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空調室內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嵌入式空調室內機,包括:回風箱體、電控盒、蝸殼、接水盤、換熱器、蝸舌和風輪,其中,蝸舌包括: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以風輪的軸線為原點,第一板所在的平面與風輪的軸線在Y方向上所在的平面不平行,且第一板所在的平面切割風輪形成的半圓的高度大于風輪直徑的15%;第二板為與風輪同心的第一圓弧板,第一圓弧板與風輪之間具有5mm-9mm的間隙,第一圓弧板的一端與第一板相連接;第三板的一端與第二板的另一端相連接,另一端與接水盤相連接。本發明提供的嵌入式空調室內機,有效縮減了產品厚度以及寬度尺寸,減小了整個風路通道阻力,并使得吸入、吹出端的泄漏量都得以優化,從而提升了風機的效率、降低了噪音。
【專利說明】嵌入式空調室內機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家電領域,更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嵌入式空調室內機。
【背景技術】
[0002]天花嵌入式空調器通常應用在商用環境,如辦公樓、商場等,這些環境的房間層高都比較充足,而且天花面積也很大,所以對于空調器的安裝厚度以及長寬尺寸都沒有特殊的要求。
[0003]與傳統的家用空調器(如:壁掛式空調器或者柜式空調器)相比較,因天花嵌入式空調器安裝后不占用墻面以及地面空間,使得房間空間感更好,而且更加美觀,因此,越來越受到家用市場的青睞。
[0004]但是通常的家用環境樓層高度不高,如果要安裝天花嵌入式空調器就只能選擇機身厚度很薄的產品,但是在現有的技術中,幾乎所有的超薄天花嵌入式空調器在機身薄型化后,不僅增加了寬度尺寸,而且由于通道尺寸的縮小從而引起產品風機效率低、換熱器換熱不良、噪首聞等問題。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
[0006]為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能夠有效縮減產品厚度以及寬度尺寸,同時減少吸入、吹出端的泄漏量,提升風輪效率、降低噪音的嵌入式空調室內機。
[0007]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一個方面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嵌入式空調室內機,包括:安裝有電控盒的回風箱體,與所述回風箱體相連接的蝸殼,與所述回風箱體相對設置形成回風通道的接水盤,設置在所述回風通道內的換熱器,與所述接水盤相連接、并與所述蝸殼形成出風通道的蝸舌,以及設置在所述回風通道與所述出風通道之間的風輪,所述蝸舌包括:第一板,以所述風輪的軸線為原點,所述第一板所在的平面與所述風輪的軸線在Y方向上所在的平面不平行,且所述第一板所在的平面切割所述風輪形成的半圓的高度大于所述風輪直徑的15% ;第二板,所述第二板為與所述風輪同心的第一圓弧板,所述第一圓弧板與所述風輪之間具有的間隙,所述第一圓弧板的一端與所述第一板相連接;和第三板,所述第三板的一端與所述第二板的另一端相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接水盤相連接。
[0008]本發明提供的嵌入式空調室內機,以風輪的軸線為原點,蝸舌的第一板所在的平面與風輪的軸線在Y方向上所在的平面不平行,且第一板所在的平面切割風輪形成的半圓的高度大于風輪直徑的15%,這樣的結構,一方面,使得嵌入式空調室內機為傾斜送風,與現有技術的垂直向下送風相比,傾斜送風更有利于將風場覆蓋到整個房間,從而有效地改善了空調器的舒適性,進而有效地提升了用戶的使用感受;另一方面,由于出風方向與回風方向夾角得以減小,產品風道阻力隨之降低,提高了風機的效率;另外,通過流體模擬計算以及實驗結果發現,將第二板設計為與風輪同心的圓弧板,并使第二板與風輪之間具有的間隙,即距風輪的最近蝸舌的形狀與風輪的形狀相適配,這樣的結構,能夠有效減少回風通道和出風通道的泄漏量,并提升了風輪的工作效率,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嵌入式空調室內機的換熱效率。
[0009]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的嵌入式空調室內機,能夠有效地減少回風通道和出風通道的泄漏量,并提升了風輪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噪音,從而有效地提升了產品的舒適性。
[0010]另外,根據本發明上述實施例提供的嵌入式空調室內機還具有如下附加技術特征:
[0011]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板所在的平面與所述風輪的軸線在Y方向上所在的平面之間具有3° -30°的夾角。
