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柵及通風設備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格柵,包括格柵框架和多個間隔設置的柵條,還包括多個用于連接柵條的旋向筋條,柵條呈環形狀,多個柵條相互套設,由旋向筋條連接形成同心的多環狀結構。還涉及一種應用上述格柵的通風設備。本實用新型的格柵及通風設備,提高了風量,降低了出風噪音及減少風量損耗。
【專利說明】格柵及通風設備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空調通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格柵及通風設備。
【背景技術】
[0002]現有商用室外機格柵結構大部分是橫、豎網格形式或者金屬類型格柵,外觀方面,線條單一不美觀;性能方面例如噪音、風量方面,橫豎格柵筋條過密,較擋風,風量損失較大,且出風無導向,導致噪音偏大,效果不理想。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格柵及通風設備,使得機組風量和噪音進一步優化。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4]一種格柵,包括格柵框架和多個間隔設置的柵條,還包括多個用于連接所述柵條的旋向筋條;
[0005]所述柵條呈環形狀,多個所述柵條相互套設,由所述旋向筋條連接形成同心的多環狀結構。
[0006]較優地,所述格柵分為中心區域、所述中心區域周側的第一區域和所述第一區域周側的第二區域;
[0007]所述旋向筋條包括第一旋向筋條和第二旋向筋條,所述第一旋向筋條設置在所述第一區域,所述第二旋向筋條設置在所述第二區域;
[0008]所述第一旋向筋條的切線角度為28° -38°,所述第二旋向筋條的切線角度為13。-23° ;
[0009]所述中心區域為實體。
[0010]較優地,所述第一旋向筋條的一端連接所述中心區域,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一區域與所述第二區域交界處的所述柵條;
[0011]所述第二旋向筋條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一區域與所述第二區域交界處的所述柵條,另一端連接所述格柵框架;
[0012]所述第一旋向筋條的數量為多個,多個所述第一旋向筋條均勻分布在所述中心區域的周側;
[0013]所述第二旋向筋條的數量為多個,多個所述第二旋向筋條均勻分布在所述第一區域與所述第二區域交界處的所述柵條的周側。
[0014]較優地,所述第一旋向筋條的數量為7-11個;
[0015]所述第二旋向筋條的數量為16-20個。
[0016]較優地,所述旋向筋條還包括第三旋向筋條,所述第三旋向筋條的一端連接所述中心區域周側的第八柵條,另一端連接所述格柵框架;
[0017]所述第三旋向筋條的切線角度為17° -27° ;
[0018]所述第三旋向筋條的數量為多個,所述第三旋向筋條與所述第二旋向筋條間隔設置,多個所述第三旋向筋條均勻分布在所述第八柵條的周側。
[0019]較優地,所述第三旋向筋條的數量為16-20個。
[0020]較優地,相鄰所述柵條之間的間距相同,所述間距為8mm-12mm。
[0021]較優地,在迎風面至背風面方向上,所述旋向筋條呈中間大兩端小形狀。
[0022]較優地,在迎風面至背風面方向上,所述旋向筋條的迎風面一側的縱截面呈錐形,背風面一側的縱截面為外凸起弧面狀尖部。
[0023]較優地,所述中心區域的直徑為122mm-132mm。
[0024]還涉及一種通風設備,包括上述任一技術特征的格柵。
[002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6]本實用新型的格柵及通風設備,采用螺旋結構形式,縱向以整體圓周等間距排布,橫向分為內格柵和外格柵分段錯位方式螺旋排布,內螺旋間距相等,外螺旋間距也相等,夕卜形美觀;不僅確保格柵零件強度,通過指尖安全測試,同時機組噪音和風量方面也得到進一步優化。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7]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格柵一實施例的主視圖;
[0028]圖2為圖1所示格柵側面剖視圖;
[0029]圖3為圖1所示格柵的后視圖;
[0030]圖4為圖2中I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0031]圖5為圖1所示第一旋向筋條的切線角度示意圖;
