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型凈化抑菌空氣處理機組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智能型凈化抑菌空氣處理機組,包括高中效或亞高效空氣過濾段,所述高中效或亞高效空氣過濾段并聯在機組的進風段與表冷/加熱段之間,在機組的初中效過濾段與表冷/加熱段之間設有第一模式啟閉閥,在所述高中效或亞高效空氣過濾段與表冷/加熱段之間設有第二模式啟閉閥,所述第一模式啟閉閥與所述第二模式啟閉閥擇一開啟。因此,本實用新型能夠根據室內外空氣PM2.5濃度,自動切換工作模式,在實現節約能源的前提下,有效控制室內空氣PM2.5污染物濃度,從而營造出潔凈的室內環境。
【專利說明】智能型凈化抑菌空氣處理機組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空氣處理機組,特別涉及一種智能型凈化抑菌空氣處理機組。
【背景技術】
[0002]建筑室內顆粒物污染是影響室內空氣品質的一個重要因素,目前已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空氣動力學直徑小于2.5μπι的顆粒(PM2.5)稱為細顆粒物,可以通過上下呼吸道和支氣管,到達肺部沉積,甚至通過肺泡,進入人體血液,加之顆粒物上往往富集了重金屬、酸性氧化物、有機污染物、微生物等,這種顆粒物污染及其復合污染是對人體危害最大的污染物之一。研究發現ΡΜ2.5平均每增加10 μ g/m3,總死亡率增加1.5%, WHO估計全球每年死于室內可吸入顆粒物污染的人數高達280萬。美國楊伯翰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推算得出,Im3空氣中的細顆粒物每減少10 μ g,人均預期壽命會延長約7個月。
[0003]常規空氣處理機組是一多功能段組合,如圖1所示,所述的空氣處理機組包括依次排列的:進風段1、初中效過濾段(含粗效過濾器2、中效過濾器4)、表冷/加熱段5、再熱段6 (可選)、加濕段7 (可選)、風機段8、均流段9與出風段10,各功能段之間均以過渡段3連接,其中的再熱段6、加濕段7可根據室內舒適性要求檔次的高低選擇設置或不設置,一般而言高檔次要求時需要設置,一般舒適性要求時往往不設置。
[0004]由于常規空氣處理機組過濾器的設置級別一般不超過中效過濾器,而中效過濾器對PM2.5細顆粒物的過濾效率較低,因此采用這種結構,在室外霧霾天氣下或室內產塵量較大時,空調系統的運行往往很難保證室內空氣質量。如需保證室內空氣質量,則應在空氣處理機組內增設效率較高的高中效甚至亞高效空氣過濾器,但由于過濾器效率高時,阻力往往較大,會引起空調風機能耗的增加,因此在民用建筑常規空氣處理機組中往往很少使用高中效甚至亞高效空氣過濾器,畢竟霧霾天氣不是天天有,大部分情況下室內空氣PM2.5的濃度還是可以滿足要求的。
[0005]此外,空調系統尤其是空氣處理機組箱體是一個污染源,因為其內部由從表冷器(或蒸發器)上流下的水,而且其后各段壁面上也常是潮濕的,容易滋生細菌。所以沒有抑菌功能的空氣處理機組不算是衛生的、無菌的空調系統。
[0006]有鑒于此,為解決現有空調系統技術中的某些不足,本設計人基于相關領域的研發,并經過不斷測試及改良,進而有本實用新型的產生。
【發明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智能型凈化抑菌空氣處理機組,其能夠根據室內外空氣中PM2.5細顆粒物濃度的大小自動調節運行方式,有效保證室內空氣質量,從而營造出更健康、環保的室內環境。
[0008]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9]一種智能型凈化抑菌空氣處理機組,包括進風段、初中效過濾段、表冷/加熱段、風機段與出風段,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高中效或亞高效空氣過濾段,所述高中效或亞高效空氣過濾段并聯在所述進風段與所述表冷/加熱段之間,在所述初中效過濾段與所述表冷/加熱段之間設有第一模式啟閉閥,在所述高中效或亞高效空氣過濾段與所述表冷/加熱段之間設有第二模式啟閉閥,所述第一模式啟閉閥與所述第二模式啟閉閥擇一開啟。
