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發型加濕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蒸發型加濕裝置,其包括:具有水槽的底座、設置在底座上方并具有電機和風扇的蓋體、設置在底座上并凸出水槽水面的進風筒、以及設置在進風筒外圍并一端浸入水槽中的蒸發芯,其中蒸發芯位于進風筒的下游且位于風扇的上游。本發明簡化結構,通過擴張消音的方式,降低整機噪音且保證風道順暢,并通過蒸發芯位于中心,有利于用戶的清理操作。
【專利說明】蒸發型加濕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一種蒸發型加濕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加濕裝置包括諸如蒸汽加濕裝置、蒸發型加濕裝置或超聲波加濕裝置等,均需通過電力提供動力來增加房間中的濕度和濕氣并獲得理想的濕度范圍,且已經廣泛地用在家庭、辦公室和醫院中。大多數加濕裝置通過下列方法中的一種來操作:1)使用電子加熱線圈煮水,釋放蒸汽和濕氣到空氣中;2)使用在超聲波頻率下振動的裝置,產生安靜排出加濕器的冷霧形式的水滴;3)使用旋轉盤,在發散器處甩水,這將水分裂成漂入空氣中的細水滴;或者4)使用由電機操作的風扇,將空氣吹到過濾器或芯部以幫助水的蒸發。現有的蒸發型加濕裝置都是在整機側面的中間部位開有進風口,影響外觀的完整性,而且蒸發芯需固定在固定架上,再放入盛水槽中,造成產品成本及用戶清理時操作不簡便。而且該風道結構并未經過降噪處理,很容易因氣流撞擊風道內壁而造成噪音偏高,影響用戶的使用,特別是在夜晚,更是影響用戶的睡眠。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蒸發型加濕裝置,以簡化結構,通過擴張消音的方式,降低整機噪音且保證風道順暢,并通過蒸發芯單獨設置于中心,有利于用戶的清理操作,降低成本。
[0004]本發明的第一技術方案是:一種蒸發型加濕裝置,其包括:具有水槽的底座、設置在底座上方并具有電機和風扇的蓋體、設置在底座上并凸出水槽水面的進風筒、以及設置在進風筒外圍并一端浸入水槽中的蒸發芯,其中蒸發芯位于進風筒的下游且位于風扇的上游。
[0005]在第一技術方案的基礎上,進一步包括如下附屬技術方案:
[0006]優選地,所述進風筒、蒸發芯、底座三者的中心軸線重合。
[0007]優選地,所述進風筒與底座一體成型。
[0008]優選地,所述蓋體的底部分別與進風筒、蒸發芯、底座三者同時接觸,且三者的接觸面不共面。
[0009]優選地,所述蒸發芯位于風扇的下方,進風筒內有沿著氣流方向截面積逐漸縮小的進風通道、與進風通道一端相連且高出水槽水面并被間隔的若干個出氣口。
[0010]本發明的第二技術方案是:一種蒸發型加濕裝置,其包括:具有水槽的底座、設置在底座上方并具有電機和風扇的蓋體、設置在底座上并凸出水槽水面的進風筒、以及設置在進風筒外圍并一端浸入水槽中的蒸發芯,其中蒸發芯位于進風筒的下游且位于風扇的上游,且風道為串聯擴張消音式風道。
[0011]在第二技術方案的基礎上,進一步包括如下附屬技術方案:
[0012]優選地,所述串聯擴張消音式風道至少包括位于上游的進氣風道、位于進氣風道下游的內部風道、和位于內部風道下游的擴散風道,其中進氣風道的一端設置有若干個進風口,而另一端則與內部風道的進氣口相連,且進氣風道兩端之間設置有截面積大于進風口累計面積的底腔,而進風口累計面積大于進氣口面積;內部風道的一端為進氣口,而另一端為出氣口,且出氣口累計面積小于進氣口面積,且內部風道兩端之間沿著氣流方向截面積逐漸變小;擴散風道的一端為與出氣口相連且截面積大于出氣口累計面積的芯腔,而另一端則與蓋體的進入口相連,其中進入口位于芯腔的外圍,擴散風道兩端之間設置有容積大于芯腔的空腔。
[0013]優選地,所述串聯擴張消音式風道至少包括兩次以上的擴張,且其方向至少包括由外向內的方向、由內向外的方向、以及由底座向蓋體的方向。
[0014]優選地,所述蓋體的底部分別與進風筒、蒸發芯、底座三者同時接觸,且三者的接觸面不共面,所述串聯擴張消音式風道進一步包括位于擴散風道下游且上方的上升風道。
[0015]優選地,所述進風筒、蒸發芯、底座三者的中心軸線重合,所述進風筒與底座一體成型,所述蒸發芯位于風扇的下方,進風筒內有沿著氣流方向截面積逐漸縮小的進風通道、與進風通道一端相連且高出水槽水面并被間隔的若干個出氣口。
[0016]本發明優點是:
