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爐窖內窺式檢測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爐窖內窺式檢測裝置,包括安裝架、視頻檢測裝置,在安裝架上具有進退傳動機構,該視頻檢測裝置與進退傳動機構鏈輪連接;視頻檢測裝置包括后筒和鏡筒,在后筒內設置隔板將后筒內腔分隔成葉片腔和相機腔,鏡筒尾端穿過葉片腔和隔板,在后筒的后端連接第一進氣管。于葉片腔內的鏡筒上設置有葉輪,位于葉輪四周的后筒外壁上周向均布有多個第二進氣孔,在葉輪四周的后筒外壁上還具有排氣孔,提高視頻檢測裝置本身的耐高溫能力,同時利用出氣孔的冷卻作用,可以大大降低視頻檢測裝置與爐壁接觸部分的溫度場等級,有效保護視頻檢測裝置受到的高溫輻射。
【專利說明】一種爐窖內窺式檢測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一種爐窖內窺式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傳統的爐窖內窺式檢測裝置如在先專利(專利號:200820034190.9)中所介紹的,鏡筒的轉動主要是依靠電機帶動蝸桿轉動,蝸桿在帶動渦輪轉動的方式從而帶動連接在法蘭上的鏡筒轉動,這種轉動結構所帶來的缺陷是,一、震動較大,鏡筒在轉動中晃動較嚴重,易出現不能精準定位的缺陷,其次,二、由于電機部分靠著爐窖外壁,因此電機即使是在不工作的狀態下其受熱也非常的嚴重,如果工作時間稍微一長,電機就非常容易燒壞,這也間接增加更換電機的成本和影響設備的可靠性。
[0003]爐窯耐高溫全方位視頻檢測是高溫工業熱加工質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它的可靠性是產品的質量和設備安全運行的保證,同時它還決定節能降耗,環境污染等社會效應,原來的《爐窯三維智能視頻檢測系統》熱穩定性能比較差,特別是旋轉電機和角度檢測裝置,由于離檢查口近,環境溫度比較高,性能穩定性和可靠性也都比較差,經常故障,同時原來系統配置的價格高,用戶不滿意。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爐窖內窺式檢測裝置,解決以往旋轉機構帶來的缺陷,并且大幅度提高視頻檢測裝置耐高溫能力。
[0005]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爐窖內窺式檢測裝置,包括安裝架、控制箱以及移動設置在安裝架下方的視頻檢測裝置,在安裝架上具有進退傳動機構,該視頻檢測裝置與進退傳動機構鏈輪連接;
[0006]所述的視頻檢測裝置包括后筒和鏡筒,在后筒內設置隔板將后筒內腔分隔成相互密封的葉片腔和相機腔,所述的葉片腔位于相機腔前側,鏡筒的前端設有鏡頭孔,鏡筒尾端穿過葉片腔和隔板、且鏡筒尾端至于相機腔內,在后筒的后端設置有第一進氣孔,在第一進氣孔上連接有第一進氣管,第一進氣管、相機腔、鏡筒內腔以及鏡頭孔形成氣流流通;
[0007]位于葉片腔內的鏡筒上設置有葉輪,位于葉輪四周的后筒外壁上周向均布有多個第二進氣孔,在葉輪四周的后筒外壁上還具有排氣孔,第二進氣孔上分別連接有第二進氣管。
[0008]通過氣動的方式帶動鏡筒上的葉輪轉動,避免了以往電機驅動的缺陷,并且經氣流吹動,大大降低緊貼爐壁的爐窖內窺式檢測裝置部分及周圍高溫場的溫度等級,實現冷卻后筒外壁效果、并帶動鏡筒轉動,也提高了整個檢測裝置的散熱性。
[0009]進一步的,爐窖內窺式檢測裝置還包括進氣總管,在進氣總管上串聯有濾清箱和過濾器,該進氣總管的出口端分別與第一進氣管和第二進氣管連通。
[0010]第一進氣管和第二進氣管中使用的空氣由進氣總管統一提供,通入第一進氣管中的氣流可以對鏡筒中的光學鏡片組件、物鏡以及設置在后筒中的攝像機實現冷卻,通過第二進氣管內的冷氣除了在帶動鏡筒旋轉的同時,也能對緊貼爐壁的爐窖內窺式檢測裝置部分及周圍實現冷卻。也就是說,采用本發明的旋轉機構帶動鏡筒轉動,可以大大提高視頻檢測裝置與爐壁接觸部分的耐高溫效果,同時還可以降低爐壁與視頻檢測裝置接觸部分周圍的溫度場等級。
[0011]進一步的,位于相機腔內的鏡筒上安裝有用于對鏡筒制動的制動裝置。
[0012]進一步的,所述的制動裝置為帶比例調節的抱閘裝置。
