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掛壁式空調室內機的面板安裝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掛壁式空調室內機的面板安裝結構,包括:面板座,安裝在面板座上的活動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面板的數量為兩塊,兩塊活動面板還通過一個共同的聯動開合裝置與面板座連接。本實用新型采用雙面板的結構設計,不僅減少活動面板的運動力矩,而且可解決空調風量偏低的技術問題。同時,雙面板自上而下旋轉聯動開合,結構緊湊,可對活動面板實施定位自鎖,比采用步進電機直接定位自鎖的運動機構更加可靠和穩定。
【專利說明】一種掛壁式空調室內機的面板安裝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掛壁式空調【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掛壁式空調室內機的面板安裝結構。
【背景技術】
[0002]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節能減排的大力倡導,空調作為家用電器中的耗電量“大戶”,政府對其能效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據定速空調能效等級新標準,空調的準入門檻能效等級被定為2級。為此,極限省電的能效比成為各大空調廠家地不懈追求,而更高的能效比往往意味著需要更大的進風量。
[0003]就目前主流的平板空調而言,受室內機外觀的限制其不能在面板上開設進風口,普遍存在風量偏低的情況,直接影響了空調能效的提升。為了滿足外觀、防塵作用和能效等級的要求,市場上出現一種面板能朝斜上方打開、并形成進風口的分體空調室內機。這種分體空調室內機將主要外觀面做成活動面板,活動面板的下端使用導軌進行直線運動,上方用步進電機直接帶動曲柄和轉軸作旋轉運動。
[0004]然而,上述分體空調室內機存在以下缺陷:1)主要外觀面做成整塊活動面板,導致活動面板體積偏大,重量較大,滑動面板運動機構的負荷過大,經過一段時間使用后,曲柄容易發生磨損,產生噪音,而且活動面板左右兩側會出現升降不一致的情況。2)整塊面板的設計,僅在面板最上方增加了進風面積,增加的進風量相當有限。3)活動面板在打開時,曲柄連接在步進電機輸出軸上,需承受很大的力矩,不利于運動機構的自鎖。
【發明內容】
[0005]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面板聯動功能和自鎖功能的空調室內機雙面板安裝結構。
[0006]為達到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7]一種掛壁式空調室內機的面板安裝結構,包括:面板座,安裝在面板座上的活動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面板的數量為兩塊,兩塊活動面板還通過至少一個共同的聯動開合裝置與面板座連接。
[0008]作為改進地,所述聯動開合裝置包括:分別將兩塊活動面板轉動連接到面板座上的兩個曲柄,與兩個曲柄連接的傳動桿,以及固定在面板座上與至少一個曲柄連接的驅動電機。
[0009]作為改進地,所述轉動連接是指:在面板座上設有安裝孔座,在活動面板上設有滑動導軌,曲柄的一端通過轉軸連接在安裝孔座上,曲柄的另一端通過導向柱活動設置在滑動導軌內。
[0010]作為改進地,所述曲柄與驅動電機的連接結構為:轉軸的一端通過聯軸桿固定在驅動電機的輸出軸上,轉軸的另一端插設在安裝孔座內并被軸套限位,以保證轉軸的穩定轉動。[0011]作為改進地,所述傳動桿與兩個曲柄的連接結構為:在傳動桿的兩端設有圓柱,在兩個曲柄的中部分別設有裝配孔,所述圓柱插設在裝配孔內;圓柱和裝配孔相結合的結構設計,使得裝配拆卸十分方便。
[0012]作為改進地,所述驅動電機通過安裝板固定在面板座上,該安裝板通過螺釘鉚接在面板座的螺釘柱上。
[0013]作為改進地,在活動面板底側的兩端設有圓形凸塊,在面板座上設有弧形凹槽;所述圓形凸塊插設在弧形凹槽內,使活動面板可繞弧形凹槽的圓心連線旋轉。
[0014]作為改進地,所述聯動開合裝置的數量為兩個,分別連接在活動面板的兩端。
[001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掛壁式空調室內機的面板安裝結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一、將活動面板設為兩塊,有效減少活動面板的轉動力矩,提高了活動面板的使用壽命,并降低驅動電機的能耗。同時,在活動面板開啟時,空調的進風面積大大增加,改善了風道,提聞了空調能效比。
[0017]二、由于聯動開合裝置為兩個曲柄與傳動桿構成平行四邊形雙曲柄機構,不僅實現了兩個活動面板的聯動開合,而且便于實現活動面板的自鎖,使活動面板穩定地保持開啟狀態。同時,由于驅動電機承受的力矩小,自鎖定位更加穩定、可靠。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面板安裝結構組裝后的示意圖;
[0019]圖2所示為圖1中A處放大圖;
[0020]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面板安裝結構分解示意圖。
[0021]附圖標記說明:
[0022]1、驅動電機,2、安裝板,3、聯軸桿,4、曲柄,5、軸套,6、轉軸,7、傳動桿,8、活動面板,9、面板座,10、圓形凸塊,11、弧形凹槽,12、安裝孔座,13、滑動導軌,14、螺釘柱,15、裝配孔,16、導向柱,17、圓柱。
【具體實施方式】
[0023]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的實質,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說明如下。
