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微波加熱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微波加熱設備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微波應用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微波加熱設備。
背景技術:
[0002]傳統干燥工藝采用電烘箱、閃蒸機、天然氣加熱等方式干燥,能耗高,溫度分布不均勻,難以達到物料加熱所需要的溫度。因此,研究一種節能、高效,能夠對加熱,滿足物料加熱所需溫度,的加熱設備,就顯得十分重要。發明內容[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節能、安全、高效,能夠對加熱溫度實時監測和精確控制,加熱效果好,使用方便的微波加熱設備。[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0005]一種微波加熱設備,包括高溫窯體,微波腔體,微波腔體內部安裝有高溫窯體,微波腔體上安裝有微波發生源、監控裝置和紅外測溫裝置,微波腔體的兩側分別設有進料管和出料管,微波腔體的一側安裝有電控柜,電控柜內設有電控系統,微波腔體正面安裝有高溫窯體的門體,還包括設備冷卻系統,所述監控裝置和紅外測溫裝置分別與電控系統之間電連接。[0006]所述進料管、出料管均采用201不銹鋼材質制成,進料管、出料管分別與高溫窯體內孔連通,并且內部設置石英玻璃管。[0007]所述進料管、出料管外表面設有保溫結構。[0008]所述監控裝置包括針孔攝像頭。[0009]所述微波腔體及窯體的后側面上部設有測溫孔,所述紅外測溫裝置安裝在測溫孔內。[0010]所述窯體是由內層的多晶陶瓷纖維板和外層的多晶陶瓷纖維棉構成。[0011]所述冷卻系統位于微波腔體的側面上下兩端及門體周圍。[0012]所述微波腔體的上側或下側安裝有微波發生源,微波腔體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進料管和出料管。[0013]所述微波腔體的后側安裝有微波發生源,微波腔體的上下兩側分別設有進料管和出料管。所述微波腔體的左、右、后中的任兩側或三側全部安裝有微波發生源,微波腔體的上下兩側分別設有進料管和出料管。[0015]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0016]1、在結構上,本實用新型微波加熱設備包括微波腔體、高溫窯體、微波發生源、進料管、出料管、高溫窯體的門體,還包括監控裝置、紅外測溫裝置、設備冷卻系統和電控系統,其中,窯體為物料加熱時的高溫腔體,門體在設備工作時關閉,防止微波泄漏,保持窯體內高溫環境,監控裝置對加熱的物料進行實時監控,準確掌握物料形態,紅外測溫裝置準確對物料溫度進行測量,并對微波進行反饋控制,設備冷卻系統對設備工作時進行冷卻,保證設備高效安全進行;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能夠實現節能、安全、高效,能夠對加熱溫度實時監測和精確控制,加熱效果好,使用方便。[0017]2、在結構上,本實用新型進料管、出料管均采用201不銹鋼材質制成,進料管、出料管及高溫窯體內孔均為連通的,內部放置石英玻璃管,能夠耐高溫;所述進料管、出料管外表面設有保溫結構,以及所述窯體是由內層的多晶陶瓷纖維板和外層的多晶陶瓷纖維棉構成,能夠保持物料加熱所需的高溫環境;所述監控裝置包括針孔攝像頭,體積小,外部看來美觀。[0018]3、綜上,本實用新型微波加熱設備結構設計合理,能夠對加熱溫度實時監測和精確控制,加熱效果好,使用方便,又具有節能、安全、高效的優點,符合國家發展需求,適于推廣實施。
[0019]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0020]圖1為本實用新型微波加熱設備門體打開狀態的結構示意圖;[0021]圖2為圖1所示微波加熱設備門體打開狀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0022]圖3為圖1所示微波加熱設備門體打開狀態的左視結構示意圖;[0023]圖4為圖3所示微波加熱設備的A向窯體的上部結構示意圖;[0024]圖5為圖4所示微波加熱設備的窯體上部的B-B剖視結構示意圖;[0025]圖6為圖4所示微波加熱設備的窯體上部的C-C剖視結構示意圖;[0026]圖中序號:1、窯體,2、微波發生源,3、監控裝置,4、紅外測溫裝置,5、進料管,6、出料管,7、電控柜,8、門體,9、設備冷卻系統,10、保溫結構,11、測溫孔,12、多晶陶瓷纖維板,13、多晶陶瓷纖維棉,14、微波腔體。[0027]具體實施方式
[0028]實施例一:[0029]參見圖1至圖6 (圖中箭頭方向表示物料的流向),圖中,本實用新型微波加熱設備,包括微波腔體14,微波腔體內部安裝有高溫窯體1,微波腔體的上側安裝有微波發生源2、監控裝置3和紅外測溫裝置4,微波腔體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進料管5和出料管6,微波腔體的一側安裝有電控柜7,電控柜內設有電控系統,窯體的正面安裝有門體8,還包括設備冷卻系統9,所述監控裝置和紅外測溫裝置分別與電控系統之間電連接。所述進料管、出料管均采用201不銹鋼材質制成,進料管、出料管分別與高溫窯體內孔連通,并且內部設置石英玻璃管。所述進料管5、出料管6外表面設有保溫結構10。所述監控裝置3包括針孔攝像頭。所述微波腔體14及窯體的后側面上部設有測溫孔11,所述紅外測溫裝置安裝在測溫孔內。所述窯體是由內層的多晶陶瓷纖維板12和外層的多晶陶瓷纖維棉13構成。所述冷卻系統位于微波腔體的側面上下兩端及門體周圍。[0030]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如下:[0031]液體主管道采用石英玻璃管,液體或固態物料沿進料管進入高溫窯體內進行加熱,進料管入口處可以設置流量控制裝置及溫度測量裝置,物料進入窯體,微波作用于物料分子,使物料溫度升高,達到所需要的溫度,在窯體外側安裝有紅外測溫裝置測量溫度,以及針孔攝像頭用于觀測物料狀態,加熱后的物料從出料管流出,進料管和出料管的管道外側設有保溫結構,以及進料管和出料管均采用石英玻璃管制成,從而保證物料整個加熱過程節能、安全、高效。