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冷熱循環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空調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制冷制熱多數采用空調,制熱采用電阻絲加熱方式,制冷采用壓縮機制冷,連接冷熱交換器制冷、制熱。現有設備以氟利昂做冷熱交換介質,能耗高,冷、熱交換面積小,制冷效果差,制冷溫度不能低于16°C。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冷熱循環機,以解決現有技術能耗高,制冷、熱面積小,制熱效果差等問題。本實用新型主要由室外循環機、室內空調機組成,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增加冷熱交換器,冷熱交換器內填充冷熱交換介質,并分別設置冷交換裝置和熱交換裝置,冷交換裝置為盤管式結構,冷交換裝置一端通過制冷介質進管、連接栓連接室外循環機,另一端通過制冷介質出管、連接栓連接室外循環機;熱交換裝置為U形結構,采用超導熱管制作,其三極端點置于冷熱交換器密封蓋上,連接電源線;在冷熱交換器的側上方設置加水裝置,冷熱交換器外側設置水位計、熱溫顯計及冷溫顯計;在冷熱交換器底部設置排污閥;室內空調機內設置冷熱介質交換盤管,冷熱介質交換盤管進管與出管分別連接冷熱交換器,冷熱介質交換盤管進管上設置自動閥,冷熱介質交換盤管出管上設置循環泵,構成冷熱循環機。采用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是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可以與任何制冷設備及空調室內機相匹配,制冷溫度可低于16°C,冷熱循環機與室內暖氣片結合,制熱效果會更好。綠色、環保、節能、無福射。
以下結合附圖
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圖I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中I室外循環機、2制冷介質進管、3連接栓、4制冷介質出管、5冷熱交換器、6加水裝置、7熱交換裝置、8冷交換裝置、9冷熱交換器密封蓋、10冷熱交換介質交換盤管進管、11自動閥、12室內空調機、13冷熱交換介質交換盤管出管、14冷熱交換介質交換盤管、15熱溫顯計、16水位計、17冷溫顯計、18循環泵、19排污閥。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該冷熱循環機增加冷熱交換器5,冷熱交換器5內填充水,作為冷熱交換介質,并分別設置冷交換裝置8和熱交換裝置7,冷交換裝置8為盤管式結構,冷交換裝置8 —端通過制冷介質進管2、連接栓3連接室外循環機1,另一端通過制冷介質出管4、連接栓3連接室外循環機I ;熱交換裝置7為U形結構,采用超導熱管制作,其三極端點置于冷熱交換器密封蓋9上,連接電源線;在冷熱交換器5的側上方設置加水裝置6,冷熱交換器5外側設置水位計16、熱溫顯計15及冷溫顯計17 ;在冷熱交換器5底部設置排污閥19 ;立式室內空調機12內設置冷熱介質交換盤管14,冷熱介質交換盤管進管10與出管13分別連接冷熱交換器5,冷熱介質交換盤管進管10上設置自動閥11,冷熱介質交換盤管出管13上設置冷熱循環泵18,構成冷熱循環機。該冷熱循環機與室內暖氣片結合,制熱效果會更好。室外循環機I也可以選擇制冷機。·
權利要求1.一種冷熱循環機,主要由室外循環機、室內空調機組成,其特征是增加冷熱交換器,冷熱交換器內填充冷熱交換介質,并分別設置冷交換裝置和熱交換裝置,冷交換裝置一端通過制冷介質進管、連接栓連接室外循環機,另一端通過制冷介質出管、連接栓連接室外循環機;熱交換裝置的三極端點置于冷熱交換器密封蓋上,連接電源線;在冷熱交換器的側上方設置加水裝置,冷熱交換器外側設置水位計、熱溫顯計及冷溫顯計;在冷熱交換器底部設置排污閥;室內空調機內設置冷熱介質交換盤管,冷熱介質交換盤管進管與出管分別連接冷熱交換器,冷熱介質交換盤管進管上設置自動閥,冷熱介質交換盤管出管上設置循環泵,構成冷熱循環機。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冷熱循環機,其特征是冷交換裝置為盤管式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冷熱循環機,其特征是熱交換裝置為U形結構,采用超導熱管制作。
專利摘要一種冷熱循環機,屬于空調技術領域。該裝置增加冷熱交換器,冷熱交換器內填充冷熱交換介質,并分別設置冷交換裝置和熱交換裝置,冷交換裝置兩端通過制冷介質進、出管、連接栓連接室外循環機;熱交換裝置的三極端點置于冷熱交換器密封蓋上,連接電源線;在冷熱交換器的側上方設置加水裝置,冷熱交換器外側設置水位計、熱溫顯計及冷溫顯計;在冷熱交換器底部設置排污閥;室內空調機內設置冷熱介質交換盤管,冷熱介質交換盤管進管與出管分別連接冷熱交換器,冷熱介質交換盤管進出管上分別設置自動閥、循環泵。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可以與任何制冷設備及空調室內機相匹配,制冷溫度可低于16℃,綠色、環保、節能、無輻射。
文檔編號F24F1/00GK202561909SQ20122020563
公開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9日
發明者劉汝祥, 張春城, 陳寶利 申請人:德州雙環建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