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烘干滾筒和干混砂漿烘干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烘干滾筒和干混砂漿烘干系統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物料烘干設備,具體地,涉及一種烘干滾筒和干混砂漿烘干系統。
技術背景[0002]烘干滾筒用于烘干固體物料,例如可以用于干混砂漿烘干系統中。現有的烘干滾筒通常包括筒體和設置在筒體內的揚料板。其中,揚料板為彎折預定角度的板狀件,多個揚料板沿筒體的軸向直線排列成列,多列揚料板沿筒體的周向間隔設置。由此,在筒體旋轉時,筒體內的物料被彎折的揚料板挖掘和拋灑,繼而與筒體內的熱氣體進行熱交換,以實現烘干。另外,揚料板的彎折和沿周向設置形成類似螺旋的結構,從而使烘干的物料沿筒體的軸向推進。但是,在使用時,由于揚料板的拋灑作用和物流的重力作用,容易導致沿筒體周向的物料分布不均,并因而產生真空(即風洞),對烘干效率產生不利影響。實用新型內容[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減弱風洞并且具有穩定性和安全性的烘干滾筒。[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烘干滾筒,該烘干滾筒包括筒體,其中, 所述烘干滾筒還包括設置在所述筒體的內壁上彎折方向相同且彎折角度不同的揚料板。[0005]優選地,所述揚料板包括多個第一揚料板和多個第二揚料板,所述第一揚料板的彎折角度大于所述第二揚料板的彎折角度,其中所述多個第一揚料板和所述多個第二揚料板沿所述筒體的內周以螺旋形式間隔排列;并且/或者所述第一揚料板和所述第二揚料板沿所述筒體的軸向交替設置。[0006]優選地,所述第一揚料板和所述第二揚料板可拆卸地設置在所述筒體的內壁上。[0007]優選地,所述第一揚料板的彎折角度為60-120度,所述第二揚料板的彎折角度為 30-60 度。[0008]優選地,所述第一揚料板的高度與所述第二揚料板的高度相同。[0009]優選地,所述烘干滾筒還包括外筒和中筒,所述外筒、所述中筒和所述筒體從外到內依次套設,所述外筒內設置有第三揚料板,所述中筒內設置有第四揚料板。[0010]優選地,所述外筒和所述中筒固定連接,所述中筒和所述筒體固定連接。[0011]優選地,所述第三揚料板的彎折方向與所述第一揚料板和所述第二揚料板的彎折方向相同,但與所述第四揚料板的彎折方向相反。[0012]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干混砂漿烘干系統,其中,該干混砂漿烘干系統包括本實用新型的烘干滾筒。[0013]通過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在筒體內設置不同角度的揚料板,使得物料在彎折角度較大的揚料板的揚料作用下所經歷的拋灑時間較長,并且能夠在彎折角度較大的揚料板中留置部分物料以便繼續拋灑,從而能夠沿筒體的周向較為均勻地分布物料,減弱了風洞的影響,提高了烘干效率。[0014]本實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
部分予以詳細說明。
[0015]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
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但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0016]圖1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烘干滾筒的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0017]圖2是沿圖1中A-A面截取的示意圖;[0018]圖3和圖4是說明第一揚料板和第二揚料板的彎折角度不同的透視圖,其中,圖3 是第一揚料板的透視圖,圖4是第二揚料板的透視圖;[0019]圖5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烘干滾筒和現有的烘干滾筒的風洞分布的示意圖;[0020]圖6是說明第--揚料板的安裝方式的具體實施例的示意圖。[0021]附圖標記說明[0022]10 筒體11第一揚料板12第二揚料板[0023]20 外筒21第三揚料板[0024]30 中筒31第四揚料板[0025]40 基座50驅動電機60托輪 70 滾圈[0026]80 卸料裝置90螺固件具體實施方式
[0027]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0028]在本實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說明的情況下,使用的方位詞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參考附圖所示的上、下、左、右;“內、外”是指相對于各部件本身的輪廓的內、外。另外, 本實用新型中,揚料板為彎折的板狀件,其彎折方式可以是平緩或非平緩的彎折,“彎折角度”指揚料板上彼此延伸方向偏離最大的兩個板部之間的夾角。[0029]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烘干滾筒,該烘干滾筒包括筒體10,其中,所述烘干滾筒還包括設置在所述筒體10的內壁上彎折方向相同且彎折角度不同的揚料板。通過在筒體內設置不同角度的揚料板,使得物料在彎折角度較大的揚料板的揚料作用下所經歷的拋灑時間較長,并且在彎折角度較大的揚料板中能夠留置一部分物料并推進該部分物料,從而物料能夠沿筒體的周向較為均布地分布物料,減小了風洞的大小。[0030]優選地,所述揚料板包括多個第一揚料板11和多個第二揚料板12,所述第一揚料板11的彎折角度a大于所述第二揚料板12的彎折角度b (如圖3和圖4所示),所述多個第一揚料板11和所述多個第二揚料板12沿所述筒體10的內周以螺旋形式間隔排列。[0031]更優選地,所述第一揚料板11和所述第二揚料板12可以沿所述筒體10的軸向交替設置,從而沿筒體10的軸向均勻地進行揚料和拋灑并使適當量的物料經歷較長的拋灑時間。[0032]另外,優選地,所述第一揚料板11和所述第二揚料板12可拆卸地設置在所述筒體 10的內壁上,從而便于在磨損后進行更換或維護。具體地,所述第一揚料板11和所述第二揚料板12可以通過各種適當的方式可拆卸地設置在所述筒體10的內壁上。例如,在圖6所示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揚料板11 (和所述第二揚料板1 可以通過螺固件90安裝在所述筒體10的內壁上。[0033]另外,彎折角度較大有利于使較多的物料經歷較長的拋灑時間,但不利于揚料和拋灑。