[0012]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蝸殼包括:第四板,所述第四板所在的平面與所述第一板所在的平面之間具有5° -20°的夾角;和第二圓弧板,所述第二圓弧板的一端與所述回風箱體相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四板相連接,所述第二圓弧板的一端與所述原點的連線和所述第一圓弧板的另一端與所述原點的連線之間形成151° -173°的夾角。
[0013]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二圓弧板的一端與所述原點的連線和所述X軸之間形成45° -55°的夾角,且所述第二圓弧板的一端與所述風輪之間具有的間隙。
[0014]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電控盒包括:盒體和設置有電器元件的電路板,所述電路板安裝在所述盒體內,所述盒體沿自身長度方向安裝在所述回風箱體上,并位于所述回風通道的開口處。
[0015]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電路板包括設置有第一種電器元件的第一區域和設置有第二種電器元件的第二區域,且所述第一種電器元件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種電器元件的高度;所述盒體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部分的下方,且所述第一部分的尺寸與所述第一區域的尺寸相適配,所述第二部分的尺寸與所述第二區域的尺寸相適配,所述第一部分與所述第二部分通過斜面或者曲面過渡連接。
[0016]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部分的底面遠離所述回風箱體的一側設置有倒角。
[0017]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換熱器與所述風輪之間具有大于10_的間隙。
[0018]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換熱器包括:一端密封連接的第一換熱器和第二換熱器,所述第一換熱器的另一端與所述回風箱體以密封的形式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換熱器的另一端與所述接水盤以密封的形式可移動地連接,且所述第二換熱器的另一端與所述Y軸之間具有間隙,所述第一換熱器與第二換熱器之間的夾角為30° -165°。
[0019]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二換熱器的下方設置有第一擋水筋,所述回風箱體上設置有第二擋水筋,所述第二擋水筋與所述第一擋水筋的外輪廓之間的距離大于5mm ο
[0020]本發明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發明的實踐了解到。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本發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2]圖1是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所述的嵌入式空調室內機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23]圖2是圖1所示的嵌入式空調室內機中換熱器改變角度的原理示意圖;
[0024]圖3是根據圖2所示的原理圖裝配后的嵌入式空調室內機的第一種剖視結構示意圖;
[0025]圖4是根據圖2所示的原理圖裝配后的嵌入式空調室內機的第二種剖視結構示意圖。
[0026]其中,圖1至圖4中附圖標記與部件名稱之間的對應關系為:
[0027]100嵌入式空調室內機,10回風箱體,11第二擋水筋,20電控盒,21盒體,211倒角,22電路板,23電器兀件,231第一種電器兀件,232第二種電器兀件,30蝸殼,31第四板,32第二圓弧板,40接水盤,50換熱器,51第一換熱器,52第二換熱器,60蝸舌,61第一板,62第一圓弧板,63第三板,70風輪,80第一擋水筋。
【具體實施方式】
[0028]為了能夠更清楚地理解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的詳細描述。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0029]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發明,但是,本發明還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來實施,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
