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空氣清新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空氣清新機,包括風道,風道包括進風通道和出風通道,所述進風通道與所述出風通道中至少一個的靠近機體外側的與空氣流動方向垂直的截面積大于靠近機體內側的截面積。根據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空氣清新機,可以減小風口阻力,提高風量。
【專利說明】一種空氣清新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空氣清新機。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空氣清新機產品中,其風道的進出口端的風口設置不合理,導致進風會突然縮小后流入清新機,出風會突然擴大流至外部,造成風的局部擾流很大,進出風壓力損失也較大。因而,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風量,進而影響空氣清新機的凈化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空氣清新機,能夠減小風口的阻力,提高風量。
[0004]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空氣清新機,包括風道,上述風道包括進風通道和出風通道,上述進風通道與上述出風通道中至少一個的靠近機體外側的與空氣流動方向垂直的截面積大于靠近機體內側的截面積。
[0005]優選地,上述進風通道包括進風端第一側壁、進風端第二側壁以及進風端第三側壁,上述進風端第三側壁與上述空氣清新機后殼組件平行,上述進風端第一側壁與上述進風端第二側壁分別與上述進風端第三側壁垂直;上述進風端第一側壁、進風端第二側壁以及進風端第三側壁中至少一個為向外傾斜設置,使上述進風通道靠近機體外側的與空氣流動方向垂直的截面積大于靠近機體內側的截面積。
[0006]優選地,上述進風端第一側壁或進風端第二側壁或進風端第三側壁與空氣流通方向的夾角為45°至60°。
[0007]優選地,上述出風通道包括出風端第一側壁、出風端第二側壁以及出風端第三側壁,上述出風端第三側壁與上述空氣清新機后殼組件平行,上述出風端第一側壁與上述出風端第二側壁分別與上述出風端第三側壁垂直;上述出風端第一側壁、出風端第二側壁以及出風端第三側壁中至少一個為向外傾斜設置,使上述出風通道靠近機體外側的與空氣流動方向垂直的截面積大于靠近機體內側的截面積。
[0008]優選地,上述出風端第一側壁或出風端第二側壁或出風端第三側壁與空氣流通方向的夾角為45°至60°。
[0009]優選地,上述風道還包括及設置在上述進風通道和上述出風通道之間的中間通道,上述進風通道和/或上述出風通道與上述中間通道的連接處為圓滑過渡。
[0010]優選地,上述風道靠近上述空氣清新機頂端的側壁與靠近上述空氣清新機底部的側壁鏡像對稱布置。
[0011]優選地,上述空氣清新機還包括用于安裝凈化組件的安裝座,上述安裝座靠近風道的側壁的棱邊是圓滑的。
[0012]根據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空氣清新機,能夠減小風口的阻力,提高風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0013]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
[0014]在附圖中: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風道主視圖;
[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風道俯視圖;
[0017]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風道主視圖;
[0018]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風道俯視圖;
[0019]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風道主視圖;
[0020]圖6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風道俯視圖。
[0021]圖中各標記代表:
[0022]1-進風通道;11-進風端第一側壁;12-進風端第二側壁;13-進風端第三側壁;2—出風通道;21—出風端第一側壁;22—出風端第二側壁;23—出風端第三側壁;3—凈化組件;4—過濾網;5—后殼組件;6—中間通道;7—安裝座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0024]如圖1至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空氣清新機,包括風道,風道包括進風通道I和出風通道2,進風通道I與出風通道2中至少一個的靠近機體外側的與空氣流動方向垂直的截面積大于靠近機體內側的截面積。進風通道I和出風通道2之間設置有凈化組件3。空氣從進風通道I進入,經過凈化組件3的凈化后,從出風通道2吹出。