[0017]本發明簡化風道結構,充分利用內部空間,通過擴張消音的方式,降低整機噪音且保證風道順暢,并通過蒸發芯位于中心,有利于用戶的清理操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0019]圖1為本發明的立體圖;
[0020]圖2為圖1的剖視圖;
[0021]圖3為本發明第一視角下的分解圖;
[0022]圖4為本發明第二視角下的分解圖;
[0023]其中:1、底座;2、蓋體;10、水槽;12、進風筒;14、蒸發芯;20、蓋體腔;22、電機罩;24、沉降臺;26、中心臺;30、電機;32、風扇;100、進風口 ;102、底腔;120、進風通道;122、進氣口 ;124、出氣口 ;126、頂板;128、隔板;140、芯腔;200、進入口 ;202、出風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24]實施例:如圖1-4所示,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蒸發型加濕裝置的第一實施例,其包括:底座1、扣合設置在底座I上方并具有電機30和風扇32的蓋體2、設置在底座I上并凸出水槽10水面的進風筒12、以及設置在進風筒12外圍并一端浸入水槽10中的蒸發芯14,其中蒸發芯14位于進風筒12的下游且位于風扇32的上游,同時還位于風扇32的下方。
[0025]底座I外形大致呈圓筒形且內部中空,其包括可收容水且呈環狀的水槽10、與底座I 一體成型并凸出水槽10水面且位于底座I中心的進風筒12、位于側部底端且圓周分布的若干個進風口 100、以及位于底部且與進風口 100相連通的一底腔102。進風筒12大致呈上端大下端小圓臺形且內部中空,包括位于內部且沿著氣流方向截面積逐漸縮小的進風通道120、位于進風通道120 —端且與底腔102相連通的進氣口 122、位于進風通道120另一端且相互間隔的若干個出氣口 124、位于出氣口 124上方且與蓋體2抵靠接觸的頂板126、以及間隔相鄰出氣口 124且防止出氣相互干擾并呈輻射狀的若干個隔板128。
[0026]蒸發芯14為中空的環形件,其內部有芯腔140,并套設在進風筒12的外側。蒸發芯14的底端浸入水槽10的水中,而頂端則與蓋體2抵靠接觸,并形成密封。蒸發芯14材質為無紡布、木衆紙、PP紙。
[0027]蓋體2外形也呈圓筒形且內部中空,其包括位于其內的蓋體腔20、位于蓋體腔20底部的電機罩22、與電機罩22抵靠接觸且向底座I凸出的沉降臺24、以及位于沉降臺24中心且向底座I凸出的中心臺26。蓋體2還設置有位于沉降臺24外圍且與蓋體腔20連通的若干個進入口 200、位于進入口 200上方且與蓋體腔20連通的若干個出風口 202,其中進入口 200的進風方向與出風口 202的出風方向相同,進入口 200和出風口 202優選為呈圓周方向排布的圓孔、或弧形孔。在蓋體2安裝到底座I時,沉降臺24底部所在平面高于中心臺26底部所在平面,且低于進入口 200所在平面。沉降臺24底部所在平面與蒸發芯14的頂端密封接觸,而中心臺26則與進風筒12的頂板126抵靠密封接觸。優選地,進風筒12、蒸發芯14、底座I三者的中心軸線重合。蓋體2的底部分別與進風筒12、蒸發芯14、底座I三者同時接觸,且三者的接觸面不共面。
[0028]如圖1-4所示,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蒸發型加濕裝置的第二實施例,其包括:底座1、設置在底座I上方并具有電機30和風扇32的蓋體2、設置在底座I上并凸出水槽10水面的進風筒12、以及設置在進風筒12外圍并一端浸入水槽10中的蒸發芯14,其中蒸發芯14位于進風筒12的下游且位于風扇32的上游,同時還位于風扇32的下方,且風道為串聯擴張消音式風道。
[0029]底座I外形大致呈圓筒形且內部中空,其包括可收容水且呈環狀的水槽10、與底座I 一體成型并凸出水槽10水面且位于底座I中心的進風筒12、位于側部底端且圓周分布的若干個進風口 100、以及位于底部且與進風口 100相連通的一底腔102。進風筒12大致呈上端大下端小圓臺形且內部中空,包括位于內部且沿著氣流方向截面積逐漸縮小的進風通道120、位于進風通道120 —端且與底腔102相連通的進氣口 122、位于進風通道120另一端且相互間隔的若干個出氣口 124、位于出氣口 124上方且與蓋體2抵靠接觸的頂板126、以及間隔相鄰出氣口 124且防止出氣相互干擾并呈輻射狀的若干個隔板128。水槽10既可以用來盛水又可以固定加濕蒸發芯,通過減少零件的方式,降低了產品成本。
