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制冷加濕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空調領域,特別是一種制冷加濕裝置。
背景技術:
很多工業、電子行業的工作區域對溫度和濕度都有嚴格的要求,在很多工業用空調領域中都存在著對制冷和加濕的同時需求。過低的濕度會使不同電位元件之間產生靜電,這種靜電可達幾萬伏,足以對電器元件產生致命傷害。目前常見的工業用空調設備配置的加濕裝置多為電極加濕、紅外加濕等。首先需要將水加熱至蒸汽,再與空調氣流匯合來達到加濕的目的。這種加濕裝置能耗高、效率低,同時導致需要降溫的氣流溫度上升,影響空調的制冷效果,并極大地浪費能源。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能耗高的問題,提供了一種具有濕度控制功能的制冷加濕裝置。在第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制冷加濕裝置,包括制冷裝置,用于將由外部進入機箱的空氣進行降溫冷卻;加濕裝置,用于產生水汽,將由外部進入機箱的空氣進行加濕;第一風機組,用于將經過所述制冷裝置降溫冷卻后的空氣向機箱外排出;機箱,用于容置所述制冷裝置、加濕裝置和第一風機組;所述制冷裝置與所述加濕裝置并行設置,中間由隔板隔開為兩個獨立機腔;外部空氣進入所述兩個獨立機腔,分別由所述制冷裝置冷卻和加濕裝置加濕,被冷卻的空氣與被加濕的空氣經過所述機箱的出風口排出,在所述制冷加濕裝置的外部混合。在第二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制冷加濕裝置,包括制冷裝置,用于將由外部進入機箱的空氣進行降溫冷卻;加濕裝置,用于產生水汽,將冷卻后的空氣進行加濕;第一風機組,用于將制冷加濕后的空氣向機箱外排出;機箱,用于容置所述制冷裝置、加濕裝置和第一風機組;被冷卻加濕的空氣經由所述機箱的出風口排出。在第三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具有濕度控制功能的制冷加濕裝置,包括制冷裝置,用于將由外部進入機箱的空氣進行降溫冷卻;加濕裝置,用于產生水汽,將由外部進入機箱的空氣進行加濕;第一風機組,用于將經過所述制冷裝置降溫冷卻后的空氣向機箱外排出;機箱,用于容置所述制冷裝置、加濕裝置和第一風機組;所述加濕裝置設置在所述制冷裝置與所述第一風機組之間,所述制冷裝置與所述機箱的側壁間具有旁通結構,外部空氣進入所述機箱后,一部分經由所述制冷裝置冷卻,另一部分經過所述旁通結構后由加濕裝置加濕,被冷卻和被加濕的空氣在所述機箱的內部混合,再經過所述第一風機組由所述機箱的出風口排出。應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制冷加濕裝置,實現了成本低,效果好的加濕方式,同時也提聞了空調機組的能效。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制冷加濕裝置的示意圖之一;圖1a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加濕裝置的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制冷加濕裝置的示意圖之二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制冷加濕裝置的示意圖之三;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制冷加濕裝置的示意圖之四;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制冷加濕裝置的示意圖;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三提供的制冷加濕裝置的示意圖;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四提供的制冷加濕裝置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制冷加濕裝置的示意圖,其中左圖為主視圖,右圖為側視圖。