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空調中的空調送風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立式空調中的空調送風裝置,包括有至少兩個中間貫通、具有前后開口的環形導風體,每一所述環形導風體為單體部件,所述至少兩個環形導風體前后依次排列、中間形成前后貫通的貫通風道,相鄰兩所述環形導風體之間形成環形熱交換風風道,所述環形熱交換風風道具有靠近所述貫通風道的出風端和遠離所述貫通風道的進風端,所述環形熱交換風風道從所述進風端向所述出風端漸縮。在空調中應用該空調送風裝置,不僅可以增大空調的進風量、提高空調出風的柔和性,還利于熱交換風風道周向方向出風均勻,且能降低壓損和噪音。
【專利說明】立式空調中的空調送風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空氣調節【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涉及立體空調結構,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立式空調中的空調送風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立式空調送風時,熱交換器熱交換后的風直接在內部風扇的作用下、從空調上開設的出風口吹出,且所吹出的風全部是熱交換風。一般的,在熱交換器與出風口之間不設置額外的送風裝置。這種空調送風的一個缺點是由于送出風全部是熱交換風,風量較少,室內風循環速度慢;另一個缺點是送出的風不夠柔和,尤其是在制冷模式下,所吹出的涼風直接吹到用戶身上,用戶感覺不舒適。
[0003]為解決上述問題,本 申請人:曾提出了一種可以應用在空調上的空調送風裝置,空調送風裝置包括有環形罩體,在環形罩體中間形成有貫穿環形罩體的貫通風道,在環形罩體壁上形成環形開口,在環形開口上設置若干環形導流片,相鄰環形導流片之間形成環形出風風道。在空調熱交換器與空調殼體的出風口之間設置該空調送風裝置后,不僅可以增大空調的進風量、加速室內空氣流動,而且能夠提高空調出風的柔和性,改善用戶舒適性體驗效果。但是,由于環形導流片及環形出風風道均形成在一個環形罩體上,不便于靈活選擇和控制環形導流片及出風風道的結構,適用范圍較窄。而且,對于這樣的空調送風裝置,環形出風風道的結構對減少風阻、降低壓損至關重要,因此,其結構的設計也是需要研究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立式空調中的空調送風裝置,以解決【背景技術】所述的問題。
[0005]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采用下述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立式空調中的空調送風裝置,所述送風裝置包括有至少兩個中間貫通、具有前后開口的環形導風體,每一所述環形導風體為單體部件,所述至少兩個環形導風體前后依次排列、中間形成前后貫通的貫通風道,相鄰兩所述環形導風體之間形成環形熱交換風風道,位于后端的后端環形導風體的進風口為所述送風裝置的非熱交換風進口,位于前端的前端環形導風體的出風口為所述送風裝置的混合風出口,所述環形熱交換風風道具有靠近所述貫通風道的出風端和遠離所述貫通風道的進風端,所述環形熱交換風風道從所述進風端向所述出風端漸縮。
[0006]如上所述的空調送風裝置,形成所述環形熱交換風風道的相鄰兩所述環形導風體之間存在多個相切圓,且相切圓的直徑以5-25%的縮減比例從所述進風端至所述出風端漸縮。
[0007]優選的,所述相切圓的直徑的縮減比例為10-20%。
[0008]如上所述的空調送風裝置,形成所述環形熱交換風風道的相鄰兩所述環形導風體在所述進風端處具有進風端相切圓、在所述出風端處具有出風端相切圓,所述出風端相切圓的直徑是所述進風端相切圓直徑的60-70%。
[0009]優選的,所述出風端相切圓的直徑是所述進風端相切圓直徑的65%。
[0010]優選的,所述相切圓的直徑從所述進風端至所述出風端非等比例漸縮。