[0030]下面參照圖1至圖4描述根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提供的嵌入式空調室內機,在圖1中,除表示X軸和Y軸方向的箭頭外,其他的箭頭方向均為空氣流動方向。
[0031]如圖1、圖3和圖4所示,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的嵌入式空調室內機100,包括:回風箱體10、電控盒20、蝸殼30、接水盤40、換熱器50、蝸舌60和風輪70 ;
[0032]電控盒20安裝在回風箱體10上,蝸殼30與回風箱體10相連接,接水盤40與回風箱體10相對設置形成回風通道,換熱器50設置在回風通道內,蝸舌60與接水盤40相連接、并與蝸殼30形成出風通道,風輪70設置在回風通道與出風通道之間;
[0033]具體而言,如圖1所示,蝸舌60包括:第一板61、第二板和第三板63,以風輪70的軸線71為原點,第一板61所在的平面與風輪70的軸線71在Y方向上所在的平面不平行,且第一板61所在的平面切割風輪70形成的半圓的高度大于風輪70直徑的15% ;第二板為與風輪70同心的第一圓弧板62,第一圓弧板62與風輪70之間具有的間隙,第一圓弧板62的一端與第一板61相連接;第三板63的一端與第二板的另一端相連接,第三板63的另一端與接水盤40相連接。
[0034]本實施例提供的嵌入式空調室內機100,有效縮減了產品厚度以及寬度尺寸,同時減少了吸入、吹出端的泄漏量,提升了風輪的效率、降低了噪音,從而有效地提升了嵌入式空調室內機100的安裝美觀度、使用舒適性,具體來說,首先,嵌入式空調器按照吹風口數量來分可以分為:360°吹風型、四向吹風型、兩向吹風型、單向吹風型,其中,因為360°吹風型、四向吹風型和兩向吹風型幾種類型的空調器適合安裝在房間中心位置,所以要求房間天花板要完全做吊頂,對于本來層高就緊張的家庭環境來講,整體吊頂會犧牲很多空間,所以一般不會選擇安裝這幾種類型的空調器,而是選擇適合安裝在房間天花板的周邊位置的單向吹風型,然而,在現有技術使用的嵌入式空調室內機100中,位于出風通道開口處的部分蝸舌60,通常為以風輪70的軸線71為原點,上述部分蝸舌60所在的平面與風輪70的軸線71在Y方向上所在的平面相平行,這樣的結構不利于將冷、熱風送到整個房間,而在本實施例中,以風輪70的軸線71為原點,第一板61所在的平面與風輪70的軸線71在Y方向上所在的平面不平行,且第一板61所在的平面切割風輪70形成的半圓的高度大于風輪70直徑的15%,這樣的結構,一方面,擴大了出風角度,使得嵌入式空調室內機為傾斜送風,與現有技術的垂直向下送風相比,傾斜送風有利于將風場覆蓋到整個房間,從而有效地改善了空調器的舒適性,進而有效地提升了用戶的使用感受,另一方面,由于出風方向與回風方向夾角得以減小,產品風道阻力隨之降低,提高了風機的效率;另外,通過流體模擬計算以及實驗結果發現,將第二板設計為與風輪70同心的圓弧板,并使第二板與風輪70之間具有5mm-9mm的間隙,即距風輪70的最近蝸舌60的形狀與風輪70的形狀相適配,這樣的結構,能夠有效減少回風通道和出風通道的泄漏量,并提升了風輪70的工作效率,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嵌入式空調室內機100的換熱效率。
[0035]可選地,第一板61、第二板和第三板63為一體式結構,一體式結構的力學性能好,能夠有效保證第一板61、第二板和第三板63之間的連接強度,從而有效地保證了蝸舌60的使用強度,為了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可將第一板61、第二板和第三板63 —體制成,批量生產。
[0036]優選地,如圖1所示,第一板61所在的平面與風輪70的軸線71在Y方向上所在的平面之間具有3° -30°的夾角,這樣的角度,具體限制了第一板61的安裝位置,一方面,使得第一板61安裝位置的確定更加簡單,從而使得第一板61的裝配更加方便,另一方面,使得第一板61能夠擴大送風角度,從而有利于將風場覆蓋到整個房間,進而改善了嵌入式空調室內機100的舒適性。
[0037]根據本實施例的一個具體示例,蝸殼30包括:第四板31和第二圓弧板32 ;
[0038]第四板31所在的平面與第一板61所在的平面之間具有5° -20°的夾角;第二圓弧板32的一端與回風箱體10相連接,另一端與第四板31相連接,第二圓弧板32的一端與原點的連線和第一圓弧板62的另一端與原點的連線之間形成151° -173°的夾角。