[0013]進一步的,所述的葉輪包括輪轂以及設置在輪轂外圈的若干葉片,葉輪經輪轂固定設置在鏡筒上,所述的葉片曲面為采用阿基米德螺旋曲線的葉片,相鄰兩片阿基米德螺旋葉片之間形成螺旋槽道,螺旋葉片在轉動中與內壁形成間隙。
[0014]進一步的,所述的相機腔內安裝有攝像機,位于鏡筒的后端安裝有懸掛軸承,攝像機經懸掛軸承與鏡筒連接、且攝像機的鏡頭密封設置在懸掛軸承里,在懸掛軸承和抱閘電磁鐵之間的鏡筒上設置有進氣孔,相機腔內冷氣經該進氣孔進入鏡筒內。
[0015]進一步的,所述的視頻檢測裝置的后筒與安裝架上的進退傳動機構之間經安裝板連接。
[0016]進一步的,所述的第一進氣管經密封圈密封安裝在第一進氣管的第一進氣孔內。
[0017]進一步的,所述的鏡筒與后筒和隔板之間經密封軸承連接且形成密封配合。
[0018]進一步的,所述的后筒包括前半筒和后半筒,所述的隔板位于前半筒內,所述的后筒經前半筒和后半筒形成可拆卸且對外密封結構。
[0019]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氣動的方式帶動鏡筒轉動,首先因為去除電氣元件,提高視頻檢測裝置本身的耐高溫能力,同時利用出氣孔的冷卻作用,可以大大降低視頻檢測裝置與爐壁接觸部分的溫度場等級,有效保護視頻檢測裝置受到的高溫輻射。
[0020]其次采用軸承懸掛可以使鏡筒的轉動更加平穩,全方位檢測視頻圖像更加清晰無抖動,而且簡化結構設置,使用密封軸承懸掛替代傳統沉重的齒輪變速系統,使整個檢測裝置重量減輕一半,大大減輕高溫工業電視的懸掛負荷;再則實現驅動和冷卻動力合用一種,降低了現場安裝維護復雜程度,有效提高對視頻檢測裝置的冷卻效果。
[0021]完全開放運行,控制配置簡化,操控靈活方便,價格降低三分之一,能耗有效降低,同時故障率明顯降低,可靠性大幅提高。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2]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0023]圖1是本發明一種爐窯內窺式檢測裝置的整體外形示意圖;
[0024]圖2是視頻檢測裝置部分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0025]圖3葉輪的結構示意圖;
[0026]其中:1、安裝架,2、視頻檢測裝置,3、安裝板,4、進氣總管,21、后筒,22、鏡筒,23、葉片腔。24、相機腔,25、葉輪,251、輪轂、252、葉片,253、螺旋槽道,26、攝像機,27、懸掛軸承,28、抱閘裝置,231、第二進氣管,232、排氣孔,241、第一進氣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27]現在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發明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發明有關的構成。
[0028]如圖1所示,一種爐窖內窺式檢測裝置,包括安裝架1、固定在安裝架I前側的固定板,安裝架I上設置有進退傳動機構,該進退傳動機構的內容于在先專利(專利號:200820034190.9)已做公開,在此不另作闡述;在安裝架I的下方設置視頻檢測裝置2,該視頻檢測裝置2上端經安裝板3與進退傳動機構鏈輪連接,進退傳動機構運動帶動視頻檢測裝置2在安裝架I底部做前后運動。
[0029]如圖2所示,視頻檢測裝置2包括后筒21和鏡筒22,在后筒21內設置隔板將后筒21內腔分隔成葉片腔23和相機腔24,葉片腔23位于相機腔24前側,鏡筒22的前端設有鏡頭孔,光學鏡片組件設置在鏡筒22內,且位于視頻檢測裝置2的光路上,光學鏡片組件的物鏡位于鏡頭孔處;鏡筒22尾端穿過葉片腔23和隔板,并且鏡筒22尾端至于相機腔24內,鏡筒22與后筒21和隔板之間經密封軸承連接且與后筒21和隔板形成密封配合,在后筒21的后端設置有第一進氣孔,在第一進氣孔上連接有第一進氣管241,第一進氣管241經密封圈安裝在第一進氣管241的第一進氣孔內,第一進氣管241、相機腔24、鏡筒22內腔以及鏡頭孔形成氣流流通。
