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天加一次煤鍋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燃煤水暖鍋爐技術領域,是一種一天加一次煤鍋爐。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燃煤水暖鍋爐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存在以下不足熱效率較低、需要人員長時間照料和頻繁加煤,如果一次加煤太多又會因為煤炭燃燒不充分而冒黑煙,許多能量直接隨煤煙廢氣進入煙 排走,造成了能源和熱量的浪費。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一天加一次煤鍋爐,克服了上述現有技術之不足,其能有效解決現有燃煤水暖鍋爐存在的熱效率較低、需要人員長時間照料和頻繁加煤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通過以下措施來實現的一種一天加一次煤鍋爐,包括內殼體、外殼體、火道水箱、爐排和煙 ;內殼體內腔的后上部固定有火道水箱,火道水箱的內部固定有不少于一個且貫穿火道水箱的排煙道,內殼體內腔的前下部固定安裝有能放置燃煤的爐排,爐排上方的內殼體內腔形成爐膛,爐排下方的內殼體內腔形成存灰腔;外殼體上端固定有煙囪,外殼體的前側上部有不少于一個且與爐膛相連通的加煤爐口,外殼體的前側下部有與存灰腔相連通的清灰爐口,加煤爐口和清灰爐口外部分別安裝有爐門,外殼體上部有出水管,外殼體下部有進水管;爐排的后端上部與火道水箱下端之間形成出火口, 排煙道的上端與煙囪相連通,排煙道的下端與出火口相連通;外殼體和內殼體之間的空腔形成內水層,進水管的管腔、出水管的管腔和火道水箱內腔分別與內水層相連通。下面是對上述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或/和改進上述爐門可包括加煤爐門、生火爐門和清灰爐門;外殼體前側上部自上向下依次有第一加煤爐口和第二加煤爐口并分別安裝有加煤爐門和生火爐門,第一加煤爐口的內端與爐膛上部相連通,第二加煤爐口的內端與爐膛下部相連通;第一加煤爐口、第二加煤爐口和清灰爐口的左部分別固定有鉸軸座,加煤爐門、生火爐門和清灰爐門的左部對應鉸軸座的位置分別有鉸軸孔,加煤爐門、生火爐門和清灰爐門的左部分別通過爐門鉸軸、鉸軸孔和鉸軸座鉸接在外殼體上,加煤爐門、生火爐門和清灰爐門的外側右部分別固定有U形把手, 加煤爐門、生火爐門和清灰爐門的右部分別通過能夠打開的扣鎖裝置固定在外殼體上。上述加煤爐門上方的外殼體前側可有與爐膛上部相連通的第三加煤爐口并安裝有調風添煤爐門;第三加煤爐口的左部固定有風煤鉸軸座,調風添煤爐門的左部對應風煤鉸軸座的位置有風煤鉸軸孔,調風添煤爐門通過風煤爐鉸軸、風煤鉸軸孔和風煤鉸軸座鉸接在外殼體上,調風添煤爐門的外側右部固定有U形把手,調風添煤爐門的右部通過能夠打開的扣鎖裝置固定在外殼體上;調風添煤爐門上有呈半圓狀的進風口并安裝有呈圓盤狀的調風門,調風門上固定有U形風門手柄,U形風門手柄的左右兩端分別固定在調風門的外側左右兩邊,調風門上有位置和形狀與進風口相對應的風門孔,調風門的中心有心軸孔,對應心軸孔位置的調風添煤爐門上有風門軸孔,調風門通過調風心軸、心軸孔和風門軸孔鉸接在調風添煤爐門上;調風心軸外端有心軸頭,心軸頭底面與調風門外側之間安裝有風門彈簧,風門彈簧的外端壓緊在心軸頭的底面上,風門彈簧的內端壓緊在調風門的外側面上。上述扣鎖裝置可包括門閂板、閂板鉸軸和閂板卡座;門閂板的左端通過閂板鉸軸鉸接在爐門上,U形把手的上端和下端分別固定在爐門外側右部并與爐門之間形成把手孔,門閂板的右端穿過把手孔并伸至爐門右方,對應門閂板右部的外殼體外側固定有閂板卡座,閂板卡座的上部有閂板卡口,門閂板的右部通過閂板卡口固定在閂板卡座上。