[001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在空調中應用本發明的空調送風裝置之后,將空調內部風道中的熱交換風經貫通風道前端吹出的同時,能利用負壓作用吸入部分外部未熱交換的非熱交換風參與到空調最后的出風中,增大了空調的整體進風量,加快了室內空氣的流動,進一步提高了室內空氣的整體均勻性。且,這樣的混合空氣較為柔和,吹到用戶身上會感覺更加舒適,提高了用戶舒適性體驗效果。此外,通過采用多個單體部件形式的環形導風體組合構成空調送風裝置,不僅便于根據送風要求靈活控制每個環形導風體的結構,方便地加工出結構不同的各環形導風體,還可以靈活選擇整個空調送風裝置在空調中的裝配方式,進而提高了空調送風裝置的適用范圍和空調的生產效率。而且,環形熱交換風風道從其進風端向其出風端漸縮,不僅利于熱交換風風道周向方向出風均勻,而且可以改變熱交換風的方向,使得熱交換風及非熱交換風均沿環形導風體的表面吹出,有效避免了因兩部分風在貫通風道內的非環形導風體表面處交匯碰撞而降低風速、產生噪音及凝露等問題的發生。。
[0012]結合附圖閱讀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后,本發明的其他特點和優點將變得更加清
λ.Μ
/E.ο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具有本發明空調送風裝置的空調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空調送風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空調送風裝置的徑向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2空調送風裝置的部分徑向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15]首先,對該【具體實施方式】中涉及到的技術術語作一簡要說明:下述在提到每個結構件的前端或后端時,是以結構件正常使用狀態下相對于使用者的位置來定義的;對于多個結構件的排列位置進行前或后的描述時,也是以多個結構件構成的裝置在正常使用狀態下相對于使用者的位置所做的定義。下述的熱交換風是指來自空調內部、經熱交換器熱交換后的風;非熱交換風是指來自空調所處環境空間的風,是相對于熱交換風而言、不是直接來自于熱交換器的部分風;混合風是指熱交換風與非熱交換風混合形成的風。下述的環,是指環繞形成的封閉結構,并不局限于圓環。
[0016]其次,簡要說明本發明的設計思路:對于能夠將空調熱交換器熱交換風及外部非熱交換風形成混合風而送出的空調送風裝置來說,熱交換風風道的結構對減少風阻、降低壓損、降低噪音至關重要,進而會影響到空調送風裝置所吸入的外部非熱交換風的風量及混合風出風的溫度,而熱交換風風道的結構主要取決于形成該風道的相鄰兩個環形導風體的相對位置關系及導風體自身的結構。所以,本發明從熱交換風風道的結構、尤其是其形狀作為研究點,來尋求能提高空調送風裝置性能的較佳結構。
[0017]請參考圖1,該圖所示為具有空調送風裝置I的空調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8]如圖1所示意,該實施例的空調包括有構成空調殼體的前面板2、后背板3、左側面板、右側面板及頂板和底板(圖中未標注),殼體限定了空調的內部風道4。在空調前面板2的上部開設有混合風出口 21,在空調后背板3上部、與前面板2上的混合風出口 21相對應的位置處開設有非熱交換風進口 31。在內部風道4中自下而上設置有風機6、熱交換器5和空調送風裝置I,且風機6的設置使得空調內部風道4中的風從前面板2上的混合風出口21吹出。
[0019]其中,空調送風裝置I的結構請參考圖2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及圖3和圖4的徑向剖面結構示意圖所示。
[0020]如圖2、圖3及圖4所示意,空調送風裝置I包括有三個環形導風體,分別為前端環形導風體11、第一中間環形導風體13和后端環形導風體12。前后依次排列的這三個環形導風體中的每一個環形導風體均為單體部件,獨立成型。其中,前端環形導風體11中間貫通、具有前后兩個開口,分別為混合風出口 111和進風口 112;第一中間環形導風體13中間貫通、具有前后兩個開口,分別為出風口 131和進風口 132;后端環形導風體12中間貫通、具有前后兩個開口,分別為出 風口 121和非熱交換風進口 122。前端環形導風體11、第一中間環形導風體13和后端環形導風體12前后依次排列之后,中間形成前后貫通所有三個環形導風體的貫通風道(圖中未標注)。