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傳感器固定裝置的空調室外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空調制造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具有傳感器固定裝置的空調室外機。
背景技術:
傳統的空調室外機上一般都設置有傳感器用于檢測冷凝器的溫度以獲取室外機的工作狀態,用于固定傳感器的固定裝置一般通過螺釘設在機殼上,這種傳統的固定方式不僅需要在固定裝置上開設螺紋孔,同時在裝配時還需工人手動用螺釘將固定裝置緊固在機殼上,裝配效率低,成本高。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結構簡單且連接可靠的傳感器與機殼成一體結構的空調室外機。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傳感器與機殼成一體結構的空調室外機,包括機殼,所述機殼上形成有散熱口 ;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設在所述機殼內;固定裝置,所述固定裝置位于所述機殼外且與所述機殼成一體結構;以及傳感器,所述傳感器安裝在所述固定裝置上以檢測所述散熱口處的溫度。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傳感器與機殼成一體結構的空調室外機,在制造室外機時,通過將固定裝置與機殼形成為一體結構,省去了裝配時安裝固定裝置的工序,大大地簡化了制造工藝,從而有效地提高了裝配效率,進而降低了成本。另外,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傳感器與機殼成一體結構的空調室外機還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術特征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固定裝置上設有卡扣部以固定所述傳感器。由此,可以將傳感器牢牢地固定在固定裝置上。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固定裝置兩端形成向下彎折的兩個支撐架,使固定裝置的橫截面為拱橋形。由此,通過支撐架可方便地將固定裝置一體地固定在機殼上。可選地,所述支撐架向下彎折的長度為3mm-10mm。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卡扣部至少為兩個且沿所述固定裝置的長度方向間隔開設置,其中所述傳感器依次通過所述至少兩個卡扣部以被固定在所述固定裝置上。通過在固定裝置上設置卡扣部,可以將傳感器牢靠地固定在卡扣部內,不易松動。具體地,每個所述卡扣部均形成有卡口,且任意相鄰的兩個卡扣部的卡口的開口方向相同或相反。由此,可將傳感器牢靠地固定在卡口內,不易松脫。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傳感器包括感溫探頭和連接導線,所述固定裝置上還形成有用于容納所述連接導線的導線槽。由此,可將連接導線放置于導線槽內,從而可對連接導線提供有效保護,防止連接導線損壞。[0013]具體地,所述導線槽為兩個且所述兩個導線槽分別設在所述固定裝置的兩端,所述兩個導線槽分別沿所述固定裝置的長度方向延伸至所述兩個支撐架上。通過在固定裝置兩端設計導線槽,從而有效避免連接導線折損,影響傳感器正常使用。可選地,所述固定裝置焊接至所述機殼的頂部或側邊。可選地,所述固定裝置鉚接至所述機殼的頂部或側邊。可選地,所述固定裝置與所述機殼一體加工成型。本實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了解到。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傳感器與機殼成一體結構的空調室外機的固定裝置的立體圖;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傳感器與機殼成一體結構的空調室外機的立體圖;圖3是圖2中所示的機殼的頂部和固定裝置的正視圖;圖4是沿圖3中A-A線的剖視圖;圖5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傳感器與機殼成一體結構的空調室外機的另一個立體圖;圖6是圖5中所示的機殼的側邊和固定裝置的示意圖;圖7是圖6中所示的機殼的側邊和固定裝置的正視圖;圖8是沿圖7中B-B線的剖視圖;圖9是沿圖7中C-C線的剖視圖;圖10是圖5中所示的機殼的側邊和固定裝置的另一個示意圖;圖11是圖10中所示的機殼的側邊和固定裝置的正視圖;圖12是沿圖11中D-D線的剖視圖;圖13是圖5中所示的機殼的側邊和固定裝置的再一個示意圖;圖14是圖13中所示的機殼的側邊和固定裝置的正視圖;圖15是沿圖14中E-E線的剖視圖。附圖標記說明1:機殼;2 :傳感器;21 :感溫探頭;22 :連接導線;3 :固定裝置;31 :本體;32 :支撐架;311 :卡扣部;312 :導線槽;4 :頂部;5 :側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
