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智能空氣凈化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室內外空氣置換裝置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智能空氣凈化窗。
背景技術:
現在人們的生活環境愈來愈壞,尤其是大氣污染嚴重,在地球上已然呼吸不到無塵、無毒的清新空氣。如大氣中的粉塵、沙塵暴,工業化有毒氣體、紡織等行業的棉麻懸浮物、汽車尾氣、各種燃爐排氣等,嚴重影響了空氣質量。為減少空氣污染對人體的傷害,許多人選擇出門配戴口罩,然而回到室內仍然面臨空氣質量的問題,尤其是夜間入睡后,人體免疫力下降,此時的室內空氣質量更加重要。為提高室內空氣質量,一般是先進行消毒、加濕后關閉窗戶,但空氣不流通會隨著呼吸致使室內含氧量降低,更能影響身體健康;若開啟窗戶,通風的同時,粉塵、有毒氣體等隨之而入,破壞了室內氣體清潔度。為解決此類問題,有的方案是在窗戶上安裝呼吸機,即將窗框改裝為呼吸機,雖能解決上述問題,但是呼吸機不 能消滅空氣中的細菌,且呼吸機大都是依靠負壓進風,實用性不高,并且呼吸機使窗戶透光面積減小、視野變小,呼吸機受窗戶大小限制,推廣性不高。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解決上述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智能空氣凈化窗。本實用新型能夠即時監控室內空氣質量,并根據需要進行排風、進風,且設置的正負離子發生器能夠有效提高進入室內的空氣質量,有效殺滅進入室內空氣中的細菌,凈化室內空氣。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智能空氣凈化窗,它包括框體、排氣風機組和正負離子發生器,所述框體為單腔或多腔通風通道結構,框體正面設有室內排氣口和室內進氣口,框體背面設有室外排氣口和室外進氣口,所述排氣風機組固裝在室外排氣口內,所述正負離子發生器固裝在室內進氣口內。進一步的,所述單腔或多腔通風通道結構,單腔或多腔通風通道結構設置在凈化窗的上下左右邊框上和中梃立柱上。進一步的,它還包括吸音層,所述吸音層設置在框體內壁上。進一步的,它還包括過濾網,所述過濾網安裝在室外進氣口內。進一步的,它還包括太陽能板電池組件,所述太陽能板電池組件固裝在框體外壁上。進一步的,它還包括顯示屏,所述顯示屏設置在框體正面,所述顯示屏為數字背光顯示屏。進一步的,它還包括進氣風機組,所述進氣風機組固裝在室外進氣口內。進一步的,所述排氣風機組設置為兩個,且其并排設置。進一步的,它還包括濕度傳感器,所述濕度傳感器分別安裝在室外排氣口內和室外進氣口內。進一步的,還包括顯示屏,所述顯示屏設置在框體正面,所述顯示屏為數字背光顯示屏。進一步的,它還包括可揮發性氣體傳感器和二氧化碳傳感器,所述可揮發性氣體傳感器和二氧化碳傳感器安裝在顯示屏盒體上。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在室外進氣口內和室外排氣口內都設置有相應的風機組,較之現有的負壓進風,本實用新型的效率高、可操控性強;本實用新型安裝的正負離子發生器能夠有效提高進入室內的空氣質量,有效殺滅進入室內空氣中的細菌,凈化室內空氣。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框體剖視圖;·[0018]其中1、框體,2、排氣風機組,3、室內排氣口,4、室外排氣口,5、室外進氣口,6、室內進氣口,71、可揮發性氣體傳感器,72、二氧化碳傳感器,8、太陽能板電池組件,9、吸音層,10、過濾網,11、正負離子發生器,12、進氣風機組,13、單腔或多腔通風通道結構,14、顯示屏,15、濕度傳感器。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和圖2所示,一種智能空氣凈化窗,它包括框體I、排氣風機組2和正負離子發生器11,框體I為單腔或多腔通風通道結構13,框體I正面設有室內排氣口 3和室內進氣口 6,框體I背面設有室外排氣口 4和室外進氣口 5,排氣風機組2固裝在室外排氣口4內,正負離子發生器11固裝在室內進氣口 6內。單腔或多腔通風通道結構13設置在凈化窗的上下左右邊框上和中梃立柱上。框體I結構設計具有密封、防雨、保溫和阻隔熱傳導功能,框體I內側可以開啟,便于維護和清除沉淀灰塵。框體I內的通道可以從排出的空氣回收20% — 80%的熱能,用于導熱進入室內的新鮮空氣的熱交換功能,可具有凈化空氣的功能,對吸入室內的空氣經過過濾和光觸媒、生物、臭氧凈化,能迅速消除飄浮的灰塵、煙霧。可具有遠紅外遙控、智能控制、風量調節功能。正負離子發生器11是將低電壓通過升壓電路升正高壓和負高壓,在正高壓電場和負高壓電場作用下電離空氣,產生大量正離子和負離子,由于此裝置產生負高壓電場比正高壓電場強,所以產生的負離子量始終大于正離子量,正負離子發生器可在瞬間產生巨大的能量釋放,可釋放量正負氧離子800萬個/cm3,從而導致室內空氣中細菌結構的改變或能量轉換,增加PM2. 5微型顆粒物的重量,使其降落在底面上,不被吸入到人體內。這也是目前國際上治理空氣中PM2. 5微型顆粒物最領先的方法。同時負離子還可以激活空氣中的氧分子,可改善人體肺功能,增加吸收氧氣20%,而多排出15%的二氧化碳。從而激活肌體多種酶,增強肌體免疫力。這就是人們感覺在負離子濃度較高的雷雨天、森林里、瀑布旁、大海邊空氣格外清爽的原因所在。吸音層9設置在框體I內壁上。吸音層9材料為有機、無機纖維、聚氨酯泡沫、三聚氰胺泡沫、玻璃纖維、玻璃面板、玻璃棉氈材料中的任意一種,吸音層9有效地降低了設備工作時的噪音。過濾網10由尼龍制成,用于空氣進入室內前的過濾,過濾網10固裝在室外進氣口 5內。太陽能板電池組件8固裝在框體I外壁上,太陽能板電池組件8,可以為設備提供電力源,電力源也可以直接利用家庭電力,一般動力源設計為采用12伏低壓直流電。吸音層9吸聲系數為O. 4 —1.0,其流阻數值為R=500— 2000帕秒/米。