[0010]在較佳的技術方案中,還可增加如下技術特征:
[0011]所述的第一模式切換閥與第二模式切換閥是對開多葉密閉閥。
[0012]所述機組是帶回風的智能型凈化抑菌空氣處理機組,其在室內或回風總管上設有室內顆粒物濃度測試儀,所述室內顆粒物濃度測試儀與控制器相連,所述控制器與所述第一模式切換閥以及第二模式切換閥分別相連。
[0013]所述機組的表冷/加熱段下游還設有再熱段與加濕段。
[0014]所述帶回風的智能型凈化抑菌空氣處理機組在室內或回風總管上還設有室內溫濕度傳感器,所述室內溫濕度傳感器與所述控制器相連,所述控制器與所述再熱段和加濕段相連。
[0015]所述機組是全新風智能型凈化抑菌空氣處理機組,其在室外設有室外顆粒物濃度測試儀,所述室外顆粒物濃度測試儀與控制器相連,所述控制器與所述第一模式切換閥以及第二模式切換閥分別相連。
[0016]所述機組的表冷/加熱段下游還設有再熱段與加濕段。
[0017]所述全新風智能型凈化抑菌空氣處理機組在所述出風段外設有送風溫濕度傳感器,所述送風溫濕度傳感器與所述控制器相連,所述控制器與所述再熱段和加濕段相連。
[0018]在所述表冷/加熱段與初中效過濾段之間的空段上設有消毒抑菌段,所述消毒抑菌段具有雙氧水發生器、甲醛發生器或臭氧發生器,并在所述進風段處設有進風密閉閥,在所述出風段處設有出風密閉閥,所述消毒抑菌段的雙氧水發生器、甲醛發生器或臭氧發生器與控制器相連,所述進風密閉閥、所述出風密閉閥以及所述風機段分別與所述控制器相連,所述控制器上還設有時鐘電路。
[0019]所述初中效過濾段包括粗效過濾器和中效過濾器。
[0020]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智能型凈化抑菌空氣處理機組能夠根據室內外空氣PM2.5濃度,自動切換工作模式,在實現節約能源的前提下,有效控制室內空氣PM2.5污染物濃度,并能夠抑制細菌的生長,從而營造出潔凈的室內環境。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是常規空氣處理機組各功能段示意圖;
[0022]圖2是智能型凈化抑菌空氣處理機組各功能段示意圖;
[0023]圖3是智能型凈化抑菌空氣處理機組控制原理圖;
[0024]圖4是智能型凈化抑菌新風機組控制原理圖。
[0025]附圖標記說明:1-進風段,2-粗效過濾器,3-過渡段,4-中效過濾器,5-表冷/加熱器段,6-再熱段,7-加濕段,8-風機段,9-均流段,10-出風段,高中效(或亞高效)空氣過濾段11 ;第一模式切換閥12 ;第二模式切換閥13 ;進風密閉閥14 ;出風密閉閥15 ;消毒抑菌段16 ;室內溫濕度傳感器17 ;室內顆粒物濃度測試儀18 ;室外顆粒物濃度測試儀19 ;送風溫濕度傳感器20 ;控制器21。
【具體實施方式】
[0026]有關本實用新型為達到上述的使用目的與功效及所采用的技術手段,現舉出較佳可行的實施例,并配合附圖所示,詳述如下:
[0027]首先,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智能型凈化抑菌空氣處理機組(氣流從右向左流動)的功能段結構示意圖,其與常規空氣處理機組(如圖1所示)相比,增設了高中效(或亞高效)空氣過濾段11,所述高中效(或亞高效)空氣過濾段11并聯在所述進風段I與所述表冷/加熱段5之間,在所述中效過濾器4與所述表冷/加熱段5之間設有第一模式啟閉閥12,并在所述高中效(或亞高效)空氣過濾段11與所述表冷/加熱段5之間設有第二模式啟閉閥13,所述第一模式啟閉閥12與所述第二模式啟閉閥13擇一開啟。
[0028]使用的時候,若所述智能型凈化抑菌空氣處理機組檢測到進入機組內的空氣中PM2.5濃度低于預定濃度值,則開啟所述第一模式啟閉閥12,并關閉所述第二模式啟閉閥13,此時,所述智能型凈化抑菌空氣處理機組即相當于常規空氣處理機組,利用粗效過濾器3與中效過濾器4經過常規空氣凈化,此為第一工作模式,可實現節能運行;若所述智能型凈化抑菌空氣處理機組檢測到進入機組內的空氣中PM2.5濃度高于或等于預定濃度值,則開啟所述第二模式啟閉閥13,并關閉所述第一模式啟閉閥12,此時,進入所述智能型凈化抑菌空氣處理機組內的空氣先經過所述高中效(或亞高效)空氣過濾段11的凈化,過濾了其中的PM2.5物質之后再往所述表冷/加熱段5以及更下游段傳送,使室內送風的PM2.5濃度符合空氣質量要求,此為第二工作模式。
