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管室內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風管室內機,包括殼體,殼體內部固定設置有換熱器,換熱器的下部設置有接水盤,換熱器的一側設置有離心風機,殼體上設置有分別位于換熱器兩側的進風口和出風口,出風口設置在殼體的下側壁上,離心風機的軸心與換熱器之間的水平最小距離為L,且120≤L≤200mm。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風管室內機,將出風口設置在殼體的下側壁上,從而使風管室內機的出風方向直接向下,提高了出風效率和制熱的舒適性。另外,同時保證離心風機的軸心與換熱器之間的水平最小距離為L在120mm到200mm之間,在保證換熱器換熱均勻性的條件下,有效地減小機組寬度,更便于吊頂安裝。
【專利說明】風管室內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風管機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風管室內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市面上的家用小型風管室內機從機組結構而言,如圖1至圖4所示,主要包括殼體10,殼體10內部固定設置有換熱器20,換熱器20的下方設置有接水盤30,換熱器20的一側設置有離心風機40,殼體10上設置有位于換熱器20兩側的進風口 11和出風口 12。從氣流組織的方式來說,主要有如下幾種形式:
[0003]側送下回,如圖1和圖2所示,風管室內機的進風口 11設計在室內機機組下部,風管室內機的出風口 12設計在室內機機組側面,回風、出風均能接風管或軟連接,形成側送下回的氣流組織回路。
[0004]側送后回,或者側送下回,如圖3和圖4所示,風管室內機的進風口 11設計在室內機機組后部,風管室內機的出風口 12設計在室內機機組側面,回風通過風管連接到機組后部、出風可接風管或軟連接,形成側送后回的氣流組織回路,或者出風可接風管或軟連接向下拐,形成側送下回的形式。
[0005]從以上的風管室內機結構、氣流組織方式可以看出,目前業界的家用小型風管室內機結構雖然形式多樣,但是對于實際的安裝使用來說,形式是單一的,機組的出風口 12都設置在殼體的側面,而實際使用過程中,一般都需要出風方向向下,這樣就需要安裝風管,造成安裝麻煩,而且,由于風管的存在,造成制熱舒適性差。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旨在提 供一種向下出風的風管室內機,以解決風管室內機側壁出風制熱舒適性差的問題。
[0007]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風管室內機,包括殼體,殼體內部固定設置有換熱器,換熱器的下部設置有接水盤,換熱器的一側設置有離心風機,殼體上設置有分別位于換熱器兩側的進風口和出風口,出風口設置在殼體的下側壁上,離心風機的軸心與換熱器之間的水平最小距離為L,且120 < L < 200mm。
[0008]進一步地,換熱器設置在離心風機的出風側;進風口設置在殼體的后側壁上,出風口設置在殼體的下側壁上靠近殼體的前側壁的一端;或者殼體內部設置有向后部延伸的使出風口位于靠近殼體的后側壁一端的出風風道。
[0009]進一步地,離心風機包括離心風機蝸殼,離心風機蝸殼具有擴壓部;擴壓部位于殼體的上部并朝向換熱器,且擴壓部的頂部沿出風方向的外輪廓線與殼體的上側壁呈夾角α 1,其中,0°≤α I≤45°。
[0010]進一步地,換熱器設置在離心風機的進風側;進風口設置在殼體的后側壁上,出風口設置在殼體的下側壁上靠近殼體的前側壁的一端;或者殼體內部設置有向后部延伸的使出風口位于靠近殼體的后側壁一端的出風風道。[0011]進一步地,離心風機包括離心風機蝸殼,離心風機蝸殼具有擴壓部;擴壓部朝向殼體的下部,且擴壓部的頂部沿出風方向的外輪廓線與殼體的上側壁呈夾角α2,其中,0° ≤ α2≤90° ;或者擴壓部的底部沿出風方向的外輪廓線與殼體的下側壁呈夾角ci3,其中,O。≤α 3≤90。。
[0012]進一步地,換熱器為單折換熱器,單折換熱器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Θ 1,其中,20。≤ θ I ≤ 90°。
[0013]進一步地,換熱器為兩折換熱器,兩折換熱器包括第一換熱部和第二換熱部,第一換熱部和第二換熱部之間具有夾角Θ 2,其中,20° ≤ Θ2≤150°。
[0014]進一步地,兩折換熱器一體彎折成型,或者由兩個獨立換熱器拼接成型。
[0015]進一步地,換熱器為大于兩折的多折換熱器。
[0016]進一步地,風管室內機還包括電加熱裝置,電加熱裝置設置在換熱器遠離進風口的一側。
[0017]進一步地,進風口設置在殼體的后側壁、上側壁和下側壁中的至少一個上。
[0018]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風管室內機,將出風口設置在殼體的下側壁上,從而使風管室內機的出風方向直接向下,有效地解決了普通小型家用風管室內機需要安裝風管才能使出風方向向下的問題,提高了出風效率和制熱的舒適性。另外,同時保證離心風機的軸心與換熱器之間的水平最小距離為L在120mm到200mm之間,在保證換熱器換熱均勻性的條件下,有效地減小機組寬度,更便于吊頂安裝。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20]圖1是根據現有技術的風管室內機的第一種結構示意圖;
[0021]圖2是根據現有技術的風管室內機的第二種結構示意圖;
[0022]圖3是根據現有技術的風管室內機的第三種結構示意圖;
