第三控制閥;所述換熱器的第一輸出接口與所述冷卻水循環泵之間設置有第四控制閥;所 述外區還包括輸入接口,所述外區的輸入接口與所述換熱器的第二輸出接口之間設置有第 五控制閥;所述外區的輸出接口與所述用戶循環泵之間設置第六控制閥。
[0010] 如上所述系統,其中所述換熱器優選為板式換熱器。
[0011]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一種建筑內外區空調負荷轉移節能系統,包括:換熱器、 冷卻塔;
[0012] 所述換熱器包括第一輸出接口,用于將溫度低于地下水的水輸出至內區,對所述 內區供冷;所述換熱器還包括第一輸入接口,用于接收所述內區輸出的溫度高于所述內區 輸入水的水;所述換熱器還包括第二輸出接口,用于將所述內區輸出的溫度高于所述內區 輸入水的水輸出至所述冷卻塔;所述換熱器還包括第二輸入接口,用于接收所述冷卻塔輸 出的溫度低于地下水的水,以使所述換熱器的第一輸出接口將所述冷卻塔輸出的溫度低于 地下水的水輸出至所述內區,以對所述內區進行循環供冷;
[0013] 所述冷卻塔包括輸入接口,用于接收所述內區輸出的溫度高于所述內區輸入水的 水;所述冷卻塔還包括輸出接口,用于在所述冷卻塔對所述內區輸出的溫度高于所述內區 輸入水的水進行冷卻處理之后輸出至所述換熱器的第二輸入接口。
[0014] 如上所述系統,其中,所述內區包括輸出接口,所述內區的輸出接口與所述換熱器 的第一輸入接口之間設置有用戶循環泵;所述換熱器的第二輸入接口與所述冷卻塔的輸出 接口之間設置有換熱循環泵。
[0015] 如上所述系統,其中,所述內區還包括輸入接口,所述內區的輸入接口與所述換熱 器的第一輸出接口之間設置有第一控制閥;所述內區的輸出接口與所述用戶循環泵之間設 置有第二控制閥;所述換熱器的第二輸出接口與所述冷卻塔的輸入接口之間設置有第三控 制閥;所述冷卻塔的輸出接口與所述換熱循環泵之間設置有第四控制閥;所述換熱循環泵 與所述換熱器的第二輸入接口之間設置有第五控制閥。
[0016] 如上所述系統,其中,所述換熱器優選為板式換熱器;所述冷卻塔優選為開式冷卻 塔。
[0017]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內外區空調負荷轉移節能系統,通過換熱器累積內區供冷 產生的熱量,并通過換熱器將該累積的熱量用于為外區供暖,從而無需外界熱源,實現建筑 內部熱量的合理利用,減少空調系統的能耗。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所提供的建筑內外區空調負荷轉移節能系統的結構 示意圖;
[0019]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所提供的另一建筑內外區空調負荷轉移節能系統的 結構示意圖;
[0020]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所提供的再一建筑內外區空調負荷轉移節能系統的 結構示意圖;
[0021]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所提供的建筑內外區空調負荷轉移節能系統的結構 示意圖;
[0022]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所提供的另一建筑內外區空調負荷轉移節能系統的 結構示意圖;
[0023]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所提供的再一建筑內外區空調負荷轉移節能系統的 結構示意圖;
[0024]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所提供的建筑內外區空調負荷轉移節能系統的結構 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所提供的建筑內外區空調負荷轉移節能系統的結構 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建筑內外區空調負荷轉移節能系統,包括: 冷水機組101和換熱器102。
