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壁掛式空調器室內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空氣調節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空調器,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壁掛式空調器室內機。
背景技術:
現有壁掛式空調器室內機的發展方向都在趨向于小巧化、超薄化,而這對于壁掛式室內機風道的設計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因為掛機送風系統從性能上考慮要求其流道合理順暢且有一定的靜壓恢復空間,因此希望其送風風道稍長一些比較好,這樣出來的風量較大、噪音較低、風速也比較適中。而這種小巧化、超薄化掛機單純依靠其內部結構無法獲得更長的送風風道,因而與其原理是存在一定矛盾的,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空調的風量、噪音等性能。為解決上述問題,現有技術存在通過在室內機出風口處設置導風板來延長送風風道、增加送風距離的技術,但考慮到外觀結構問題,導風板的寬度最大不會超過出風口的寬度,因而依靠導風板延長送風風道受到限制,對風量和噪音等性能的改善上所起的效果不夠明顯。本實用新型在空調出風口處設置上下兩導板,將空調掛機的送風系統出風口延長,形成超長送風系統,這樣設計可提高風量、降低噪音、節省功率,并將導板設置為面板的一部分,造型美觀,節省空間,滿足現在空調小巧化、超薄化的趨勢;除此之外在導板和面板重疊處做類似開口處理 ,這樣可以實現空調的前面板進風,提高風量、降低壓損、降噪音,最大程度上提高了第一段換熱器的利用率,解決目前空調普遍存在的第一段換熱器利用率低等問題。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壁掛式空調器室內機,通過在前面板上開設凹槽來容納導風板,大大增加了導風板的寬度,進而能夠利用寬度較大的導風板延長送風風道,提高室內機送風性能。為實現上述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下述技術方案予以實現:—種壁掛式空調器室內機,包括罩殼、前面板、位于前面板下方的出風口及位于罩殼和前面板所限定的室內機外殼內部的蒸發器,所述前面板下部具有從下邊緣向上延伸的凹槽,在所述出風口處設置有用來打開/關閉所述出風口的第一導風板,在所述第一導風板關閉所述出風口時,第一導風板一部分遮擋所述出風口、另一部分嵌入所述凹槽內。如上所述的室內機,為最大限度提高導風板的有效寬度、同時兼顧美觀性,在所述第一導風板關閉所述出風口時,所述第一導風板的下邊緣與所述出風口的下邊緣平齊,所述第一導風板的上邊緣靠近所述凹槽上端內側面。如上所述的室內機,為保持前面板的整體一致性和美觀性,所述第一導風板的外表面具有在其關閉所述出風口時與所述前面板外表面相適配的結構。[0010]如上所述的室內機,為進一步提高送風性能,在所述出風口處還設置有可轉動的至少一個第二導風板,所述第二導風板位于所述第一導風板上方。如上所述的室內機,為方便多個導風板之間的轉動控制,在所述第一導風板及所述第二導風板關閉時,以所述第二導風板在內、所述第一導風板在外的疊放順序嵌入到所述凹槽內。優選的,所述第二導風板在關閉時完全嵌入到所述凹槽內。如上所述的室內機,優選的,所述凹槽向上延伸、直至其上邊緣跨過位于所述前面板背面的至少部分蒸發器。如上所述的室內機,為增大室內機進風量、提高換熱效率,在所述凹槽上開設有輔助進風口。優選的,所述輔助進風口開設在所述凹槽上、與所述蒸發器相對應的位置處。如上所述的室內機,為進一步提高送風性能,所述凹槽向上延伸、直至其上邊緣跨過位于所述前面板背面的至少部分蒸發器,在所述凹槽上、與所述蒸發器相對應的位置處開設有輔助進風口,在所述第二導風板關閉時,第二導風板完全遮擋所述輔助進風口。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前面板上開設凹槽來容納導風板,解決了導風板寬度增大后的安放問題,從而增加了出風口處設置的導風板的寬度,進而能夠利用寬度較大的導風板延長送風風道,在保證室內機美觀性的前提下,提高了送風 風量,降低了送風噪音,且有利于室內機的節能降耗。結合附圖閱讀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后,本實用新型的其他特點和優點將變得更加清楚。
圖1是本實用新型壁掛式空調器室內機一個實施例運行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實施例非運行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壁掛式空調器室內機另一個實施例運行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實施例非運行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請參考圖1和圖2所示的本實用新型壁掛式空調器室內機的第一個實施例,其中,圖1是室內機在運行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室內機在非運行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及圖2所示意,該實施例的壁掛式空調器室內機包括有罩殼I和前面板2,兩者構成室內機的外殼。在外殼內設置有蒸發器4,蒸發器4的部分段位于前面板2的背面。在室內機后部罩殼開設有空調主進風口(圖中未標注),在前面板2的下方開設有出風口
