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與窗戶相結合立式機組排熱空調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節能技術領域,是一種與窗戶相結合立式機組排熱空調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時,既有、新建和在建的各種類型的建筑總面積已經達到了空前的規模,隨之而產生的問題是高建筑能耗給中國經濟社會造成的巨大負擔。當前在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低碳型社會的時代主題中,如何降低建筑能耗是關系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重大關鍵課題之一。在建筑節能領域中,暖通空調一直是建筑能耗的大戶,通過增強和改善建筑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從而提高建筑圍護結構的保溫性能,進而降低暖通空調的負荷和能耗,一直是建筑節能領域重要的發展方向。在建筑圍護結構中,相對于外墻和屋面等圍護結構而言,普通窗戶的保溫、隔熱及密閉性能要比外墻等圍護結構差很多,因此窗戶是建筑室內環境保溫隔熱的薄弱環節。而且由于目前建筑中較多采用通透的飄窗、落地窗,甚至是滿布的玻璃幕墻采光設計,窗墻面積比有增大的趨勢,因而造成室內常年負荷偏高,暖通空調裝機容量增大,更加劇了建筑對能源的過度損耗。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與窗戶相結合立式機組排熱空調裝置,其克服了現有技術之不足,有效解決了因窗戶等透光性圍護結構而造成的空調能耗高的問題,其在保證窗戶本應具有的良好采光功能的基礎之上,增強和改善窗戶綜合熱工性能和氣密性,實現節能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通過以下措施來實現的:一種與窗戶相結合立式機組排熱空調裝置,其建筑圍護結構的窗洞內安裝有窗戶,在窗戶的能開啟或能關閉的不少于一個窗式保溫裝置內側安裝有立式空氣處理機組且與其它窗扇和窗框之間的連接處相互密封,而立式空氣處理機組的新風口通向外側,立式空氣處理機組的出風口與室內相通;立式空氣處理機組上有與外側相通的排風口 ;窗戶內側有內隔離裝置,在該內隔離裝置與窗戶之間有導流帶孔支撐裝置,在該內隔離裝置與窗戶之間形成有不少于一層的氣流通道為排風空腔,該排風空腔有進風處和排風處,該排風處與排風口相通;立式空氣處理機組為常規壓縮式制冷機組或/和蒸發制冷機組,窗戶上安裝有能開啟或能關閉的窗式保溫裝置的室內開關裝置。下面是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或/和選擇:在上述排風空腔的進風處安裝有蒸發填料段。在上述蒸發制冷機組內安裝有預冷新風的換熱器,蒸發填料段的出水口與換熱器的進水口相通,換熱器的出水口和蒸發填料段的進水口相通。[0010]在上述排風口處安裝有排風機。在上述排風機的進口或出口處設置有常規壓縮式制冷機組的冷凝器。上述進風處的進口位于排風空腔的頂部或/和排風空腔的中部或/和排風空腔的底部或/和排風空腔的側面,排風處的出口位于排風空腔的頂部或/和排風空腔的中部或/和排風空腔的底部或/和排風空腔的側面,該排風處與排風口相通。在上述內隔離裝置與窗戶之間安裝有不少一個的導流支撐板。在上述立式空氣處理機組內有加熱送風裝置或/和過濾網。上述室內開關裝置為連桿式的。在上述內隔離裝置的朝陽面有反射涂層。本實用新型的綜合效果為:空調機組設置在室內窗戶內側的一側或兩側,有效利用了建筑空間,更容易和建筑結構配合,功能易于實現。通過窗式保溫裝置開啟或關閉,解決了室內外進出口、氣流流道的保溫問題;由室內遮陽簾和窗戶間形成室內排風通道,通過被動式冷卻的方式帶走窗戶處的部分得熱負荷,相應地降低室內負荷,減少室內空調等主動式冷卻設備的裝機容量及能源消耗;由于窗戶負荷分布不同,通過不同的排風氣流組織有效地降低由于窗戶日照而形成的室內得熱負荷。對于不同朝向的窗戶而言,不同時刻由于太陽入射角度和樓層的高度的不同,窗戶太陽輻射熱量在窗戶上的分布有著顯著的區別,因此采用不同形式的氣流組織方式對應消除窗戶處不同數量的得熱負荷是本專利的關鍵。對室內排風冷量進行合理分級、分梯度的高效利用;由于有相對充足的側部設備空間,使得系統動力部件的選擇有較大的靈活性,實現設備的優化配置。可適當減小窗戶的透光面積,降低室內負荷;形成室內外氣流交換的入口、出口及流通通道;按照不同地區的不同氣象條件,配備不同的制冷功能段,實現能源利用的最優化配置。排風在排出室外之前,可對壓縮式制冷機組的冷凝器進行風冷冷卻,由于排風溫度低于室外溫度,較常規的室外風冷冷凝器效果要好,提高了制冷機的性能系數;夏季保溫性能增強,阻隔太陽輻射,冬季保溫性能增強,有效阻隔室外的冷輻射。整體氣密性更佳;具備較好的隔聲降噪功能;綜合節能效果顯著。提供更加完備的多樣性系統解決方案。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附圖1的A-A側視結構示意圖。附圖3為附圖1的B-B俯視結構示意圖。[0035]附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附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附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4的結構示意圖。