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野營爐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野營爐,包括野營爐外筒和設置在所述野營爐外筒內部的且上端與所述野營爐外筒上端固連的燃燒筒,所述燃燒筒和所述野營爐外筒之間具有通風夾層,且所述野營爐外筒和所述燃燒筒上分別設置有與所述通風夾層相通的第一進風口和第二進風口,且該野營爐還包括設置于所述野營爐外筒內壁上的隔熱層。該野營爐免了使用人員被野營爐外筒燙傷的情況出現,同時隔熱層還能夠有效減少燃燒筒通過野營爐外筒向外界散失的熱量,對野營爐的燃燒筒起到了很好的保溫作用,因而有效提高了野營爐的燃料利用率。
【專利說明】一種野營爐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戶外野營旅游裝備生產【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野營爐。
【背景技術】
[0002]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戶外野營旅游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人所選擇,當人們長時間在戶外活動時,無論是用于野餐還是為了維持基本的生存需要,都不可避免的需要對食物進行熟制加工,針對這種需求,市面上已經出現了野外熟制加工食物用的野營爐。
[0003]野營爐一般包括野營爐外筒和包覆在野營爐外筒內部的燃燒筒,燃燒筒和野營爐外筒一般是同軸設置,并且燃燒筒的上端和野營爐外筒的上端固連,燃燒筒的底部高于野營爐外筒的底部,并且燃燒筒的直徑小于野營爐外筒的直徑,從而使得燃燒筒與野營爐外筒之間形成通風夾層,野營爐外筒上設置有與通風夾層相通的第一進風口,所述燃燒筒上設置有與通風夾層相通的第二進風口,燃燒筒是燃料燃燒的場所,雖然目前的野營爐外筒與燃燒筒之間具有一定的間隙,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燃燒之后,野營爐的外筒也非常容易發燙,這不僅容易導致使用人員的燙傷,同時還使得燃燒筒內很大一部分熱量通過野營爐的外筒散失,降低了野營爐的爐火利用率。
[0004]因此,如何能夠避免使用人員被野營爐外筒燙傷,并且能夠有效減小燃燒筒的熱量散失,提高野營爐的爐火利用率是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亟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野營爐,以實現在能夠避免使用人員被野營爐外筒燙傷的同時,還能夠有效減小燃燒筒的熱量損失,提高野營爐的爐火利用率。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野營爐,包括野營爐外筒和設置在所述野營爐外筒內部的且上端與所述野營爐外筒上端固連的燃燒筒,所述燃燒筒和所述野營爐外筒之間具有通風夾層,且所述野營爐外筒和所述燃燒筒上分別設置有與所述通風夾層相通的第一進風口和第二進風口,并且該野營爐中還包括設置于所述野營爐外筒內壁上的隔熱層。
[0007]優選的,在上述野營爐中,還包括設置于所述野營爐外筒與所述燃燒筒之間的繞流筒,所述繞流通的上端與所述燃燒筒和所述野營爐外筒的上端固連,且所述繞流筒將所述通風夾層分隔成為底部相互連通的第一通風夾層和第二通風夾層。
[0008]優選的,在上述野營爐中,所述繞流筒和所述燃燒筒的上端共同連接于一上部安裝盤上,所述野營爐外筒的上端固定設置有下部安裝盤,且所述上部安裝盤和所述下部安裝盤通過卡配件連接。
[0009]優選的,在上述野營爐中,所述卡配件包括:
[0010]沿所述上部安裝盤周向設置且向下部延伸的多個彈性卡勾;
[0011]設置于所述下部安裝盤上的可供所述彈性卡勾穿過的卡裝口,且所述卡裝口的下方還設置有可卡入所述彈性卡勾內的卡筋,所述卡筋與所述彈性卡勾一一對應。
[0012]優選的,在上述野營爐中,所述燃燒筒的上部呈小端朝上的錐形臺,下部為與所述錐形臺大端直徑一致的圓柱筒。
[0013]優選的,在上述野營爐中,還包括固定設置于所述野營爐外筒的內部,且與所述野營爐外筒同軸設置的隔熱層固定圈,所述隔熱層固定圈的直徑小于所述野營爐外筒的直徑,且所述隔熱層固定圈與所述野營爐外筒形成用于容納所述隔熱層的夾層,所述隔熱層設置于所述夾層內。
