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全熱交換單元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全熱交換單元。
背景技術:
近年來,為了提高冷暖設備的效果而推進居住空間的高絕熱化、高氣密化,與之相伴,室內空氣的污染成為問題,換氣的重要性被再次被人們認識。作為不損壞冷暖設備效果而進行換氣的方法,在供氣和排氣之間進行熱交換是有效的方法。在這種情況下,若與溫度(顯熱)的交換一起,同時進行濕度(潛熱)的交換,則其效果更顯著。作為適應上述要求的結構,在現有技術中已經有經由隔板使供氣和排氣進行全熱交換的正交流型全熱交換器。該正交流型全熱交換器,將貼合了平的熱交換板和波形的流路形成板(其中,流路形成板是非常小的節距和高度的波形)的熱交換部件交替地層疊時,使流路形成板的方向每隔一層地正交,形成供氣流路和排氣流路。供氣的時候,使冬季戶外的新鮮但寒冷的干燥空氣通過;排氣的時候,使被取暖的室內的污濁但溫暖的濕度高的空氣通過,則經由上述熱交換板進行溫度和濕度的交換,使供氣加溫、加濕而供給到室內。另一方面,使排氣冷卻、減濕而向屋外排氣。粘接較平的熱交換板和做成波形的流路形成板而成的上述正交流型全熱交換器由于制造方法簡單,因此一直以來就在市場上銷售。然而,上述正交流型全熱交換器還存在一些缺點。雖然粘接部分對顯熱的傳熱有效,但對潛熱的傳熱(水蒸氣的透過)無效,并且正交流型全熱交換器在原理上來說熱交換效率低。由于上述兩個理由,全熱交換效率的極限也就是50% 60%。因此,如何提高熱交換器的熱交換效率成為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全熱交換單元,對顯熱和潛熱均具有良好的傳導效果,提高熱交換效率。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全熱交換單元,包括由導流板組成的單元主體,導流板上設置有全熱交換紙,單元主體上、下兩端分別安裝有上、下擋風板,所述導流板包括有進風板和出風板,進風板和出風板交錯重疊放置,所述進風板上設置有導流條,該導流條上設置有若干并列排布的第一通孔,所述導流條兩側分別設置有互相錯位的氣流輸入口和氣流輸出口,所述氣流輸入口和氣流輸出口上均設置有若干并列排布的第二通孔,所述出風板結構與進風板一致、方向相反疊放。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第一種改進,所述氣流輸入口平行于導流條,所述氣流輸出口傾斜于導流條。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第二種改進,所述氣流輸入口平行于導流條,所述氣流輸出口傾斜于導流條,氣流輸出口由分居兩側的第一、第二氣流輸出邊組成,該第一、第二氣流輸出邊互相傾斜。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第三種改進,所述氣流輸入口、氣流輸出口和導流條兩兩互相傾斜。所述導流板和全熱交換紙之間的通過膠黏劑粘貼、超聲波焊接、熱壓、扣位或者定位桿固定中的一種方式連接固定。所述全熱交換紙上設置有抗菌、防霉、負離子、阻燃劑、除臭涂層中的一種或者多種組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這種全熱交換單元由于采用了上述結構,空氣中的熱量和濕度通過全熱交換紙進行交換,對顯熱和潛熱均具有良好的傳導效果,而且通過導流條的若干并列排布的第一通孔對空氣作出緩沖,使氣流分布更均勻、延長氣流滯留時間,利于提高全熱交換單元的全熱交換率。
[0011]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0012]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0013]圖2是第一實施例的進風板結構示意圖;[0014]圖3是第一實施例的出風板結構示意圖;[0015]圖4是第二實施例的進風板結構示意圖;[0016]圖5是第二實施例的出風板結構示意圖;[0017]圖6是第三實施例的進風板結構示意圖;[0018]圖7是第三實施例的出風板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I至圖3,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全熱交換單元,包括由導流板I組成的單元主體2,導流板I上設置有全熱交換紙3,單元主體2上、下兩端分別安裝有上、下擋風板4、5, 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板I包括有進風板6和出風板7,進風板6和出風板7交錯重疊放置, 所述進風板6上設置有導流條8,該導流條8上設置有若干并列排布的第一通孔9,所述導流條8兩側分別設置有互相錯位的氣流輸入口 10和氣流輸出口 11,所述氣流輸入口 10和氣流輸出口 11上均設置有若干并列排布的第二通孔12,所述出風板7結構與進風板6 — 致、方向相反疊放。這種全熱交換單元由于采用了上述結構,空氣中的熱量和濕度通過全熱交換紙3進行交換,對顯熱和潛熱均具有良好的傳導效果,而且通過導流條8的若干并列排布的第一通孔9對空氣作出緩沖,使氣流分布更均勻、延長氣流滯留時間,利于提高全熱交換單元的全熱交換率。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氣流輸入口 10平行于導流條8,所述氣流輸出口 11傾斜于導流條8。空氣進入時被氣流輸入口 10的第二通孔12分割為均勻的小氣流,再經過導流條8 上的第一通孔9,分割緩沖,氣流分部均勻,在全熱交換腔內滯留時間加長,交換率提高。