[0039]第四板31所在的平面與第一板61所在的平面構成了出風通道的出風部,通過第四板31所在的平面與第一板61所在的平面之間形成的夾角確定了產品的送風方向,使得嵌入式空調室內機100可根據不同的室內環境需求更改送風方向,以改善嵌入式空調室內機100的舒適性,通過流體模擬計算以及實驗結果發現,當第四板31所在的平面與第一板61所在的平面之間形成的夾角為5° -20°時,能夠有效擴大送風角度,更有利于將風場覆蓋到整個房間;第二圓弧板32的一端與原點的連線,以及第一圓弧板62的另一端與原點的連線之間形成了風輪70的吸入角,通過流體模擬計算以及實驗結果發現,當吸入角為151° -173°時,既能夠有效提升風輪70的工作效率,從而提升了嵌入式空調室內機100的換熱效果,又能夠有效降低風輪70工作時的噪音,從而提升了嵌入式空調室內機100的品質。
[0040]優選地,如圖1所示,第二圓弧板32的一端與原點的連線和X軸之間形成45° -55°的夾角,且第二圓弧板32的一端與風輪70之間具有的間隙。
[0041]第二圓弧板32的一端與原點的連線和X軸之間形成的夾角,限制了第二圓弧板32的安裝位置,從而使得第二圓弧板32的安裝位置的確定更加簡單,從而使得第二圓弧板32的裝配更加方便,而第二圓弧板32與風輪70之間的間隙,在保證風輪70能夠正常工作的同時,既能夠有效提升風機的工作效率,又能夠降低噪音。
[0042]根據本實施例的一個具體示例,如圖1所示,電控盒20包括:盒體21和設置有電器元件23的電路板22,電路板22安裝在盒體21內,盒體21沿自身長度方向安裝在回風箱體10上,并位于回風通道的開口處。
[0043]盒體21沿自身長度方向安裝在回風箱體10上,這樣,能夠在減薄嵌入式空調室內機100厚度的同時,有效縮短嵌入式空調室內機100的寬度,從而有利于用戶縮減房屋吊頂裝修的高度以及寬度,使得房屋空間感更好、更美觀。
[0044]具體地,電路板22包括設置有第一種電器元件231的第一區域和設置有第二種電器元件232的第二區域,且第一種電器元件231的高度高于第二種電器元件232的高度;盒體21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位于第二部分的下方,且第一部分的尺寸與第一區域的尺寸相適配,第二部分的尺寸與第二區域的尺寸相適配,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通過斜面或者曲面過渡連接。
[0045]電控盒20位于回風通道中,盒體21的尺寸大小以及輪廓形狀對于風道影響很大,現有技術常規的做法就是以尺寸最大的為準,設計一個尺寸較大的盒體21來安裝這些零部件,這樣的安裝方式對于回風的阻擋嚴重,從而降低了換熱器50的換熱效率,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在本實施例中,先將電器元件23按照高度尺寸被分為兩大類:第一種電器元件231,即尺寸較高的電器元件,第二種電器元件232,即尺寸較矮的電器元件,再將這些元件分別設計到電路板22的兩個區域,即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然后將以盒體21內的電器元件23的分布為準,將電器元件23設計成兩級高度:與第一種電器元件231的尺寸相適配的第一部分,即高盒體21,以及與第二種電器元件232的尺寸相適配的第二部分,即矮盒體21,且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通過斜面或者是曲面進行過渡連接,這樣的結構,既能夠有效地減小了電控盒20的整體面積,從而減小電控盒20對回風通道的風阻,進而提升了換熱器50的換熱效率,又能夠降低嵌入式空調室內機100的噪音,從而提升了產品的品質。
[0046]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電控盒20只描述了兩級高度,但電控盒20也可以具有更多級的高度,在此不再贅述,但其應用均應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0047]優選地,第一部分的底面遠離回風箱體10的一側設置有倒角211。
[0048]位于電控盒20的下部的殼體為迎風面,通過在第一部分的底面遠離回風箱體10的一側設置倒角211,以減少電控盒20對換熱器50風阻,從而進一步提升了換熱器50的換熱效率。
[0049]可選地,倒角211為過渡斜倒角或者圓倒角。
[0050]根據本實施例的一個具體示例,換熱器50與風輪70之間具有大于1mm的間隙。
[0051]換熱器50與風輪70之間的間隙,在保證風輪70能夠正常工作的同時,可以降低風機的噪音,并提升風機的工作效率,從而提升嵌入式空調室內機100的換熱效果以及舒適性。
[0052]具體地,如圖1、圖3和圖4所示,換熱器50包括:一端密封連接的第一換熱器51和第二換熱器52,第一換熱器51的另一端與回風箱體10以密封的形式固定連接,第二換熱器52的另一端與接水盤40以密封的形式可移動地連接,且第二換熱器52的另一端與Y軸之間具有間隙,第一換熱器51與第二換熱器52之間的夾角為30° -165°。