[0029]其中,所述的第一模式切換閥12與第二模式切換閥13可以是對開多葉密閉閥或其他形式密閉閥,執行動力可以是電動或氣動。
[0030]根據空氣處理機組處理的空氣來源不同,本實用新型適用于帶回風的空氣處理機組以及不帶回風的新風處理機組:
[0031]如圖3所示,是帶回風的智能型凈化抑菌空氣處理機組的控制原理圖,所述智能型凈化抑菌空氣處理機組在室內或回風總管上設有溫濕度傳感器17與顆粒物濃度測試儀18,所述溫濕度傳感器17以及顆粒物濃度測試儀18均與控制器21相連,所述控制器21再與所述第一模式切換閥12以及第二模式切換閥13分別相連,本實用新型通過所述顆粒物濃度測試儀18測量到的室內顆粒物濃度值,然后與預定濃度值進行比較,以判斷室內顆粒物濃度值是否符合空氣質量要求,若高于預定濃度值,則由所述控制器21開啟所述第二模式啟閉閥13,并關閉所述第一模式啟閉閥12,使所述機組進入第二工作模式;若低于預定濃度值,則由所述控制器21關閉所述第二模式啟閉閥13,并開啟所述第一模式啟閉閥12,使所述機組進入第一工作模式。
[0032]如圖4所示,是不帶回風的全新風智能型凈化抑菌空氣處理機組的控制原理圖,所述智能型凈化抑菌空氣處理機組在室外設有室外顆粒物濃度測試儀19,在所述出風段10外設有送風溫濕度傳感器20,所述送風溫濕度傳感器20以及所述室外顆粒物濃度測試儀19均與控制器21相連,所述控制器21再與所述第一模式切換閥12以及第二模式切換閥13分別相連,本實用新型通過所述室外顆粒物濃度測試儀19測量到的室外顆粒物濃度值,然后與預定濃度值進行比較,以判斷室外顆粒物濃度值是否符合空氣質量要求,若高于預定濃度值,則由所述控制器21開啟所述第二模式啟閉閥13,并關閉所述第一模式啟閉閥12,使所述機組進入第二工作模式;若低于預定濃度值,則由所述控制器21關閉所述第二模式啟閉閥13,并開啟所述第一模式啟閉閥12,使所述機組進入第一工作模式。
[0033]本實用新型的智能型凈化抑菌空氣處理機組還可以根據所述室內或回風總管上溫濕度傳感器17或送風溫濕度傳感器20的測量數據,通過控制器21來調節所述再熱段6和加濕段7,使室內空氣溫濕度適中。
[0034]另外,本實用新型智能型凈化抑菌空氣處理機組在長時間運行以后,容易滋生細菌,并通過出風向室內傳播細菌,構成污染源,為了應對這種情況,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型凈化抑菌空氣處理機組,在所述表冷/加熱段5與高中效(或亞高效)空氣過濾段11以及中效過濾器4之間形成有消毒抑菌段16,所述消毒抑菌段16具有雙氧水發生器、甲醛發生器或臭氧發生器,并在所述進風段I處設有進風密閉閥14,在所述出風段10處設有出風密閉閥15。如圖3所示,所述消毒抑菌段16的消毒設備、所述進風密閉閥14以及所述出風密閉閥15分別與所述控制器21相連,所述控制器21上還設有時鐘電路(未予圖示),以實現消毒功能的智能啟動。
[0035]所述消毒抑菌段16的啟停由所述時鐘電路及風機啟停信號予以綜合判斷控制,可實現智能化的啟停控制,免除人工操作的繁雜。即時間控制器顯示在夜晚非工作狀態下,風機停止運行時,自動關閉所述進風密閉閥14與出風密閉閥15,再啟動消毒抑菌段16的消毒設備(考慮到甲醛、臭氧殘留物會對人體有所傷害,優選雙氧水發生器),發生到一定濃度(具體濃度值由微生物消毒效果驗證給出)后停止運行,在消毒模式下,風機不能啟動,若有人工啟動操作,會發出消毒報警信號。
[0036]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智能型凈化抑菌空氣處理機組能夠根據室內外空氣PM2.5濃度,自動切換工作模式,在實現節約能源的前提下,有效控制室內空氣PM2.5污染物濃度,并能夠抑制細菌的生長,從而營造出潔凈的室內環境。
【權利要求】