[0030]后筒21包括前半筒和后半筒,隔板位于前半筒內,后筒21經前半筒和后半筒形成可拆卸結構。這樣的連接結構可以方便對相機腔24內的各部件進行安裝檢修。前半筒中葉片腔23所處的部分也可稱為葉片筒,隔板在前半筒內形成可拆卸設置,這種結構也能實現對鏡筒22、葉輪25與后筒21之間的安裝。
[0031]位于葉片腔23內的鏡筒22上設置有葉輪25,如圖3所示,葉輪25包括輪轂251以及設置在輪轂251外圈的若干葉片252,葉輪25經輪轂251固定設置在鏡筒上,葉片252的曲面采用符合阿基米德螺旋曲線的葉片,相鄰兩片阿基米德螺旋葉片之間形成螺旋槽道253,螺旋葉片在轉動中與內壁形成間隙,間隙很小。葉輪25的位置設置與進氣孔相對(即從進氣孔通入的冷氣可以直接作用在葉片252上),進氣口的中心線與葉片曲面切線的法線平行,且保證被螺旋葉片曲面分割使進氣口與出氣口不在同一個腔室,從而充分提高進氣口壓縮空氣對葉輪25的氣動旋轉推力,第二進氣孔上分別連接有第二進氣管231,為進氣口充氣。
[0032]爐窖內窺式檢測裝置還包括進氣總管4,在進氣總管4上串聯有濾清箱和過濾器,該進氣總管4的出口端分別與第一進氣管241和第二進氣管231連通。第一進氣管241和第二進氣管231的進氣都由同一個管道供氣,這樣通過氣動的方式帶動鏡筒22旋轉可以使鏡筒22轉動得更加穩定,并且由于采用氣流帶動,利用第二出氣孔的冷卻作用,可以大大降低視頻檢測裝置與爐壁接觸部分的溫度場等級,有效保護視頻檢測裝置受到的高溫輻射,對視頻檢測裝置能起到散熱作用。并通過對帶比例調節抱閘裝置28夾緊力的調節,實現對鏡筒旋轉進行調速,因此這樣可以使鏡筒22啟動停止靈活精準,使安裝在鏡筒22內的鏡片組件對爐窖內進行精準視頻觀測。
[0033]第二進氣孔的數量與葉片252的數量相同,葉片252的數量可以是2個或4個或6個或8個或者更多;第二進氣孔上分別經第二進氣管231連接進氣總管4,進氣總管4向葉片腔內充氣、并從排氣孔232排氣從而帶動葉輪25轉動,葉輪25轉動進而帶動鏡筒22轉動。第二進氣孔的數量和葉片252的數量越多在工作的時候可以方便帶動鏡筒22轉動,避免葉輪25吹動時存在死角。
[0034]后筒21的相機腔24內安裝有攝像機26,位于鏡筒22的后端安裝有懸掛軸承27,攝像機26經懸掛軸承27與鏡筒22連接、且攝像機26的鏡頭密封設置在懸掛軸承27里,在懸掛軸承27和抱閘裝置28之間的鏡筒22上設置有進氣孔221,相機腔內冷氣經該進氣孔221進入鏡筒22內。攝像機26的攝像頭設置在視頻檢測裝置2的光路上。
[0035]本發明的檢測裝置在工作時,安裝架I固定爐窖后的外壁上,底部的視頻檢測裝置2的前端鏡頭孔經進退傳動機構伸入爐窖內,進氣總管4開始通入冷氣,通入的冷氣分別經第一管道241和第二管道231進入后筒21內,進入第一管道231內的冷氣先依次經相機腔24、進氣孔221、鏡筒22內腔以及鏡頭孔,對視頻檢測裝置2進行冷卻降溫,使裝置可以正常工作;進入第二管道231內的冷氣經各個第二進氣孔吹進葉片腔23中,然后帶動葉輪25轉動,葉輪25轉動帶動鏡筒22轉動,從而實現對爐窖內壁的多方位檢測,當發現爐窖內壁有破損的時候,通過控制抱閘裝置28工作,對鏡筒22實現調速和制動,從而使鏡筒22前端的鏡頭孔停留在合適的角度。
[0036]以上所述依據本發明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發明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發明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爐窖內窺式檢測裝置,其特征是,包括安裝架(I)、控制箱以及移動設置在安裝架(I)下方的視頻檢測裝置(2),在安裝架(I)上具有進退傳動機構,該視頻檢測裝置(2)與進退傳動機構鏈輪連接; 所述的視頻檢測裝置(2)包括后筒(21)和鏡筒(22),在后筒(21)內設置隔板將后筒(21)內腔分隔成相互密封的葉片腔(23)和相機腔(24),所述的葉片腔(23)位于相機腔(24)前側,鏡筒(22)的前端設有鏡頭孔,鏡筒(22)尾端穿過葉片腔(23)和隔板、且鏡筒(22)尾端至于相機腔(24)內,在后筒(21)的后端設置有第一進氣孔,在第一進氣孔上連接有第一進氣管(241),第一進氣管(241)、相機腔(24)、鏡筒(22)內腔以及鏡頭孔形成氣流流通; 