上述爐排下方的內殼體左右內壁之間有可不少于一根的排底換熱管,出火口處的內殼體左右內壁之間可有不少于一根的火口換熱管;排底換熱管的左右兩端分別固定連接在爐排下方的內殼體左側內壁和右側內壁上,火口換熱管的左右兩端分別固定連接在出火口處的內殼體左側內壁和右側內壁上,爐排左部的內水層通過排底換熱管和火口換熱管的內腔與爐排右部的內水層直接連接在一起。上述外殼體上端左部可有出水備用管。上述外殼體上端可有溫度計或傳感器安裝孔。上述外殼體的上端面左部和右部可分別固定有吊耳,外殼體的下端可固定有支撐腿。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而緊湊,使用方便,其通過內殼體內腔后上部的火道水箱吸收煙氣中的熱量,通過調風添煤爐門調節進風量,加一次煤最長可燃燒二十四小時,避免了人員長時間照料和頻繁加煤,具有熱效率高、安全省力、簡便高效的特點。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附圖1的俯視結構示意圖。附圖3為附圖1中A-A處的剖視結構示意圖。附圖4為附圖2中C-C處的剖視結構示意圖。附圖5為附圖4中D-D處的剖視結構示意圖。附圖6為附圖1中B處的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附圖7為附圖6中E-E處的剖視結構示意圖。附圖中的編碼分別為1為內殼體,2為外殼體,3為火道水箱,4為爐排,5為煙囪, 6為排煙道,7為爐膛,8為存灰腔,9為出水管,10為進水管,11為出火口,12為內水層,13 為加煤爐門,14為生火爐門,15為清灰爐門,16為第一加煤爐口,17為第二加煤爐口,18為清灰爐口,19為U形把手,20為第三加煤爐口,21為調風添煤爐門,22為風煤鉸軸座,23為風煤鉸軸孔,M為風煤爐鉸軸,25為進風口 J6為調風門,27為U形風門手柄,觀為風門孔, 29為心軸孔,30為風門軸孔,31為調風心軸,32為心軸頭,33為風門彈簧,34為門閂板,35 為閂板鉸軸,36為閂板卡座,37為把手孔,38為閂板卡口,39為排底換熱管,40為火口換熱管,41為出水備用管,42為溫度計或傳感器安裝孔,43為吊耳,44為支撐腿。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不受下述實施例的限制,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與實際情況來確定具體的實施方式。[0023]在本實用新型中,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對位置關系的描述均是根據說明書附圖的布圖方式來進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關系是依據說明書附圖的布圖方向來確定的。下面結合最佳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如附圖1、2、3、4所示,該一天加一次煤鍋爐包括內殼體1、外殼體2、火道水箱3、爐排4和煙囪5 ;內殼體1內腔的后上部固定有火道水箱3,火道水箱3的內部固定有不少于一個且貫穿火道水箱3的排煙道6,內殼體1內腔的前下部固定安裝有能放置燃煤的爐排 4,爐排4上方的內殼體1內腔形成爐膛7,爐排4下方的內殼體1內腔形成存灰腔8 ;外殼體2上端固定有煙囪5,外殼體2的前側上部有不少于一個且與爐膛7相連通的加煤爐口, 外殼體2的前側下部有與存灰腔8相連通的清灰爐口 18,加煤爐口和清灰爐口 18外部分別安裝有爐門,外殼體2上部有出水管9,外殼體2下部有進水管10 ;爐排4的后端上部與火道水箱3下端之間形成出火口 11,排煙道6的上端與煙囪5相連通,排煙道6的下端與出火口 11相連通;外殼體2和內殼體1之間的空腔形成內水層12,進水管10的管腔、出水管9 的管腔和火道水箱3內腔分別與內水層12相連通。