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動態空調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空調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動態空調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發展,空調已成為人們生活的常用家電,尤其是在天氣炎熱的南方,空調更為普遍。當將空調的溫度設置的較低時,使得室內與室外具有較大的溫差,這極易使人感冒。另外,長期在空調下工作或生活會使人患“空調病”,而且,溫度調得過低也增大了電能的消耗,造成極大的浪費。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種動態空調系統,旨在降低室內外溫差,同時保證人體的舒適度。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動態空調系統,包括控制裝置、動態末端送風口,以及分別與該控制器連接的空調子系統、空調內循環氣流子系統和溫度傳感裝置。優選地,所述溫度傳感裝置包括室內溫度傳感器和室外溫度傳感器。優選地,所述控制裝置控制室內外溫差為4至TC。優選地,所述空調子系統制熱的下限溫度為16°C,所述空調子系統制冷的上限溫度為28°C。本實用新型通過控制裝置控制空調子系統和空調內循環氣流子系統的工作狀態,使室內、外溫差始終保持在4至7°C之間,降低了患“空調病”的幾率。另外,動態末端送風口可加大送風風力,送出的風為模擬自然風,達到在溫度提升的情況下,舒適度不降反升的效果。既提高人體舒適度,同時又大幅節能降耗。
圖1為本實用新型動態空調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動態空調系統中空調內循環氣流子系統的結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就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動態空調系統。參照圖1和圖2,圖1為本實用新型動態空調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動態空調系統中空調內循環氣流系統的結構不意圖。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該動態空調系統包括控制裝置10、空調系統20、空調內循環氣流子系統30和溫度傳感裝置。其中,空調子系統20、空調內循環氣流子系統30和溫度傳感裝置均與控制裝置10連接,溫度傳感裝置用于采集室內外的溫度信息,并將該信息發送至控制裝置10,控制裝置根據溫度傳感裝置采集到的室內外的溫度信息控制空調子系統20和空調內循環氣流子系統30的工作狀態。空調內循環氣流子系統30還包括一動態末端送風口 31,該動態末端送風口 31可加大送風風力,送出的風為模擬自然風,達到在溫度提升的情況下,舒適度不降反升的效果。在上述實施例中,溫度傳感裝置包括一用于測量室內溫度的室內溫度傳感器41和一用于測量室外溫度的室外溫度傳感器42。在上述實施例中,控制裝置10在接收到室內溫度傳感器41和室外溫度傳感器42所采集到的室內、外溫度信息后,通過控制空調子系統20和空調內循環氣流子系統30的功率將室內、外溫差控制在4至7°C,以降低室內外溫差,起到防止因溫差大而使人生病,增強人體舒適感。在上述實施例中,空調子系統20制熱的下限溫度為16°C,空調子系統20制冷的上限溫度為28°C,以保證正常的制熱和制冷的需要。本實用新型通過控制裝置10控制空調子系統20和空調內循環氣流子系統30的工作狀態,使室內、外溫差始終保持在4至7°C之間,降低了患“空調病”,的幾率。另外,動態末端送風口 31可大送風風力和風速,送出的風為模擬自然風,達到在溫度提升的情況下,舒適度不降反升的效果。既提高人體舒適度,同時又大幅節能降耗。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動態空調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裝置、動態末端送風口,以及分別與該控制器連接的空調子系統、空調內循環氣流子系統和溫度傳感裝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態空調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溫度傳感裝置包括室內溫度傳感器和室外溫度傳感器。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動態空調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裝置控制室內外溫差為4至7V。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動態空調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調子系統制熱的下限溫度為16°C,所述空調子 系統制冷的上限溫度為28°C。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動態空調系統,包括控制裝置、動態末端送風口,以及分別與該控制器連接的空調子系統、空調內循環氣流子系統和溫度傳感裝置。本實用新型通過控制裝置控制空調子系統和空調內循環氣流子系統的工作狀態,使室內、外溫差始終保持在4至7℃之間,降低了患“空調病”的幾率。另外,動態末端送風口可加大送風風力,送出的風為模擬自然風,達到在溫度提升的情況下,舒適度不降反升的效果。既提高人體舒適度,同時又大幅節能降耗。
文檔編號F24F11/02GK202915516SQ20122051632
公開日2013年5月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10日
發明者南京鈺 申請人:深圳市華森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