[0023]圖4是根據現有技術的風管室內機的第四種結構示意圖;
[0024]圖5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風管室內機的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6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風管室內機的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7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風管室內機的第三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8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風管室內機的第四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9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風管室內機的第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10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風管室內機的第六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以及
[0030]圖1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風管室內機的第七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1]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0032]如圖5至9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風管室內機,包括殼體10,殼體10內部固定設置有換熱器20,換熱器20的下部設置有接水盤30,換熱器20的一側設置有離心風機40,殼體10上設置有分別位于換熱器20兩側的進風口 11和出風口 12,出風口 12設置在殼體10的下側壁上,離心風機40的軸心與換熱器20之間的水平最小距離為L,且120 ^ 200mm。本實用新型通過將出風口 12設置在殼體10的下側壁上,從而使風管室內機的出風方向直接向下,有效地解決了普通小型家用風管室內機需要安裝風管才能使出風方向向下的問題,提高了出風效率和制熱的舒適性。另外,保證離心風機的軸心與換熱器之間的水平最小距離為L在120mm到200mm之間,在保證換熱器換熱均勻性的條件下,有效地減小機組寬度,更便于吊頂安裝。
[0033]如圖5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換熱器20設置在離心風機40的出風偵牝進風口 11設置在殼體10的后側壁上,出風口 12設置在殼體10的下側壁上靠近殼體10的前側壁的一端,空氣從進風口 11進入風管室內機內部,經過離心風機40,然后與換熱器20交換熱量,最后從出風口 12吹出。 [0034]在第一實施例中,離心風機40包括離心風機蝸殼41,離心風機蝸殼41具有擴壓部42 ;擴壓部42位于殼體10的上部并朝向換熱器20,為了使離心風機40吹出的風能夠更好的與換熱器20熱交換,即使換熱器20的所有面積盡可能地均勻受風,對擴壓部42吹出的風向具有一定的限制,即擴壓部42的外輪廓線與殼體10的上側壁的夾角α I的范圍為0°到 45。。
[0035]為了滿足風管室內機的不同送風區域的要求,即當室內機的出風與回風在同一區域時,如圖6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在上述第一實施例的基礎上,在殼體內部設置出風風道13,出風風道13向殼體的后部延伸,從而使出風口 12位于靠近進風口 11一端,這樣出風口和進風口位于同一區域,滿足不同需求。
[0036]如圖7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實施例,換熱器20設置在離心風機40的進風偵牝進風口 11設置在殼體10的后側壁上,出風口 12設置在殼體10的下側壁上靠近殼體10的前側壁的一端。空氣從進風口 11進入風管室內機內部,先與換熱器20交換熱量,然后被吸入離心風機41吹出,最后從出風口 12吹出。
[0037]在第三實施例中,離心風機40包括離心風機蝸殼41,離心風機蝸殼41具有擴壓部42。相對吹風式(換熱器20設置在離心風機40的出風側)而言,吸風式(換熱器20設置在離心風機40的進風側)的換熱器在U管長度方向風量分布相對均勻,換熱效率較高,故離心風機的設計主要考慮便于出風,擴壓部42位于殼體的上部且朝向下部時,為了便于送風,擴壓部42的外輪廓線與殼體10的上側壁呈夾角α 2的范圍為10°到90°。
[0038]當α 2角度較小時,出風直接撞擊機組后側板,產生震動及噪音,當α 2較大時,如圖7所示,風將直接從離心風葉中吹出,沒有經過風道擴壓,出風速度高且不均勻,噪音大。以一款額定制冷量為3.5kw的空調器作為試驗機,空調器機組采用兩折換熱器,每折換熱器為3排Φ5銅管,兩排U管總數為18個U管,兩折換熱器夾角為74度。機組尺寸為440*200*750,在空調器運行在最高檔時,噪音的測試數據如下表一所示(角度單位:度,噪音單位:分貝):
[0039]表一:不同α 2角度下的噪音測試數據
[0040]
?2 I噪音
【權利要求】