如圖1所示,該裝置包括制冷裝置110、加濕裝置120、第一風機組130、過濾裝置140、水回收裝置150、機箱160和濕度傳感器170。外部的空氣經由制冷裝置110和加濕裝置120分別制冷和加濕后,排出機箱160外混合,再送入工作區,實現對工作區域的溫濕度調整。過濾裝置140具體可以是空調過濾網,設置于機箱160的頂部,位于制冷裝置110和加濕裝置120的上方,將由外部通過機箱160頂部的進風口(圖中未示出)進入機箱160的空氣進行過濾。在本實施例中,制冷裝置110與加濕裝置120在機箱內部水平設置,中間由隔板隔開,從而單獨的形成了機箱160內的制冷腔體部分161和加濕腔體部分162。制冷裝置110具體可以是蒸發器,其形狀可以為圖中所示的帶肋片的管簇,通過低溫低壓的液態制冷劑在傳熱壁的一側氣化吸熱,從而使傳熱壁另一側的由機箱160外部進入的空氣經過制冷裝置110被冷卻。經由制冷裝置110冷卻的空氣由第一風機組130從機箱160的出風口(圖中未示出)吹出。第一風機組130置于冷卻裝置110的下方,位于機箱160的底部,包括至少一個風機,通過風機的運轉形成氣流,加速冷卻后的空氣向外流動,并同時加速外部的空氣由機箱160頂部進入機箱160。加濕裝置120可以是如圖1中所示的超聲波加濕組件。具體的,如圖1a所示,包括超聲波加濕器121、噴嘴122、儲水箱124、斷水保護器125、導水管126和供水泵127構成。儲水箱124通過導水管126與超聲波加濕器121相連通,供水泵127設置在導水管126上,通過供水泵127將儲水箱124中的水泵入超聲波加濕器121中。儲水箱中設置斷水保護器125用來保證加濕系統在缺水狀態下能發出提示,并停止供水泵127工作。超聲波加濕器121將泵入的水高頻振蕩為直徑為微米級的水霧顆粒,由超聲波加濕器121中的風扇128向上吹,經過噴嘴122噴出,與制冷裝置110制冷的空氣在加濕腔體部分162內進行混合,水由液體變成氣體的同時,也是一個汽化潛熱的過程,水在汽化過程中吸收熱量,同樣達到了降低溫度的效果。此外,加濕裝置120還可以具體是如圖2所示的高壓微霧加濕組件,其中包括電機221、柱塞泵222、耐高壓傳送管線223和噴嘴224。利用柱塞泵222將水壓提高至5Mpa以上,然后將加壓后的水經耐高壓輸送管線223傳送至噴嘴224將其霧化,產生微霧顆粒,使其能夠迅速從空氣中吸收熱量完成汽化并擴散,從而完成空氣加濕、降溫的目的。此外,加濕裝置120還可以具體是如圖3所示的濕膜加濕組件,其中包括濕膜321、冷凝水盤322、水槽323和噴嘴324。當水槽323中的水輸送到加濕裝置頂部的噴嘴324,水均勻地噴到濕膜321的頂部,水沿濕膜321向下滲透,淋濕濕膜321內部的所有層面,同時被濕膜材料吸收,形成均勻的水膜。當干燥的風通過濕膜321時,干燥的空氣和濕潤的濕膜321表面有較大面積的接觸,從而達到較大的水份蒸發量。大量水分子隨風送入需加濕的空間,使空氣的濕度增加,從而達到加濕的目的。在濕膜321的左上方(圖中所示的方向)設置了一個擋風板370,目的是使外部進入的空氣氣流由濕膜321的右側穿過濕膜321吹到左側,再經過濕膜擋水板151后吹出機箱160,增強了加濕效果。此外,加濕裝置120還可以具體是如圖4所示的雙次汽化加濕組件,其中包括電機421、柱塞泵422、濕膜423和噴嘴424。水在加濕系統120的柱塞泵422中被施加5MPa以上的高壓,高壓水經噴嘴424霧化為直徑為一定范圍如O. 1-5微米的霧粒并噴出。其中直徑小于3微米的霧粒直接從濕膜423中穿過,大于3微米的霧粒被擋在濕膜423之上。其中擋在濕膜423上的大于3微米的霧粒被穿過濕膜的氣流二次氣化,采用雙次汽化加濕組件的加濕方法融合了以上高壓微霧加濕組件和濕膜加濕組件兩種加濕組件的加濕方法,達到了加濕空氣的效果。加濕裝置120可以與一個濕度傳感器170相連接,濕度傳感器170設置于機箱上部進風處,可以檢測外部進入機箱160內的空氣濕度。當檢測到的濕度小于加濕裝置120內預設的下限時,觸發加濕裝置120自動開啟進行加濕;當檢測到的濕度大于加濕裝置120內預設的上限時,觸發加濕裝置120自動停止加濕。水回收裝置150裝設于加濕裝置120的下方,具體包括濕膜擋水板151、水回收槽152和排水管153。其中,濕膜擋水板151傾斜放置,一端置于水回收槽152內,另一端置于加濕裝置120的底部,其寬度與加濕裝置120所處的加濕腔體部分162的寬度一致,從而加濕后的空氣必須經過濕膜擋水板151才能從機箱160的出風口排出,使得經過濕膜擋水板160的空氣中攜帶的多余水汽留在濕膜擋水板160中,最終形成水滴,沿濕膜擋水板160的傾斜面流至水回收槽152中。