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硅氧玻纖布烘干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高硅氧玻纖布烘干機,包括機架,主軸安裝在所述機架上,主軸穿過烘干筒的軸心線且烘干筒安裝固定在主軸上;主軸兩端沿軸向分別設置一個孔,孔通到主軸側面;烘干筒包括內圓筒、端壁和外圓筒,內圓筒小于外圓筒且同軸相套,在兩端部通過端壁封閉形成內腔,在內圓筒兩端或者兩端壁上均設置有孔,所述孔通過油管與主軸兩端的孔連通;導熱油油箱出油口與油泵進油口連接,油泵出油口與加熱裝置進油口連接,加熱裝置出油口通過進油管與所述主軸一端的孔連通,導熱油油箱的進油口通過回油管與所述主軸另一端的孔連通;進油管和回油管與主軸之間通過機械密封裝置進行密封。此發明結構簡單,不僅烘干效果良好,而且還帶熨燙功能,生產效率高。
【專利說明】高硅氧玻纖布烘干機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烘干機,尤是指一種高硅氧玻纖布烘干機。
【背景技術】
[0002]已知的高硅氧玻纖布烘干機,其結構大多是采用在一個烘干箱內,設置電阻絲或者加熱管等,對箱體內的空氣進行加熱,在箱體內還設置有多個輥軸,將布料繞在輥軸上,使布料盡可能多些時間停留到箱體內,通過加熱后的空氣將布料烘干,或者是利用電加熱元件輻射加熱。此方法無法使箱體內每個位置處的空氣保持一個溫度。而且在運行一段時間后,箱體內的濕空氣的含量較高,影響烘干效果。用此方法烘干,紡織品的收縮導致布面平整度差。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烘干效果良好的高硅氧玻纖布烘干;
[0004]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高效率的高硅氧玻纖布烘干機。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6]高硅氧玻纖布烘干機,包括機架、烘干筒、主軸、油管、導熱油油箱、加熱裝置、油泵,所述主軸安裝在機架上,所述主軸穿過烘干筒的軸心線且烘干筒安裝固定在主軸上;所述主軸兩端沿軸向分別設置一個孔,所述孔通到主軸側面;所述烘干筒包括內圓筒、端壁和外圓筒,內圓筒小于外圓筒且同軸相套,內圓筒和外圓筒的兩端部通過端壁封閉形成內腔,在內圓筒兩端或者兩端壁上均設置有孔,該孔通過所述油管與所述主軸兩端的孔連通;所述導熱油油箱出油口與油泵進油口連接,油泵出油口與加熱裝置進油口連接,加熱裝置出油口通過進油管與所述主軸一端的孔連通,所述導熱油油箱的進油口通過回油管與所述主軸另一端的孔連通;所述進油管和回油管與所述主軸之間通過機械密封裝置進行密封。
[0007]進一步的,所述主軸通過軸承和軸承座安裝在所述機架上。
[0008]優選的,還包括壓布軸,所述壓布軸通過軸承及壓布軸承座安裝在所述機架側面。
[0009]優選的,還包括支架和排氣罩,所述支架設置在機架的頂部,所述排氣罩設置在支架的頂部。
[0010]優選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氣罩為錐體。
[0011]優選的,還包括抽風機,所述抽風機設置在排氣罩頂部的出口處。
[0012]優選的,所述烘干筒為五個,機架頂部左側設置第一烘干筒、中間設置第三烘干筒和右側設置第五烘干筒,在第一烘干筒和第三烘干筒中間位置的下方設置第二烘干筒,在第三烘干筒和第五烘干筒中間位置的下方設置第五烘干筒。
[0013]優選的,所述主軸每一端側面有均布有多個孔通過多根油管與內圓筒兩端或者兩端壁上的孔連通。
[0014]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0015](I)烘干筒采用由內圓筒和外圓筒構成的夾套結構以通過導熱油,利用導熱油加熱烘干筒外壁,通過烘干筒與無堿玻纖布接觸加熱無堿玻纖布,由于導熱油溫度相同,因此能夠保證各烘干筒溫度一致,且溫度便于控制。
[0016](2)采用烘干筒直接與玻纖布接觸傳熱,與烘箱干燥方式相比傳熱效率高,因此烘干效率高。
[0017](3)采用烘干筒直接與玻纖布接觸傳熱,特別是烘干筒為多個且烘干筒錯位設置,能使布料緊繃,提高烘干效果,并且能起到熨燙整平效果,烘干出來的產品平整度好。
[0018](4)在機架的頂部設置支架,在支架的頂部設置排氣罩,排氣罩為下大上小的錐體,在排氣罩頂部的出口處設置抽風機,使烘干布料產生的濕空氣迅速排出,提高烘干效果O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發明一種高硅氧玻纖布烘干機主視圖;
[0020]圖2為本發明一種高硅氧玻纖布烘干機的主軸軸向剖視圖;
[0021]圖3為本發明一種高硅氧玻纖布烘干機的烘干筒結構示意圖。
[0022]其中:1、機架2、烘干筒,3、壓布軸,4、壓布軸承座,5、主軸,6、主軸承座,7、導熱油油箱,8、加熱裝置,9、油泵,10、油管,11、支架,12、排氣罩,13、抽風機;
[0023]21、第一烘干筒,22、第二烘干筒,23、第三烘干筒,24、第四烘干筒,25、第五烘干筒;
[0024]211、內圓筒,212、端壁,213、外圓筒。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以助于理解本發明的內容。
[0026]優選實施例一
[0027]如圖1至圖3本發明包括機架1,機架I上部設置三組主軸承座6,中部設置兩組主軸承座6,上部的主軸承座6和中部的主軸承座6錯位設置;主軸5通過主軸承安裝在主軸承座6上,主軸5穿過烘干筒2的軸心線且烘干筒固定安裝在主軸5上;主軸5兩端沿軸向分別設置一個孔,孔通到主軸側面;烘干筒2包括內圓筒211、端壁212和外圓筒213,內圓筒211小于外圓筒213且同軸相套,內圓筒211和外圓筒213的兩端部通過端壁212封閉形成內腔,在內圓筒211兩端壁212上設置有孔,所述孔通過所述油管10與所述主軸5兩端的孔連通;
