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前后進風的立式空調室內機及立式空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前后進風的立式空調室內機及立式空調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空調設備,尤其涉及一種前后進風的立式空調室內機及立式空調。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空調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家用電器,空調通常同時具有制冷和制熱的功能,并且空調按照其外形可以分為壁掛式空調和立式空調。其中,立式空調因其功率大被應用在較大的空間中。目前,立式空調的室內機的進風形式分為前進風或后進風,對于前進風通常采用離心風機,離心風機中的離心風機從前進風口吸風并傳輸至換熱器;對于后進風通常采用貫流風道,貫流風道中的貫流風機從后進風口吸風并傳輸至換熱器。由上可知,現有技術中的立式空調的室內機的僅能從單側進風,導致立式空調的室內機的進風量較小,換熱效率較低。發明內容[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前后進風的立式空調室內機及立式空調,解決現有技術中立式空調的室內機的進風量較小,換熱效率較低的缺陷,實現增大立式空調的室內機的進風量,并提聞換熱效率。[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前后進風的立式空調室內機,包括機殼和換熱器,還包括前離心風機和后離心風機,所述機殼的前表面開設有前進風口,所述機殼的后表面開設有后進風口,所述前離心風機的進風口與所述前進風口連通,所述后離心風機與所述后進風口連通,所述前離心風機的出風口和所述后離心風機的出風口輸出的風經過所述換熱器換熱后從所述機殼上的出風口排出。[0005]進一步的,所述機殼的側表面靠近前進風口的位置設置有前側進風口,所述前側進風口與所述前離心風機的進風口連通。[0006]進一步的,所述機殼的側表面靠近后進風口的位置設置有后側進風口,所述后側進風口與所述后離心風機的進風口連通。[0007]進一步的,所述前離心風機和所述后離心風機固定連接在一起。[0008]一種立式空調,包括連接在一起的室外機和前后進風的立式空調室內機,所述前后進風的立式空調室內機,包括機殼和換熱器,還包括前離心風機和后離心風機,所述機殼的前表面開設有前進風口,所述機殼的后表面開設有后進風口,所述前離心風機的進風口與所述前進風口連通,所述后離心風機與所述后進風口連通,所述前離心風機的出風口和所述后離心風機的出風口輸出的風經過所述換熱器換熱后從所述機殼上的出風口排出。[0009]進一步的,所述機殼的側表面靠近前進風口的位置設置有前側進風口,所述前側進風口與所述前離心風機的進風口連通。[0010]進一步的,所述機殼的側表面靠近后進風口的位置設置有后側進風口,所述后側進風口與所述后離心風機的進風口連通。[0011]進一步的,所述前離心風機和所述后離心風機固定連接在一起。[0012]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前后進風的立式空調室內機及立式空調,通過前離心風機可以將從前進風口進入的風輸送到換熱器出進行換熱,而后離心風機可以將從后進風口進入的風輸送到換熱器出進行換熱,從而實現從前后雙向進風,有效的增大了立式空調的室內機的進風量,并提聞了換熱效率。
[0013]圖I為本實用新型前后進風的立式空調室內機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前后進風的立式空調室內機實施例的爆炸圖。[0015]如圖I至圖2所示,機殼I、換熱器2、前離心風機3、后離心風機4、出風口 10、前進風口 11、后進風口 12、前側進風口 111。
具體實施方式
[0016]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0017]如圖I-圖2所示,本實施例前后進風的立式空調室內機,包括機殼I和換熱器2, 還包括前離心風機3和后離心風機4,機殼I的前表面開設有前進風口 11,機殼I的后表面開設有后進風口 12,前離心風機3的進風口與前進風口 11連通,后離心風機4與后進風口 12連通,前離心風機3的出風口和后離心風機4的出風口輸出的風經過換熱器4換熱后從機殼I上的出風口 10排出。前離心風機3將從前進風口 11進入的風送到換熱器2處進行熱交換,后離心風機4將從后進風口 12進入的風送到換熱器2處進行熱交換,從而實現同時從前進風口 11和后進風口 12進風。機殼I的側表面靠近前進風口 11的位置可以設置有前側進風口 111,前側進風口 111與前離心風機3的進風口連通,前離心風機3將從前側進風口 111進入的風送到換熱器2處進行熱交換。同樣的,機殼I的側表面靠近后進風口 12的位置設置有后側進風口(未圖示),后側進風口與后離心風機4的進風口連通,后離心風機4將從后側進風口進入的風送到換熱器2處進行熱交換。而在機殼I中,前離心風機 3和后離心風機4可以固定連接在一起。[0018]通過在機殼I的前后表面設置前進風口 11和后進風口 12,可以實現本實施例前后進風的立式空調室內機從前后兩方向進風,通過括前離心風機3和后離心風機4可以分別將從前進風口 11和后進風口 12進入的風送至換熱器3處進行熱交換,使本實施例前后進風的立式空調室內機同時滿足前后兩方向進風的要求,從而有效的增大了本實施例前后進風的立式空調室內機的進風量,提高了換熱效率。