[0030]蒸發芯14為中空的環形件,其內部有芯腔140,并套設在進風筒12的外側。蒸發芯14的底端浸入水槽10的水中,而頂端則與蓋體2抵靠接觸,并形成密封。
[0031]蓋體2外形也呈圓筒形且內部中空,其包括位于其內的蓋體腔20、位于蓋體腔20底部的電機罩22、與電機罩22抵靠接觸且向底座I凸出的沉降臺24、以及位于沉降臺24中心且向底座I凸出的中心臺26。蓋體2還設置有位于沉降臺24外圍且與蓋體腔20連通的若干個進入口 200、位于進入口 200上方且與蓋體腔20連通的若干個出風口 202,其中進入口 200的進風方向與出風口 202的出風方向相同,進入口 200和出風口 202優選為呈圓周方向排布的圓孔、或弧形孔。在蓋體2安裝到底座I時,沉降臺24底部所在平面高于中心臺26底部所在平面,且低于進入口 200所在平面。沉降臺24底部所在平面與蒸發芯14的頂端密封接觸,而中心臺26則與進風筒12的頂板126抵靠密封接觸。優選地,進風筒12、蒸發芯14、底座I三者的中心軸線重合。蓋體2的底部分別與進風筒12、蒸發芯14、底座I三者同時接觸,且三者的接觸面不共面。
[0032]串聯擴張消音式風道至少包括位于上游的進氣風道、位于進氣風道下游且使得氣流收縮加速的內部風道、位于內部風道下游的擴散風道、以及位于擴散風道下游且上方的上升風道,其中進氣風道的一端設置有若干個進風口 100,而另一端則與內部風道的進氣口122相連,且進氣風道兩端之間設置有截面積大于進風口 100累計面積的底腔102,而進風口 100累計面積大于進氣口 122面積;內部風道的一端為進氣口 122,而另一端為出氣口124,且出氣口 124累計面積小于進氣口 122面積,且內部風道兩端之間沿著氣流方向截面積逐漸變小;擴散風道的一端為與出氣口 124相連且截面積大于出氣口 124累計面積的芯腔140,而另一端則與蓋體2的進入口 200相連,其中進入口 200位于芯腔140的外圍,擴散風道兩端之間設置有容積大于芯腔140的空腔。上升風道的一端為蓋體2的進入口 200,而另一端則為出風口 202,且上升風道的兩端之間有截面積大于進入口 200累計面積的蓋體腔20。
[0033]串聯擴張消音式風道至少包括兩次以上的擴張,且其方向至少包括由外向內的方向、由內向外的方向、以及由底座I向蓋體2的方向。使用時,氣流首先經過進風口 100進入底腔102的前部,由于截面積的瞬間擴大,而擴張消音的原理是借助于聲波傳播管道截面的突然擴張,使沿管道傳播的某些頻率的聲波在突變處向聲源方向反射回去,從而達到消聲目的。而氣流由內部風道的出氣口 124進入到芯腔140,使得氣流再次經過擴張消音,由于蒸發芯14內部具有若干個小孔,從芯腔140到水槽上方的空腔,使得氣流經過第三次擴張消音,然后通過蓋體2的進入口 200進入到蓋體腔20,實現氣流的第四次擴張消音,最后由蓋體2的出風口 202排放到大氣,實現氣流的第五次擴張消音,進一步降低噪音,由此在如此緊湊的空間內,實現多次串聯擴張消音,且風道布局簡單且緊湊,無需另行制作消音器。
[0034]本發明通過從底部進風,更好的保證外觀的完整性,提高產品的造型價值,而且水槽與蓋體之間有封閉的風道,保證從底部由外向內進入的氣流全部從中心通過蒸發芯由里向外流動,提高加濕裝置的性能。
[0035]當然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能夠了解本發明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發明主要技術方案的精神實質所做的等效變換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蒸發型加濕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具有水槽(10)的底座(I)、設置在底座(I)上方并具有電機(30)和風扇(32)的蓋體(2)、設置在底座(I)上并凸出水槽(10)水面的進風筒(12)、以及設置在進風筒(12)外圍并一端浸入水槽(10)中的蒸發芯(14),其中蒸發芯(14)位于進風筒(12)的下游且位于風扇(32)的上游。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蒸發型加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風筒(12)、蒸發芯(14)、底座(I)三者的中心軸線重合。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蒸發型加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風筒(12)與底座(I) 一體成型。