而且,前端環形導風體11與第一中間環形導風體13之間形成有第一環形熱交換風風道14,第一中間環形導風體13與后端環形導風體12之間形成有第二環形熱交換風風道15,空調中的內部風道4將通過第一環形熱交換風風道14及第二環形熱交換風風道15與空調送風裝置I中的貫通風道相連通。在該實施例中,任一熱交換風風道按照下述條件來設置:以前端環形導風體11與第一中間環形導風體13之間所形成的第一環形熱交換風風道14為例,該風道具有靠近空調送風裝置I的貫通風道的出風端142和遠離貫通風道、位于出風端142相對側的進風端141,且該第一環形熱交換風風道14從其進風端141向出風端142漸縮。
[0021]具體來說,在圖4所示的部分徑向剖面結構示意圖中,前端環形導風體11與第一中間環形導風體13的位置設置使得位于第一環形熱交換風風道14中的這兩個導風體表面間所存在的多個相切圓的直徑以5-25%的縮減比例從進風端141至出風端142漸縮,且優選以非等比例的縮減速度漸縮。更優選的縮減比例為10-20%。舉例來說,如圖4所示,在第一環形熱交換風風道14中存在三個相切圓,分別為143、144和145。其中,相切圓143為進風端141處的相切圓,定義為進風端相切圓,其直徑為Dl ;相切圓145為中間相切圓,其直徑為D2 ;相切圓144為出風端142處的相切圓,定義為出風端相切圓,其直徑為D3。各直徑之間滿足下述關系:D3/D2= [1- (5-25%) ], D2/D1= [1- (5-25%) ] ?優選的,D3/D2=[l-(10-20%)],D2/Dl=[l-(10-20%)],且 D3/D2 關 D2/D1。并且,在該實施例中,進風端相切圓143的直徑Dl與出風端相切圓144的直徑D3之間還滿足下述關系:D3/D1=60_70%。更優選的,D3/D1=65%。
[0022]同樣的,第二環形熱交換風風道15也按照上述條件來設置。
[0023]在該實施例中,通過采用多個單體部件形式的環形導風體組合構成空調送風裝置1,便于根據送風要求靈活控制每個環形導風體的結構,方便地加工出結構不同的各環形導風體,以保證送風的均勻性和送風速度。而且,由于每個環形導風體為單體部件,可以靈活選擇整個空調送風裝置I在空調中的裝配方式,進而提高了空調送風裝置I的適用范圍和空調的生產效率。而且,空調送風裝置I中采用上述結構的熱交換風風道之后,不僅利于熱交換風風道周向方向出風均勻,而且可以改變熱交換風的方向,使得熱交換風及非熱交換風均沿環形導風體的表面吹出,有效避免了因兩部分風在貫通風道內的非環形導風體表面處交匯碰撞而降低風速、產生噪音及凝露等問題的發生。
[0024]在將空調送風裝置I裝配到空調中時,后端環形導風體12與空調的后背板3進行固定,第一中間環形導風體13先與前端環形導風體11通過螺釘固定,然后將固定有第一中間環形導風體13的前端環形導風體11固定到空調的前面板2上。固定到位之后,前端環形導風體11的混合風出口 111作為整個空調送風裝置I的出風口,將與前面板2上的混合風出口 21進行封閉裝配;而后端環形導風體12中的非熱交換風進口 122作為整個空調送風裝置I的非熱交換風進風口,將與后背板3上的非熱交換風進口 31進行封閉裝配。
[0025]在空調中采用上述結構的空調送風裝置I之后,空調運行時,室內風進入空調內部,在風機6的作用下,加速吹向熱交換器5進行熱交換。熱交換后的熱交換風從內部風道4吹向空調送風裝置1、并經第一環形熱交換風風道14和第二環形熱交換風風道15進入貫通風道,進而經貫通風道從前端環形導風體11上的混合風出口 111及前面板2上的混合風出口 21吹出。由于熱交換風風道為漸縮式結構,使得從環形熱交換風風道吹出的熱交換風風速變大,從而使得相應環形導風體表面壓力減小而在貫通風道內形成負壓,空調外部的室內風作為非熱交換風,在負壓的作用下,將從后背板3上的非熱交換風進口 31及后端環形導風體12的非熱交換風進口 122進入貫通風道,并與環形熱交換風風道所吹出的熱交換風形成混合風后一起送到室內。
[0026]在一定風機轉速下、對立式空調進行風量測試及溫度檢測,采用上述空調送風裝置I之后,引入的非熱交換風為熱交換風風量的0.94倍左右,獲得的混合風風量為熱交換風風量的1.94倍左右,比同狀況下、未采用空調送風裝置I的空調送風相比,空調出風增加了 0.94倍左右。而且,如果室溫為26°C左右,未采用空調送風裝置I的空調所吹出的風為熱交換風,其溫度為12°C左右;而使用空調送風裝置I之后,空調所送出的混合風為18°C左右,混合風的溫度更符合人體體感溫度舒適性的要求。這樣的混合風較為柔和,吹到用戶身上會感覺更加舒適,提高了用戶舒適性體驗效果。而且,利用空氣送風裝置I所產生的負壓作用吸入部分外部未熱交換的風參與到空調最后的出風中,增大了空調的整體進風量,力口快了室內空氣的流動,進一步提高了室內空氣的整體均勻性。
