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型的蓄冰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制冷空調與蓄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種新型的蓄冰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用電量也在不斷的上升,尤其用電量主要集中電網高峰時段,從而導致電力供應高峰不足,而用電低峰時又會出現供應過剩的問題,該矛盾隨著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而日益突出。據統計,空調用電量占電網總用量的30%,可見,空調的用電量也是造成電網谷峰負荷差的一個主要的原因,如何能夠實現用電上的“移峰填谷”,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現有技術已經生產出蓄冰裝置,但是該蓄冰裝置將每組換熱盤管分別通過閥門與載冷劑出管與入管并聯連接,使得制冷主機內的氣液狀態的載冷劑不能在充分融合的情況下,就流入到了各個換熱盤管,融合不均勻的載冷劑不能與箱體內的水進行充分的熱交換,浪費了能耗。因此,現有技術還有待于改進和發展。
實用新型內容鑒于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的蓄冰裝置,該新型的蓄冰裝置采用進口分液器以及出口集液器,使得氣液狀的載冷劑能夠在進口分液器器和出口集液器內較好的融合,進而使得融合均勻的載冷劑流入到換熱盤管和制冷主機內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新型的蓄冰裝置,包括箱體,設置在箱體內部的盤管支架,在所述盤管支架內排列設置的多組定位隔條,通過所述定位隔條固定設置在所述盤管支架內部的多組換熱盤管;其中,其還包括:進口分液器、出口集液器;所述多組換熱盤管的入液端部通過進口分液器與載冷劑的進口連接,所述多組換熱盤管的出液端部通過出口集液器與載冷劑的出口連接;所述進口分液器以及出口集液器的本體呈圓柱體,與圓柱體水平分面對應的本體弧面上設置有第一通孔,與圓柱體水平分面對應的另一側本體弧面上均勻排列設置有多個第二通孔;且所述進口分液器的第一通孔與所述載冷劑的進口通過連接管連通;所述進口分液器的多個第二通孔分別與所述多組換熱盤管的入液端部通過連接管連通;所述出口集液器的多個第二通孔分別與所述多組換熱盤管的出液端部通過連接管連通;所述出口集液器的第一通孔與所述載冷劑的出口通過連接管連通。所述的新型的蓄冰裝置,其中,所述進口分液器以及出口集液器的第一通孔設置在與圓柱體水平分面對應的本體弧面的中央。所述的新型的蓄冰裝置,其中,所述進口分液器以及出口集液器的第二通孔設置在與圓柱體水平分面對應的另一側本體弧面上,且分兩排均勻設置。所述的新型的蓄冰裝置,其中,所述進口分液器設置在所述盤管支架的上部,所述出口分液器設置在所述盤管支架的下部。所述的新型的蓄冰裝置,其中,所述換熱盤管的結構可為蛇型組合或螺旋形組合。所述的新型的蓄冰裝置,其中,所述換熱盤管為金屬鍍鋅管或銅管經彎曲焊接而成的換熱盤管。所述的新型的蓄冰裝置,其中,所述載冷劑的進口與載冷劑的出口設置在所述箱體的頂部。有益效果:采用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新型的蓄冰裝置,使得換熱盤管周圍的軟化水形成一定厚度的冰套,為全天所需要的冷量以冰的形式存儲在箱體內,供需要時使用,在用電低谷時制冰之后,關掉電源,平電和高峰時段僅用較少量的電能開動循環泵將儲存在箱體內的冰水經熱交換后送至空調末端,從而達到制冷的目的,這樣能夠充分利用用電低谷時所產生的能量,從而達到經濟和社會收益的良好效果,且其實現過程節省能源,節省電量,符合用戶對成本控制的需要,緩解了用電矛盾,安全無壓力,而且有利于環保,使用壽命長,恒溫效果好,設備利用率高,且該新型的蓄冰裝置采用進口分液器以及出口集液器,使得氣液狀載冷劑能夠在進口分液器以及出口集液器內內充分的融合,進而使得通過流入到各個換熱盤管內以及制冷主機內的載冷劑是氣液均勻的,減少了制冷主機的制冷負擔,使得該新型的蓄冰裝置能夠取得更佳的制冷效果,節省能耗。