[0032]其中,
[0033]I格柵框架;2柵條;3第一旋向筋條;4第二旋向筋條;
[0034]5第三旋向筋條;6中心區域。
【具體實施方式】
[0035]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格柵及通風設備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36]參照圖1至圖4,本實用新型的格柵一實施例包括格柵框架I和多個間隔設置的柵條2,還包括多個用于連接柵條2的旋向筋條(3,4,5);
[0037]柵條2呈環形狀,多個柵條2相互套設,由旋向筋條(3,4,5)連接形成同心的多環狀結構,相鄰柵條2之間的間距相同,所述間距為安全距離,優選8mm-12mm。優選地,如圖2和圖4所示,其中,格柵的左側為迎風面,右側為背風面,在迎風面至背風面方向上,旋向筋條(3,4,5)呈中間大兩端小形狀,柵條2的形狀也為中間大兩端小形狀。優選地,柵條2與旋向筋條(3,4,5) —體成型,在迎風面至背風面方向上,旋向筋條(3,4,5)的迎風面一側的縱截面呈錐形,背風面一側的縱截面為外凸起弧面狀尖部。迎風面一側呈錐形,有利于整體風量排布,背風面一側呈尖角趨勢,有利于風量擴散,降低整機噪音。
[0038]格柵分為中心區域6、中心區域6周側的第一區域和所述第一區域周側的第二區域。優選地,中心區域6的直徑為122mm-132mm。根據分析結果確定格柵中心區域6的直徑取127mm最佳,直徑偏大會導致格柵中心區域6周圍風量衰減嚴重,影響風量,直徑偏小會減弱格柵整體強度;
[0039]所述旋向筋條包括第一旋向筋條3和第二旋向筋條4,第一旋向筋條3設置在所述第一區域,第二旋向筋條4設置在所述第二區域;
[0040]第一旋向筋條3的切線角度范圍為28° -38°,優選33°,第二旋向筋條4的切線角度范圍為13° -23°,優選18° ;上述第一旋向筋條3和第二旋向筋條4的切線角度,便于加工格柵、增加柵條2之間的連接強度,且使機組噪音和風量優化;中心區域6為實體。其中,“切線角度”的定義為:頂點在圓周上,一邊與圓相切,另一邊與經過這個頂點的弦相切,這兩條切線所形成的夾角稱之為切線角,如圖5所示,中心區域6為圓形,第一旋向筋條3與中心區域6的交點在中心區域6的圓周,中心區域6的經過該交點處的切線與第一旋向筋條3的經過該交點處的切線形成夾角α,夾角α即為第一旋向筋條3的切線角度。
[0041]第一旋向筋條3的一端連接中心區域6,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一區域與所述第二區域交界處的柵條2 ;優選中心區域6周側的第五柵條(柵條從中心區域向外按照升序排列)為所述第一區域與所述第二區域交界處的柵條2 ;第二旋向筋條4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一區域與所述第二區域交界處的柵條2 (第五柵條),另一端連接格柵框架I ;
[0042]第一旋向筋條3的數量為多個,多個第一旋向筋條3均勻分布在中心區域6的周側;第二旋向筋條4的數量為多個,多個第二旋向筋條4均勻分布在所述第一區域與所述第二區域交界處的柵條2 (第五柵條)的周側。
[0043]第一旋向筋條3的數量為7-11個,優選9個,在同等條件下,風道模擬分析確定第一旋向筋條3的數量為9個時,風量和噪音效果最佳。
[0044]第二旋向筋條4的數量為16-20個,優選18個,在同等條件下,風道模擬分析確定第二旋向筋條4的數量為18個時,風量和噪音效果最佳。
[0045]較優地,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所述旋向筋條還包括第三旋向筋條5,第三旋向筋條5的一端連接中心區域6周側的第八柵條,另一端連接格柵框架1,第三旋向筋條5的切線角度為17° -27°,優選22°,第三旋向筋條5的上述切線角度,增大第三旋向筋條5與柵條2的接觸面積,增加格柵強度,且使機組噪音和風量最佳;第三旋向筋條5的數量為多個,第三旋向筋條5與第二旋向筋條4間隔設置,多個第三旋向筋條5均勻分布在所述第八柵條的周側。第三旋向筋條5的數量為16-20個,優選18個,風道模擬分析確定第三旋向筋條5的數量為18個時,格柵強度、風量和噪音效果最佳,按照模擬分析確定的方案進行實驗驗證,實驗驗證結果與模擬分析結果相符,柵條的間距、數量的合理排布及旋向筋條的間距、數量的合理排布不僅確保格柵強度,通過指尖安全測試,同時機組噪音和風量方面也得到進一步優化。
[0046]上述實施例的格柵應用在通風設備,例如空調器、電風扇等,由于通風設備除格柵外均為現有技術,此處不再一一贅述。