[0014]優選的,在上述野營爐中,還包括可拆裝地設置于所述燃燒筒上端的火頭罩,且所述火頭罩上設置有與所述燃燒筒的開口相通的填料口。
[0015]優選的,在上述野營爐中,還包括設置于所述火頭罩頂端的擴口,所述擴口的直徑大于所述野營爐外筒的直徑。
[0016]優選的,在上述野營爐中,所述隔熱層為硅酸鋁纖維隔熱層。
[0017]優選的,在上述野營爐中,還包括設置于所述野營爐外筒上,且由所述野營爐外筒的內部向外部凸起的環形加強筋。
[0018]由于本實用新型中所公開的野營爐在野營爐外筒的內壁上設置了隔熱層,該隔熱層可以有效阻隔燃燒筒內的熱量向野營爐外筒輻射,因而能夠保證外筒的溫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為人手可觸摸的溫度,從而避免了使用人員被野營爐外筒燙傷的情況出現,同時隔熱層還能夠有效減少燃燒筒通過野營爐外筒向外界散失的熱量,對野營爐的燃燒筒起到了很好的保溫作用,因而有效提高了野營爐的燃料利用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野營爐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20]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野營爐的空氣流通示意圖;
[0021]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野營爐外筒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繞流筒和燃燒筒的組合體示意圖;
[0023]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下部安裝盤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提供的上部安裝盤和下部安裝盤的卡配示意圖。
[0025]其中,I為排焰口,2為火頭罩,3為火頭罩通風孔,4為第一進風口,5為第二進風口,6為燃燒筒,7為繞流筒,8為第二通風夾層,9為第一通風夾層,10為隔熱層,11為下定位圈,12為環形加強筋,13為隔熱層固定圈,14為上定位圈,15為填料口,16為凹槽,17為上部安裝盤,18為彈性卡勾,19為下部安裝盤,20為卡裝口,21為卡筋。
【具體實施方式】
[0026]本實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種野營爐,以實現在能夠避免使用人員被野營爐外筒燙傷的同時,還能夠有效減小燃燒筒的熱量損失,提高野營爐的爐火利用率。
[0027]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28]請參考圖1和圖3,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野營爐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野營爐外筒的結構示意圖。[0029]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野營爐包括野營爐外筒和設置在野營爐外筒內部的燃燒筒6,如圖1中所示,燃燒筒6的上端與野營爐外筒的上端固定相連,燃燒筒6與野營爐外筒同軸設置,并且燃燒筒6的直徑要小于野營爐外筒的內徑,燃燒筒6的底部高于野營爐外筒的底部,因此燃燒筒6和野營爐外筒之間就形成了通風夾層,并且野營爐外筒上設置有與該通風夾層相通的第一進風口 4,燃燒筒6上設置有與該通風夾層相通的第二進風口5,如圖3中所示,本實用新型中所提供的野營爐外筒的內壁上還設置有隔熱層10。
[0030]由于上述實施例中所公開的野營爐在野營爐外筒的內壁上設置了隔熱層10,該隔熱層10可以有效阻隔燃燒筒6內的熱量向野營爐外筒輻射,因而能夠保證外筒的溫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為人手可觸摸的溫度,從而避免了使用人員被野營爐外筒燙傷的情況出現,同時隔熱層10還能夠有效減少燃燒筒6通過野營爐外筒向外界散失的熱量,對野營爐的燃燒筒6起到了很好的保溫作用,因而有效提高了野營爐的燃料利用率。