[0053]第一換熱器51和第二換熱器52之間密封連接,第一換熱器51與回風箱體10密封連接,第二換熱器52與接水盤40密封連接,有效地保證了換熱器50自身的密封性,以及換熱器50與回風通道之間的密封性,從而保證了嵌入式空調室內機100的換熱效果;第二換熱器52與Y軸之間的間隙,保證了換熱器50既不會影響蝸舌60的裝配,又不會影響出風通道的出風效果;第一換熱器51與第二換熱器52之間形成的夾角,使得換熱器50的寬度以及傾斜角度可根據不同需求改變,從而進一步縮短了嵌入式空調室內機100的寬度,進而更加有利于用戶縮減房屋吊頂裝修的高度以及寬度,使得房屋空間感更好、更美觀?’另夕卜,第一換熱器51與回風箱體10固定連接,第二換熱器52與接水盤40可移動地連接,使得換熱器50的兩部分的變換原理類似一個三角形變換,通過這種變換可以實現在一個空間不變的回風通道中安裝不同尺寸的換熱器50,從而有利于產品的差異化設計,具體而言,如圖2所示,V-U為第一換熱器51,U-R為第二換熱器52,在圖2中的U1-U5-V構成的三角形區域中,通過不同的長度分割即可實現不同的換熱器50面積組合,其中R-Ul-V為最小換熱器50組合,R-U5-V為最大換熱器50組合。
[0054]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換熱器50只描述了兩部分,但換熱器50也可以具有更多部分,在此不再贅述,但其應用均應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0055]優選地,如圖1所示,第二換熱器52的下方設置有第一擋水筋80,回風箱體10上設置有第二擋水筋11,第二擋水筋11與第一擋水筋80的外輪廓之間的距離大于5mm。
[0056]由于產品的超薄化設計,換熱器50的傾斜角度設計比較大,這樣就有滴水的危險,所以在第二部分的下方第一擋水筋80,以解決滴水問題;在空調器運行時,回風箱體10內壁由于冷熱傳遞,在距離換熱器50比較近的區域容易形成冷凝水,這些冷凝水有可能沿回風箱體10內壁流動到電控盒20位置引起器件損壞,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在回風箱體10上設置第二擋水筋11,且第二檔水筋與第一檔水筋的外廓邊緣之間的距離大于5mm,因第二檔水筋位于第一擋水筋80的覆蓋范圍內部,水滴就會被第二擋水筋阻擋而滴落在第一擋水筋80中排走,從而有效地避免了電器元件23被冷凝水損壞的問題,進而有效地提升了嵌入式空調室內的可靠性。
[0057]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在換熱器50的第二部分的下方設置有均勻地設置有三個第一擋水筋80,但也可以在換熱器50的第二部分的下方設置更多地第一擋水筋80,在此不再贅述,但其應用均應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0058]可選地,第二擋水筋11與回風箱體10為一體式結構,一體式結構的力學性能好,能夠有效地保證第二擋水筋11與回風箱體10之間的連接強度,為了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可將第二擋水筋11與回風箱體10 —體制成,批量生產。
[0059]綜上,本發明提供的嵌入式空調室內機,具有較小的厚度尺寸以及寬度尺寸,從而更加有利于用戶縮減房屋吊頂裝修得高度以及寬度,使得房屋空間感更好、更美觀;回風通道以及出風通道結構,一方面,提升了換熱器的換熱效率,從而可以使用較小尺寸的換熱器來實現等量的換熱量,進而有效地降低了產品成本;另一方面,使得嵌入式空調室內機送風方向更合理、噪音更低,從而有效地提升了嵌入式空調室內機的舒適性。
[0060]在本發明的描述中,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均應做廣義理解,例如,“連接”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0061]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具體實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特點包含于本發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實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0062]以上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嵌入式空調室內機,包括:安裝有電控盒的回風箱體,與所述回風箱體相連接的蝸殼,與所述回風箱體相對設置形成回風通道的接水盤,設置在所述回風通道內的換熱器,與所述接水盤相連接、并與所述蝸殼形成出風通道的蝸舌,以及設置在所述回風通道與所述出風通道之間的風輪,其特征在于, 所述蝸舌包括: 第一板,以所述風輪的軸線為原點,所述第一板所在的平面與所述風輪的軸線在Y方向上所在的平面不平行,且所述第一板所在的平面切割所述風輪形成的半圓的高度大于所述風輪直徑的15% ; 第二板,所述第二板為與所述風輪同心的第一圓弧板,所述第一圓弧板與所述風輪之間具有的間隙,所述第一圓弧板的一端與所述第一板相連接;和 第三板,所述第三板的一端與所述第二板的另一端相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接水盤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式空調室內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板所在的平面與所述風輪的軸線在Y方向上所在的平面之間具有3° -30°的夾角。