水回收槽152呈凹槽狀,底部一端連接排水管153,用于將水回收槽152內的水經由排水管153排出機箱160外,從而將被加濕的空氣中多余的水汽進行回收集中排出。當制冷加濕裝置工作時,機箱160外部的空氣經過過濾裝置140后分為兩部分進入機箱160,其中一部分經過冷卻裝置110被冷卻,然后由第一風機組130由機箱下部的吹風口向機箱外吹出,另一部分由加濕裝置120進行加濕,經過水回收裝置150吸收多余的水分之后也通過機箱下部的吹風口向機箱外排出。因為第一風機組130向外吹風使得機箱底部出風口處風速較快,從而在加濕腔體部分162的出風口處形成負壓,帶動加濕腔體部分162的空氣快速的向外排出。
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制冷加濕裝置,通過采用汽化加濕的方法使得在加濕空氣的同時也達到了降低溫度的目的,實現了一種低能耗、效果好的控溫和加濕方式;通過采用負壓方式將加濕后的空氣排出機箱,進一步降低了裝置整體的能耗,節約了運行成本。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了一種包括第二風機組的制冷加濕裝置。如圖5所示,該裝置包括制冷裝置510、加濕裝置520、第一風機組530、過濾裝置540、水回收裝置550、機箱560、濕度傳感器570和第二風機組580。第二風機組580置于加濕腔體部分562的底部,出風口(圖中未示出)的上方,用于將經過加濕裝置520加濕后的空氣迅速排出機箱外。在本實施例中,經過制冷裝置510冷卻的空氣與經過加濕裝置520加濕的空氣分別由第一風機組530和第二風機組580排出機箱560,在外部的風道內混合后再送入機房或工作室。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制冷加濕裝置,通過采用汽化加濕的方法使得在加濕空氣的同時也達到了降低溫度的目的,實現了一種低能耗、效果好的控溫和加濕方式。本發明上述實施例提供的制冷加濕裝置均采用了在機箱外部風道中混合制冷與加濕氣體再送入工作室的方式,下述本發明實施例將提供一種制冷和加濕氣體在機箱內部混合后再排出機箱的制冷加濕裝置。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三提供的一種制冷加濕裝置的示意圖。如圖6所示,該裝置包括制冷裝置610、加濕裝置620、第一風機組630、過濾裝置640、機箱650和濕度傳感器660。在本實施例中,加濕裝置620設置在制冷裝置610與第一風機組630之間,外部空氣進入機箱650后,先經由制冷裝置610冷卻,再經過加濕裝置620加濕,被冷卻加濕的空氣由第一風機組630向機箱650外排出送入工作區,實現對工作區域的溫濕度調整。過濾裝置640具體可以是空調過濾網,設置于機箱650的頂部,位于制冷裝置610的上方,將由外部通過機箱650頂部的進風口(圖中未示出)進入機箱650的空氣進行過濾。制冷裝置610如上述實施例一中提供的制冷裝置,此處不再贅述。加濕裝置620可以具體是如圖6中所示的超聲波加濕組件,也可以采用高壓微霧加濕組件作為加濕裝置使用。上述各組件的具體構成與實施例一中相應的組件構成相同,此處不再贅述。加濕裝置620與濕度傳感器660相連接,濕度傳感器660設置于機箱上部過濾裝置640下側以及制冷裝置610的上方,用以檢測外部進入機箱內的空氣濕度。當檢測到的濕度小于加濕裝置620內預設的下限時,觸發加濕裝置620自動開啟進行加濕;當檢測到的濕度大于加濕裝置620內預設的上限時,觸發加濕裝置620自動停止加濕。第一風機組630置于加濕裝置620的下方,位于機箱650的底部,包括至少一個風機,通過風機的運轉形成氣流,加速加濕冷卻后的空氣向外流動,并同時加速外部的空氣由機箱650頂部進入機箱650。當制冷加濕裝置工作時,機箱650外部的空氣經過過濾裝置640后進入機箱650,首先經過冷卻裝置610被冷卻,然后由加濕裝置620進行加濕,加濕過程中,水霧蒸發由液體變成氣體的同時吸收熱量,進一步的降低溫度。降溫加濕后的空氣經過第一風機組630由機箱650下部的排風口(圖中未示出)吹出,送入機房或工作室內。本發明實施例三提供的制冷加濕裝置,通過采用汽化加濕的方法使得在加濕空氣的同時也達到了降低溫度的目的,實現了一種低能耗、效果好的控溫和加濕方式;制冷與加濕的氣體在機箱內混合后共用一組風機組排出機箱,進一步降低了裝置整體的能耗,節約了運行成本。