[0031]本領域技術人員容易理解的是,隔熱層10的材料可以有多種選擇,例如隔熱石棉、隔熱巖棉等,為了進一步優化上述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本實施例中的隔熱層10材料優選的為硅酸鋁纖維,也就是俗稱的陶瓷纖維,陶瓷纖維的重量輕、耐高溫、熱穩定性好、導熱率低并且耐機械振動,是經常需要移動的野營爐外筒隔熱層10的理想制作材料。
[0032]在外界風力較大或者氣溫較低的情況時,通過第一進風口 4、通風夾層和第二進風口 5所進入到燃燒筒6內的空氣的風速較大并且溫度較低,這將會對燃燒筒6內正在燃燒的燃料產生不利影響,為此本實施例中優選的在野營爐外筒和燃燒筒6之間設置了繞流筒7,如圖1和圖2中所示,繞流筒7的上端與燃燒筒6和野營爐外筒的上端固連,并且該繞流筒7將通風夾層分隔成為底部相互連通的第一通風夾層9和第二通風夾層8。
[0033]請參考圖2,圖2中的箭頭方向代表空氣的流動方向,設置繞流筒7之后,該野營爐的進風通道具體包括:野營爐外筒上設置的第一進風口 4、第一通風夾層9、第二通風夾層8和設置在燃燒筒6上的第二進風口 5,這幾部分依次連通形成具有彎曲路徑的繞流通道,夕卜界的空氣將首先通過第一進風口 4進入到繞流筒7與野營爐外筒所形成的第一通風夾層9內部,并在此降速、預熱,然后繞流到第一通風夾層9的底部并由第一通風夾層9的底部進入到第二通風夾層8內,由第二通風夾層8通過第二進風口 5進入到燃燒筒6內,在該實施例中,繞流筒7的底端距離野營爐外筒的底端為20mm-50mm,燃燒筒6底部距離野營爐外筒底部的距離為10mm-40mm,并且燃燒筒6上所開設的第二進風口 5的孔徑為2臟-6臟,孔間距為15mm-30mm,如圖1和圖2中所示。
[0034]由于空氣在進入第二進風口 5之前會被阻攔降速并且會在第一通風夾層9內進行預熱,因而空氣在進入燃燒筒6內時,已經由戶外的低溫空氣被預熱形成接近爐體內溫度的高溫空氣,從而避免溫度較低的空氣對燃燒筒6內的燃燒情況造成不利影響,避免了燃燒筒6遇冷空氣降溫、然后再升溫的反復加熱過程,從而盡可能的使燃燒筒6內的熱量不受損失;同時由于在空氣進入燃燒筒6之前速度已經降低為合適的風速,因而這也避免了因風速過大而對燃燒筒6內的燃燒造成不利影響的情況出現。
[0035]優選的,第一通風夾層9和第二通風夾層8沿野營爐外筒徑向方向的寬度均為8-12mm。
[0036]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野營爐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新型的連接方式,所謂野營爐的下半部分具體是指野營爐外筒,所謂野營爐的上半部分具體是指由燃燒筒6和繞流筒7所構成的組合體,其中燃燒筒6和繞流筒7的上端共同連接于一上部安裝盤17上,如圖4中所示,野營爐外筒的上端固定設置有下部安裝盤19,其中下部安裝盤19的結構如圖5中所示,上部安裝盤17和下部安裝盤19通過卡配件卡配連接。
[0037]由此可見,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提供的野營爐外筒和由燃燒筒6與繞流筒7所構成的組合體之間通過卡配件連接,與目前通用的鉚釘連接或者焊接的方式相比,該種連接方式所組裝出的野營爐不僅結構美觀,同時該種連接方式還具有裝配簡單快捷的特點,有效縮短了野營爐外筒和組合體之間的裝配時間,提高了野營爐的生產效率。
[0038]本領域技術人員容易想到的卡配件的形式多種多樣,例如卡扣和卡槽的配合,卡環和卡槽的配合等,本實施例中還提供了一種卡配件的具體實現形式,具體的,該卡配件包括:
[0039]設置在上部安裝盤17上的多個彈性卡勾18,并且多個彈性卡勾18由上部安裝盤17的底部向野營爐外筒的下部延伸,如圖4中所示;
[0040]設置在下部安裝盤19上的卡裝口 20和可卡入彈性卡勾18內部的卡筋,其中卡裝口 20可供上部安裝盤17上的彈性卡勾18穿過,卡筋設置于卡裝口 20的下方,并且卡筋與彈性卡勾18——對應設置,如圖6中所示。
[0041]上述彈性卡勾18優選的為不銹鋼材質的卡勾,彈性卡勾18和卡筋的配合實現了不通過焊接或者鉚接的工藝即將野營爐外筒和組合體連為一體。
[0042]為了進一步提高燃燒筒6內燃料的利用率,本實施例中的燃燒筒6的上部為錐形臺,如圖1和圖2中所示,其中錐形臺的小端朝上,燃燒筒6的下部為與錐形臺大端直徑一致的圓柱筒。