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新型的蓄冰裝置的局部透視較佳實施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新型的蓄冰裝置的內部結構較佳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進口分液器以及出口集液器的較佳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U型管的較佳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新型的蓄冰裝置連接管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的蓄冰裝置,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確,以下參照附圖并舉實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以下參照圖1對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新型的蓄冰裝置的結構做詳細說明,其中,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新型的蓄冰裝置的局部透視較佳實施例示意圖。由圖1可知,所述新型的蓄冰裝置包括一箱體101,為使得新型的蓄冰裝置所制的冰能夠盡量的延長保存期限,在用電高峰時,所蓄的冰能夠盡量少的融化,則使得所述的箱體101具有保溫、防潮、防水的性能。在本實施例中將箱體101的上表面設置有載冷劑的進口 104以及載冷劑的出口105 ;制冷主機將載冷劑通過所述載冷劑的進口 104流入箱體101內的換熱盤管中,換熱盤管內的載冷劑與箱體101內的水進行熱交換后,經過所述載冷劑的出口 105流回制冷主機,使得制冷主機能夠循環制冷。進一步地,所述箱體101上設置有補水管接口 106以及放水管接口 107。可分別將補水管接口 106以及放水管接口 107分別設置在所述箱體101的上下面,也可一同設置在上面或下面,也可設置在所述箱體101的側面。由所述箱體101透視區域102可知,在所述箱體101內部設置有盤管支架103,在本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盤管支架103較佳的采用正方體,在具體應用中,生產商可根據新型的蓄冰裝置適用場地的不同,或設計目的的不同,采用其他的形狀,例如長方體、圓柱體等。為更好的說明所述新型的蓄冰裝置內部結構,以下參照圖2對其進行具體說明,其中,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新型的蓄冰裝置的內部結構較佳實施例結構示意圖。由圖2可知,在所述盤管支架103內均勻并聯排列設置有多組定位隔條201,多組換熱盤管202分別通過所述定位隔條201固定設置在所述盤管支架103內部,使得相鄰兩組換熱盤管通過相應的定位隔條201分隔;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定位隔條201為豎向排列,因定位隔條201的作用是固定換熱盤管202,所以所述換熱盤管202也呈豎向排列,采用該設置方式能夠使得所述換熱盤管202內的載冷劑能夠更流暢的在其內流動,從而更好的與所述箱體101內的水進行熱交換。更佳地是,所述換熱盤管202為金屬鍍鋅管或銅管經彎曲焊接而成的換熱盤管,采用上述材質的換熱盤管202能夠更好的與箱體101內的水進行熱交換。且所述換熱盤管202的結構可為蛇型組合或螺旋形組合,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換熱盤管202所采用的是蛇型組合。所述換熱盤管202設置有入液端部與出液端部(在圖中未標示),所述多組換熱盤管202的入液端部通過進口分液器205與載冷劑的進口連接,所述多組換熱盤管202的出液端部通過出口集液器206與載冷劑的出口連接;因所述每組換熱盤管202的入液端部與載冷劑的進口 104之間連有進口分液器205,使得載冷劑通過所述載冷劑的進口 104進入所述進口分液器205內,又因每組換熱盤管202的入液端部與所述進口分液器205連通,使得載冷劑能夠均勻地流入到每組換熱盤管202中;且所述進口分液器205設置在所述盤管支架103的上部。在具體應用中,所述新型的蓄冰裝置在夜間電力低估的時候開啟,制冷主機制得的載冷劑溫度較低,而低溫的載冷劑通過載冷劑的進口 104流入到進口分液器205內,使得氣液狀的載冷劑能夠很好的融合,所述進口分液器205將融合充分的載冷劑均勻的分流到每組換熱盤管202中,進而通過換熱盤管202的管壁與所述箱體101內的水進行熱交換,使得所述換熱盤管202外壁上逐漸形成冰層,將冷量以冰的形式存儲起來。進一步的參照圖2可知,所述換熱盤管202的出液端部與載冷劑的出口 105之間連有出口集液器206,即所述換熱盤管202內的載冷劑能夠順利流暢的流入出口集液器206內,載冷劑在出口集液器206內聚集,使得氣液狀態的載冷劑能夠在所述出口集液器206內充分融合,載冷劑與從換熱盤管202流出的潤滑油通過載冷劑的出口 105能夠順利流暢流入到制冷主機內;且所述出口集液器206設置在所述盤管支架103的下部。