[0026] 其中,該冷水機組101包括:蒸發器103和冷凝器104 ;蒸發器103包括輸出接口 105,用于輸出溫度低于地下水的水至內區,對該內區供冷。該冷水機組101還包括壓縮機。 該壓縮機向冷凝器104排入高溫高壓的過熱蒸汽,蒸汽在冷凝器104中向環境介質,如空 氣或水散熱,冷卻成過熱液體,經過節流閥減壓節流后,以飽和的蒸汽狀態噴入蒸發器103 內,在該蒸發器103內蒸發散發熱量,變為該溫度低于地下水的低溫水。蒸發器103還包括 輸入接口 106,用于接收該內區輸出的溫度高于該內區輸入水的水。蒸發器103的輸出接口 105所輸出的溫度低于地下水的水流入內區,吸收內區的散熱,輸出溫度高于該內區輸入水 的水。冷凝器104包括輸出接口 107,用于將該內區輸出的溫度高于該內區輸入水的水輸出 至換熱器102 ;冷凝器104還包括輸入接口 108,用于接收換熱器102所輸出的溫度低于該 換熱器102輸入水的水,以使冷凝器104將換熱器102所輸出的溫度低于該換熱器104輸 入水的水傳輸至蒸發器103,通過蒸發器103的輸出接口 105輸出至該內區,以對該內區進 行循環供冷。
[0027] 換熱器102包括第一輸入接口 109,用于接收該內區輸出的溫度高于該內區輸入 水的水。換熱器102還包括第一輸出接口 110,經過換熱器102換熱處理后的溫度低于該 換熱器102的第一輸入接口 109所輸入水的水輸出至冷凝器104的輸入接口 108。對該內 區供冷之后輸出的溫度高于流入時溫度的水,流入換熱器102之后,通過該換熱器102進行 換熱處理,輸出溫度高于流入該換熱器102時溫度的水。換熱器102還包括第二輸出接口 111,用于將換熱器102進行換熱處理所積累的熱量通過溫度高于地下水的水輸出至外區, 以對該外區供暖。換熱器102還包括第二輸入接口 112,用于接收該外區輸出的溫度低于 該外區輸入地下水的水,以使換熱器102對該外區輸出的溫度低于該外區輸入水的水進行 換熱處理,并通過換熱器102的第二輸出接口 111,以對該外區進行循環供熱。對該外區供 暖實際是將流入的水所攜帶的熱量散發至該外區的環境,從而輸出溫度較低的冷水。換熱 器102對該外區輸出的溫度低于該外區輸入水的水進行換熱處理,吸收對該內區進行供冷 所累積的熱量,從而實現對該外區的循環供暖。
[0028]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建筑內外區空調負荷轉移節能系統可通過換熱器累 積為內區進行供冷所散發的熱量,無需外界熱源來提供熱量,如鍋爐,而是基于該換熱器所 累積的熱量為外區進行供暖,實現內外區熱量的平衡,降低空調系統的能耗。
[0029] 需要說明的是,該實施例所提供的建筑內外區空調負荷轉移節能系統主要應用于 建筑外區需供暖,而內區需供冷的時期,如冬季或過度季節。該過度季節例如可以是初春及 秋末。
[0030] 本實施例一還提供一種建筑內外區空調負荷轉移節能系統。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 施例一所提供的另一建筑內外區空調負荷轉移節能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該建 筑內外區空調負荷轉移節能系統,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內區包括輸出接口 201,該內區的 輸出接口 201與蒸發器103的輸入接口 106之間設置有冷凍水循環泵202 ;冷凝器104的 輸入接口 108與換熱器102的第一輸出接口 110之間設置有冷卻水循環泵203 ;該外區包 括輸出接口 204,該外區的輸出接口 204與換熱器102的第二輸入接口 112之間設置有用戶 循環泵205。
[0031] 為使得內區所輸出的溫度高于地下水的水可以更順暢的流入蒸發器103的輸入 接口 106,因此在內區的輸出接口 201與該蒸發器103的輸入接口 106之間設置冷凍水循環 泵202,以提高內區所輸出的溫度高于該內區輸入水的水的壓強。同理,冷凝器104的輸入 接口 108與換熱器102的第一輸出接口 110之間設置有冷卻水循環泵203 ;該外區的輸出 接口 204與換熱器102的第二輸入接口 112之間設置有用戶循環泵205。
[0032] 該實施例方案中的冷凍水循環泵、冷卻水循環泵及用戶循環泵,可更好的保證空 調系統內部的水循環,從而更好為內區循環供冷及為外區供暖。