[0043]當向燃燒筒6內添加燃料并點燃后,燃燒筒6的燃料首先會在高溫的作用下分餾產生可燃性氣體,空氣進入到燃燒筒6內與可燃氣體混合后可使燃燒筒6內的可燃氣體充分燃燒,燃燒筒6內的每一個第二進風口 5處均可形成一簇火焰,多簇火焰在上升氣流的帶動下在燃燒筒6的錐口處聚集形成豎直向上的集中爐火,如圖2中所示,由于多個位置的爐火均在燃燒筒6的錐口位置得以聚集,這就有效提高了燃燒筒6內的燃燒溫度和燃料利用率。
[004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提供的野營爐主要以生物質固體為燃料,這些燃料均可在戶外就地取材,如樹葉、樹根、樹皮、松枝、松塔、干草、稻草、麥秸、廢紙等可燃性物質均可作燃料,由此可見,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提供的野營爐的適用性很強。
[0045]容易理解的是,隔熱層10可采取多種方式設置在野營爐外筒的內壁上,常用的方式為將隔熱層10貼附在野營爐外筒的內壁上,或者通過螺栓、鉚釘等固定件固定在野營爐外筒的內壁上,本實施例中還提供了另外一種隔熱層10在野營爐外筒內壁上的固定方式,具體的,該野營爐外筒上還包括固定設置在野營爐外筒的內部,并且與野營爐外筒同軸的隔熱層固定圈13,隔熱層固定圈13的高度應不低于隔熱層10的高度,并且該隔熱層固定圈13的直徑小于野營爐外筒的直徑,因而該隔熱層固定圈13與野營爐外筒之間就形成了用于容納隔熱層10的夾層,隔熱層10設置在上述夾層內。
[0046]為了保證隔熱層10安裝的穩定性,隔熱層固定圈13需要穩定的固定在野營爐外筒內部,為此本實施例中的野營爐外筒中還包括設置在野營爐外筒內且直徑與野營爐外筒的直徑適配的上定位圈14和下定位圈11,其中下定位圈11設置在野營爐外筒的底部,并且下定位圈11上設置有直徑與隔熱層固定圈13的內徑適配的下端定位肩;上定位圈14焊接在野營爐外筒的側壁上,并且上定位圈14設置有直徑與隔熱層固定圈13的內徑適配的上定位肩,隔熱層固定圈13的內壁分別與下端定位肩和上端定位肩固連。
[0047]更進一步的,為了避免爐火受到風力大小以及風向的影響,本實施例中所提供的野營爐中還包括設置在燃燒筒6上端的火頭罩2,如圖1和圖2中所示,并且火頭罩2上還設置有沿火頭罩2周向均布的火頭罩通風孔3、設置在火頭罩2上端的排焰口 I以及與燃燒筒6的開口相通的填料口 15。
[0048]排焰口 I可選用月牙形、長方形、孔型或者其他形狀,火頭罩2的下端設置有燃燒口,為了保證火頭罩2能夠穩定的安裝在燃燒筒6上,本實施例中的火頭罩6燃燒口的下沿上還設置有插接件,該插接件與燃燒筒6的開口相匹配,且可插接在燃燒筒6的上端,從而使火頭罩2更加穩定的固定在燃燒筒6上。
[0049]排焰口 I的作用在于排出火焰,火頭罩2下端設置的燃料口是為上升的爐火提供通道,使爐火能夠與放在火頭罩2上的容器底部順利接觸,由于容器是放在火頭罩2頂端進行加熱的,因而將填料口 15設置在火頭罩2上就實現了不用端起容器即可直接向燃燒筒6內添加燃料的目的。
[0050]出于對攜帶方便的考慮,本實施例中所提供的野營爐的火頭罩2的頂端還設置有擴口,該擴口的直徑大于野營爐外筒的直徑,從而使得野營爐在收納狀態時,火頭罩2可以倒扣在野營爐外筒上,當然,還可以在火頭罩2的上端設置有卷邊,野營爐外筒上設置有用于搭接卷邊的搭扣,從而限定火頭罩2套入野營爐外筒的尺寸。
[0051]由于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野營爐為戶外用品,爐體的整個重量以及容器的重量均會由野營爐外筒來承擔,為了增加野營爐外筒的承載能力,本實施例中還在野營爐外筒上設置有由野營爐外筒的內部向外部凸起的環形加強筋12,并且環形加強筋12可以沿野營爐外筒的軸向均勻設置多條,考慮到野營爐外筒底部放置的穩定性,本實施例還在野營爐外筒的底部設置有朝向野營爐外筒的內部凹陷的凹槽16。
[0052]本實用新型中所提供的野營爐的體積小巧,通過實際測驗可知,該野營爐對燃料的利用率很高,8張報紙可做一餐飯,本實施例中所一餐飯的概念大致為:2.5兩米,兩個雞蛋,兩段火腿腸,一碟白菜。并且爐火所產生的溫度也較高,燃燒筒芯部溫度接近800°C。