位于葉片腔(23)內的鏡筒(22)上設置有葉輪(25),位于葉輪(25)四周的后筒(21)外壁上周向均布有多個第二進氣孔,在葉輪(25)四周的后筒(21)外壁上還具有排氣孔(232),第二進氣孔上分別連接有第二進氣管(23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爐窖內窺式檢測裝置,其特征是,爐窖內窺式檢測裝置還包括進氣總管(4),在進氣總管(4)上串聯有濾清箱和過濾器,該進氣總管(4)的出口端分別與第一進氣管(241)和第二進氣管(231)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爐窖內窺式檢測裝置,其特征是,位于相機腔(24)內的鏡筒(22)上安裝有用于對鏡筒(22)制動的制動裝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爐窖內窺式檢測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制動裝置為帶比例調節的抱閘裝置(28)。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爐窖內窺式檢測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葉輪(25)包括輪轂(251)以及設置在輪轂(251)外圈的若干葉片(252),葉輪(25)經輪轂(251)固定設置在鏡筒上,所述的葉片(252)曲面為符合阿基米德螺旋葉片,相鄰兩片阿基米德螺旋葉片之間形成螺旋槽道(253),螺旋葉片(25)在轉動中與內壁形成間隙。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爐窖內窺式檢測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相機腔(24)內安裝有攝像機(26),位于鏡筒(22)的后端安裝有懸掛軸承(27),攝像機(26)經懸掛軸承(27)與鏡筒(22)連接、且攝像機(26)的鏡頭密封設置在懸掛軸承(27)里,在懸掛軸承(27)和抱閘裝置(28)之間的鏡筒(22)上設置有進氣孔(221),相機腔(24)內冷氣經該進氣孔(221)進入鏡筒(22)內。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爐窖內窺式檢測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視頻檢測裝置(2)的后筒(21)與安裝架⑴上的進退傳動機構之間經安裝板(3)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爐窖內窺式檢測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進氣管(241)經密封圈安裝在第一進氣管(241)的第一進氣孔內。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爐窖內窺式檢測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鏡筒(22)與后筒(21)和隔板之間經密封軸承連接且形成密封配合。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爐窖內窺式檢測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后筒包括前半筒和后半筒,所述的隔板位于前半筒內,所述的后筒經前半筒和后半筒形成可拆卸且對外密封結構。
【文檔編號】F27D21/00GK104154768SQ201410361732
【公開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5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25日
【發明者】楊衛中, 蔡舒旻, 盛希寧, 張曉燕 申請人:楊衛中, 蔡舒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