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調節機的室外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抑制平行管換熱器的電腐蝕的空氣調節機的室外機。具有:由薄鋼板構成的底板(12);鋁或鋁合金制的平行管換熱器(1),設置在底板(12)上;合成樹脂制的第一及第三支承部件(15A、16A),設置在平行管換熱器(1)的下端部,第一及第三支承部件(15A、16A)具有:一對側板,沿平行管換熱器(1)的橫向延伸并相互相對,支承平行管換熱器(1)的下端部;傾斜板,設置在該一對側板之間,并隨著從一端趨向另一端向下方傾斜;排水孔,設置在傾斜板的兩端。
【專利說明】空氣調節機的室外機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例如搭載有鋁制或鋁合金制的平行管換熱器的空氣調節機的室外機。【背景技術】
[0002]公開有一種在換熱器和底板之間配置有間隔件的空氣調節機的室外機。換熱器所使用的翅片及管材由鋁或鋁合金構成。底板由鋼板構成,間隔件由比鋁電位低的金屬或合成樹脂等非金屬構成。通過配置該間隔件,能夠抑制換熱器的翅片的腐蝕(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
[0003]【現有技術文獻】
[0004]【專利文獻】
[0005]【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114273號公報
[0006]在空氣調節機的室外機中,有時在換熱器上附著有鐵粉或銅粉等金屬物。附著在換熱器上的鐵粉或銅粉通過侵入室外機內的雨水或排泄水不流動地與水一起滯留在與間隔件接觸的換熱器的底部。該狀態長期持續的情況下,在上述以往的空氣調節機的室外機中,存在引起換熱器電腐蝕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07]本發明是為解決上述課題而研發的,其目的是得到一種能夠抑制換熱器的電腐蝕的空氣調節機的室外機。
[0008]本發明的空氣調節機的室外機具有:金屬制的底板;換熱器,將供空氣流入的表面朝向外側并設置在底板上,由與該底板的材質不同的金屬制成;合成樹脂制的下支承部件,其設置在換熱器的下端部,下支承部件具有:一對側板,沿換熱器的橫向延伸并相互相對,支承換熱器的下端部;傾斜板,設置在一對側板之間,隨著從一端趨向另一端而向下方傾斜;排水孔,設置在傾斜板的兩端。
[0009]發明的效果
[0010]在本發明中,在設置于換熱器的下端部的合成樹脂制的下支承部件上設置有傾斜板,而且,在傾斜板的兩端設置有排水孔,所以,即使雨水或排泄水附著在換熱器上,該水也沿著傾斜板向下方流動并從排水孔向底板排出。因此,雨水或排泄水不滯留在換熱器的底部,能夠防止換熱器的電腐蝕。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分解地表示實施方式的空氣調節機的室外機的立體圖。
[0012]圖2是表示圖1的平行管換熱器的上端部側的立體圖。
[0013]圖3是表示圖1的平行管換熱器的下端部側的立體圖。
[0014]圖4是表示圖1的平行管換熱器的左右方向的一端部的立體圖。
[0015]圖5是表示實施方式的平行管換熱器的第一及第二支承部件的立體圖。[0016]圖6是第一及第二支承部件的俯視圖及第一及第二支承部件的X-X剖視圖以及a部分的放大剖視圖。
[0017]圖7是切掉頂板的一部分示出的俯視圖。
[0018]圖8是圖7的Y-Y剖視圖。
[0019]圖9是安裝在平行管換熱器的正面平面部的上端部上的第二支承部件的側視圖。
[0020]圖10是從斜上方觀察風扇馬達支承部件的上端部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以下,關于本發明的空氣調節機的室外機的實施方式,使用附圖詳細說明。
[0022]圖1是分解地表示實施方式的空氣調節機的室外機的立體圖,圖2是表示圖1的平行管換熱器的上端部側的立體圖,圖3是表示圖1的平行管換熱器的下端部側的立體圖,圖4是表示圖1的平行管換熱器的左右方向的一端部的立體圖。
[0023]本實施方式的空氣調節機的室外機由具有腳部11的底板12、內面朝向外側地設置于底板12的例如平行管換熱器1、與平行管換熱器I的背面相對地配置的前面面板13、側面面板14和頂板19形成,外觀為箱狀。此外,在平行管換熱器I中,空氣的流入側是背面,空氣的流出側是表面。