1.一種智能型凈化抑菌空氣處理機組,包括進風段、初中效過濾段、表冷/加熱段、風機段與出風段,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高中效或亞高效空氣過濾段,所述高中效或亞高效空氣過濾段并聯在所述進風段與所述表冷/加熱段之間,在所述初中效過濾段與所述表冷/加熱段之間設有第一模式啟閉閥,在所述高中效或亞高效空氣過濾段與所述表冷/加熱段之間設有第二模式啟閉閥,所述第一模式啟閉閥與所述第二模式啟閉閥擇一開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凈化抑菌空氣處理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模式切換閥與第二模式切換閥是對開多葉密閉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凈化抑菌空氣處理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機組是帶回風的智能型凈化抑菌空氣處理機組,其在室內或回風總管上設有室內顆粒物濃度測試儀,所述室內顆粒物濃度測試儀與控制器相連,所述控制器與所述第一模式切換閥以及第二模式切換閥分別相連。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型凈化抑菌空氣處理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機組的表冷/加熱段下游還設有再熱段與加濕段。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型凈化抑菌空氣處理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帶回風的智能型凈化抑菌空氣處理機組在室內或回風總管上還設有室內溫濕度傳感器,所述室內溫濕度傳感器與所述控制器相連,所述控制器與所述表冷/加熱段上的調節閥、再熱段和加濕段相連。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凈化抑菌空氣處理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機組是全新風智能型凈化抑菌空氣處理機組,其在室外設有室外顆粒物濃度測試儀,所述室外顆粒物濃度測試儀與控制器相連,所述控制器與所述第一模式切換閥以及第二模式切換閥分別相連。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型凈化抑菌空氣處理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機組的表冷/加熱段下游還設有再熱段與加濕段。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型凈化抑菌空氣處理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新風智能型凈化抑菌空氣處理機組在所述出風段外設有送風溫濕度傳感器,所述送風溫濕度傳感器與所述控制器相連,所述控制器與所述表冷/加熱段上的調節閥、再熱段和加濕段相連。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凈化抑菌空氣處理機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表冷/加熱段與初中效過濾段之間的空段上設有消毒抑菌段,所述消毒抑菌段具有雙氧水發生器、甲醛發生器或臭氧發生器,并在所述進風段處設有進風密閉閥,在所述出風段處設有出風密閉閥,所述消毒抑菌段的雙氧水發生器、甲醛發生器或臭氧發生器與控制器相連,所述進風密閉閥、所述出風密閉閥以及所述風機段分別與所述控制器相連,所述控制器上還設有時鐘電路。
10.根據權利要求1-9中任一項所述的智能型凈化抑菌空氣處理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初中效過濾段包括粗效過濾器和中效過濾器。
【文檔編號】F24F11/02GK203744388SQ201320805136
【公開日】2014年7月30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9日
【發明者】王清勤, 趙力, 曹國慶, 路賓, 田小虎, 陳超, 王平, 王亞峰 申請人: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 北京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