[0033] 本實施例一還提供一種建筑內外區空調負荷轉移節能系統。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 施例一所提供的再一建筑內外區空調負荷轉移節能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如圖3所示,該建 筑內外區空調負荷轉移節能系統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其中,為更好地控制空調系統內部 的水流,在實施例中,該內區還包括輸出接口 301,該內區的輸入接口 301與蒸發器103的 輸出接口 106之間設置有第一控制閥302。該第一控制閥實際是安裝在蒸發器103的輸出 接口 106與該內區的輸入接口 301之間的管道上。該內區的輸出接口 201與冷凍水循環泵 202之間設置有第二控制閥303 ;冷凝器104的輸出接口 107與換熱器102的第一輸入接口 109之間設置有第三控制閥304 ;換熱器102的第一輸出接口 110與冷卻水循環泵203之間 設置有第四控制閥305。該外區還包括輸入接口 306,該外區的輸入接口 306與換熱器102 的第二輸出接口 111之間設置有第五控制閥307 ;該外區的輸出接口 204與用戶循環泵205 之間設置第六控制閥308。同理,第二控制閥至第六控制閥均設置在兩組件之間的管道上。 該實施例中各控制閥可以是電動閥。
[0034] 上述實施例方案中的換熱器102優選為板式換熱器。
[0035]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方案中的換熱器還可以是浮頭式換熱器、固定管板式換 熱器、U形管板換熱器等。
[0036] 實施例二
[0037] 本實施例二還提供一種建筑內外區空調負荷轉移節能系統。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 施例二所提供的建筑內外區空調負荷轉移節能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如圖4所示,該建筑內 外區空調負荷轉移節能系統包括:換熱器401、冷卻塔402。
[0038] 換熱器401包括第一輸出接口 403,用于將溫度低于地下水的水輸出至內區,對該 內區供冷;換熱器401還包括第一輸入接口 404,用于接收該內區輸出的溫度高于該內區輸 入水的水。換熱器401還包括第一輸出接口 403輸出的溫度低于該內區輸入水的水流入內 區,吸收內區的散發的熱量,為內區供冷。換熱器401還包括第二輸出接口 405,用于將該內 區輸出的溫度高于該內區輸入水的水輸出至冷卻塔402 ;換熱器401的第二輸入接口 406, 用于接收冷卻塔402輸出的溫度低于地下水的水,以使換熱器401的第一輸出接口 403將 冷卻塔402輸出的溫度低于地下水的水輸出至該內區,以對該內區進行循環供冷。
[0039] 冷卻塔402包括輸入接口 407,用于接收該內區輸出的溫度高于該內區輸入水的 水;該冷卻塔402還包括輸出接口 408,用于在冷卻塔402對該內區輸出的溫度高于該內區 輸入水的水進行冷卻處理之后輸出至換熱器401的第二輸入接口 406。
[0040] 本實施例方案通過換熱器將吸收內區供冷所散發的熱量的溫度高于地下水的水 的進行換熱處理,生成溫度低于地下水的水用以為內區供冷,冷卻塔進行冷卻處理提供溫 度低于地下水的水;同時還通過冷卻塔對換熱器輸出的溫度高于該內區輸入水的水進行冷 卻輸出溫度低于地下水的水,返回換熱器,從而為該換熱器提供溫度低于地下水的水。該換 熱器將該部分溫度低于地下水的水與該換熱器對內區輸出溫度高于該內區輸入水的水處 理后生成的溫度低于地下水的水,一起傳輸至內區,為該內區供冷。
[0041] 本實施例方案無需啟動冷水機組提供冷源,為內區供冷,直接通過換熱器和冷卻 塔結合為該內區提供供冷所用的溫度低于地下水的水,因而只需少量的電能維持換熱器及 冷卻塔的運行,即可實現為內區循環供冷,可有效降低能耗。
[0042]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提供的建筑內外區空調負荷轉移節能系統主要應用于過 度季節,如春末、秋初,只需為內區供冷的時期。