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嵌入式空調室內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蝸殼包括: 第四板,所述第四板所在的平面與所述第一板所在的平面之間具有5° -20°的夾角;和 第二圓弧板,所述第二圓弧板的一端與所述回風箱體相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四板相連接,所述第二圓弧板的一端與所述原點的連線和所述第一圓弧板的另一端與所述原點的連線之間形成151° -173°的夾角。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嵌入式空調室內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圓弧板的一端與所述原點的連線和所述X軸之間形成45° -55°的夾角,且所述第二圓弧板的一端與所述風輪之間具有的間隙。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嵌入式空調室內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電控盒包括:盒體和設置有電器元件的電路板,所述電路板安裝在所述盒體內,所述盒體沿自身長度方向安裝在所述回風箱體上,并位于所述回風通道的開口處。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嵌入式空調室內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電路板包括設置有第一種電器元件的第一區域和設置有第二種電器元件的第二區域,且所述第一種電器元件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種電器元件的高度; 所述盒體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部分的下方,且所述第一部分的尺寸與所述第一區域的尺寸相適配,所述第二部分的尺寸與所述第二區域的尺寸相適配,所述第一部分與所述第二部分通過斜面或者曲面過渡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嵌入式空調室內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分的底面遠離所述回風箱體的一側設置有倒角。
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嵌入式空調室內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換熱器與所述風輪之間具有大于10_的間隙。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嵌入式空調室內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換熱器包括:一端密封連接的第一換熱器和第二換熱器,所述第一換熱器的另一端與所述回風箱體以密封的形式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換熱器的另一端與所述接水盤以密封的形式可移動地連接,且所述第二換熱器的另一端與所述Y軸之間具有間隙,所述第一換熱器與第二換熱器之間的夾角為30° -165°。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嵌入式空調室內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換熱器的下方設置有第一擋水筋,所述回風箱體上設置有第二擋水筋,所述第二擋水筋與所述第一擋水筋的外輪廓之間的距離大于5mm。
【文檔編號】F24F13/08GK104154638SQ201410406435
【公開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18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18日
【發明者】周柏松, 許永鋒, 黃浪水, 曾過春, 黎浩標 申請人:廣東美的暖通設備有限公司, 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