[0032]實施例二:[0033]本實施例圖未畫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結構上相近似,相同部分在此不再重述,其區別在于:本實施例所述微波腔體下側安裝有微波發生源。[0034]實施例三:[0035]本實施例圖未畫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結構上相近似,相同部分在此不再重述,其區別在于:本實施例所述微波腔體后側安裝有微波發生源,微波腔體的上下兩側分別設有進料管和出料管。[0036]實施例四:[0037]本實施例圖未畫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結構上相近似,相同部分在此不再重述,其區別在于:本實施例所述微波腔體的左、右兩側安裝有微波發生源,微波腔體的上下兩側分別設有進料管和出料管。[0038]實施例五:[0039]本實施例圖未畫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結構上相近似,相同部分在此不再重述,其區別在于:本實施例所述微波腔體的左、后兩側安裝有微波發生源,微波腔體的上下兩側分別設有進料管和出料管。[0040]實施例六:[0041]本實施例圖未畫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結構上相近似,相同部分在此不再重述,其區別在于:本實施例所述 微波腔體的右、后兩側安裝有微波發生源,微波腔體的上下兩側分別設有進料管和出料管。[0042]實施例七:[0043]本實施例圖未畫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結構上相近似,相同部分在此不再重述,其區別在于:本實施例所述微波腔體的左側、右側、后側全部安裝有微波發生源,微波腔體的上下兩側分別設有進料管和出料管。[0044]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示意性的具體實施方式
,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和原則的前提下所做出的等同變化與修改,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微波加熱設備,其特征是:包括微波腔體,微波腔體內部安裝有高溫窯體,微波腔體上安裝有微波發生源、監控裝置和紅外測溫裝置,微波腔體的兩側分別設有進料管和出料管,微波腔體的一側安裝有電控柜,電控柜內設有電控系統,微波腔體正面安裝有高溫窯體的門體,還包括設備冷卻系統,所述監控裝置和紅外測溫裝置分別與電控系統之間電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加熱設備,其特征是:所述進料管、出料管均采用201不銹鋼材質制成,進料管、出料管分別與高溫窯體內孔連通,并且內部設置石英玻璃管。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加熱設備,其特征是:所述進料管、出料管外表面設有保溫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加熱設備,其特征是:所述監控裝置包括針孔攝像頭。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加熱設備,其特征是:所述微波腔體及窯體的后側面上部設有測溫孔,所述紅外測溫裝置安裝在測溫孔內。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加熱設備,其特征是:所述窯體是由內層的多晶陶瓷纖維板和外層的多晶陶瓷纖維棉構成。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加熱設備,其特征是:所述冷卻系統位于微波腔體的側面上下兩端及門體周圍。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加熱設備,其特征是:所述微波腔體的上側或下側安裝有微波發生源,微波腔體的 左右兩側分別設有進料管和出料管。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加熱設備,其特征是:所述微波腔體的后側安裝有微波發生源,微波腔體的上下兩側分別設有進料管和出料管。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加熱設備,其特征是:所述微波腔體的左側、右側、后側中的任兩側或三側全部安裝有微波發生源,微波腔體的上下兩側分別設有進料管和出料管。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微波應用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微波加熱設備,包括微波腔體,微波腔體內部安裝有高溫窯體,微波腔體上安裝有微波發生源、監控裝置和紅外測溫裝置,微波腔體的兩側分別設有進料管和出料管,微波腔體的一側安裝有電控柜,電控柜內設有電控系統,微波腔體正面安裝有高溫窯體的門體,還包括設備冷卻系統,所述監控裝置和紅外測溫裝置分別與電控系統之間電連接。本實用新型微波加熱設備結構設計合理,能夠對加熱溫度實時監測和精確控制,加熱效果好,使用方便,又具有節能、安全、高效的優點,符合國家發展需求,適于推廣實施。
文檔編號F26B25/06GK203108231SQ20122073009
公開日2013年8月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7日
發明者李奎, 董浩杰, 趙杰 申請人:河南勃達微波設備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