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超薄型暖風機風道系統及暖風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取暖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超薄型暖風機風道系統及暖風機。
背景技術:
暖風機是利用風機驅動空氣,使流動的空氣在機內經過發熱組件,最后送出機外以達到提升室內空氣溫度而取暖的目的。目前,暖風機的使用已經十分普及,特別是在南方等地,冬天室內沒有暖氣,陰冷潮濕,暖風機的使用很好的解決了用戶的取暖問題。然而,現有的暖風機其風機與發熱板大多位于風道的同一高度的位置,即風機的出風口正對發熱板的進風口,這樣導致風道系統的尺寸較大,從而導致這類暖風機的 尺寸都很大,厚度很少有小于100毫米的,一方面消耗塑料及金屬材料多,增加了制造成本,另一方面產品裝配復雜,無法實現產品的薄型化。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生產成本低,裝配簡單且有利于實現薄型化的超薄型暖風機風道系統。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暖風機,其生產成本低,裝配簡單且有利于實現薄型化。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超薄型暖風機風道系統,包括風輪、驅動部件、發熱板、發熱板支架、溫控支架和風道殼體,驅動部件和風輪構成送風組件,發熱板套設于發熱板支架內形成加熱組件,所述風道殼體對應所述風輪的位置開設有進氣口,所述風道殼體對應所述發熱板的位置開設有出氣口,所述加熱組件和所述送風組件分別設置于所述風道殼體內的不同高度上,且所述風輪的轉軸垂直于所述發熱板。其中,所述風道殼體包括前蓋和風道,風道的一側敞開,且前蓋和風道之間形成一腔體,所述加熱組件和所述送風組件固定于所述前蓋。其中,所述風道上部呈矩形,下部呈圓環形,中部偏向一側。其中,所述前蓋和所述風道可拆卸地連接,所述風道和所述前蓋的連接處間隔地設置有若干拆卸組件。其中,所述風輪周向均布有若干葉片,所述驅動部件套設于所述風輪內。其中,所述發熱板支架設置有溫控支架,溫控支架設置有限溫元件。為實現上述另一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暖風機,包括風機機殼、用于固定風機機殼的底座和頂蓋以及功能控制組件,還包括所述的超薄型暖風機風道系統,所述風道殼體固定安裝于所述風機機殼,所述風機機殼包括所述前蓋和后機殼,后機殼對應風輪的位置開設有進風窗口。其中,所述風機機殼還包括有前機殼,前機殼對應發熱板的位置開設有出風窗口,所述后機殼內側設置有與所述風道外形相匹配的隔板。其中,所述出風窗口外側設置有保護網。其中,在所述風機機殼與所述底座之間設置有水平旋轉機構。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超薄型暖風機風道系統,使送風組件和加熱組件分別排布于風道殼體的上下兩個不同高度的位置,有利于降低風道殼體的厚度,另外,送風組件的風輪的轉軸垂直于加熱組件的發熱板,有效降低送風組件的厚度,從而進一步降低風道殼體的厚度,具有生產成本低,裝配簡單且有利于實現薄型化的優點。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暖風機,由于使用了該超薄型暖風機風道系統,使得暖風機具有生產成本低,裝配簡單且有利于實現薄型化的優點。
圖I是本實用新型超薄型暖風機風道系統的第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分解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超薄型暖風機風道系統的第二視角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的分解結構示意圖。在圖I至圖4中,包括10-送風組件11-風輪111——葉片12——驅動部件20——加熱組件21——發熱板22——發熱板支架30——溫控支架41——前蓋411——出氣口42-風道421-進氣口43——拆卸組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并不是把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限制于此。實施例一。如圖I至圖4所示,一種超薄型暖風機風道系統,包括風輪11、驅動部件12、發熱板21、發熱板支架22、溫控支架30和風道殼體,驅動部件12和風輪11構成送風組件10,發熱板21套設于發熱板支架22內形成加熱組件20,所述風道殼體對應所述風輪11的位置開設有進氣口 421,所述風道殼體對應所述發熱板21的位置開設有出氣口 411,所述加熱組件20和所述送風組件10分別設置于所述風道殼體內的不同高度上,且所述風輪11的轉軸垂直于所述發熱板21。送風組件10和加熱組件20分別排布于風道殼體的上下兩個不同高度的位置,從側面看過去送風組件10和加熱組件20上下分布有效地利用了零部件的高度,有利于降低風道殼體的厚度,使風道42系統顯得更薄,另外,送風組件10的風輪11的轉軸垂直于加熱組件20的發熱板21,有效降低送風組件10的厚度,從而進一步降低風道殼體的厚度,具有生產成本低,裝配簡單且有利于實現薄型化的優點。[0036]本實施例的風道殼體包括前蓋41和風道42,風道42的一側敞開,且前蓋41和風道42之間形成一腔體,所述加熱組件20和所述送風組件10固定于所述前蓋41。具體地,所述進氣口 421設置于所述風道42對應所述風輪11的位置,所述出氣口 411設置于所述前蓋41對應所述發熱板21的位置,風道殼體結構簡單,便于組裝和拆卸,使用便利性高。本實施例的風道42上部呈矩形,下部呈圓環形,中部偏向一側。具體地,風道42中部偏向內側,形成一缺口,有利于將風力從送風組件10迅速輸送到加熱組件20,使用效果好,且風道42結構簡單,有利于加工成型。本實施例的前蓋41和風道42可拆卸地連接,所述風道42和所述前蓋41的連接處間隔地設置有若干拆卸組件43,有利于迅速將風道42從前蓋41上拆卸下來,便于安裝和拆卸更換。本實施例的風輪11周向均布有若干葉片111,所述驅動部件12套設于所述風輪11內。