附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5的結構示意圖。附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6的結構示意圖。附圖9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7的結構示意圖。附圖10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8的結構示意圖。附圖11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9的結構示意圖。附圖12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10的結構示意圖。附圖13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11的結構示意圖。附圖14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12的結構示意圖。附圖15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13的結構示意圖。附圖16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14的結構示意圖。附圖17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15的結構示意圖。附圖18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16的結構示意圖。附圖19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17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0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18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1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19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2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20的結構示意圖。附圖中的編碼分別為:1為新風口,2為填料,3為排風機,4為導流帶孔支撐裝置,5為內隔離裝置,6為蒸發填料段,7為換熱器,8為加熱送風裝置,9為過濾網,10為蒸發器,11為冷凝器,12為壓縮機,13為節流閥;14為立式空氣處理機組,15為窗式保溫裝置,16為室內開關裝置;17為室外,18為室內,19為建筑圍護結構,20為窗戶;21為導流支撐板。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不受下述實施例的限制,可根據上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和實際情況來確定具體的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中建筑圍護結構包括現有公知的透光性圍護結構和非透光性圍護結構,透光性圍護結構是指窗戶或/和玻璃幕墻或/和其它透光性好的圍護結構。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論述:實施例1:如附圖1、2、3所示,該與窗戶相結合立式機組排熱空調裝置的建筑圍護結構的窗洞內安裝有窗戶20,在窗戶20的能開啟或能關閉的不少于一個窗式保溫裝置15內側安裝有立式空氣處理機組14且與其它窗扇和窗框之間的連接處相互密封,而立式空氣處理機組14的新風口 I通向外側,立式空氣處理機組14的出風口與室內18相通;立式空氣處理機組14上有與外側相通的排風口 ;窗戶20內側有內隔離裝置5,在該內隔離裝置5與窗戶20之間有導流帶孔支撐裝置4,在該內隔離裝置5與窗戶20之間形成有不少于一層的氣流通道為排風空腔,該排風空腔有進風處和排風處,該排風處與排風口相通。可根據實際需要在排風口處安裝有排風機3,例如:風阻較大時,就需要在排風口處安裝有排風機3,風阻較小時,就不需要在排風口處安裝有排風機3 ;立式空氣處理機組14為常規壓縮式制冷機組或/和蒸發制冷機組,可根據實際需要采用直接蒸發制冷機組;窗戶20上安裝有能開啟或能關閉的窗式保溫裝置15的室內開關裝置16。立式空氣處理機組14設置在室內窗戶內側立面上,通過窗式保溫裝置15的啟閉解決了空調機組及內外氣流通道的保溫問題,窗式保溫裝置15是向外開啟的,向內關閉的,窗戶的開啟與關閉是通過室內的一個室內開關裝置16來完成的,在夏季運行時窗戶為開啟狀態,在冬季窗戶為關閉狀態,避免室外冷風侵A,在立面上有新風口,室外新風通過填料的等焓降溫處理后送入室內,夏季冷風送入室內承擔房間的冷負荷;在排風口處安裝有排風機3,導流帶孔支撐裝置4為橫式的,在窗戶上加內隔離裝置5。