[0047]按照模擬分析確定的方案進行實驗驗證,實驗驗證結果與模擬分析結果相符,以上實施例中的格柵不僅確保格柵零件強度,通過指尖安全測試,同時機組噪音和風量方面也得到進一步優化,相對于傳統格柵風量增加17%,噪音降低3dB-5dB。
[0048]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格柵,包括格柵框架和多個間隔設置的柵條,其特征在于: 還包括多個用于連接所述柵條的旋向筋條; 所述柵條呈環形狀,多個所述柵條相互套設,由所述旋向筋條連接形成同心的多環狀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格柵,其特征在于: 所述格柵分為中心區域、所述中心區域周側的第一區域和所述第一區域周側的第二區 域; 所述旋向筋條包括第一旋向筋條和第二旋向筋條,所述第一旋向筋條設置在所述第一區域,所述第二旋向筋條設置在所述第二區域; 所述第一旋向筋條的切線角度為28° -38°,所述第二旋向筋條的切線角度為13。-23° ; 所述中心區域為實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格柵,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旋向筋條的一端連接所述中心區域,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一區域與所述第二區域交界處的所述柵條; 所述第二旋向筋條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一區域與所述第二區域交界處的所述柵條,另一端連接所述格柵框架; 所述第一旋向筋條的數量為多個,多個所述第一旋向筋條均勻分布在所述中心區域的周側; 所述第二旋向筋條的數量為多個,多個所述第二旋向筋條均勻分布在所述第一區域與所述第二區域交界處的所述柵條的周側。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格柵,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旋向筋條的數量為7-11個; 所述第二旋向筋條的數量為16-20個。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格柵,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向筋條還包括第三旋向筋條,所述第三旋向筋條的一端連接所述中心區域周側的第八柵條,另一端連接所述格柵框架; 所述第三旋向筋條的切線角度為17° -27° ; 所述第三旋向筋條的數量為多個,所述第三旋向筋條與所述第二旋向筋條間隔設置,多個所述第三旋向筋條均勻分布在所述第八柵條的周側。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格柵,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旋向筋條的數量為16-20個。
7.根據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格柵,其特征在于: 相鄰所述柵條之間的間距相同,所述間距為8mm-12mm。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格柵,其特征在于: 在迎風面至背風面方向上,所述旋向筋條呈中間大兩端小形狀。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格柵,其特征在于: 在迎風面至背風面方向上,所述旋向筋條的迎風面一側的縱截面呈錐形,背風面一側的縱截面為外凸起弧面狀尖部。
10.根據權利要求2-6任一項所述的格柵,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區域的直徑為122mm-132mm。
11.一種通風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ι-?ο任一項`所述的格柵。
【文檔編號】F24F13/08GK203404932SQ201320484331
【公開日】2014年1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8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8日
【發明者】張興海, 楊恒, 鄧向明, 張龍洲 申請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