1.一種風管室內機,包括殼體(10),所述殼體(10)內部固定設置有換熱器(20),所述換熱器(20 )的下部設置有接水盤(30 ),所述換熱器(20 )的一側設置有離心風機(40 ),所述殼體(10 )上設置有分別位于所述換熱器(20 )兩側的進風口( 11)和出風口( 12 ),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風口( 12)設置在所述殼體(10)的下側壁上,所述離心風機(40)的軸心與所述換熱器(20)之間的水平最小距離為L,且120≤L≤200m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管室內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換熱器(20)設置在所述離心風機(40)的出風側; 所述進風口(11)設置在所述殼體(10)的后側壁上,所述出風口(12)設置在所述殼體(10)的下側壁上靠近所述殼體(10)的前側壁的一端;或者所述殼體(10)內部設置有向后部延伸的使所述出風口( 12)位于靠近所述殼體(10)的后側壁一端的出風風道(13)。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風管室內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離心風機(40)包括離心風機蝸殼(41 ),所述離心風機蝸殼(41)具有擴壓部(42); 所述擴壓部(42)位于所述殼體(10)的上部并朝向所述換熱器(20),且所述擴壓部(42)的頂部沿出風方向的外輪廓線與所述殼體(10)的上側壁呈夾角α?,其中,0° ≤ α I ≤ 45°。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管室內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換熱器(20)設置在所述離心風機(40)的進風側; 所述進風口(11)設置在所述殼體(10)的后側壁上,所述出風口(12)設置在所述殼體(10)的下側壁上靠近所述殼體(10)的前側壁的一端;或者所述殼體(10)內部設置有向后部延伸的使所述出風口( 12)位于靠近所述殼體(10)的后側壁一端的出風風道(13)。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風管室內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離心風機(40)包括離心風機蝸殼(41),所述離心風機蝸殼(41)具有擴壓部(42); 所述擴壓部(42)朝向所述殼體(10)的下部,且所述擴壓部(42)的頂部沿出風方向的外輪廓線與所述殼體(10)的上側壁呈夾角α2,其中,10° <α2<90° ;或者所述擴壓部(42)的底部沿出風方向的外輪廓線與所述殼體(10)的下側壁呈夾角α3,其中,0° ≤ α 3 ≤ 90°。
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風管室內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換熱器(20)為單折換熱器,所述單折換熱器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Θ 1,其中,20。≤ Θ I ≤ 90°。
7.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風管室內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換熱器(20)為兩折換熱器,所述兩折換熱器包括第一換熱部和第二換熱部,第一換熱部和所述第二換熱部之間具有夾角Θ 2,其中,20° ( Θ2^ 150°。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風管室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兩折換熱器一體彎折成型,或者由兩個獨立換熱器拼接成型。
9.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風管室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器(20)為大于兩折的多折換熱器。
10.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風管室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風管室內機還包括電加熱裝置(50 ),所述電加熱裝置(50 )設置在所述換熱器(20 )遠離所述進風口( 11)的一側。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管室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進風口(11)設置在所述殼體(10)的后側壁、上側壁和下側壁中的至少一個上。
【文檔編號】F24F13/06GK203478536SQ201320585145
【公開日】2014年3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2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22日
【發明者】杜輝, 馮匯遠, 寇暉, 連園園 申請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