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下面參考圖1-圖15描述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種傳感器2與機殼I成一體結構的空調室外機100。如圖1和圖2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傳感器2與機殼I成一體結構的空調室外機100,包括機殼1、冷凝器(圖未示出)、傳感器2以及固定裝置3。機殼I上形成有散熱口(圖未示出),例如形成在機殼的前壁上,散熱口的形狀可以為圓形、方形等。機殼I內形成有容納腔室,冷凝器設在機殼I的容納腔室內,冷凝器用于冷卻空氣并散熱。關于冷凝器的結構等已為現有技術,并且為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熟知,在此不再詳細描述。固定裝置3用于固定傳感器2,固定裝置3位于機殼I外且與機殼I成一體結構。具體地說,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中,如圖2、圖3和圖4所示,固定裝置3可焊接至機殼I的頂部4。更具體地說,例如機殼I可包括頂蓋,頂蓋與固定裝置3分別單獨加工制造,固定裝置3和頂蓋可通過焊接的方式例如點焊形成為一體結構。在圖6、圖7、圖8和圖9的示例中,固定裝置3可焊接至機殼I的側邊5。例如機殼I包括側板,側板與固定裝置3分別單獨加工制造,固定裝置3和側板可通過焊接的方式例如點焊形成為一體結構。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些實施例中,固定裝置3可鉚接至機殼I的頂部或側邊,如圖10-圖12所示。具體地,在圖10、圖11和圖12的示例中,固定裝置3還可鉚接至機殼I的側邊5。例如機殼I包括側板,側板與固定裝置3分別單獨加工制造,固定裝置3和側板通過鉚接的方式形成為一體結構。在本實用新型的再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3、圖14和圖15所示,固定裝置3與機殼I 一體加工成型,換言之,固定裝置3與機殼I整體加工制造,固定裝置3為機殼I的一部分。例如,固定裝置3可與機殼I的頂部4 一體加工成型,此時固定裝置3為機殼頂部的一部分。當然,固定裝置3還可與機殼的側邊5 —體加工成型,此時固定裝置3為機殼側邊的一部分。[0048]簡言之,固定裝置3與機殼I可焊接成一體或鉚接成一體,此時固定裝置3與機殼I為兩個單獨部件,并分別單獨加工制造,然后通過焊接或鉚接的方式與機殼I形成為一體結構,或者固定裝置3與機殼I 一體加工成型,此時固定裝置3為機殼I的一部分。傳感器2安裝在固定裝置3上用于檢測散熱口處的溫度。例如傳感器2可鄰近散熱口設置以便于傳感器2檢測散熱口處的溫度并提高測量精度。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傳感器2與機殼I成一體結構的空調室外機100,在制造室外機時,通過將固定裝置3與機殼I形成為一體結構,省去了裝配時安裝固定裝置3的工序,大大地簡化了制造工藝,從而有效地提高了裝配效率,進而降低了成本。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固定裝置3上設有卡扣部311以固定傳感器2。由此,可以將傳感器2牢靠地固定在固定裝置3上。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固定裝置3兩端形成向下彎折的兩個支撐架32,使固定裝置3的橫截面為拱橋形。換言之,固定裝置3可包括本體31和兩個支撐架32,本體31可形成為大體矩形板,兩個支撐架32沿本體31的長度方向設在本體31的兩端(例如圖1中的左右兩端),在圖1的示例中,左端的支撐架32可以由本體31的左端部的板體部分向下彎折,再向左彎折形成,也就是說,左端的支撐架32可形成為L形板。可選地,本體31的左端部的板體部分向下彎折的長度為3mm-10mm。同樣地,右端的支撐架可以由本體31的右端部的板體部分向下彎折,再向右彎折形成,也就是說,右端的支撐架32可形成為L形板。同樣可選地,本體31的右端部的板體部分向下彎折的長度為3mm-10mm。卡扣部311至少為兩個且沿固定裝置3的長度方向間隔開設置,其中傳感器2依次通過至少兩個卡扣部311以被固定在固定裝置3上。卡扣部311可設在固定裝置3的本體31上,例如本體31上設有至少兩個卡扣部311,至少兩個卡扣部311沿本體31的長度方向間隔開設置,卡扣部311用于固定傳感器2上的連接導線22。也就是說,傳感器2可沿本體31的長度方向放置,卡扣部311可將傳感器2上的連接導線22定位在本體31上,從而將傳感器2定位在固定裝置3上。通過在固定裝置3上設置卡扣部311,可以將傳感器2牢靠地固定在卡扣部內,不易松動。圖1中示出了兩個卡扣部311,然而,可以理解的是,卡扣部311可以是更多個例如4個或6個,多個卡扣部311沿本體31的長度方向彼此間隔開地設在本體31上以將連接導線22更加牢靠地定位在本體31上。每個卡扣部311均形成有卡口,且任意相鄰的兩個卡扣部的卡口的開口方向相同或相反。例如在圖1和圖2的示例中,兩個卡扣部311的卡口的開口方向同向。然而,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些示例中,至少兩個卡扣部311的卡口的開口方向也可反向,即朝向相反的方向(圖未示出)。由此,可將傳感器2牢靠地固定在卡口內,不易松脫。如圖1所示,傳感器2包括感溫探頭21和連接導線22。感溫探頭21用于探測溫度,連接導線22與感溫探頭21相連用于接收感溫探頭21測得的溫度數據并將其傳輸給相關處理單元。傳感器2位于散熱口處以更加準確地測量散熱口處的溫度。如圖1和圖10所示,固定裝置3上還形成有用于容納連接導線22的導線槽312。由此,可將連接導線22放置于導線槽312內,從而可對連接導線22提供有效保護,防止連接導線22損壞。具體地,導線槽312可以是兩個且兩個導線槽312分別設在固定裝置3的兩端,兩個導線槽312分別沿固定裝置3的長度方向延伸至兩個支撐架32上。