如附圖1、2、3所示,該與窗戶相結合立式機組排熱空調裝置的工作過程如下:室內排風從內隔離裝置5的下側的進風處進入內隔離裝置5、導流帶孔支撐裝置4與窗戶20構成的氣流通道為排風空腔,帶走窗戶20的部分得熱負荷,再通過設置在排風口的排風機3排到室外17。建筑圍護結構的窗洞內安裝有窗戶,在窗戶的能開啟或能關閉的不少于一個窗式保溫裝置內側安裝有立式空氣處理機組且與其它窗扇和窗框之間的連接處相互密封,而立式空氣處理機組的新風口通向外側,立式空氣處理機組的出風口與室內相通;立式空氣處理機組上有與外側相通的排風口 ;窗戶內側有內隔離裝置,在該內隔離裝置與窗戶之間有導流帶孔支撐裝置,在該內隔離裝置與窗戶之間形成有不少于一層的氣流通道為排風空腔,該排風空腔有進風處和排風處,該排風處與排風口相通;立式空氣處理機組為常規壓縮式制冷機組或/和蒸發制冷機組,窗戶上安裝有能開啟或能關閉的窗式保溫裝置的室內開關裝置。實施例2:如附圖4所示,實施例2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實施例2的導流帶孔支撐裝置4為豎式的,室內排風從內隔離裝置5的右側的進風處進入內隔離裝置5、導流帶孔支撐裝置4與窗戶20構成的氣流通道為排風空腔,帶走窗戶20的部分得熱負荷,再通過設置在排風口的排風機3排到室外17。實施例3:如附圖5所示,實施例3與實施例1和實施例2的不同之處在于:實施例3的內隔離裝置5與窗戶20之間安裝有不少一個的導流支撐板和二個導流帶孔支撐裝置4,該導流支撐板是橫式的,二個導流帶孔支撐裝置4中的一個為豎式的而另一個為橫式的,這樣室內排風從內隔離裝置5的左側的進風處進入內隔離裝置5、導流帶孔支撐裝置4與窗戶20構成的氣流通道為排風空腔(U形的排風空腔),帶走窗戶20的部分得熱負荷,再通過設置在排風口的排風機3排到室外17。實施例4:如附圖6所示,實施例4與實施例1至實施例2的不同之處在于:實施例4的排風空腔的進風處安裝有蒸發填料段6,進風處位于排風空腔的下側,因而蒸發填料段6采用橫式的。這樣室內18的排風先經過排風空腔的進風處的蒸發填料段6降溫后再進入排風空腔,從而有利于帶走窗戶20的部分得熱負荷。[0068]實施例5:如附圖7所示,實施例5與實施例4的不同之處在于:實施例5的進風處位于排風空腔的右側,因而蒸發填料段6采用立式的,這樣有利于降低進入的排風溫度,從而更有利于帶走窗戶20的部分得熱負荷。實施例6:如附圖8所示,實施例6與實施例5的不同之處在于:實施例6的進風處位于排風空腔的左側,因而蒸發填料段6也采用立式的,這樣也有利于降低進入的排風溫度,從而也更有利于帶走窗戶20的部分得熱負荷。實施例7:如附圖9所示,實施例7與實施例4的不同之處在于:實施例7的蒸發制冷機組內安裝有預冷新風的換熱器7,蒸發填料段6的出水口與換熱器7的進水口相通,換熱器7的出水口和蒸發填料段6的進水口相通。室外新風先經過換熱器7的等濕降溫,在經過蒸發填料的等焓降溫后送入室內。實施例8:如附圖10所示,實施例8與實施例5的不同之處在于:實施例8的蒸發制冷機組內安裝有預冷新風的換熱器7,蒸發填料段6的出水口與換熱器7的進水口相通,換熱器7的出水口和蒸發填料段6的進水口相通。室外新風先經過換熱器7的等濕降溫,在經過蒸發填料的等焓降溫后送入室內。實施例9:如附圖11所示,實施例9與實施例6的不同之處在于:實施例9的蒸發制冷機組內安裝有預冷新風的換熱器7,蒸發填料段6的出水口與換熱器7的進水口相通,換熱器7的出水口和蒸發填料段6的進水口相通。室外新風先經過換熱器7的等濕降溫,在經過蒸發填料的等焓降溫后送入室內。實施例10:如附圖12所示,實施例10與實施例7的不同之處在于:實施例10的立式空氣處理機組內有加熱送風裝置或/和過濾網9。室外新風先通過過濾網過濾后,在經過降溫或加熱送入室內。立式空氣處理機組內有現有公知公用的加熱送風裝置8,在冬季送風加熱后送入室內,可以通風換氣或承擔房間的熱負荷。實施例11:如附圖13所示,實施例11與實施例8的不同之處在于:實施例11的立式空氣處理機組內有加熱送風裝置或/和過濾網9。室外新風先通過過濾網過濾后,在經過降溫或加熱送入室內。立式空氣處理機組內有現有公知公用的加熱送風裝置8,在冬季送風加熱后送入室內,可以通風換氣或承擔房間的熱負荷。實施例12:如附圖14所示,實施例12與實施例9的不同之處在于:實施例12的立式空氣處理機組內有加熱送風裝置或/和過濾網9。室外新風先通過過濾網過濾后,在經過降溫或加熱送入室內。立式空氣處理機組內有現有公知公用的加熱送風裝置8,在冬季送風加熱后送入室內,可以通風換氣或承擔房間的熱負荷。實施例13:[0085]如附圖15所示,實施例13與實施例10的不同之處在于:實施例13的排風機3的進口或出口處設置有常規壓縮式制冷機組的冷凝器11。冷凝器11的得熱由室內的排風帶走,排風在排出室外之前,可對壓縮式制冷機組的冷凝器進行風冷冷卻,由于排風溫度低于室外溫度,較常規的室外風冷冷凝器效果要好,從而提高了制冷機的性能系數。實施例14:如附圖16所示,實施例14與實施例11的不同之處在于:實施例14的排風機3的進口或出口處設置有常規壓縮式制冷機組的冷凝器11。冷凝器11的得熱由室內的排風帶走,排風在排出室外之前,可對壓縮式制冷機組的冷凝器進行風冷冷卻,由于排風溫度低于室外溫度,較常規的室外風冷冷凝器效果要好,從而提高了制冷機的性能系數。實施例15:如附圖17所示,實施例15與實施例12的不同之處在于:實施例15的排風機3的進口或出口處設置有常規壓縮式制冷機組的冷凝器11。冷凝器11的得熱由室內的排風帶走,排風在排出室外之前,可對壓縮式制冷機組的冷凝器進行風冷冷卻,由于排風溫度低于室外溫度,較常規的室外風冷冷凝器效果要好,從而提高了制冷機的性能系數。