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動平衡風量模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新風系統領域,具體涉及自動平衡風量模塊。
技術背景目前在新風系統的圖紙設計中,新風量標準取值不低但在實際使用中人們卻常常抱怨新風量不足,實際原因在于1、新風在運行的過程中調節風量的一個模塊出現問題,它的材質和功能影響了風量的正常運行,導致實際效果不能與設計標準取值一致;2、新風在管道中通常發生前端出風大,后部出風小的狀況,這就需要人工或電能控制調整風口的進出風量,耗時耗力工作量大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自動平衡風量模塊,它不需人工調整風量,依靠風管內氣流壓力來自動控制風量閥門的位置,定位風量大小,在整個壓力差范圍內將氣流保持在預先設定的流量上。為了解決背景技術所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它包含固定卡扣1、密封圈2、風量調節插片3、ABS模塊外殼4、ABS模塊內芯5、硅膠囊風量感應平衡器 6、風量感應口 7、風量調節位8 ;固定卡扣1均勻分布設置在ABS模塊外殼4的外側,密封圈 2設置在ABS模塊外殼4的外側,ABS模塊內芯5設置在ABS模塊外殼4的內側,風量調節插片3設置在硅膠囊風量感應平衡器6的左右兩側,硅膠囊風量感應平衡器6設置在ABS 模塊內芯5的內部中心位置,風量感應口 7設置在硅膠囊風量感應平衡器6的底部,風量調節位8設置在ABS模塊內芯5上。所述的密封圈2有氣密作用,可防止管道和模塊間漏氣。所述的ABS模塊外殼4可防止新風運作中產生的凝露對機器造成腐蝕,以及空氣流通時造成的回聲和噪音。本實用新型內部為硅膠囊風量感應平衡器6,可根據不同風壓自動的收縮或膨脹, 改變硅膠囊截面大小來實現風量恒定,在環境溫度-10°C 60°C,靜壓50 450PA的范圍內,實際風量不超過額定風量的10%,適用于需要定風量的通風系統。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不需人工調整風量,依靠風管內氣流壓力來自動控制風量閥門的位置,定位風量大小,在整個壓力差范圍內將氣流保持在預先設定的流量上。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左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風量調節位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看圖1-3,本具體實施方式
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它包含固定卡扣1、密封圈2、風量調節插片3、ABS模塊外殼4、ABS模塊內芯5、硅膠囊風量感應平衡器6、風量感應口 7、風量調節位8 ;固定卡扣1均勻分布設置在ABS模塊外殼4的外側,密封圈2設置在ABS模塊外殼4的外側,ABS模塊內芯5設置在ABS模塊外殼4的內側,風量調節插片3設置在硅膠囊風量感應平衡器6的左右兩側,硅膠囊風量感應平衡器6設置在ABS模塊內芯5的內部中心位置,風量感應口 7設置在硅膠囊風量感應平衡器6的底部,風量調節位8設置在ABS 模塊內芯5上。所述的密封圈2有氣密作用,可防止管道和模塊間漏氣。所述的ABS模塊外殼4可防止新風運作中產生的凝露對機器造成腐蝕,以及空氣流通時造成的回聲和噪音。本具體實施方式
內部為硅膠囊風量感應平衡器6,可根據不同風壓自動的收縮或膨脹,改變硅膠囊截面大小來實現風量恒定,在環境溫度-10°C 60°C,靜壓50 450PA的范圍內,實際風量不超過額定風量的10%,適用于需要定風量的通風系統。本具體實施方式
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不需人工調整風量,依靠風管內氣流壓力來自動控制風量閥門的位置,定位風量大小,在整個壓力差范圍內將氣流保持在預先設定的流量上。
權利要求1.自動平衡風量模塊,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固定卡扣(1)、密封圈O)、風量調節插片 (3)、ABS模塊外殼0)、ABS模塊內芯(5)、硅膠囊風量感應平衡器(6)、風量感應口(7)、風量調節位⑶;固定卡扣⑴均勻分布設置在ABS模塊外殼(4)的外側,密封圈(2)設置在 ABS模塊外殼的外側,ABS模塊內芯( 設置在ABS模塊外殼的內側,風量調節插片( 設置在硅膠囊風量感應平衡器(6)的左右兩側,硅膠囊風量感應平衡器(6)設置在 ABS模塊內芯( 的內部中心位置,風量感應口(7)設置在硅膠囊風量感應平衡器(6)的底部,風量調節位⑶設置在ABS模塊內芯(5)上。
專利摘要自動平衡風量模塊,它涉及新風系統領域。它包含固定卡扣、密封圈、風量調節插片、ABS模塊外殼、ABS模塊內芯、硅膠囊風量感應平衡器、風量感應口、風量調節位;固定卡扣均勻分布設置在ABS模塊外殼的外側,密封圈設置在ABS模塊外殼的外側,ABS模塊內芯設置在ABS模塊外殼的內側,風量調節插片設置在硅膠囊風量感應平衡器的左右兩側,硅膠囊風量感應平衡器設置在ABS模塊內芯的內部中心位置,風量感應口設置在硅膠囊風量感應平衡器的底部,風量調節位設置在ABS模塊內芯上;本實用新型不需人工調整風量,依靠風管內氣流壓力來自動控制風量閥門的位置,定位風量大小,在整個壓力差范圍內將氣流保持在預先設定的流量上。
文檔編號F24F11/02GK202274582SQ20112040891
公開日2012年6月13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24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24日
發明者蔣天贇 申請人:蔣天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