[0025]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如圖1所示,進風通道I靠近機體外側,并且與空氣流動方向垂直的截面積大于靠近機體內側的截面積,使進風通道I沿空氣流動方向呈漸縮式風道,增大進風口的面積,避免了進風突然縮小后流入清新機,造成風的局部擾流很大,導致進風壓力損失也較大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風量,進而影響空氣清新機的凈化效率。
[0026]進一步地,如圖1和圖2所示,進風通道I包括進風端第一側壁11、進風端第二側壁12以及進風端第三側壁13,進風端第三側壁13與空氣清新機后殼組件5平行,進風端第一側壁11與所述進風端第二側壁12分別與所述進風端第三側壁13垂直。為了使進風通道I靠近機體外側的,并且與空氣流動方向垂直的截面積大于靠近機體內側的截面積,進風端第一側壁11、進風端第二側壁12以及進風端第三側壁13中至少一個為向外傾斜設置,如圖1所示,進風端第一側壁11與進風端第二側壁12均向外傾斜,如圖2所示,進風端第三側壁13向外傾斜。當然,也可以設置為進風端第一側壁11、進風端第二側壁12以及進風端第三側壁13中的任意一個或任意兩個向外傾斜,無論哪種設置,都可以使進風口面積增大,避免了進風突然縮小后流入清新機,造成風的局部擾流很大,導致進風壓力損失也較大的情況。
[0027]為了保證空氣流經進風通道I時的擾流最小,進風端第一側壁或進風端第二側壁或進風端第三側壁與空氣流通方向的夾角為45°至60°。最優的為52°,此時,空氣擾流最小。[0028]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如圖3所示,出風通道2靠近機體外側的,并與空氣流動方向垂直的截面積大于靠近機體內側的截面積,使出風通道2沿空氣流動方向成漸擴式風道。
[0029]進一步地,如圖3和圖4所示,出風通道2包括出風端第一側壁21、出風端第二側壁22以及出風端第三側壁23,出風端第三側壁23與空氣清新機后殼組件4平行,出風端第一側壁21與出風端第二側壁22分別與出風端第三側壁23垂直;出風端第一側壁21、出風端第二側壁22以及出風端第三側壁中23至少一個為向外傾斜設置,使出風通道2靠近機體外側的與空氣流動方向垂直的截面積大于靠近機體內側的截面積。如圖3所示,出風端第一側壁21與出風端第二側壁22均向外傾斜設置,如圖4所示,出風端第三側壁中23也為向外設置,也可以將出風端第一側壁21、出風端第二側壁22以及出風端第三側壁23中任意一個設置為向外傾斜,也可以將出風端第一側壁21、出風端第二側壁22以及出風端第三側壁23中任意兩個設置為向外傾斜,無論哪種設置,都可以使出風口面積增大,避免了出風會突然擴大流至外部,造成風的局部擾流很大,導致進風壓力損失也較大的情況。
[0030]為了保證空氣流經出風通道2時的擾流最小,將出風端第一側壁21或出風端第二側壁22或出風端第三側壁23與空氣流通方向的夾角為45°至60°。最優的為52°,此時,空氣擾流最小。
[0031]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實施例,如圖5所示,進風通道I靠近機體外側,并且與空氣流動方向垂直的截面積大于靠近機體內側的截面積,使進風通道I沿空氣流動方向呈漸縮式風道,出風通道2靠近機體外側的,并與空氣流動方向垂直的截面積大于靠近機體內側的截面積,使出風通道2沿空氣流動方向成漸擴式風道。增大進風口的面積,避免了進風突然縮小后流入清新機,出風口面積增大,避免了出風會突然擴大流至外部,造成風的局部擾流很大,導致進風壓力損失也較大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增大風量,進而提高空氣清新機的凈化效率。
[0032]進一步地,如圖5和圖6所示,進風通道I包括進風端第一側壁11、進風端第二側壁12以及進風端第三側壁13,進風端第三側壁13與空氣清新機后殼組件5平行,進風端第一側壁11與所述進風端第二側壁12分別與所述進風端第三側壁13垂直。為了使進風通道I靠近機體外側的,并且與空氣流動方向垂直的截面積大于靠近機體內側的截面積,進風端第一側壁11、進風端第二側壁12以及進風端第三側壁13中至少一個為向外傾斜設置,如圖5所示,進風端第一側壁11與進風端第二側壁12均向外傾斜,如圖6所示,進風端第三側壁13向外傾斜。當然,也可以設置為進風端第一側壁11、進風端第二側壁12以及進風端第三側壁13中的任意一個或任意兩個向外傾斜,同樣的,出風通道2包括出風端第一側壁21、出風端第二側壁22以及出風端第三側壁23,出風端第三側壁23與空氣清新機后殼組件4平行,出風端第一側壁21與出風端第二側壁22分別與出風端第三側壁23垂直;出風端第一側壁21、出風端第二側壁22以及出風端第三側壁中23至少一個為向外傾斜設置,使出風通道2靠近機體外側的與空氣流動方向垂直的截面積大于靠近機體內側的截面積。如圖5所示,出風端第一側壁21與出風端第二側壁22均向外傾斜設置,如圖6所示,出風端第三側壁中23也為向外設置,也可以將出風端第一側壁21、出風端第二側壁22以及出風端第三側壁23中任意一個設置為向外傾斜,也可以將出風端第一側壁21、出風端第二側壁22以及出風端第三側壁23中任意兩個設置為向外傾斜。在本實施例中,進風通道I與出風通道2中各個側壁的設置方式存在多種組合,無論哪種設置,都可以使進風口面積增大,避免了進風突然縮小后流入清新機,并使出風口面積增大,避免了出風會突然擴大流至外部,造成風的局部擾流很大,導致進風壓力損失也較大的情況。
