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輻射熱余熱綜合利用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工業余熱利用技術,具體的涉及一種輻射熱余熱綜合回收利用裝置,該輻射熱余熱綜合回收利用裝置可廣泛應用于各類型回轉窯筒體表面及大型排煙管表面輻射熱余熱綜合回收利用。
背景技術:
由于我國工業裝備落后,能源利用率低,如化工、石油、建材、輕紡、冶金、動力、食品、造紙和電子電器等行業,生產中大量的可利用熱能直接排空,既浪費能源又污染環境。各類型回轉窯在工作時燒成段窯體表面溫度達300-350°C,目前都采用風冷降溫,大量的熱能直接散發到大氣中,這不僅浪費了大量的熱能,也造成了窯體周圍的高溫污染。如能將浪費的熱能回收利用,不僅能夠提高能源利用率,而且能夠降低生產成本,減少二氧 化碳以及各種有害氣體的排放,具有經濟和社會雙重效益。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旨在探索一種輻射熱余熱綜合回收利用裝置,該輻射熱余熱綜合回收利用裝置不僅能夠回收利用各類回轉窯筒體表面及大型排煙管表面輻射熱余熱,而且余熱利用率高,能夠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減少二氧化碳以及各種有害氣體的排放。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出一種輻射熱余熱綜合回收利用裝置,該輻射熱余熱綜合回收利用裝置不僅結構簡單,實施方便,而且能夠回收利用各類回轉窯筒體表面及大型排煙管表面輻射熱余熱,并能夠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減少二氧化碳以及各種有害氣體的排放,具有經濟和社會雙重效益。要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輻射熱余熱綜合回收利用裝置,包括循環風機、水箱、循環泵和安裝在回轉窯體或煙管上的集熱筒,所述集熱筒內設有熱交換器,集熱筒的一端設有進風口和進水口,另一端設有出風口和出水口,所述循環風機分別與所述進風口和出風口相連,所述循環泵與所述進水口相連,所述水箱與所述出水口相連。進一步,所述循環泵的進水管道上還設有鈉離子交換器,所述鈉離子交換器的出口管道上設有電磁閥I;進一步,所述集熱筒上還設有排污口和排污管道,所述排污管道上設有電磁閥II ;進一步,所述鈉離子交換器和與排污口均與所述水箱相連,且所述鈉離子交換器與所述水箱之間的管道上以及排污口與水箱之間的管道上分別設有電磁閥III和電磁閥IV;進一步,所述水箱上設有電子液位計;進一步,所述水箱的出水管道上設有供水泵;進一步,還包括控制柜,所述控制柜分別與所述電磁閥I、電磁閥II、電磁閥III、電磁閥IV和電子液位計電連接;[0013]進一步,還包括與所述循環泵并聯設置的備用尋循環泵。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I)本實用新型的輻射熱余熱綜合回收利用裝置通過設置集熱筒回收回轉窯體或煙管內的高溫煙氣,并利用循環風機形成氣流循環,集熱筒內設有熱交換器用于水與高溫煙氣的熱交換,然后將熱水存儲在水箱中備用,實現了將回轉窯體或煙道內的高溫煙氣回收利用,因此,本實用新型的輻射熱余熱綜合回收利用裝置不僅結構簡單,實施方便,而且能夠回收利用各類回轉窯筒體表面及大型排煙管表面輻射熱余熱,并能夠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減少二氧化碳以及各種有害氣體的排放,具有經濟和社會雙重效益;2)通過設置鈉離子交換器能夠將自來水生成軟水,方便使用;通過設置排污管用于排出集熱筒和熱交換器內的污垢; 3)通過設置控制柜分別與各個電磁閥和電子液位計電連接,當水箱內的水高于電子液位計設定值時,控制柜控制電磁閥I關閉,電磁閥III打開,此時水箱、循環泵形成水循環,集熱筒循環加熱水箱里面的水,反之電磁閥III自動處于關裝狀態,電磁閥I自動打開;4)當裝置需要清洗時,通過控制柜控制電磁閥I和電磁閥IV關閉,電磁閥II與電磁閥III打開,利用水箱內的水對裝置進行清洗,污水由排污口進行排污。
圖I為本實用新型輻射熱余熱綜合回收利用裝置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詳細說明。如圖I所示,為本實用新型輻射熱余熱綜合回收利用裝置實施例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的輻射熱余熱綜合回收利用裝置,包括循環風機27、水箱17、循環泵7和安裝在回轉窯體或煙管上的集熱筒2,所述集熱筒2內設有熱交換器,集熱筒2的一端設有進風口 I和進水口 4,另一端設有出風口 24和出水口 22,所述循環風機27分別通過管道23和管道25與所述進風口 I和出風口 24相連,所述循環泵7與所述進水口 4相連,所述水箱17與所述出水口 22相連。如圖所示,循環泵7的進口端8和出口端分別均設有閥門6,且在循環泵7的出口端還設有止回閥5。本實施例的集熱筒2套裝在回轉窯體2上,水箱17的出水管道20上設有供水泵19,供水泵19的兩端分別設有閥門18,用于提供冬季供熱及職工洗浴所需要的熱源。本實施例的輻射熱余熱綜合回收利用裝置通過設置集熱筒2回收回轉窯體或煙管內的高溫煙氣,并利用循環風機27形成氣流循環,集熱筒2內設有熱交換器用于水與高溫煙氣的熱交換,然后將熱水存儲在水箱17中備用,實現了將回轉窯體或煙道內的高溫煙氣回收利用,因此,本實施例的輻射熱余熱綜合回收利用裝置不僅結構簡單,實施方便,而且能夠回收利用各類回轉窯筒體表面及大型排煙管表面輻射熱余熱,并能夠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減少二氧化碳以及各種有害氣體的排放,具有經濟和社會雙重效益。進一步,所述循環泵7的進水管道上還設有鈉離子交換器11,所述鈉離子交換器11的出口管道12上設有電磁閥I 13,自來水從鈉離子交換器11的入口管道10進入,經過鈉離子交換器11后生產軟水,方便使用。[0024]進一步,所述集熱筒2上還設有排污口 26和排污管道15,所述排污管道15上設有電磁閥II 28,通過設置排污口 26方便裝置的清洗。進一步,所述鈉離子交換器11和與排污口 26均與所述水箱17相連,且所述鈉離子交換器11與所述水箱17之間的管道上以及排污口 26與水箱17之間的管道上分別設有電磁閥III 14和電磁閥IV 29。當關閉電磁閥I 13和電磁閥II 28,開啟電磁閥III 14后,水箱17和循環泵7之間形成封閉的水循環,用于水箱17內的水的循環加熱;當關閉電磁閥