即在具體應用中,當新型的蓄冰裝置的換熱盤管202內經過換熱的載冷劑經過所述載冷劑的出口 105流入到制冷主機中,從而使得制冷主機制冷循環;當白天電力高峰時段,新型的蓄冰裝置所制得的冷量,不但可以提供建筑物所需的冷量,而且能夠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其中,所述多組換熱盤管202的入液端部與出液端部分別通過連接管與所述進口分液器205以及出口集液器206連通。更佳地是,所述進口分液器205以及出口集液器206呈圓柱體,該圓柱體采用水平分型;其具體結構請參見圖3,其中,圖3是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進口分液器以及出口集液器的較佳實施例結構示意圖。由圖3可知,所述進口分液器205以及出口集液器206的本體呈圓柱體,與圓柱體水平分面對應的本體弧面上設置有第一通孔301,與圓柱體水平分面另一側對應的本體弧面上均勻排列設置有多個第二通孔302;且所述進口分液器205的第一通孔301與所述載冷劑的進口 104通過連接管連通;所述進口分液器205的多個第二通孔302分別與所述多組換熱盤管的入液端部通過連接管連通;所述出口集液器206的多個第二通孔302分別與所述多組換熱盤管的出液端部通過連接管連通;所述出口集液器206的第一通孔301與所述載冷劑的出口通過連接管連通。進一步地,所述進口分液器205以及出口集液器206的第一通孔301設置在圓柱體水平分面的上側面對應的本體弧面的中央。更進一步地,所述進口分液器205以及出口集液器的第二通孔206設置在圓柱體水平分面的下側面對應的本體弧面上,且分兩排均勻設置。通過將進口分液器205以及出口集液器206的本體設置為圓柱體,且在本體弧面上設置有第一通孔301以及多個第二通孔302,使得制冷主機內的載冷劑先流到進口分液器205中,使得氣體狀載冷劑和液體狀的載冷劑以及起到讓載冷劑在換熱盤管中順利流通的潤滑油,能夠在進口分液器205內充分的融合,進而使得通過所述第二通孔302流入到各個換熱盤管內的載冷劑是氣液均勻的,從而使得換熱盤管能夠與箱體內的水進行充分的熱交換;而且當換熱盤管內的載冷劑與箱體內的水進行完制冷之后,通過出口集液器206流出到制冷主機內,因所述出口集液器206的設置,使得載冷劑能夠氣液均勻的流入到制冷主機內,減少了制冷主機的制冷負擔,使得該新型的蓄冰裝置能夠取得更佳的制冷效果,節省能耗。結合圖4對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U型管做詳細說明,其中,圖4是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U型管的較佳實施例結構示意圖,且需明確的是,在本較佳實施例中,將所述U型管與出口集液器206連接,通過該U型管的設置,使得充分熱交換后的載冷劑以及換熱盤管內的潤滑油能夠充分返回到制冷主機,如果沒有U型管的設置,載冷劑以及潤滑油不能等比例的返回制冷主機,造成制冷主機循環上的問題。由圖4可知,所述出口集液器206連接設置有一 U型管,所述U型管包括進液口401、彎管402以及出液口 403 ;所述進液口 401用于與所述出口集液器206的第一通孔301連接,所述出液口 403用于與所述載冷劑的出口 105連接,所述進液口 401與所述出液口403位于彎管402的兩端,且所述出液口 403相對于地面的垂直高度高于所述進液口相對于地面的垂直高度。通過所述U型管的設置,使得換熱盤管202的載冷劑與潤滑油能夠等比例的流入制冷主機內,從而使得制冷主機進行很好的循環,提高了制冷主機的制冷效果,節約了能耗,進而更好的利用了電能,為用戶節省了成本。進一步地,所述連接管分為第一分管501與第二分管502,其具體結構請參見圖5,所述第二分管502分別與所述換熱盤管的入液端部與出液端部連通,所述第一分管501分別與所述進口分液器205以及出口集液器206連通,所述第二分管502的直徑大于所述第一分管501的直徑,且所述第一分管501和第二分管502的過渡處呈階梯狀過渡。經過申請人的反復驗證,當所述第二分管502的直徑為5mm至25mm,所述第一分管501的直徑為2mm至IOmm時,能夠使得換熱盤管內的載冷劑與箱體內的水更佳的進行熱交換,能夠獲得更好的制冷效果;在本實施例中,將所述第一分管501的直徑設置為3_,將所述第二分管502的直徑設置為6_。通過該尺寸的設置方式,使得新型的蓄冰裝置的制冷性能更為優越,相對于現有的新型的蓄冰裝置能夠更節省電能,能夠進一步的為用戶節省成本。其中,所述換熱盤管202內沖有的載冷劑是乙二醇或氟利昂。