通過加煤爐口能夠進行加煤或生火,通過清灰爐口 18能夠進行清灰,正常燃燒時無黑煙,通過火道水箱3吸收排煙道6內煙氣的熱量,能夠提高鍋爐的熱效率;通過較大容積的爐膛7,能夠容納較多的煤炭,最長時間可燃燒二十四小時,避免了人員長時間照料和頻繁加煤,一天只需要加一次煤即可。可根據實際需要,對上述一天加一次煤鍋爐作進一步優化或/和改進如附圖1、4所示,爐門包括加煤爐門13、生火爐門14和清灰爐門15 ;外殼體2前側上部自上向下依次有第一加煤爐口 16和第二加煤爐口 17并分別安裝有加煤爐門13和生火爐門14,第一加煤爐口 16的內端與爐膛7上部相連通,第二加煤爐口 17的內端與爐膛7下部相連通;第一加煤爐口 16、第二加煤爐口 17和清灰爐口 18的左部分別固定有鉸軸座,加煤爐門13、生火爐門14和清灰爐門15的左部對應鉸軸座的位置分別有鉸軸孔,加煤爐門13、生火爐門14和清灰爐門15的左部分別通過爐門鉸軸、鉸軸孔和鉸軸座鉸接在外殼體2上,加煤爐門13、生火爐門14和清灰爐門15的外側右部分別固定有U形把手19,加煤爐門13、生火爐門14和清灰爐門15的右部分別通過能夠打開的扣鎖裝置固定在外殼體 2上。通過加煤爐門13能夠方便地添加煤炭,通過生火爐門14能夠進行點火和添加煤炭, 通過清灰爐門15能夠方便地清除灰燼。如附圖1、4、6、7所示,加煤爐門13上方的外殼體2前側有與爐膛7上部相連通的第三加煤爐口 20并安裝有調風添煤爐門21 ;第三加煤爐口 20的左部固定有風煤鉸軸座 22,調風添煤爐門21的左部對應風煤鉸軸座22的位置有風煤鉸軸孔23,調風添煤爐門21 通過風煤爐鉸軸M、風煤鉸軸孔23和風煤鉸軸座22鉸接在外殼體2上,調風添煤爐門21 的外側右部固定有U形把手19,調風添煤爐門21的右部通過能夠打開的扣鎖裝置固定在外殼體2上;調風添煤爐門21上有呈半圓狀的進風口 25并安裝有呈圓盤狀的調風門26, 調風門沈上固定有U形風門手柄27,U形風門手柄27的左右兩端分別固定在調風門沈的外側左右兩邊,調風門26上有位置和形狀與進風口 25相對應的風門孔觀,調風門沈的中心有心軸孔四,對應心軸孔四位置的調風添煤爐門21上有風門軸孔30,調風門沈通過調風心軸31、心軸孔四和風門軸孔30鉸接在調風添煤爐門21上;調風心軸31外端有心軸頭32,心軸頭32底面與調風門沈外側之間安裝有風門彈簧33,風門彈簧33的外端壓緊在心軸頭32的底面上,風門彈簧33的內端壓緊在調風門沈的外側面上。通過調風添煤爐門 21既能夠調節進風量的大小,促進燃燒,還可以用于添加煤炭。風門彈簧33能夠將調風門沈壓緊在進風口 25上,避免縫隙處冒煙。如附圖6、7所示,扣鎖裝置包括門閂板34、閂板鉸軸35和閂板卡座36 ;門閂板34 的左端通過閂板鉸軸35鉸接在爐門上,U形把手19的上端和下端分別固定在爐門外側右部并與爐門之間形成把手孔37,門閂板34的右端穿過把手孔37并伸至爐門右方,對應門閂板34右部的外殼體2外側固定有閂板卡座36,閂板卡座36的上部有閂板卡口 38,門閂板;34的右部通過閂板卡口 38固定在閂板卡座36上。扣鎖裝置既能夠迅速地鎖定爐門又能夠方便地打開。如附圖4、5所示,爐排4下方的內殼體1左右內壁之間有不少于一根的排底換熱管39,出火口 11處的內殼體1左右內壁之間有不少于一根的火口換熱管40 ;排底換熱管39 的左右兩端分別固定連接在爐排4下方的內殼體1左側內壁和右側內壁上,火口換熱管40 的左右兩端分別固定連接在出火口 11處的內殼體1左側內壁和右側內壁上,爐排4左部的內水層12通過排底換熱管39和火口換熱管40的內腔與爐排4右部的內水層12直接連接在一起。