I13和電磁閥IV 29,并開啟電磁閥III 14和電磁閥II 28,可利用水箱內的水清洗裝置。進一步,所述水箱17上設有電子液位計16,用于監測水箱17內的水位。進一步,所述水箱17的出水管道20上設有供水泵19,供水泵19的兩端設有閥門18,通過設置供水泵19便于將水箱17內的熱水輸送到至用戶。進一步,還包括控制柜9,所述控制柜9分別與所述電磁閥I 13、電磁閥II 28、電磁 閥III 14、電磁閥IV 29和電子液位計16電連接,通過設置控制柜9可方便監測電子液位計16的數值和控制各個電磁閥的開閉。進一步,還包括與所述循環泵7并聯設置的備用尋循環泵,通過設置備用循環泵,能夠提高裝置的可靠性。當水箱17內的水高于電子液位計16設定值時,控制柜9控制電磁閥I 13關閉,電磁閥III 14打開,此時水箱17、循環泵7形成封閉的水循環,集熱筒2循環加熱水箱17里面的水;反之電磁閥III14處于關裝狀態,電磁閥I 13打開,裝置處于正常的加熱狀態,水流不斷從管道21中補充進入水箱17內。當裝置需要清洗時,通過控制柜9控制電磁閥I 13和電磁閥IV 29關閉,電磁閥
II14與電磁閥III28打開,利用水箱17內的水對裝置進行清洗,污水由排污口 26進行排污。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1.一種輻射熱余熱綜合回收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環風機、水箱、循環泵和安裝在回轉窯體或煙管上的集熱筒,所述集熱筒內設有熱交換器,集熱筒的一端設有進風口和進水口,另一端設有出風口和出水口,所述循環風機分別與所述進風口和出風口相連,所述循環泵與所述進水口相連,所述水箱與所述出水口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輻射熱余熱綜合回收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環泵的進水管道上還設有鈉離子交換器,所述鈉離子交換器的出口管道上設有電磁閥I。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輻射熱余熱綜合回收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熱筒上還設有排污口和排污管道,所述排污管道上設有 電磁閥II。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輻射熱余熱綜合回收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鈉離子交換器和與排污口均與所述水箱相連,且所述鈉離子交換器與所述水箱之間的管道上以及排污口與水箱之間的管道上分別設有電磁閥III和電磁閥IV。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輻射熱余熱綜合回收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上設有電子液位計。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輻射熱余熱綜合回收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的出水管道上設有供水泵。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輻射熱余熱綜合回收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控制柜,所述控制柜分別與所述電磁閥I、電磁閥II、電磁閥III、電磁閥IV和電子液位計電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1-7任一項所述的輻射熱余熱綜合回收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與所述循環泵并聯設置的備用尋循環泵。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輻射熱余熱綜合回收利用裝置,包括循環風機、水箱、循環泵和安裝在回轉窯體或煙管上的集熱筒,所述集熱筒內設有熱交換器,集熱筒的一端設有進風口和進水口,另一端設有出風口和出水口,所述循環風機分別與所述進風口和出風口相連,所述循環泵與所述進水口相連,所述水箱與所述出水口相連。該輻射熱余熱綜合回收利用裝置不僅結構簡單,實施方便,而且能夠回收利用各類回轉窯筒體表面及大型排煙管表面輻射熱余熱,并能夠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減少二氧化碳以及各種有害氣體的排放,具有經濟和社會雙重效益。
文檔編號F27D17/00GK202547408SQ201220040208
公開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6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6日
發明者蘇海軍, 趙海凡 申請人:廈門高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