[0024]如圖1-圖3所示,一種掛壁式空調室內機的面板安裝結構,包括:面板座9,安裝在面板座9上的活動面板8 ;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面板8的數量為兩塊,兩塊活動面板8還通過一個共同的聯動開合裝置A與面板座9連接;面板座9再按普通面板方案安裝在掛壁式空調室內機外罩上。這里,雙面板的結構設計,不僅減少了活動面板的運動力矩,而且可解決空調風量偏低的技術問題。
[0025]其中,所述活動面板8與面板座9的安裝方式為:在活動面板8底側的兩端設置圓形凸塊11,在面板座9設置與圓形凸塊11對應的弧形凹槽10 ;所述圓形凸塊11插設在弧形凹槽10內。這樣,兩塊活動面板8就可在聯動開合裝置的驅動下繞弧形凹槽10的圓心連線一起旋轉。
[0026]所述聯動開合裝置包括:分別將兩塊活動面板8轉動連接在面板座9上的兩個曲柄4,與兩個曲柄4連接的傳動桿7,以及固定在面板座9上與至少一個曲柄4連接的驅動電機I。聯動開合裝置的兩個曲柄4與傳動桿7構成平行四邊形雙曲柄機構,實現曲柄4的同步運動,進而達到兩個活動面板8開合聯動的目的,且方便實現活動面板的自鎖,比采用步進電機直接定位自鎖的運動機構更加可靠和穩定。
[0027]在這里,優選活動面板8與面板座9的轉動連接方式為:在面板座9上設有安裝孔座12,在活動面板8上設有滑動導軌13,曲柄4的一端通過轉軸6連接在安裝孔座12上,曲柄4的另一端通過導向柱16活動設置在滑動導軌13內。轉軸6的一端通過聯軸桿3固定在驅動電機I的輸出軸上,轉軸6的另一端插設在安裝孔座12內并被軸套5限位。實際工作時,驅動電機I通過聯軸桿3帶動轉軸6旋轉,再經安裝在轉軸6上的曲柄4,從而帶動活動面板8在滑動導軌13的約束下進行旋轉運動。
[0028]優選傳動桿7與曲柄4的連接方式為:在傳動桿7的兩端設直圓柱17,在兩個曲柄4的中部分別設有與圓柱17對應的裝配孔15。這樣,組裝時,只需將圓柱17對準裝配孔15插入即可,組裝拆卸方便快捷。
[0029]優選驅動電機I與面板座9的固定方式為:先將驅動電機I通過自攻螺釘固定在安裝板2的側面,再將安裝板2固定在面板座9的螺釘柱14上,連接牢固。
[0030]實際應用中,根據面板座的尺寸不同,所述聯動開合裝置的數量為兩個,兩個聯動開合裝置分別連接在活動面板的兩端。
[0031]以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實質進行了詳細說明,但并不能以此來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進行限制。但凡依照本實用新型之實質,所做的簡單改進、修飾或等效變化,都落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掛壁式空調室內機的面板安裝結構,包括:面板座(9),安裝在面板座(9)上的活動面板(8);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面板(8)的數量為兩塊,兩塊活動面板(8)還通過至少一個共同的聯動開合裝置與面板座(9)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聯動開合裝置包括:分別將兩塊活動面板(8)轉動連接到面板座(9)上的兩個曲柄(4),與兩個曲柄(4)連接的傳動桿(7),以及固定在面板座(9)上與至少一個曲柄(4)連接的驅動電機(I)。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面板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連接是指:在面板座(9)上設有安裝孔座(12),在活動面板(8)上設有滑動導軌(13),曲柄(4)的一端通過轉軸(6)連接在安裝孔座(12)上,曲柄(4)的另一端通過導向柱(16)活動設置在滑動導軌(13)內。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面板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4)與驅動電機(I)的連接結構為:轉軸(6)的一端通過聯軸桿(3)固定在驅動電機(I)的輸出軸上,轉軸(6)的另一端插設在安裝孔座(12)內并被軸套(5)限位。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面板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桿(7)與兩個曲柄(4)的連接結構為:在傳動桿(7)的兩端設有圓柱(17),在兩個曲柄(4)的中部分別設有裝配孔(15),所述圓柱(17)插設在裝配孔(15)內。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面板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電機(I)通過安裝板(2)固定在面板座(9)上,該安裝板(2)通過螺釘鉚接在面板座(9)的螺釘柱(14)上。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活動面板(8)底側的兩端設有圓形凸塊(11),在面板座(9)上設有弧形凹槽(10);所述圓形凸塊(11)插設在弧形凹槽(10),使活動面板(8)可繞弧形凹槽(10)的圓心連線旋轉。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聯動開合裝置的數量為兩個,分別連接在活動面板(8)的兩端。
【文檔編號】F24F13/20GK203571990SQ201320793815
【公開日】2014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4日
【發明者】李敏, 李大成, 朱秀娟, 原紅玲, 晏夢雪 申請人:佛山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