3。從主進風口進入到室內機的空氣經蒸發器4熱交換后,經位于蒸發器4和前面板2下方的接水盤8及位于室內機右下部的蝸殼7所形成的出風風道吹向出風口 3,最后從出風口 3中吹入室內。前面板2下部開設有凹槽21,該凹槽21從前面板2的下邊緣23向上延伸。在出風口 3處設置有可以轉動、用來打開/關閉出風口 3的第一導風板5。如圖2的非運行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所示,在非運行狀態下,該第一導風板5將關閉出風口 3,且其一部分用來遮擋出風口 3,另一部分嵌入到凹槽21內。通過在前面板2的下部開設凹槽21,可以將第一導風板5的寬度加大至大于出風口 3的寬度,大于出風口 3的部分在關閉狀態下將收容在凹槽21內,因此,不會因外翹或外露而影響室內機的整體美觀性,有效解決了寬度較大的導風板的安放問題。而且,由于將第一導風板5的寬度加大,當室內機運行而轉動第一導風板5、使其打開出風口 3時,可以利用第一導風板5對出風風道進行延長。根據流體動力學有關知識可知,加長的出風風道可以使室內機中貫流風扇的壓力上升更大,在轉速相同的情況下,若風扇壓力上升變大,對應的出風風量將增加,因此,加長的出風風道可以增大出風量。而且,由于風量和風速為線性關系,若風量相同,具有加長出風風道的室內機的風速轉速偏小,因此,在相同出風量的需求下,加長出風風道的室內機能耗低。此外,轉速小的室內機多對應的噪音值也偏小,所以,加長出風風道還具有降低室內機噪音的功效。在該實施例中,第一導風板5可通過固定在室內機兩側面板(圖中未標注)之間、位于出風口 3處的第一轉軸53及相應的電機驅動系統驅動而繞第一轉軸53轉動。對于驅動第一導風板5轉動的結構及制冷或制熱模式下的具體驅動方法,可以采用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獲知的現有技術來實現,在此不作闡述和限定。需要說明的是,在室內機停止運行、第一導風板5關閉出風口 3時,第一導風板5的下邊緣51將與出風口 3的下邊緣31平齊,而第一導風板5的上邊緣52嵌入到凹槽21內、并靠近凹槽21上端的內側面211。也即,在該實施例中,第一導風板5的寬度為出風口 3的寬度與凹槽21的寬度之和。這樣的結構,可以使得第一導風板5的有效利用寬度盡量大,同時又可以保持室內機的整體美觀性。而且,在該實施例中,第一導風板5的外表面優選具有在其關閉出風口 3時與前面板2的外表面相適配的結構。也即,如果前面板2的外表面為曲面,則第一導風板5的外表面具有和前面板2的外表面相一致的曲面,使得在第一導風板5嵌入到凹槽21中后,與前面板2構成完整的前面板結構,保證前面板的一致性和美觀性。影響第一導風板5寬度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凹槽21的寬度,而對于凹槽21的寬度,可以根據室內機實際送風環境需求及前面板2的強度來選擇一個合適的寬度。對于采用如圖1及圖2所示、采用多段蒸發器且部分蒸發器位于前面板背面的室內機來說,優選凹槽21的上邊緣跨過位于前面板2背面的至少部分蒸發器,例如,凹槽21的上邊緣位于兩段蒸發器之間。圖3和圖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壁掛式空調器室內機的第二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3是室內機在運行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室內機在非運行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0031]如圖3及圖4所示意,該實施例的室內機也包括有罩殼I和前面板2,兩者構成室內機的外殼。在外殼內設置有由依次連接的第一段蒸發器41、第二段蒸發器42和第三段蒸發器43所構成的蒸發器,其中,第二段蒸發器42和第三段蒸發器43位于前面板2的背面。在室內機后部罩殼I開設有空調主進風口(圖中未標注),在前面板2的下方開設有出風口3。與圖1和圖2所示的第一個實施例相類似,在前面板2下部開設有從前面板2的下邊緣23向上延伸的凹槽21。在出風口 3處設置有可以轉動、用來打開/關閉出風口 3的第一導風板5。在非運行狀態下,第一導風板5的下邊緣51將與出風口 3的下邊緣31平齊,而第一導風板5的上邊緣52嵌入到凹槽21內、并靠近凹槽21上端的內側面211。因此,在非運行狀態下,該第一導風板5將關閉出風口 3,且其一部分用來遮擋出風口 3,另一部分嵌入到凹槽21內。與第一個實施例不同的是,該第二個實施例的室內機在出風口 3處還設置有可轉動的第二導風板6,且該第二導風板6位于第一導風板5的上方。在第一導風板5的上方設置該第二導風板6后,通過合理選擇第二導風板6的位置,例如,在接水盤8的外邊緣附近或者前面板2下邊緣內側設置第二轉軸61及相應的驅動裝置,使得第二導風板6繞第二轉軸61轉動,則可以使得在室內機運行時,第二導風板6作為室內機接水盤8所限定的出風風道上邊界的延伸,與第一導風板5共同構成加長的出風風道,對出風作進一步的導向,可以增加送風范圍,進一步提高送風性能。而且,在設置兩導風板之后,為方便進行兩者之間的轉動匹配控制,保證兩導風板有序、順暢地轉動。第二導風板6在室內機停止運行而關閉時也嵌入到凹槽21內,且位于第一導風板5內側,構成如圖4所不的第二導風板6在內、第一導風板5在外的疊放順序而嵌入到凹槽21內。這樣,在室內機運行時,可以控制第一導風板5先打開,然后再打開第二導風板6。或者控制兩者同時打開,不會產生導風板之間相互碰撞的問題。此外,考慮到室內機主進風口位于罩殼I后部,第三段蒸發器43通過的風量較小,換熱利用率較低,該實施例的凹槽21向上延伸、直至其上邊緣跨過第三段蒸發器43并接近第二段蒸發器42的位置處。在凹槽21上、與第三段蒸發器43相對應的位置處開設了一個輔助進風口 22。在室內機運行時,第一導風板5和第二導風板6均打開,露出該輔助進風口 22,室內空氣將通過該輔助進風口 22吹向第三段蒸發器43,以給第三段蒸發器43提供足夠的風量進行熱交換,進而提高整個蒸發器的換熱效率。而且,在設置該輔助進風口 22之后,為避免在制熱模式下從出風風道吹出的熱空氣上揚而從輔助進風口 22回流到室內機內部,該實施例將第二導風板6的寬度設置為在其關閉時能夠完全遮擋輔助進風口 22,如圖4所示。這樣當打開輔助進風口 22進行制熱時,可以利用第二導風板6阻擋熱空氣進入到輔助進風口 22內。