其中,通過在機殼I的側表面設置前側進風口 111和后側進風口,可以實現本實施例前后進風的立式空調室內機從側面進風,從而使本實施例前后進風的立式空調室內機具有前后進風、兩側進風、四面進風或單側的側進風和前進風、單側的側進風和后進風、四面進風等進風形式,更有利于提高總進風量,以提高換熱效率。另外,通過將前離心風機3和后離心風機4固定連接在一起,更方便將前離心風機3和后離心風機4裝配固定到機殼I中。[0019]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立式空調,包括連接在一起的室外機和前后進風的立式空調室內機,其中,前后進風的立式空調室內機采用本實用新型前后進風的立式空調室內機實施例中的前后進風的立式空調室內機,其具體結構可以參見本實用新型前后進風的立式空調室內機實施例以及圖I-圖2的記載,在此不再贅述。[0020]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前后進風的立式空調室內機及立式空調,通過前離心風機可以將從前進風口進入的風輸送到換熱器出進行換熱,而后離心風機可以將從后進風口進入的風輸送到換熱器出進行換熱,從而實現從前后雙向進風,有效的增大了立式空調的室內機的進風量,并提聞了換熱效率。[0021]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 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 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前后進風的立式空調室內機,包括機殼和換熱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前離心風機和后離心風機,所述機殼的前表面開設有前進風口,所述機殼的后表面開設有后進風口,所述前離心風機的進風口與所述前進風口連通,所述后離心風機與所述后進風口連通,所述前離心風機的出風口和所述后離心風機的出風口輸出的風經過所述換熱器換熱后從所述機殼上的出風口排出。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前后進風的立式空調室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殼的側表面靠近前進風口的位置設置有前側進風口,所述前側進風口與所述前離心風機的進風口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前后進風的立式空調室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殼的側表面靠近后進風口的位置設置有后側進風口,所述后側進風口與所述后離心風機的進風口連通。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前后進風的立式空調室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離心風機和所述后離心風機固定連接在一起。
5.一種立式空調,包括連接在一起的室外機和前后進風的立式空調室內機,所述前后進風的立式空調室內機,包括機殼和換熱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前離心風機和后離心風機,所述機殼的前表面開設有前進風口,所述機殼的后表面開設有后進風口,所述前離心風機的進風口與所述前進風口連通,所述后離心風機與所述后進風口連通,所述前離心風機的出風口和所述后離心風機的出風口輸出的風經過所述換熱器換熱后從所述機殼上的出風口排出。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立式空調,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殼的側表面靠近前進風口的位置設置有前側進風口,所述前側進風口與所述前離心風機的進風口連通。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立式空調,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殼的側表面靠近后進風口的位置設置有后側進風口,所述后側進風口與所述后離心風機的進風口連通。
8.根據權利要求5-7任一所述的立式空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離心風機和所述后離心風機固定連接在一起。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前后進風的立式空調室內機及立式空調。前后進風的立式空調室內機,包括機殼和換熱器,還包括前離心風機和后離心風機,所述機殼的前表面開設有前進風口,所述機殼的后表面開設有后進風口,所述前離心風機的進風口與所述前進風口連通,所述后離心風機與所述后進風口連通,所述前離心風機的出風口和所述后離心風機的出風口輸出的風經過所述換熱器換熱后從所述機殼上的出風口排出。通過前離心風機可以將從前進風口進入的風輸送到換熱器出進行換熱,而后離心風機可以將從后進風口進入的風輸送到換熱器出進行換熱,從而實現從前后雙向進風,有效的增大了立式空調的室內機的進風量,并提高了換熱效率。
文檔編號F24F13/20GK202813586SQ20122041173
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20日
發明者謝寶臣, 李文正 申請人:海信(山東)空調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