[0024]另外,室外機的內部被設置在平行管換熱器I的表面和前面面板13之間的隔板10分成風機室5和機械室9。在風機室5中設置有風扇馬達3,該風扇馬達3設置于平行管換熱器I的表面。在該風扇馬達3上安裝有螺旋槳式風扇2。在機械室9中配置有設置于底板12上的壓縮機6、制冷劑配管7、電氣部件8等。上述底板12由具有導電性的例如薄鋼板形成。
[0025]平行管換熱器I例如由正面平面部la、從正面平面部Ia的左側一端部向近前側彎折而成的角部lb、以及從角部Ib進一步向近前側延伸的側面平面部Ic構成。也就是說,該平行管換熱器I形成為平面L字狀。在其兩端部設置有集管,在集管之間并列地配置有多個偏平管,在偏平管之間配置有波紋翅片。集管、偏平管及波紋翅片由鋁(或鋁合金)形成,集管和偏平管、偏平管和波紋翅片分別通過釬焊或焊接被相互固定。
[0026]兩端的集管中的靠機械室9側的集管經由制冷劑配管7與壓縮機6連接,另外,經由未圖示的室內機的換熱器等與壓縮機6連接。該室外機的平行管換熱器I在制熱運轉時作為蒸發器發揮作用,在制冷運轉時作為冷凝器發揮作用。
[0027]在平行管換熱器I的正面平面部Ia的下端部安裝有作為下支承部件的第一支承部件15A,在該正面平面部Ia的上端部安裝有作為上支承部件的第二支承部件15B (參照圖1?圖3)。如圖4所示,該第一及第二支承部件15A、15B被嵌入連結部件20,雙方通過螺釘21被緊固。此外,第一及第二支承部件15A、15B在后面說明,形成為相同形狀。
[0028]另外,在平行管換熱器I的側面平面部Ic的下端部,安裝有作為下支承部件的第三支承部件16A,在該側面平面部Ic的上端部安裝有作為上支承部件的第四支承部件16B。此外,第三及第四支承部件16A、16B在后面說明,形成為相同形狀。
[0029]上述風扇馬達3被固定在與平行管換熱器I的第二支承部件15B卡定的風扇馬達支承部件4上。此外,關于風扇馬達支承部件4在后面說明。
[0030]電氣部件8由向風扇馬達3、壓縮機6等供電的電路基板構成。在通過來自該電氣部件8的電力供給驅動風扇馬達3時,螺旋槳式風扇2旋轉。此時,從平行管換熱器I的正面平面部la、角部Ib及側面平面部Ic的背面吸引空氣并使其通過,且從表面將該空氣送入風機室5內。將送入的空氣從前面面板13的喇叭口 13a向前方排出。例如,在制冷運轉中,平行管換熱器I內的制冷劑被空氣冷卻,通過了平行管換熱器I的空氣與制冷劑熱交換而被加熱。
[0031]作為上述各部件的組裝順序,首先,在平行管換熱器I的正面平面部Ia的下端部安裝第一支承部件15A,并在其上端部安裝第二支承部件15B。然后,將該上下的第一及第二支承部件15A、15B嵌入連結部件20并通過螺釘21緊固。另外,在平行管換熱器I的側面平面部Ic的下端部安裝第三支承部件16A,并在其上端部安裝第四支承部件16B。
[0032]然后,將該平行管換熱器I設置并固定在底板12上,進而將壓縮機6固定在底板12上,將與壓縮機6連接的制冷劑配管7連接于平行管換熱器I。將風扇馬達支承部件4卡定并固定在正面平面部Ia的第二支承部件15B上,并將風扇馬達3固定在風扇馬達支承部件4上。而且,將螺旋槳式風扇2安裝在風扇馬達3上,將隔板10安裝在連結部件20上,并將電氣部件8固定在隔板10上。最后,將前面面板13和側面面板14安裝在底板12上,并將頂板19安裝在前面面板13和側面面板14上來覆蓋上部。
[0033]以下,關于第一及第二支承部件15A、15B的結構,使用圖5?圖8進行說明。
[0034]圖5是表示實施方式的平行管換熱器的第一及第二支承部件的立體圖,圖6是第一及第二支承部件的俯視圖及第一及第二支承部件的X-X剖視圖以及a部分的放大剖視圖,圖7是切掉頂板的一部分地示出的俯視圖,圖8是圖7的Y-Y剖視圖。
[0035]第一及第二支承部件15A、15B由合成樹脂形成。如圖5及圖6所示,該第一及第二支承部件15A、15B由以下部分構成:沿平行管換熱器I的橫向延伸并相互相對的一對側板15a、15b ;傾斜板15d,其在長度方向上平行地切斷連接一對側板15a、15b的平板15c而設置多個,從平板15c向一方向朝下傾斜;設置在傾斜板15d的兩端側的排水孔15e、15f ;支承板15g,其配置在比一對側板15a、15b的內側面的傾斜板15d高的位置,并且配置成沿該側板15a、15b的長度方向相互錯開的狀態;設置在一個側板15a的外側面上的風扇馬達支承部件4的定位突出部15h ;嵌合部15i,其突出地設置在另一個側板15b的外側面上,并嵌入風扇馬達支承部件4。上述支承板15g具有設置了凸構造的鉤子功能,該凸構造嵌入平行管換熱器I的正面平面部Ia的下端部及上端部。