也就是說,導線槽312可設在固定裝置3的本體31上,且導線槽312沿長度方向形成在本體31沿長度方向的兩端,以分別容納固定連接導線22。通過在本體31兩端設計導線槽312,從而有效避免連接導線22折損,影響傳感器2正常使用。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空調室外機100的其他構成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都是已知的,這里不再詳細描述。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意性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權利要求1.一種具有傳感器固定裝置的空調室外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殼,所述機殼上形成有散熱口 ;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設在所述機殼內;固定裝置,所述固定裝置位于所述機殼外且與所述機殼成一體結構;以及傳感器,所述傳感器安裝在所述固定裝置上以檢測所述散熱口處的溫度。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傳感器固定裝置的空調室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裝置上設有卡扣部以固定所述傳感器。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傳感器固定裝置的空調室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裝置兩端形成向下彎折的兩個支撐架,使固定裝置的橫截面為拱橋形。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傳感器固定裝置的空調室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架向下彎折的長度為3mm-10mm。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傳感器固定裝置的空調室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部至少為兩個且沿所述固定裝置的長度方向間隔開設置,其中所述傳感器依次通過所述至少兩個卡扣部以被固定在所述固定裝置上。
6.根據權利要5所述的具有傳感器固定裝置的空調室外機,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卡扣部均形成有卡口,且任意相鄰的兩個卡扣部的卡口的開口方向相同或相反。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傳感器固定裝置的空調室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傳感器包括感溫探頭和連接導線,其中所述固定裝置上還形成有用于容納所述連接導線的導線槽。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傳感器固定裝置的空調室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線槽為兩個且所述兩個導線槽分別設在所述固定裝置的兩端,所述兩個導線槽分別沿所述固定裝置的長度方向延伸至所述兩個支撐架上。
9.根據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所述的具有傳感器固定裝置的空調室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裝置焊接至所述機殼的頂部或側邊。
10.根據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所述的具有傳感器固定裝置的空調室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裝置鉚接至所述機殼的頂部或側邊。
11.根據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所述的具有傳感器固定裝置的空調室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裝置與所述機殼一體加工成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具有傳感器固定裝置的空調室外機,包括機殼,所述機殼上形成有散熱口;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設在所述機殼內;固定裝置,所述固定裝置位于所述機殼外且與所述機殼成一體結構;以及傳感器,所述傳感器安裝在所述固定裝置上以檢測所述散熱口處的溫度。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傳感器與機殼成一體結構的空調室外機,在制造室外機時,通過將固定裝置與機殼形成為一體結構,省去了裝配時安裝固定裝置的工序,大大地簡化了制造工藝,從而有效地提高了裝配效率,進而降低了成本。
文檔編號F24F1/56GK202885119SQ20122051290
公開日2013年4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9日
發明者李玉獅, 陳明瑜 申請人:廣州華凌制冷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