[0043] 本實施例二還提供一種建筑內外區空調負荷轉移節能系統。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 施例二所提供的另一建筑內外區空調負荷轉移節能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如圖5所示,該建 筑內外區空調負荷轉移節能系統,在上述方案基礎上,其中,該內區包括輸出接口 501,該內 區的輸出接口 501與換熱器401的第一輸入接口 404之間設置有用戶循環泵502 ;換熱器 401的第二輸入接口 406與冷卻塔402的輸出接口 408之間設置有換熱循環泵503。
[0044] 為更好地保證空調系統內部水循環,提高水流壓強,在內區的輸出接口 501與換 熱器401的第一輸入接口 404之間設置用戶循環泵502,同時在換熱器401的第二輸入接口 406與冷卻塔402的輸出接口 408之間設置換熱循環泵503。
[0045] 本實施例二還提供一種建筑內外區空調負荷轉移節能系統。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 施例二所提供的再一建筑內外區空調負荷轉移節能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如圖6所示,該建 筑內外區空調負荷轉移節能系統,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其中,該內區還包括輸入接口 601, 為更好地控制空調系統內部的水流,在實施例還在該內區的輸入接口 601與換熱器401的 第一輸出接口 403之間設置有第一控制閥602 ;該內區的輸出接口 501與用戶循環泵502 之間設置有第二控制閥603 ;換熱器401的第二輸出接口 405與冷卻塔402的輸入接口 407 之間設置有第三控制閥604 ;冷卻塔402的輸出接口 408與換熱循環泵503之間設置有第 四控制閥605 ;板換循環泵503與換熱器401的第二輸入接口 406之間設置有第五控制閥 606。
[0046] 上述實施例方案中的換熱器401優選為板式換熱器,冷卻塔402優選為開式冷卻 塔。
[0047]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方案中的換熱器還可以是浮頭式換熱器、固定管板式換 熱器、U形管板換熱器等。冷卻塔還可以是閉式冷卻塔。
[0048] 實施例三
[0049]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還提供一種建筑內外區空調負荷轉移節能系統。本實施例通 過具體的實例進行解釋說明。
[0050]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所提供的建筑內外區空調負荷轉移節能系統的結構 示意圖。該建筑內外區空調負荷轉移節能系統包括:冷水機組701、換熱器702及冷卻塔 703。其中,冷水機組701包括:蒸發器704和冷凝器705。
[0051] 蒸發器704的輸入接口 706與內區輸出接口 707之間還設置有冷凍水循環泵708 ; 冷凝器705的輸入接口 709與換熱器702的第一輸出接口 710之間還設置有冷卻水循環泵 711 ;外區的輸出接口 712與換熱器702的第一輸入接口 713之間還設置有用戶循環泵714。 該用戶循環泵714還有內區輸出接口 707相連接。換熱器702的第二輸入接口 715與冷卻 塔703的輸出接口 716之間還設置有換熱循環泵717。
[0052] 內區輸入接口 718與蒸發器701的輸出接口 719之間設置有第一控制閥720 ;內 區輸出接口 707與冷凍水循環泵708之間設置有第二控制閥721 ;冷凝器705的輸出接口 722與換熱器702的第二輸入接口 715之間設置有第三控制閥723 ;換熱器702的第一輸出 接口 710與冷卻水循環泵711之間設置有第四控制閥724 ;換熱器702的第二輸出接口 725 與外區輸入接口 726之間設置有第五控制閥727 ;外區輸出接口 712與用戶循環泵714之 間設置有第六控制閥728。