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新型的蓄冰裝置,將該蓄冰裝的置進口分液器以及出口集液器的本體設置圓柱體,且在本體弧面上設置有第一通孔以及多個第二通孔,使得氣液狀載冷劑能夠在進口分液器以及出口集液器內內充分的融合,進而使得通過流入到各個換熱盤管內以及制冷主機內的載冷劑是氣液均勻的,減少了制冷主機的制冷負擔,使得該新型的蓄冰裝置能夠取得更佳的制冷效果,節省能耗。且該新型的蓄冰裝置能夠將用電低峰時的電量以冰的形式貯存起來,在白天空調負荷高峰期用制得的冰融化從而釋放冷量,部分或全部滿足供冷的需求,從而減少空調制冷機的裝機容量和運行電費,達到理想的制冷效果和經濟效益,滿足現代節約能耗環保的意識。應當理解的是,本實用新型的應用不限于上述的舉例,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上述說明加以改進或變換,所有這些改進和變換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的蓄冰裝置,包括箱體,設置在箱體內部的盤管支架,在所述盤管支架內排列設置的多組定位隔條,通過所述定位隔條固定設置在所述盤管支架內部的多組換熱盤管;其特征在于,其還包括:進口分液器、出口集液器;所述多組換熱盤管的入液端部通過進口分液器與載冷劑的進口連接,所述多組換熱盤管的出液端部通過出口集液器與載冷劑的出口連接; 所述進口分液器以及出口集液器的本體呈圓柱體,與圓柱體水平分面對應的本體弧面上設置有第一通孔,與圓柱體水平分面對應的另一側本體弧面上均勻排列設置有多個第二通孔; 且所述進口分液器的第一通孔與所述載冷劑的進口通過連接管連通;所述進口分液器的多個第二通孔分別與所述多組換熱盤管的入液端部通過連接管連通; 所述出口集液器的多個第二通孔分別與所述多組換熱盤管的出液端部通過連接管連通;所述出口集液器的第一通孔與所述載冷劑的出口通過連接管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蓄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口分液器以及出口集液器的第一通孔設置在與圓柱體水平分面對應的本體弧面的中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蓄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口分液器以及出口集液器的第二通孔設置在與圓柱體水平分面對應的另一側本體弧面上,且分兩排均勻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蓄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口分液器設置在所述盤管支架的上部,所述出口分液器設置在所述盤管支架的下部。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蓄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盤管的結構可為蛇型組合或螺旋形組合。
6.根據 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蓄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盤管為金屬鍍鋅管或銅管經彎曲焊接而成的換熱盤管。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蓄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載冷劑的進口與載冷劑的出口設置在所述箱體的頂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的蓄冰裝置,所述新型的蓄冰裝置的進口分液器以及出口集液器的本體呈圓柱體,與圓柱體水平分面的上側面對應的本體弧面上設置有第一通孔,與圓柱體水平分面的下側面對應的本體弧面上均勻排列設置有多個第二通孔;采用本實用新型可使得氣液狀載冷劑能夠在進口分液器以及出口集液器內內充分的融合,進而使得通過流入到各個換熱盤管內以及制冷主機內的載冷劑是氣液均勻的,減少了制冷主機的制冷負擔,使得該新型的蓄冰裝置能夠取得更佳的制冷效果,節省能耗。
文檔編號F24F5/00GK203163139SQ20132014427
公開日2013年8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27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27日
發明者孫玉 申請人:孫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