實施例16:如附圖18所示,實施例16與實施例13的不同之處在于:實施例16的排風機3的進口或出口處設置有常規壓縮式制冷機組的冷凝器11。冷凝器11的得熱經過換熱器7的冷水在進入填料處理前,可對壓縮式制冷機組的冷凝器進行水冷冷卻,使冷水的冷量釋放最大化,從而提高了制冷機的性能系數。實施例17:如附圖19所示,實施例17與實施例1至實施例16的不同之處在于:實施例17的窗式保溫裝置15可為現有公知公用的轉軸式窗扇,在窗戶20上可安裝有能開啟或能關閉的窗式保溫裝置的室內開關裝置16,該室內開關裝置16為連桿式的。實施例18:如附圖20所示,實施例18與實施例1至實施例16的不同之處在于:實施例18的窗式保溫裝置15可為現有公知公用的推拉式窗扇。實施例19:如附圖21所示,實施例19與實施例1至實施例16的不同之處在于:實施例19的窗式保溫裝置15可為現有公知公用的保溫門。實施例2O:如附圖22所示,實施例20與實施例1至實施例16的不同之處在于:實施例20的窗式保溫裝置15可為現有公知公用的保溫密閉閥。在上述實施例中,可根據實際需要作如下的優選:立式空氣處理機組內可有現有公知公用的加熱送風裝置。進風處的進口位于排風空腔的頂部或/和排風空腔的中部或/和排風空腔的底部或/和排風空腔的側面,排風處的出口位于排風空腔的頂部或/和排風空腔的中部或/和排風空腔的底部或/和排風空腔的側面,該排風處與排風口相通。室內開關裝置可為現有公知公用的連桿式的。在內隔離裝置的朝陽面有反射涂層,從而將太陽輻射大部分反射回外界環境。[0105]內隔離裝置采用可活動的軟質材料。以上技術特征構成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其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實施效果,可根據實際需要增減非必要的技術特征,來滿足不同情況的需求。綜上所述,針對建筑節能領域而言,窗戶是降低建筑能耗的重要途徑,在保證窗戶本應具有的良好采光功能的基礎之上,增強和改善窗戶綜合熱工性能和氣密性,以合理的結構來提高窗戶的保溫性能和對外界輻射的隔熱性能,提高窗戶本身的氣密性,構建合理的室內排風氣流通道,對排風冷量直接或間接的梯級深度利用以降低窗戶形成的負荷,并實現室內外通風換氣的功能,降低室外噪聲對室內的影響,適度控制窗墻面積比,這是本實用新型所達到的主要效果之一。
權利要求1.一種與窗戶相結合立式機組排熱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建筑圍護結構的窗洞內安裝有窗戶,在窗戶的能開啟或能關閉的不少于一個窗式保溫裝置內側安裝有立式空氣處理機組且與其它窗扇和窗框之間的連接處相互密封,而立式空氣處理機組的新風口通向外側,立式空氣處理機組的出風口與室內相通;立式空氣處理機組上有與外側相通的排風口 ;窗戶內側有內隔離裝置,在該內隔離裝置與窗戶之間有導流帶孔支撐裝置,在該內隔離裝置與窗戶之間形成有不少于一層的氣流通道為排風空腔,該排風空腔有進風處和排風處,該排風處與排風口相通;立式空氣處理機組為常規壓縮式制冷機組或/和蒸發制冷機組,窗戶上安裝有能開啟或能關閉的窗式保溫裝置的室內開關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與窗戶相結合立式機組排熱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排風空腔的進風處安裝有蒸發填料段。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與窗戶相結合立式機組排熱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蒸發制冷機組內安裝有預冷新風的換熱器,蒸發填料段的出水口與換熱器的進水口相通,換熱器的出水口和蒸發填料段的進水口相通。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與窗戶相結合立式機組排熱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排風口處安裝有排風機;或/和,排風機的進口或出口處設置有常規壓縮式制冷機組的冷凝器。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與窗戶相結合立式機組排熱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進風處的進口位于排風空腔的頂部或/和排風空腔的中部或/和排風空腔的底部或/和排風空腔的側面,排風處的出口位于排風空腔的頂部或/和排風空腔的中部或/和排風空腔的底部或/和排風空腔的側面,該排風處與排風口相通。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與窗戶相結合立式機組排熱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進風處的進口位于排風空 腔的頂部或/和排風空腔的中部或/和排風空腔的底部或/和排風空腔的側面,排風處的出口位于排風空腔的頂部或/和排風空腔的中部或/和排風空腔的底部或/和排風空腔的側面,該排風處與排風口相通。