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重力循環空調末端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水媒輻射空調系統中的末端裝置,特別是一種采用薄膜輻射板輸出冷(熱)量,可快速啟動的重力循環空調末端裝置。
技術背景;現階段水媒輻射空調系統中的重力循環空調末端裝置冷(熱)量輸出是采用毛細輻射管網,所用的毛細輻射管網是通過熱熔將若干根毛細管焊接成網狀加工而成,加工時對塑料管壁厚度要求2mm以上,受熱熔工藝限制各毛細管之間距離大于IOmm制造工藝復雜,使得毛細輻射管網在同一面積下可用于的輻射面積不大,致使采用毛細輻射管網制造的重力循環空調末端裝置體積龐大。另外重力循環空調是靠空氣密度差自然循環還存在啟動時間過長問題。為了克服以上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可快速啟動,由薄膜輻射板輸出冷 (熱)量的重力循環空調末端裝置。
發明內容;為了克服毛細輻射管網制造的重力循環空調末端體積龐大和啟動時間長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重力循環空調末端裝置,主要由薄膜輻射板(A)、輻射板供(回)水集分器(B)、框架(I)、風口(2)、冷凝水口(3)、保溫板(4)、貫流風扇(5)、輻射板供(回)水管托架(6)組成。所述薄膜輻射板(A)是由上下兩根開有噴淋孔(a2)的扁平狀輻射板供(回)水管(al) —端封堵另一端作為集分器接口(a4),穿過袋狀薄膜(a3)密封連接,形成可供噴淋水順利通過的板狀空間。輻射板供(回)水集分器⑶是一封閉空間開有輻射板供(回)水管接口(b2)和主循環管接口(bl)。采用方案,I ;把若干塊薄膜輻射板(A),通過輻射板供(回)水集分器(B)將其與主循環管連接,組成冷(熱)量輸出循環。相比采用毛細輻射管網薄膜壁厚控制在O. 5mm以內,噴淋孔排列距離控制在lmm-2mm。2;在上風口(2)后面加裝用于啟動的貫流風扇(5)。采用上述方案制造的重力循環空調末端裝置體積小,輸出冷(熱)量更大、制作工藝更簡單、可快速啟動。
;圖I是重力循環空調末端裝置的主視圖。圖2是重力循環空調末端裝置的左視圖。圖3重力循環空調末端裝置的俯視圖。圖4薄膜輻射板⑷主視圖。圖5薄膜輻射板(A)左視圖。圖6輻射板供(回)水集分器(B)俯視圖。圖7輻射板供(回)水集分器⑶左視圖。[0013]采用壁厚在O. 5mm以下的不銹鋼扁平管材一端堵死另一端用做為集分器接口(a4),并通過鋸床加工若干噴淋孔(a2),制得輻射板供(回)水管(al),將兩根輻射板供(回)水管(al),上下穿過袋狀薄膜(a3)密封連接,形成可供噴淋水順利通過的板狀空間制得薄膜輻射板(A)。采用塑料加工成開有輻射板供(回)水管接口(b2)和主循環管接口(bl)封閉空間制成輻射板供(回)水集分器(B)。采用薄角鐵按需要大小制成方形框架(I),根據室內冷熱負荷需要確定薄膜輻射板(A)數量,將集分器接口(a4)插入輻射板供(回)水管接口(b2)用膠粘劑密封粘結另一端架在輻射板供(回)水管托架(6)上。將粘結了若干塊薄膜輻射板(A)的輻射板供(回)水集分器(B)和輻射板供(回)水管托架 (6)安裝到框架(I)上。采用保溫板(4)圍成一個風道。靠室內側也可以是裝飾薄型材。框架(I)上端開有風口(2)該風口(2)可側開也可直開。貫流風扇(5)安裝在上風口(2)下面。在框架(I)下端開有風口(2)并開有冷凝水出口(3),再配裝控制系統完成重力循環空調制作。
權利要求1.一種重力循環空調末端裝置,其特征主要由薄膜輻射板(A)、輻射板集分器(B)、框架(I)、風口(2)、冷凝水口(3)、保溫板(4)、貫流風扇(5)、托架(6)組成。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一種重力循環空調末端裝置,其特征薄膜輻射板(A)是由上下兩根開有噴淋孔(a2)的扁平狀輻射板水管(al)—端封堵另一端作為集分器接口(a4),穿過袋狀薄膜(a3 )密封連接,形成可供噴淋水順利通過的板狀空間。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一種重力循環空調末端裝置,其特征輻射板集分器(B)是一封閉空間開有輻射板水管接口(b2)和主循環管接口(bl)。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一種重力循環空調末端裝置,其特征貫流風扇(5)安裝在上風口 (2)下面。
專利摘要一種重力循環空調末端裝置屬于水媒輻射空調系統中的末端裝置,主要由薄膜輻射板(A)、輻射板供(回)水集分器(B)、框架(1)、風口(2)、冷凝水口(3)、保溫板(4)、貫流風扇(5)、輻射板供(回)水管托架(6)組成。采用方案,1;把若干塊薄膜輻射板(A),通過輻射板供(回)水集分器(B)將其與主循環管連接,組成冷(熱)量輸出循環。相比采用毛細輻射管網薄膜壁厚控制在0.5mm以內,噴淋孔排列距離控制在1mm-2mm。2;在上風口(2)后面加裝用于啟動的貫流風扇(5)。采用上述方案制造的重力循環空調末端裝置體積小,輸出冷(熱)量更大、制作工藝更簡單、可快速啟動。
文檔編號F24F5/00GK202630262SQ201220077229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3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3日
發明者萬建紅 申請人:萬建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