[0053] 換熱器702的第二輸出接口 725與內區輸入接口 718之間還設置有第七控制閥 729。由于換熱器702的第二輸出接口 725與內區輸入接口 718及外區輸入接口 726均相 連接,為更好地控制支路管道內的水流向,在換熱器702的第二輸出接口 725與內區輸入接 口 718及外區輸入接口 726之間的均設置一共用閥門,第八控制閥730。內區輸出接口 707 與用戶循環泵714之間設置有第九控制閥731。同理,由于用戶循環泵714還與外區輸出 接口 712相連接,因而,內區輸出接口 707與外區輸出接口 712與用戶循環泵714之間還設 置有共用閥門,第十控制閥732。換熱器702的第一輸出接口 710與冷卻塔703的輸入接 口 733之間設置有第i^一控制閥734 ;冷卻塔703的輸出接口 716與換熱循環泵717之間 設置有第十二控制閥735 ;換熱器702的第二輸入接口 715與換熱循環泵717之間設置有 第十三控制閥736。
[0054] 該實施例所提供的建筑內外區空調負荷轉移節能系統可通過冷水機組、換熱器利 用內區供冷所散發的熱量為外區供熱,降低為內區供冷外區供熱時期的空調能耗;還可以 通過換熱器和冷卻塔僅為內區供冷,而無需啟動冷水機組為內區供冷提供冷源,可有效降 低僅為內區供冷時期的空調能耗。
[0055] 同時,為保證該建筑內外區空調負荷轉移節能系統還適用于同時為內外區供冷的 使用場景,在該場景下,在該建筑內外區空調負荷轉移節能系統中,在冷凝器705的輸出接 口 722與冷卻塔703的輸入接口 733還設置有第十四控制閥737及第十五控制閥738。在 冷卻塔703的輸出接口 716與冷卻水循環711之間還設置有第十六控制閥739。
[0056] 具體地,本實施例方案的建筑內外區空調負荷轉移節能系統,若為內區供冷外區 供熱,則開啟并運行其中的冷卻水組701、換熱器702、冷凍水循環泵708、冷卻水循環泵711 及用戶循環泵714,關閉冷卻塔703及換熱循環泵717 ;并且開啟第一控制閥720、第二控 制閥721、第三控制閥723、第四控制閥724、第五控制閥727、第六控制閥728、第八控制閥 730、第十四控制閥737、第十控制閥732,關閉其余控制閥。
[0057] 若僅為內區供冷,則開啟換熱器702、冷卻塔703、用戶循環泵714及換熱循環泵 717,關閉冷卻水組701、冷凍水循環泵708、冷卻水循環泵711 ;并開啟第七控制閥729、第八 控制閥730、第九控制閥731、第十控制閥732、i^一控制閥734、第十二控制閥735、第十三控 制閥736、第十五控制閥738,其余閥門關閉。
[0058] 若同時為內外區供冷,則開啟冷卻水組701、冷卻塔703、冷凍水循環泵708、冷卻 水循環泵711,關閉換熱器702、用戶循環泵714及換熱循環泵717;并開啟第一控制閥720、 第二控制閥721、第五控制閥727、第六控制閥728、第七控制閥729、第九控制閥731、第十四 控制閥737、第十五控制閥738,第十六控制閥739關閉其余控制閥。內外區均供冷的場景 所適用于夏季炎熱天氣。
[0059] 該實施例的建筑內外區空調負荷轉移節能系統,通過減少內區供冷外區供熱及僅 內區供冷場景下空調系統的能耗,從而減低整個建筑的總空調能耗。
[0060]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 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 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 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 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
【權利要求】
1. 一種建筑內外區空調負荷轉移節能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冷水機組和換熱器; 其中,所述冷水機組包括:蒸發器和冷凝器;所述蒸發器包括輸出接口,用于輸出溫度 低于地下水的水至內區,對所述內區供冷;所述蒸發器還包括輸入接口,用于接收所述內區 輸出的溫度高于所述內區輸入水的水;所述冷凝器包括輸出接口,用于將所述內區輸出的 溫度高于所述內區輸入水的水輸出至所述換熱器;所述冷凝器還包括輸入接口,用于接收 所述換熱器所輸出的溫度低于所述換熱器輸入水的水,以使所述冷凝器將所述換熱器所輸 出的溫度低于所述換熱器輸入水的水傳輸至所述蒸發器,通過所述蒸發器的輸出接口輸出 