[0036]在該第一及第二支承部件15A、15B的左右方向的一端部,如圖5及圖6所示,設置有供集管的端部插入的集管插入部15 j。在該集管插入部15 j上設置有供上述螺釘21螺入的螺紋孔15k。另外,第一及第二支承部件15A、15B的另一端部開口,從該開口觀察的情況下,截面形成為大致H字形。此外,位于另一端部側的傾斜板15d從規定位置成為水平,并與上述開口相連。也就是說,該開口成為排水孔。
[0037]第三及第四支承部件16A、16B雖然未圖示,但與第一及第二支承部件15A、15B同樣地由合成樹脂形成,并形成得比第一及第二支承部件15A、15B的長度短。例如,在一對側板之間設置有一個傾斜板,在該傾斜板的高的位置設置有排水孔,傾斜板的低的部分從規定位置成為水平并與排水孔即開口相連。在第三及第四支承部件16A、16B的左右方向的一端部,與第一及第二支承部件15A、15B同樣地設置有集管插入部。此外,說明了第三及第四支承部件16A、16B具有一個傾斜板的情況,但其只是一例,也可以設置2個或2個以上的傾斜板。
[0038]在平行管換熱器I的下端部安裝有第一支承部件15A的情況下,使第一支承部件15A的支承板15g朝向上方,將平行管換熱器I的正面平面部Ia的下端部插入側板15a、15b間的槽內直到與支承板15g接觸,并且將集管的下端部插入集管插入部15j。然后,使圖5所示的第一支承部件15A的支承板15g朝向下方作為第二支承部件15B,將平行管換熱器I的正面平面部Ia的上端部插入側板15a、15b間的槽內直到與支承板15g接觸,并且將集管的上端部插入集管插入部15j。而且,如上所述,將上下的第一及第二支承部件15A、15B嵌入連結部件20并通過螺釘21緊固。
[0039]如圖1所示,第三支承部件16A被安裝在平行管換熱器I的側面平面部Ic的下端部,使第三支承部件16A的上下方向顛倒并作為第四支承部件16B,并安裝在側面平面部Ic的上端部。第三及第四支承部件16A、16B的安裝方法與第一及第二支承部件15A、15B相同。
[0040]而且,將安裝有第一及第二支承部件15A、15B和第三及第四支承部件16A、16B的平行管換熱器I設置并固定在底板12上。在該情況下,平行管換熱器I的下端部隔著第一支承部件15A及第三支承部件16A地設置在底板12上,所以,薄鋼板的底板12和鋁(或鋁合金)制的平行管換熱器I不直接接觸。另外,即使雨水或排泄水附著在平行管換熱器I的正面平面部Ia內,該水也流入第一支承部件15A,并沿著傾斜板15d向下方流動,從排水孔15f或形成于第一支承部件15A的另一端部的開口向底板12流動。另外,即使雨水或排泄水附著在平行管換熱器I的側面平面部Ic內,該水也流入第三支承部件16A,沿著傾斜板向下方流動,從形成于第三支承部件16A的另一端部的開口向底板12流動。
[0041]另外,即使在覆蓋頂板19的情況下,由于在頂板19和平行管換熱器I的上端部之間隔有第二支承部件15B和第四支承部件16B,所以如圖8所示,能夠將頂板19和平行管換熱器I的間隔保持一定,薄鋼板制的頂板19和鋁(或鋁合金)制的平行管換熱器I不直接接觸。另外,通過風的卷起而附著于頂板19的內面的雨水的水滴落下,該水沿著傾斜板15d向下方流動,并從排水孔15e向下方流動。
[0042]以下,關于風扇馬達支承部件4的結構,使用圖9及圖10進行說明。
[0043]圖9是安裝在平行管換熱器的正面平面部的上端部上的第二支承部件的側視圖,圖10是從斜上方觀察風扇馬達支承部件的上端部的立體圖。此外,關于風扇馬達支承部件的整體及下端部,參照圖1及圖3進行說明。
[0044]風扇馬達支承部件4例如由鋼板形成。如圖1所示,該風扇馬達支承部件4形成為沿平行管換熱器I的縱向延伸的長方形,在其中央部固定有風扇馬達3。在風扇馬達支承部件4的上端部,如圖10所示設置有卡定部4a,該卡定部4a具有與第二支承部件15B卡定的下方開口的槽。在該卡定部4a的第二支承部件15B的側板15a側的中央部,以供定位突出部15h進入的方式設置有切口部4b。