[0053]以上對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野營爐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野營爐,包括野營爐外筒和設置在所述野營爐外筒內部的且上端與所述野營爐外筒上端固連的燃燒筒(6),所述燃燒筒(6)和所述野營爐外筒之間具有通風夾層,且所述野營爐外筒和所述燃燒筒(6)上分別設置有與所述通風夾層相通的第一進風口(4)和第二進風口(5),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于所述野營爐外筒內壁上的隔熱層(1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野營爐,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于所述野營爐外筒與所述燃燒筒(6)之間的繞流筒(7),所述繞流筒(7)的上端與所述燃燒筒(6)和所述野營爐外筒的上端固連,且所述繞流筒(7)將所述通風夾層分隔成為底部相互連通的第一通風夾層(9 )和第二通風夾層(8 )。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野營爐,其特征在于,所述繞流筒(7)和所述燃燒筒(6)的上端共同連接于一上部安裝盤(17)上,所述野營爐外筒的上端固定設置有下部安裝盤(19),且所述上部安裝盤(17)和所述下部安裝盤(19)通過卡配件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野營爐,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配件包括: 沿所述上部安裝盤(17)周向設置且向下部延伸的多個彈性卡勾(18); 設置于所述下部安裝盤(19)上的可供所述彈性卡勾(18)穿過的卡裝口(20),且所述卡裝口(20)的下方還設置有可卡入所述彈性卡勾(18)內的卡筋,所述卡筋與所述彈性卡勾(18)——對應。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野營爐,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燒筒(6)的上部呈小端朝上的錐形臺,下部為與所述錐形臺大端直徑一致的圓柱筒。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野營爐,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固定設置于所述野營爐外筒的內部,且與所述野營爐外筒同軸設置的隔熱層固定圈(13),所述隔熱層固定圈(13)的直徑小于所述野營爐外筒的直徑,且所述隔熱層固定圈(13)與所述野營爐外筒形成用于容納所述隔熱層(10)的夾層,所述隔熱層(10)設置于所述夾層內。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野營爐,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可拆裝地設置于所述燃燒筒(6)上端的火頭罩(2),且所述火頭罩(2)上設置有與所述燃燒筒(6)的開口相通的填料口(15)。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野營爐,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于所述火頭罩(2)頂端的擴口,所述擴口的直徑大于所述野營爐外筒的直徑。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野營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熱層(10)為硅酸鋁纖維隔熱層。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野營爐,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于所述野營爐外筒上,且由所述野營爐外筒的內部向外部凸起的環形加強筋(12)。
【文檔編號】F24C1/16GK203704041SQ201320884311
【公開日】2014年7月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30日
【發明者】蔣立維 申請人:成都風倫達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