[0028]導熱油油箱7出油口與油泵9進油口連接,油泵9出油口與加熱裝置8進油口連接,加熱裝置8出油口通過進油管與主軸5 —端的孔連通,主軸5另一端的孔通過回油管與導熱油油箱7進油口連通。進油管和回油管與主軸5之間通過機械密封裝置進行密封。可以實現油的循環利用,節約資源。在烘干筒2內部,充滿了熱油,使布料均勻受熱,烘干效果好。
[0029]機架I的頂部設置支架11,支架11的頂部設置述排氣罩12,排氣罩12為錐體。在排氣罩12頂部的出口處設置抽風機13。可以將烘干布料產生的濕空氣及時排除,提高烘干效果。
[0030]具體工作方式[0031]啟動電源,油泵9將導熱油油箱7里的油泵入加熱裝置8,加熱后的導熱油注入主軸5 —端的孔內,導熱油通過主軸5 —端設置的孔流入進油管中,進而從烘干筒2的一端進入烘干筒2內,再從烘干筒2的另一端通過回油管流入主軸5另一端設置的孔內,在流回導熱油油箱7。通過加熱后的導熱油對烘干筒2進行加熱,使每個烘干筒2的外圓筒213溫度保持一致,并且油是循環利用,節約資源。
[0032]玻纖布從壓布軸3的底部,經壓布軸3靠近機架I 一側,從壓布軸3上部出去,到達烘干筒2位置。玻纖布一次通過第一烘干筒21的左側、上部和右側,第二烘干筒22的左側、下部和右側,第三烘干筒23的左側、上部和右側,第四烘干筒24的左側、下部和右側,第五烘干筒25的左側、上部,然后進入下一個設備。烘干筒2的外圓筒213為圓柱面,不僅能對玻纖布起到烘干效果,還能起到熨燙的作用,并且熨燙效果良好。
[0033]排氣罩12頂部出口處設置的抽風機13氣動,可將烘干玻纖布產生的濕空氣迅速的排出。
[0034]優選實施例二
[0035]本優選實施例與優選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本優選實施例中烘干筒2的數量不限;在內圓筒211設置的與油管10連通的孔設置在了內圓筒211的兩端。
[0036]具體工作方式同優選實施例一。
【權利要求】
1.高硅氧玻纖布烘干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I)、烘干筒(2)、主軸(5)、油管(10)、導熱油油箱(7)、加熱裝置(8)、油泵(9),所述主軸(5)安裝在機架(I)上,所述主軸(5)穿過烘干筒(2)的軸心線且烘干筒固定安裝在主軸(5)上;所述主軸(5)兩端沿軸向分別設置一個孔,所述孔通到主軸(5)側面;所述烘干筒(2)包括內圓筒(211)、端壁(212)和外圓筒(213),內圓筒(211)小于外圓筒(213)且同軸相套,內圓筒(211)和外圓筒(213)的兩端部通過端壁(212)封閉形成內腔,在內圓筒(211)兩端或者兩端壁(212)上均設置有孔,該孔通過所述油管(10)與所述主軸(5)兩端的孔連通;所述導熱油油箱(7)出油口與油泵(9)進油口連接,油泵(9)出油口與加熱裝置⑶進油口連接,加熱裝置⑶出油口通過進油管與所述主軸(5) —端的孔連通,所述導熱油油箱(7)的進油口通過回油管與所述主軸(5)另一端的孔連通;所述進油管和回油管與所述主軸(5)之間通過機械密封裝置進行密封。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硅氧玻纖布烘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軸(5)通過軸承和軸承座(4)安裝在所述機架(I)上。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硅氧玻纖布烘干機,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壓布軸(3),所述壓布軸(3)通過軸承及壓布軸承座(4)安裝在所述機架(I)側面。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硅氧玻纖布烘干機,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支架(12)和排氣罩(13),所述支架(12)設置在機架(I)的頂部,所述排氣罩(13)設置在支架(12)的頂部。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高硅氧玻纖布烘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氣罩(13)為錐體。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高硅氧玻纖布烘干機,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抽風機(14),所述抽風機(14)設置在排氣罩(13)頂部的出口處。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硅氧玻纖布烘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筒(2)為五個,機架(I)頂部左側設置第一烘干筒(21)、中間設置第三烘干筒(23)和右側設置第五烘干筒(25),在第一烘干筒(21)和第三烘干筒(23)中間位置的下方設置第二烘干筒(22),在第三烘干筒(23)和第五烘干筒(25)中間位置的下方設置第四烘干筒(25)。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硅氧玻纖布烘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軸(5)每一端側面有均布有多個孔通過多根油管(10)與內圓筒(211)兩端或者兩端壁(212)上的孔連通。
【文檔編號】F26B25/16GK103994646SQ201410201042
【公開日】2014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3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13日
【發明者】竺林 申請人:通華玻纖復合材料(上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