至所述內區,以對所述內區進行循環供冷; 所述換熱器包括第一輸入接口,用于接收所述內區輸出的溫度高于所述內區輸入水的 水;所述換熱器還包括第一輸出接口,用于將經所述換熱器換熱處理后的溫度低于所述換 熱器的第一輸入接口所輸入水的水輸出至所述冷凝器的輸入接口;所述換熱器還包括第二 輸出接口,用于將所述換熱器進行換熱處理所積累的熱量通過溫度高于地下水的水輸出至 外區,以對所述外區供暖;所述換熱器還包括第二輸入接口,用于接收所述外區輸出的溫度 低于所述外區輸入水的水,以使所述換熱器對所述外區輸出的溫度低于所述外區輸入水的 水進行換熱處理,并通過所述換熱器的第二輸出接口,以對所述外區進行循環供熱。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區包括輸出接口,所述內區的輸出接 口與所述蒸發器的輸入接口之間設置有冷凍水循環泵;所述冷凝器的輸入接口與所述換熱 器的第一輸出接口之間設置有冷卻水循環泵;所述外區包括輸出接口,所述外區的輸出接 口與所述換熱器的第二輸入接口之間設置有用戶循環泵。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區還包括:輸入接口,所述內區的輸 入接口與所述蒸發器的輸出接口之間設置有第一控制閥;所述內區的輸出接口與所述冷凍 水循環泵之間設置有第二控制閥;所述冷凝器的輸出接口與所述換熱器的第一輸入接口之 間設置有第三控制閥;所述換熱器的第一輸出接口與所述冷卻水循環泵之間設置有第四控 制閥;所述外區還包括輸入接口,所述外區的輸入接口與所述換熱器的第二輸出接口之間 設置有第五控制閥;所述外區的輸出接口與所述用戶循環泵之間設置第六控制閥。
4. 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器為板式換熱器。
5. -種建筑內外區空調負荷轉移節能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換熱器、冷卻塔; 所述換熱器包括第一輸出接口,用于將溫度低于地下水的水輸出至內區,對所述內區 供冷;所述換熱器還包括第一輸入接口,用于接收所述內區輸出的溫度高于所述內區輸入 水的水;所述換熱器還包括第二輸出接口,用于將所述內區輸出的溫度高于所述內區輸入 水的水輸出至所述冷卻塔;所述換熱器還包括第二輸入接口,用于接收所述冷卻塔輸出的 溫度低于地下水的水,以使所述換熱器的第一輸出接口將所述冷卻塔輸出的溫度低于地下 水的水輸出至所述內區,以對所述內區進行循環供冷; 所述冷卻塔包括輸入接口,用于接收所述內區輸出的溫度高于所述內區輸入水的水; 所述冷卻塔還包括輸出接口,用于在所述冷卻塔對所述內區輸出的溫度高于所述內區輸入 水的水進行冷卻處理之后輸出至所述換熱器的第二輸入接口。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區包括輸出接口,所述內區的輸出接 口與所述換熱器的第一輸入接口之間設置有用戶循環泵;所述換熱器的第二輸入接口與所 述冷卻塔的輸出接口之間設置有換熱循環泵。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區還包括輸入接口,所述內區的輸入 接口與所述換熱器的第一輸出接口之間設置有第一控制閥;所述內區的輸出接口與所述用 戶循環泵之間設置有第二控制閥;所述換熱器的第二輸出接口與所述冷卻塔的輸入接口之 間設置有第三控制閥;所述冷卻塔的輸出接口與所述換熱循環泵之間設置有第四控制閥; 所述換熱循環泵與所述換熱器的第二輸入接口之間設置有第五控制閥。
8. 根據權利要求5-7中任一項所述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器為板式換熱器;所述 冷卻塔為開式冷卻塔。
【文檔編號】F24F5/00GK203907830SQ201420140450
【公開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26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26日
【發明者】邢同飛, 黃小娟, 張宇, 劉洪戰 申請人:北京中標新亞節能工程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