在上述實施例三的基礎上,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具有旁通結構的制冷加濕裝置。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四提供的一種制冷加濕裝置的示意圖,該示意圖為側視圖。如圖7所示,該裝置包括制冷裝置710、加濕裝置720、第一風機組730、過濾裝置740、機箱750和濕度傳感器760。在本實施例中,加濕裝置720設置在制冷裝置710與第一風機組730之間,制冷裝置710的一側與機箱750之間具有旁通結構770,留有空隙,加濕裝置720設置于上述旁通結構770的下側。濕度傳感器760置于上述旁通結構770的上側。外部的空氣經由過濾裝置740進入機箱750后,大部分空氣通過制冷裝置710制冷,另有少部分空氣經過旁通結構770進入制冷裝置710下部的機箱內,由加濕裝置720加濕。加濕過程中,水霧蒸發由液體變成氣體的同時吸收熱量,進一步的降低溫度。制冷后的空氣與加濕后的空氣在制冷加濕裝置內部混合,經過第一風機組730由機箱750下部的排風口(圖中未示出)吹出,送入機房或工作室內,實現對工作區域的溫濕度調整。本發明實施例四提供的制冷加濕裝置,通過采用汽化加濕的方法使得在加濕空氣的同時也達到了降低溫度的目的,實現了一種低能耗、效果好的控溫和加濕方式;制冷與加濕的氣體在機箱內混合后共用一組風機組排出機箱,進一步降低了裝置整體的能耗,節約了運行成本。本發明上述實施例中提供的制冷加濕裝置,也可以稍加變化后作為舒適性空調應用在家庭、學校、辦公室等場所。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制冷加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 制冷裝置,用于將由外部進入機箱的空氣進行降溫冷卻; 加濕裝置,用于產生水汽,將由外部進入機箱的空氣進行加濕; 第一風機組,用于將經過所述制冷裝置降溫冷卻后的空氣向機箱外排出; 機箱,用于容置所述制冷裝置、加濕裝置和第一風機組; 所述制冷裝置與所述加濕裝置并行設置,中間由隔板隔開為兩個獨立機腔;外部空氣進入所述兩個獨立機腔,分別由所述制冷裝置冷卻和加濕裝置加濕,被冷卻的空氣與被加濕的空氣經過所述機箱的出風口排出,在所述制冷加濕裝置的外部混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加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還包括第二風機組,裝設于所述加濕裝置的下方,用于將經過所述加濕裝置加濕后的空氣由所述第二風機組下方的出風口排出。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加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還包括過濾裝置,所述過濾裝置設置于所述機箱的頂部,位于所述制冷裝置和所述加濕裝置的上方,用于將由所述機箱外部進入機箱的空氣進行過濾。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加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還包括水回收裝置,裝設于所述加濕裝置的下方,用于將空氣中多余的水汽進行回收集中排出。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加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回收裝置具體包括濕膜擋水板和水回收槽;所述濕膜擋水板呈傾斜放置在所述水回收槽與所述加濕裝置之間,使得加濕后的空氣先經過所述濕膜擋水板后再排出機箱。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加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還包括濕度傳感器,用于感應外界空氣濕度從而實現加濕裝置的自動開啟和停止。
7.根據上述權利要求1-6任一權項所述的制冷加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濕裝置具體為超聲波加濕組件、高壓微霧加濕組件、濕膜加濕組件和雙次汽化加濕組件中的任意一種。