最后空氣從氣流輸出口 11的第二通孔12排出,氣流速度變緩,滯留時間增加,且增長空氣流動的路徑,熱交換率提聞。參照圖4和圖5,所述氣流輸入口 10平行于導流條8,所述氣流輸出口 11傾斜于導流條8,氣流輸出口 11由分居兩側的第一、第二氣流輸出邊13、14組成,該第一、第二氣流輸出邊13、14互相傾斜,增加出風面積,減緩空氣流動的速度,滯留時間增加,熱交換率提高。參照圖6和圖7,所述氣流輸入口 10、氣流輸出口 11和導流條8兩兩互相傾斜,同樣能達到上述的技術效果。所述導流板I和全熱交換紙3之間的通過膠黏劑粘貼、超聲波焊接、熱壓、扣位或者定位桿固定中的一種方式連接固定。所述全熱交換紙3上設置有抗菌、防霉、負離子、阻燃劑、除臭涂層中的一種或者多種組合。以下表格為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之間的性能對比。冬季制暖全熱交換效率計算
m零IS繼醫*瓣醱含羅*SM*mmmmI後I _ u_^fI*玄廳寺..I*S-BTSI. W17,03S.-it3 , IS-I4.91m. m^!.DiSi.-Wr5.9TCl. m3.1. !147.%. 33m. 23HI I84. i3.觸I - IlTMm215.齡M- .02 !-.14Kl. Jft銀麯‘ 3 I夏季制冷全熱交換效率計算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先實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技術方案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全熱交換單元,包括由導流板(I)組成的單元主體(2),導流板(I)上設置有全熱交換紙(3),單元主體(2)上、下兩端分別安裝有上、下擋風板(4、5),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板(I)包括有進風板(6)和出風板(7),進風板(6)和出風板(7)交錯重疊放置,所述進風板(6)上設置有導流條(8),該導流條(8)上設置有若干并列排布的第一通孔(9),所述導流條(8)兩側分別設置有互相錯位的氣流輸入口( 10)和氣流輸出口( 11 ),所述氣流輸入口 (10)和氣流輸出口(11)上均設置有若干并列排布的第二通孔(12),所述出風板(7)結構與進風板(6) —致、方向相反疊放。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全熱交換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氣流輸入口(10)平行于導流條(8 ),所述氣流輸出口( 11)傾斜于導流條(8 )。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全熱交換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氣流輸入口(10)平行于導流條(8 ),所述氣流輸出口( 11)傾斜于導流條(8 ),氣流輸出口( 11)由分居兩側的第一、第二氣流輸出邊(13、14)組成,該第一、第二氣流輸出邊(13、14)互相傾斜。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全熱交換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氣流輸入口(10)、氣流輸出口( 11)和導流條(8 )兩兩互相傾斜。
5.根據權利要求I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全熱交換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板(I)和全熱交換紙(3)之間的通過膠黏劑粘貼、超聲波焊接、熱壓、扣位或者定位桿固定中的一種方式連接固定。
6.根據權利要求I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全熱交換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熱交換紙(3)上設置有抗菌、防霉、負離子、阻燃劑、除臭涂層中的一種或者多種組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全熱交換單元,包括由導流板組成的單元主體,導流板上設置有全熱交換紙,單元主體上、下兩端分別安裝有上、下擋風板,導流板包括有進風板和出風板,進風板和出風板交錯重疊放置,進風板上設置有導流條,該導流條上設置有若干并列排布的第一通孔,導流條兩側分別設置有互相錯位的氣流輸入口和氣流輸出口,氣流輸入口和氣流輸出口上均設置有若干并列排布的第二通孔,出風板結構與進風板一致、方向相反疊放,這種全熱交換單元對顯熱和潛熱均具有良好的傳導效果,而且通過導流條的若干并列排布的第一通孔對空氣作出緩沖,使氣流分布更均勻、延長氣流滯留時間,利于提高全熱交換單元的全熱交換率。
文檔編號F24F13/30GK202350284SQ201120466289
公開日2012年7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22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22日
發明者皮小春 申請人:佛山市順德區阿波羅環保器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