風輪11結構簡單,一體成型,加工便利性高,使用方便,驅動部件12套設于風輪11內,有利于進一步降低送風組件10的厚度,有利于實現送風組件10的薄型化。本實施例中, 驅動部件12為電機。本實施例的發熱板支架22設置有溫控支架30,溫控支架30設置有限溫元件。實施例二。一種暖風機,包括風機機殼、用于固定風機機殼的底座和頂蓋以及功能控制組件,還包括所述的超薄型暖風機風道系統,所述風道殼體固定安裝于所述風機機殼,所述風機機殼包括所述前蓋41和后機殼,后機殼對應風輪11的位置開設有進風窗口。其中,功能控制組件包括控制開關和溫度調節旋鈕。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暖風機,由于使用了該超薄型暖風機風道系統,使得暖風機具有生產成本低,裝配簡單且有利于實現薄型化的優點。本實用新型的風機機殼還包括有前機殼,有利于將風道殼體罩設于風機機殼內,前機殼對應發熱板21的位置開設有出風窗口,所述后機殼內側設置有與所述風道42外形相匹配的隔板,即后機殼內側用隔板圍成一等效于風道的形狀,后機殼正對風輪處設有進氣口。當然,后機殼內側還可以是設置有與所述風道42外形相匹配的塑膠筋。本實用新型的出風窗口外側設置有保護網,有效提高暖風機的使用安全性。本實用新型中,在所述風機機殼與所述底座之間設置有水平旋轉機構,方便用戶根據使用需要合理調整暖風機的風向,使用便利性高。本實施例的的其余部分與實施例一相同,這里不再贅述。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故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超薄型暖風機風道系統,包括風輪、驅動部件、發熱板、發熱板支架、溫控支架和風道殼體,驅動部件和風輪構成送風組件,發熱板套設于發熱板支架內形成加熱組件,所述風道殼體對應所述風輪的位置開設有進氣口,所述風道殼體對應所述發熱板的位置開設有出氣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組件和所述送風組件分別設置于所述風道殼體內的不同高度上,且所述風輪的轉軸垂直于所述發熱板。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超薄型暖風機風道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風道殼體包括前蓋和風道,風道的一側敞開,且前蓋和風道之間形成一腔體,所述加熱組件和所述送風組件固定于所述前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超薄型暖風機風道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風道上部呈矩形,下部呈圓環形,中部偏向一側。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超薄型暖風機風道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蓋和所述風道可拆卸地連接,所述風道和所述前蓋的連接處間隔地設置有若干拆卸組件。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超薄型暖風機風道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風輪周向均 布有若干葉片,所述驅動部件套設于所述風輪內。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超薄型暖風機風道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發熱板支架設置有溫控支架,溫控支架設置有限溫元件。
7.一種暖風機,包括風機機殼、用于固定風機機殼的底座和頂蓋以及功能控制組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如權利要求1-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超薄型暖風機風道系統,所述風道殼體固定安裝于所述風機機殼,所述風機機殼包括所述前蓋和后機殼,后機殼對應風輪的位置開設有進風窗口。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暖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風機機殼還包括有前機殼,前機殼對應發熱板的位置開設有出風窗口,所述后機殼內側設置有與所述風道外形相匹配的隔板。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暖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風窗口外側設置有保護網。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暖風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風機機殼與所述底座之間設置有水平旋轉機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取暖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超薄型暖風機風道系統及暖風機,風道系統包括風輪、驅動部件、發熱板、發熱板支架、溫控支架和風道殼體,驅動部件和風輪構成送風組件,發熱板套設于發熱板支架內形成加熱組件,風道殼體對應風輪的位置開設有進氣口,風道殼體對應發熱板的位置開設有出氣口,加熱組件和送風組件分別設置于風道殼體內的不同高度上,且風輪的轉軸垂直于發熱板;暖風機包括風機機殼、底座、頂蓋以及功能控制組件,還包括超薄型暖風機風道系統,風道殼體固定安裝于風機機殼,風機機殼包括前蓋和后機殼,后機殼對應風輪的位置開設有進風窗口;本實用新型具有生產成本低,裝配簡單且有利于實現薄型化的優點。
文檔編號F24H9/00GK202792518SQ201220427059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27日
發明者朱鵬暉 申請人:東莞市綠雅家用電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