[0045]在風扇馬達支承部件4的下端部的兩側,如圖3所示設置有彈性片4c,該彈性片4c對設置在第一支承部件15A的側板15b上的嵌合部15i的側面進行夾持。另外,在風扇馬達支承部件4的下端部的中央,設置有沿平行管換熱器I側延伸并向上方以直角彎折而成的間隔件4d。該間隔件4d與平行管換熱器I的表面接觸,用于將風扇馬達支承部件4與平行管換熱器I的間隔保持一定。
[0046]通過上述定位突出部15h,使固定在風扇馬達支承部件4上的風扇馬達3的軸心和前面面板13的喇叭口 13a的中心大致一致,防止軸偏移。
[0047] 以上,根據實施方式,在設置于平行管換熱器I的下端部的合成樹脂制的第一支承部件15A上設置有多個傾斜板15d,而且在各傾斜板15d的兩端設置有排水孔15e、15f,所以,即使雨水或排泄水附著在平行管換熱器I上,該水也沿著傾斜板15d向下方流動,并從排水孔15f向底板2排出。因此,雨水或排泄水不滯留在平行管換熱器I的底部,能夠防止平行管換熱器I的電腐蝕。
[0048]另外,由于在頂板19和平行管換熱器I的上端部之間隔設有第二支承部件15B和第四支承部件16B,所以能夠將頂板19和平行管換熱器I的間隔保持一定。因此,薄鋼板制的頂板19和鋁(或鋁合金)制的平行管換熱器I不直接接觸,能夠防止因雨水的附著導致的電腐蝕。
[0049]另外,利用設置于風扇馬達支承部件4的上端部的卡定部4a與第二支承部件15B卡定。而且,利用設置于風扇馬達支承部件4的下端部的兩側的彈性片4c夾持設置在第一支承部件15A的側板15b上的嵌合部15i的側面,將風扇馬達支承部件4固定在平行管換熱器I上。因此,風扇馬達3的安裝變得容易,而且,在卡定部4a的第二支承部件15B的側板15a側的中央部,以供定位突出部15h進入的方式設置有切口部4b,所以,能夠防止風扇馬達3的左右方向的錯位。
[0050]另外,由于第一及第二支承部件15A、15B的結構相同,且第三及第四支承部件16A、16B的結構相同,所以能夠減少零件個數,并能夠降低室外機的制造成本。
[0051]附圖標記的說明
[0052]1平行管換熱器,Ia正面平面部,Ib角部,Ic側面平面部,2螺旋槳式風扇,3風扇馬達,4風扇馬達支承部件,4a卡定部,4b切口部,4c彈性片,4d間隔件,5風機室,6壓縮機,7制冷劑配管,8電氣部件,9機械室,10隔板,11腳部,12底板,13前面面板,13a喇叭口,14側面面板,15A第一支承部件,15B第二支承部件,15a 一個側板,15b另一個側板,15c平板,15d傾斜板,15e、15f排水孔,15g支承板,15h定位突出部,15?嵌合部,15 j集管插入部,15k螺紋孔,16A第三支承部件,16B第四支承部件,19頂板,20連結部件,21螺釘。
【權利要求】
1.一種空氣調節機的室外機,其特征在于,具有: 金屬制的底板; 換熱器,所述換熱器設置在所述底板上并使供空氣流入的表面朝向外側,所述換熱器由與所述底板的材質不同的金屬制成; 合成樹脂制的下支承部件,所述下支承部件設置在所述換熱器的下端部, 所述下支承部件具有:一對側板,所述一對側板沿所述換熱器的橫向延伸并相互相對,支承所述換熱器的下端部;傾斜板,所述傾斜板設置在所述一對側板之間,隨著從一端趨向另一端而向下方傾斜;排水孔,所述排水孔設置在所述傾斜板的兩端。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調節機的室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傾斜板在所述側板的長度方向上設置了多個。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氣調節機的室外機,其特征在于,具有合成樹脂制的上支承部件,所述上支承部件構成為與所述下支承部件相同的形狀,與所述下支承部件的上下方向顛倒,并設置在所述換熱器的上端部。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空氣調節機的室外機,其特征在于, 具有風扇馬達支承部件的定位突出部,所述定位突出部突出地設置于所述上支承部件的一個側板的外側面, 所述定位突出部位于所述換熱器的背面側。
【文檔編號】F24F1/36GK103925656SQ201310627164
【公開日】2014年7月1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15日
【發明者】伊藤和穗, 山田博, 山內秀高, 竹內裕人 申請人:三菱電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