·[0037]需要說明的是,第二導風板6的數量不局限于圖3和圖4所示的一個,還可以是多個短小的導風板,但均位于第一導風板5的上方,以利用多個第二導風板6構成更加具體劃分的多個送風區域。輔助進風口 22也不僅僅可以應用在具有第二導風板6的室內機中,在圖1和圖2所示的僅有第一導風板5的室內機中同樣也可以采用,以增加室內機進風量,提高換熱效率。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進行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依然可以對前述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壁掛式空調器室內機,包括罩殼、前面板、位于前面板下方的出風口及位于罩殼和前面板所限定的室內機外殼內部的蒸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下部具有從下邊緣向上延伸的凹槽,在所述出風口處設置有用來打開/關閉所述出風口的第一導風板,在所述第一導風板關閉所述出風口時,第一導風板一部分遮擋所述出風口、另一部分嵌入所述凹槽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室內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導風板關閉所述出風口時,所述第一導風板的下邊緣與所述出風口的下邊緣平齊,所述第一導風板的上邊緣靠近所述凹槽上端內側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室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風板的外表面具有在其關閉所述出風口時與所述前面板外表面相適配的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室內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風口處還設置有可轉動的至少一個第二導風板,所述第二導風板位于所述第一導風板上方。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室內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導風板及所述第二導風板關閉時,以所述第二導風板在內、所述第一導風板在外的疊放順序嵌入到所述凹槽內。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室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導風板在關閉時完全嵌入到所述凹槽內。
7.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室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向上延伸、直至其上邊緣跨過位于所述前面板背面的至少部分蒸發器。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室內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槽上開設有輔助進風口。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室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輔助進風口開設在所述凹槽上、與所述蒸發器相對應的位置處。
10.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室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向上延伸、直至其上邊緣跨過位于所述前面板背面的至少部分蒸發器,在所述凹槽上、與所述蒸發器相對應的位置處開設有輔助進風口,在所述第二導風板關閉時,第二導風板完全遮擋所述輔助進風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壁掛式空調器室內機,包括罩殼、前面板、位于前面板下方的出風口及位于罩殼和前面板所限定的室內機外殼內部的蒸發器,所述前面板下部具有從下邊緣向上延伸的凹槽,在所述出風口處設置有用來打開/關閉所述出風口的第一導風板,在所述第一導風板關閉所述出風口時,第一導風板一部分遮擋所述出風口、另一部分嵌入所述凹槽內。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前面板上開設凹槽來容納導風板,大大增加了導風板的寬度,進而能夠利用寬度較大的導風板延長送風風道,提高室內機送風性能。
文檔編號F24F1/00GK203116176SQ20132015075
公開日2013年8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29日
發明者王永濤, 關婷婷 申請人:海爾集團公司, 青島海爾空調器有限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