[0033]為了保證空氣流經進風通道I和出風通道2時的擾流最小,將出風端第一側壁21或出風端第二側壁22或出風端第三側壁23與空氣流通方向的夾角為45°至60°。最優的為52° ;將出風端第一側壁21或出風端第二側壁22或出風端第三側壁23與空氣流通方向的夾角為45°至60°。最優的為52° ;此時,空氣擾流最小。
[0034]優選地,在進風通道I和出風通道2之間還設置有中間通道6,為了使風道壁面順滑,減小流動阻力,當進風通道I沿空氣流動方向為漸縮式風道時,進風通道I與所中間通道6的連接處為圓滑過渡,當出風通道2沿空氣流動方向為漸擴式風道時,出風通道2與所述中間通道6的連接處為圓滑過渡。
[0035]優選地,為了使空氣流通阻力減小,風道靠近所述空氣清新機頂端的側壁與靠近所述空氣清新機底部的側壁鏡像對稱布置,保證其上部空氣與下部空氣的流動條件相同。
[0036]優選地,所述空氣清新機還包括用于安裝凈化組件3的安裝座,為了使空氣流通阻力減小,所述安裝座靠近風道的側壁的棱邊是圓滑的。
[0037]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空氣清新機,包括風道,所述風道包括進風通道和出風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進風通道與所述出風通道中至少一個的靠近機體外側的與空氣流動方向垂直的截面積大于靠近機體內側的截面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清新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進風通道包括進風端第一側壁、進風端第二側壁以及進風端第三側壁,所述進風端第三側壁與所述空氣清新機后殼組件平行,所述進風端第一側壁與所述進風端第二側壁分別與所述進風端第三側壁垂直; 所述進風端第一側壁、進風端第二側壁以及進風端第三側壁中至少一個為向外傾斜設置,使所述進風通道靠近機體外側的與空氣流動方向垂直的截面積大于靠近機體內側的截面積。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氣清新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進風端第一側壁或進風端第二側壁或進風端第三側壁與空氣流通方向的夾角為45°至60°。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氣清新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風通道包括出風端第一側壁、出風端第二側壁以及出風端第三側壁,所述出風端第三側壁與所述空氣清新機后殼組件平行,所述出風端第一側壁與所述出風端第二側壁分別與所述出風端第三側壁垂直; 所述出風端第一側壁、出風端第二側壁以及出風端第三側壁中至少一個為向外傾斜設置,使所述出風通道靠近機體外側的與空氣流動方向垂直的截面積大于靠近機體內側的截面積。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空氣清新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風端第一側壁或出風端第二側壁或出風端第三側壁與空氣流通方向的夾角為45°至60°。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清新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風道還包括及設置在所述進風通道和所述出風通道之間的中間通道,所述進風通道和/或所述出風通道與所述中間通道的連接處為圓滑過渡。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清新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風道靠近所述空氣清新機頂端的側壁與靠近所述空氣清新機底部的側壁鏡像對稱布置。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清新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氣清新機還包括用于安裝凈化組件的安裝座,所述安裝座靠近風道的側壁的棱邊是圓滑的。
【文檔編號】F24F1/02GK203518032SQ201320423159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16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16日
【發明者】申鴻海, 謝武彬, 趙亮, 勞承云, 羅漢兵, 張帥, 侯雪丹, 刁文志, 盧耀臻, 朱露露 申請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