可揮發性氣體傳感器71和二氧化碳傳感器72安裝在顯示屏14盒體上。可揮發性氣體傳感器71和二氧化碳傳感器72,可以有效對室內物理性、化學性、放射性污染氣體實施智能檢測,當檢測到室內可揮發氣體、二氧化碳濃度變化時,系統第一時間開始動力通風換氣循環。進氣風機組12固裝在室外進氣口 5內。排氣風機組2設置為兩個,且其并排設置。排氣風機組2和進氣風機組12均為雙層風葉結構,雙層風葉結構有效的增大了進氣量和排氣量,濕度傳感器15分別安裝在室外排氣口 4內和室外進氣口 5內,濕度傳感器15及時監測室內和室外的濕度,當室內空氣濕度過高或者過低時,自動通過進排風調整室內的濕度,顯示屏14設置在框體I正面,顯示屏14為數字背光顯示屏,數字顯示能夠更加直觀的獲取室內空氣質量的相關信息,還可以依據不同的背光顏色,很直觀、醒目的顯示目前的室內空氣污濁的程度,本產品還包括溫度顯示功能和進排風定時功能。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智能空氣凈化窗,在室外進氣口 5內和室外排氣口 4內分別設有進氣風機組12和排氣風機組2,較之現有的負壓進風,本實用新型的效率高、可操控性強。本實用新型安裝的正負離子發生器11能夠有效提高進入室內的空氣質量,有效殺滅進入室內空氣中的細菌,凈化室內空氣。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1.一種智能空氣凈化窗,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框體(I)、排氣風機組(2)和正負離子發生器(11),所述框體(I)為單腔或多腔通風通道結構(13),框體(I)正面設有室內排氣口(3 )和室內進氣口( 6 ),框體(I)背面設有室外排氣口( 4)和室外進氣口( 5 ),所述排氣風機組(2)固裝在室外排氣口(4)內,所述正負離子發生器(11)固裝在室內進氣口(6)內。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智能空氣凈化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單腔或多腔通風通道結構(13),單腔或多腔通風通道結構(13)設置在凈化窗的上下左右邊框上和中梃立柱上。
3.根據權利要求I和2所述的智能空氣凈化窗,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吸音層(9),所述吸音層(9)設置在框體(I)內壁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空氣凈化窗,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過濾網(10),所述過濾網(10)安裝在室外進氣口(5)內。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空氣凈化窗,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太陽能板電池組件(8),所述太陽能板電池組件(8)固裝在框體(I)外壁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空氣凈化窗,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顯示屏(14),所述顯示屏(14)設置在框體(I)正面,所述顯示屏(14)為數字背光顯示屏。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空氣凈化窗,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進氣風機組(12),所述進氣風機組(12)固裝在室外進氣口(5)內。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空氣凈化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氣風機組(2)設置為兩個,且其并排設置。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空氣凈化窗,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濕度傳感器(15),所述濕度傳感器(15)分別安裝在室外排氣口(4)內和室外進氣口(5)內。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空氣凈化窗,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可揮發性氣體傳感器(71)和二氧化碳傳感器(72 ),所述可揮發性氣體傳感器(71)和二氧化碳傳感器(72 )安裝在顯示屏(14)盒體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智能空氣凈化窗,它包括框體、排氣風機組和正負離子發生器,所述框體為單腔或多腔通風通道結構,框體正面設有室內排氣口和室內進氣口,框體背面設有室外排氣口和室外進氣口,所述排氣風機組固裝在室外排氣口內,所述正負離子發生器固裝在室內進氣口內;本實用新型有效克服了傳統隔聲窗換氣通風時必須開窗,并保證隔聲效果良好的前提下,實現了可控強制通風換氣和自然通風換氣的理想效果;本實用新型設置的正負離子發生器能夠有效提高進入室內的空氣質量,有效殺滅進入室內空氣中的細菌。
文檔編號F24F7/013GK202706856SQ201220325479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6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6日
發明者李瑞興 申請人:李瑞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