8.一種制冷加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 制冷裝置,用于將由外部進入機箱的空氣進行降溫冷卻; 加濕裝置,用于產生水汽,將冷卻后的空氣進行加濕; 第一風機組,用于將制冷加濕后的空氣向機箱外排出; 機箱,用于容置所述制冷裝置、加濕裝置和第一風機組;被冷卻加濕的空氣經由所述機箱的出風口排出。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加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還包括過濾裝置,所述過濾裝置設置于所述機箱的頂部,位于所述制冷裝置的上方,用于將由所述機箱外部進入機箱的空氣進行過濾。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加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還包括濕度傳感器,用于感應外界空氣濕度從而實現加濕裝置的自動開啟和停止。
11.根據上述權利要求8-10任一權項所述的制冷加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濕裝置具體為超聲波加濕組件或高壓微霧加濕組件。
12.—種制冷加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 制冷裝置,用于將由外部進入機箱的空氣進行降溫冷卻;加濕裝置,用于產生水汽,將由外部進入機箱的空氣進行加濕; 第一風機組,用于將經過所述制冷裝置降溫冷卻后的空氣向機箱外排出; 機箱,用于容置所述制冷裝置、加濕裝置和第一風機組; 所述加濕裝置設置在所述制冷裝置與所述第一風機組之間,所述制冷裝置與所述機箱的側壁間具有旁通結構,外部空氣進入所述機箱后,一部分經由所述制冷裝置冷卻,另一部分經過所述旁通結構后由所述加濕裝置加濕,被冷卻和被加濕的空氣在所述機箱內部混合,再經過所述第一風機組由所述機箱的出風口排出。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制冷加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還包括過濾裝置,所述過濾裝置設置于所述機箱的頂部,位于所述制冷裝置的上方,用于將由所述機箱外部進入機箱的空氣進行過濾。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制冷加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還包括濕度傳感器,用于感應外界空氣濕度從而實現加濕裝置的自動開啟和停止。
15.根據上述權利要求12-14任一權項所述的制冷加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濕裝置具體為超聲波加濕組件或高壓微霧加濕組件。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制冷加濕裝置,所述裝置包括制冷裝置,用于將由外部進入機箱的空氣進行降溫冷卻;加濕裝置,用于產生水汽,將由外部進入機箱的空氣進行加濕;第一風機組,用于將經過所述制冷裝置降溫冷卻后的空氣向機箱外排出;機箱,用于容置所述制冷裝置、加濕裝置和第一風機組;所述制冷裝置與所述加濕裝置并行設置,中間由隔板隔開為兩個獨立機腔;外部空氣進入所述兩個獨立機腔,分別由所述制冷裝置冷卻和加濕裝置加濕,被冷卻的空氣與被加濕的空氣經過所述機箱的出風口排出,在所述空調機裝置的外部混合。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制冷加濕裝置,實現了成本低,效果好的加濕方式,同時也提高了制冷效果。
文檔編號F24F5/00GK103062855SQ201310021560
公開日2013年4月2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21日
發明者曾云龍, 王彥忠 申請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