通過排底換熱管39和火口換熱管40能夠進一步的吸收熱能,加速左部的內水層 12和右部的內水層12之間的熱量交換。同時,火口換熱管40還有阻擋煤塊,防止其掉下進入存灰腔8的功能。如附圖1、2所示,外殼體2上端左部有出水備用管41。通過選用右部的出水管9 或左部的出水備用管41,布置管路能夠更加方便。如附圖1、2所示,外殼體2上端有溫度計或傳感器安裝孔42。通過溫度計或傳感器安裝孔42能夠安裝溫度計或傳感器,測量內水層12的溫度,或者通過傳感器控制水循環的速度、加煤量、進風口 25的打開程度等,實現自動化控制。如附圖1、2所示,外殼體2的上端面左部和右部分別固定有吊耳43,外殼體2的下端固定有支撐腿44。通過吊耳43能夠方便地吊裝和運輸,通過支撐腿44能夠避免外殼體 2底面受潮銹蝕和因吊裝時碰撞而損壞。以上技術特征構成了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其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最佳實施效果,可根據實際需要增減非必要的技術特征,來滿足不同情況的需求。
權利要求1.一種一天加一次煤鍋爐,其特征在于包括內殼體、外殼體、火道水箱、爐排和煙囪;內殼體內腔的后上部固定有火道水箱,火道水箱的內部固定有不少于一個且貫穿火道水箱的排煙道,內殼體內腔的前下部固定安裝有能放置燃煤的爐排,爐排上方的內殼體內腔形成爐膛,爐排下方的內殼體內腔形成存灰腔;外殼體上端固定有煙囪,外殼體的前側上部有不少于一個且與爐膛相連通的加煤爐口,外殼體的前側下部有與存灰腔相連通的清灰爐口,加煤爐口和清灰爐口外部分別安裝有爐門,外殼體上部有出水管,外殼體下部有進水管;爐排的后端上部與火道水箱下端之間形成出火口,排煙道的上端與煙 相連通,排煙道的下端與出火口相連通;外殼體和內殼體之間的空腔形成內水層,進水管的管腔、出水管的管腔和火道水箱內腔分別與內水層相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天加一次煤鍋爐,其特征在于爐門包括加煤爐門、生火爐門和清灰爐門;外殼體前側上部自上向下依次有第一加煤爐口和第二加煤爐口并分別安裝有加煤爐門和生火爐門,第一加煤爐口的內端與爐膛上部相連通,第二加煤爐口的內端與爐膛下部相連通;第一加煤爐口、第二加煤爐口和清灰爐口的左部分別固定有鉸軸座,加煤爐門、生火爐門和清灰爐門的左部對應鉸軸座的位置分別有鉸軸孔,加煤爐門、生火爐門和清灰爐門的左部分別通過爐門鉸軸、鉸軸孔和鉸軸座鉸接在外殼體上,加煤爐門、生火爐門和清灰爐門的外側右部分別固定有U形把手,加煤爐門、生火爐門和清灰爐門的右部分別通過能夠打開的扣鎖裝置固定在外殼體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天加一次煤鍋爐,其特征在于加煤爐門上方的外殼體前側有與爐膛上部相連通的第三加煤爐口并安裝有調風添煤爐門;第三加煤爐口的左部固定有風煤鉸軸座,調風添煤爐門的左部對應風煤鉸軸座的位置有風煤鉸軸孔,調風添煤爐門通過風煤爐鉸軸、風煤鉸軸孔和風煤鉸軸座鉸接在外殼體上,調風添煤爐門的外側右部固定有U形把手,調風添煤爐門的右部通過能夠打開的扣鎖裝置固定在外殼體上;調風添煤爐門上有呈半圓狀的進風口并安裝有呈圓盤狀的調風門,調風門上固定有U形風門手柄,U形風門手柄的左右兩端分別固定在調風門的外側左右兩邊,調風門上有位置和形狀與進風口相對應的風門孔,調風門的中心有心軸孔,對應心軸孔位置的調風添煤爐門上有風門軸孔,調風門通過調風心軸、心軸孔和風門軸孔鉸接在調風添煤爐門上;調風心軸外端有心軸頭,心軸頭底面與調風門外側之間安裝有風門彈簧,風門彈簧的外端壓緊在