4.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種蒸發型加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蓋體(2)的底部分別與進風筒(12)、蒸發芯(14)、底座(I)三者同時接觸,且三者的接觸面不共面。
5.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種蒸發型加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發芯(14)位于風扇(32)的下方,進風筒(12)內有沿著氣流方向截面積逐漸縮小的進風通道(120)、與進風通道(120) —端相連且高出水槽(10)水面并被間隔的若干個出氣口(124)。
6.一種蒸發型加濕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具有水槽(10)的底座(I)、設置在底座(I)上方并具有電機(30)和風扇(32)的蓋體(2)、設置在底座(I)上并凸出水槽(10)水面的進風筒(12)、以及設置在進風筒(12)外圍并一端浸入水槽(10)中的蒸發芯(14),其中蒸發芯(14)位于進風筒(12)的下游且位于風扇(32)的上游,且風道為串聯擴張消音式風道。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蒸發型加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聯擴張消音式風道至少包括位于上游的進氣風道、位于進氣風道下游的內部風道、和位于內部風道下游的擴散風道,其中進氣風道的一端設置有若干個進風口(100),而另一端則與內部風道的進氣口(122)相連,且進氣風道兩端之間設置有截面積大于進風口(100)累計面積的底腔(102),而進風口(100)累計面積大于進氣口面積;內部風道的一端為進氣口(122),而另一端為出氣口(124),且出氣口(124)累計面積小于進氣口(122)面積,且內部風道兩端之間沿著氣流方向截面積逐漸變小;擴散風道的一端為與出氣口(124)相連且截面積大于出氣口(124)累計面積的芯腔(140),而另一端則與蓋體⑵的進入口(200)相連,其中進入口(200)位于芯腔(140)的外圍,擴散風道兩端之間設置有容積大于芯腔(140)的空腔。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蒸發型加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聯擴張消音式風道至少包括兩次以上的擴張,且其方向至少包括由外向內的方向、由內向外的方向、以及由底座⑴向蓋體⑵的方向。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蒸發型加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蓋體(2)的底部分別與進風筒(12)、蒸發芯(14)、底座(I)三者同時接觸,且三者的接觸面不共面,所述串聯擴張消音式風道進一步包括位于擴散風道下游且上方的上升風道。
10.如權利要求6或7或8所述的一種蒸發型加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風筒(12)、蒸發芯(14)、底座(I)三者的中心軸線重合,所述進風筒(12)與底座(I) 一體成型,所述蒸發芯(14)位于風扇(32)的下方,進風筒(12)內有沿著氣流方向截面積逐漸縮小的進風通道(120)、與進風通道(120) —端相連且高出水槽(10)水面并被間隔的若干個出氣口(124)。
【文檔編號】F24F13/24GK104390302SQ201410696759
【公開日】2015年3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26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26日
【發明者】陳征, 李丐騰, 林佳源 申請人:上海飛科電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