[0027]在該實施例,作為優選實施方式,前面板2上的混合風出口 21和后背板3上的非熱交換風進口 31的形狀為圓形;相應的,空調送風裝置I中各環形導風體的形狀為圓環形。但不局限于此,還可以設計成其他形狀的組合,如橢圓形和橢圓環、正多邊形和正多邊形環等,也都能實現本發明的技術目的。
[0028]雖然該實施例中的空調送風裝置I具有三個環形導風體,但并不局限于這樣的三個,還可以是僅有前端環形導風體11和后端環形導風體12這兩個環形導風體。當然,還可以是更多個,例如,除了前端環形導風體11和后端環形導風體12之外,還包括有兩個及兩個以上的第一中間環形導風體13,構成具有四個或四個以上環形導風體的空調送風裝置。但不管采用多少個環形導風體,相鄰導風體之間所形成的熱交換風風道均要滿足從其進風端向出風端漸縮而形成錐形風道結構的技術要求。
[0029]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進行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依然可以對前述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立式空調中的空調送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風裝置包括有至少兩個中間貫通、具有前后開口的環形導風體,每一所述環形導風體為單體部件,所述至少兩個環形導風體前后依次排列、中間形成前后貫通的貫通風道,相鄰兩所述環形導風體之間形成環形熱交換風風道,位于后端的后端環形導風體的進風口為所述送風裝置的非熱交換風進口,位于前端的前端環形導風體的出風口為所述送風裝置的混合風出口,所述環形熱交換風風道具有靠近所述貫通風道的出風端和遠離所述貫通風道的進風端,所述環形熱交換風風道從所述進風端向所述出風端漸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送風裝置,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環形熱交換風風道的相鄰兩所述環形導風體之間存在多個相切圓,且相切圓的直徑以5-25%的縮減比例從所述進風端至所述出風端漸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調送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切圓的直徑的縮減比例為 10-20%。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調送風裝置,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環形熱交換風風道的相鄰兩所述環形導風體在所述進風端處具有進風端相切圓、在所述出風端處具有出風端相切圓,所述出風端相切圓的直徑是所述進風端相切圓直徑的60-70%。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空調送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風端相切圓的直徑是所述進風端相切圓直徑的65%。
6.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調送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切圓的直徑從所述進風端至所述出風端非等比例漸縮。
【文檔編號】F24F13/02GK103453633SQ201310217493
【公開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3年6月3日 優先權日:2013年6月3日
【發明者】王永濤, 關婷婷, 賈廣芬, 閆寶升 申請人:海爾集團公司, 青島海爾空調器有限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