心軸頭的底面上,風門彈簧的內端壓緊在調風門的外側面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天加一次煤鍋爐,其特征在于扣鎖裝置包括門閂板、H板鉸軸和閂板卡座;門閂板的左端通過閂板鉸軸鉸接在爐門上,U形把手的上端和下端分別固定在爐門外側右部并與爐門之間形成把手孔,門閂板的右端穿過把手孔并伸至爐門右方,對應門閂板右部的外殼體外側固定有閂板卡座,閂板卡座的上部有閂板卡口,門閂板的右部通過閂板卡口固定在閂板卡座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天加一次煤鍋爐,其特征在于爐排下方的內殼體左右內壁之間有不少于一根的排底換熱管,出火口處的內殼體左右內壁之間有不少于一根的火口換熱管;排底換熱管的左右兩端分別固定連接在爐排下方的內殼體左側內壁和右側內壁上,火口換熱管的左右兩端分別固定連接在出火口處的內殼體左側內壁和右側內壁上,爐排左部的內水層通過排底換熱管和火口換熱管的內腔與爐排右部的內水層直接連接在一起。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天加一次煤鍋爐,其特征在于爐排下方的內殼體左右內壁之間有不少于一根的排底換熱管,出火口處的內殼體左右內壁之間有不少于一根的火口換熱管;排底換熱管的左右兩端分別固定連接在爐排下方的內殼體左側內壁和右側內壁上,火口換熱管的左右兩端分別固定連接在出火口處的內殼體左側內壁和右側內壁上,爐排左部的內水層通過排底換熱管和火口換熱管的內腔與爐排右部的內水層直接連接在一起。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天加一次煤鍋爐,其特征在于外殼體上端左部有出水備用管。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天加一次煤鍋爐,其特征在于外殼體上端左部有出水備用管。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天加一次煤鍋爐,其特征在于外殼體上端有溫度計或傳感器安裝孔。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天加一次煤鍋爐,其特征在于外殼體的上端面左部和右部分別固定有吊耳,外殼體的下端固定有支撐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燃煤水暖鍋爐技術領域,是一種一天加一次煤鍋爐,其包括內殼體、外殼體、火道水箱、爐排和煙囪;內殼體內腔的后上部固定有火道水箱,火道水箱的內部固定有不少于一個且貫穿火道水箱的排煙道,內殼體內腔的前下部固定安裝有能放置燃煤的爐排,爐排上方的內殼體內腔形成爐膛,爐排下方的內殼體內腔形成存灰腔;外殼體上端固定有煙囪,外殼體的前側上部有不少于一個且與爐膛相連通的加煤爐口。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而緊湊,使用方便,其通過內殼體內腔后上部的火道水箱吸收煙氣中的熱量,通過調風添煤爐門調節進風量,加一次煤最長可燃燒二十四小時,避免了人員長時間照料和頻繁加煤,具有熱效率高、安全省力、簡便高效的特點。
文檔編號F24H1/44GK202328754SQ201120443388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0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0日
發明者王書奎 申請人:王書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