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與窗戶相結合立式機組排熱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內隔離裝置與窗戶之間安裝有不少一個的導流支撐板;或/和,立式空氣處理機組內有加熱送風裝置或/和過濾網;或/和,室內開關裝置為連桿式的。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與窗戶相結合立式機組排熱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內隔離裝置與窗戶之間安裝有不少一個的導流支撐板;或/和,立式空氣處理機組內有加熱送風裝置或/和過濾網;或/和,室內開關裝置為連桿式的。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與窗戶相結合立式機組排熱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內隔離裝置與窗戶之間安裝有不少一個的導流支撐板;或/和,立式空氣處理機組內有加熱送風裝置或/和過濾網;或/和,室內開關裝置為連桿式的。
10.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與窗戶相結合立式機組排熱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內隔離裝置與窗戶之間安裝有不少一個的導流支撐板;或/和,立式空氣處理機組內有加熱送風裝置或/和過濾網;或/和,室內開關裝置為連桿式的。
11.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與窗戶相結合立式機組排熱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內隔離裝置的朝陽面有反射涂層;或\和,內隔離裝置采用可活動的軟質材料。
12.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與窗戶相結合立式機組排熱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內隔離裝置的朝陽面有反射涂層;或\和,內隔離裝置采用可活動的軟質材料。
13.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與窗戶相結合立式機組排熱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內隔離裝置的朝陽面有反射涂層;或\和,內隔離裝置采用可活動的軟質材料。
14.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與窗戶相結合立式機組排熱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內隔離裝置的朝陽面有反射涂層;或\和,內隔離裝置采用可活動的軟質材料。
15.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與窗戶相結合立式機組排熱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內隔離裝置的朝陽面有反射涂層;或\和,內隔離裝置采用可活動的軟質材料。
16.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與窗戶相結合立式機組排熱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內隔離裝置的朝陽面有反射涂層;或\和,內隔離裝置采用可活動的軟質材料。
17.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與窗戶相結合立式機組排熱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內隔離裝置的朝陽面有反射涂層;或\和,內隔離裝置采用可活動的軟質材料。
18.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與窗戶相結合立式機組排熱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內隔離裝置的朝陽面有反 射涂層;或\和,內隔離裝置采用可活動的軟質材料。
專利摘要一種與窗戶相結合立式機組排熱空調裝置,其建筑圍護結構的窗洞內安裝有窗戶,在窗戶的能開啟或能關閉的不少于一個窗式保溫裝置內側安裝有立式空氣處理機組且與其它窗扇和窗框之間的連接處相互密封,而立式空氣處理機組的新風口通向外側,立式空氣處理機組的出風口與室內相通;立式空氣處理機組上有與外側相通的排風口;窗戶內側有內隔離裝置,在該內隔離裝置與窗戶之間有導流帶孔支撐裝置,在該內隔離裝置與窗戶之間形成有不少于一層的氣流通道為排風空腔,該排風空腔有進風處和排風處,該排風處與排風口相通。本實用新型的綜合效果為對室內排風冷量進行合理分級、分梯度的高效利用;實現設備的優化配置。
文檔編號F24F5/00GK203083046SQ20122063543
公開日2013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8日
發明者于向陽 申請人:于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