因此,優選地,所述第一揚料板11的彎折角度a為60-120度,所述第二揚料板12的彎折角度b為30-60度,從而兼顧揚料作用和減弱風洞的作用。[0034]此外,第一揚料板11和第二揚料板12在揚料時首先插入物料中,以挖掘物料并隨后揚料拋灑。因此,優選地,所述第一揚料板11的高度可以與所述第二揚料板12的高度相同,以使第一揚料板11和第二揚料板12在揚料時的挖掘能力基本相同。[0035]圖5示意地顯示了現有技術和本實用新型的烘干滾筒內的風洞大小的對比。如圖 5所示,現有的烘干滾筒中,A-A線右側的區域(Si)為揚灑物流形成的料幕區域,A-A線左側的區域(S2+S3)為風洞區域。本實用新型的烘干滾筒中,B-B線右側的區域(S1+S2)為揚灑物流形成的料幕區域,B-B線左側的區域S3為風洞區域。由此可見,本實用新型的烘干滾筒大大提高了物流的周向均勻分布,并且顯著降低了風洞的大小。[0036]在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中,如圖1和圖2所示,所述烘干滾筒可以包括外筒 20和中筒30,所述外筒20、所述中筒30和所述筒體10從外到內依次套設,所述外筒20內設置有第三揚料板21,所述中筒30內設置有第四揚料板31。其中,物料依次經過筒體10, 筒體10和中筒30之間的空間,以及中筒30和外筒20之間的空間,從而主要在筒體10中進行烘干,并在筒體10和中筒30之間的空間以及中筒30和外筒20之間的空間中進行冷卻。[0037]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理解的是,中筒30和外筒20的作用在于使烘干的物料盡快冷卻,因此中筒30和外筒20并非必須的部件。[0038]優選地,所述外筒20和所述中筒30固定連接,所述中筒30和所述筒體10固定連接,從而通過驅動外筒20使得中筒30和筒體10 —起隨之轉動。[0039]優選地,如圖2所示,所述第三揚料板的21彎折方向與所述第一揚料板11和所述第二揚料板12的彎折方向相同,但與所述第四揚料板31的彎折方向相反。通過這種布置, 雖然筒體10、中筒30和外筒20的旋轉方向相同,但物料在筒體10、筒體10和中筒30之間的空間以及中筒30和外筒20之間的空間中被相應的揚料板推進的方向依次相反,從而筒體10、中筒30和外筒20依次交替地改變物料推進的方向。具體地,物料在筒體10中的推進方向與在中筒30和外筒20之間的空間中的推進方向相同,但與在筒體10和中筒30之間的空間中的推進方向相反。因此,當物料在筒體10內沿筒體10的長度方向從圖1所示的左端推進到右端后,物料將進入筒體10和中筒30之間的空間并從右端推進到左端,最終物料將進入中筒30和外筒20之間的空間并從左端推進到右端。[0040]另外,如圖1所示,所述烘干滾筒還包括驅動電機50、與該驅動電機50連接的托輪 60、與該托輪60連接的滾圈70,所述滾圈70固定連接于所述外筒20。[0041]此外,所述烘干滾筒還可以包括連接到所述外筒20的一端的卸料裝置80,該卸料裝置連接到烘干滾筒的出料口(通常位于筒體10或者中筒30和外筒20之間的空間的一端)。[0042]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種干混砂漿烘干系統,其中,該干混砂漿烘干系統包括本實用新型的烘干滾筒。[0043]以上結合附圖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中的具體細節,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范圍內,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多種簡單變型,這些簡單變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0044]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具體實施方式
中所描述的各個具體技術特征,在不矛盾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任何合適的方式進行組合。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本實用新型對各種可能的組合方式不再另行說明。[0045]此外,本實用新型的各種不同的實施方式之間也可以進行任意組合,只要其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樣應當視為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內容。
權利要求1.一種烘干滾筒,該烘干滾筒包括筒體(10),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滾筒還包括設置在所述筒體(10)的內壁上彎折方向相同且彎折角度不同的揚料板。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滾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揚料板包括多個第一揚料板(11)和多個第二揚料板(12),所述第一揚料板(11)的彎折角度(a)大于所述第二揚料板(12)的彎折角度(b),其中所述多個第一揚料板(11)和所述多個第二揚料板(1 沿所述筒體(10)的內周以螺旋形式間隔排列;并且/或者所述第一揚料板(11)和所述第二揚料板(1 沿所述筒體(10)的軸向交替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烘干滾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揚料板(11)和所述第二揚料板(1 可拆卸地設置在所述筒體(10)的內壁上。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烘干滾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揚料板(11)的彎折角度 (a)為60-120度,所述第二揚料板(12)的彎折角度(b)為30-60度。
5.根據權利要求2-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烘干滾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揚料板(11) 的高度與所述第二揚料板(1 的高度相同。
6.根據權利要求2-4任意一項所述的烘干滾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滾筒還包括外筒(20)和中筒(30),所述外筒(20)、所述中筒(30)和所述筒體(10)從外到內依次套設, 所述外筒00)內設置有第三揚料板(21),所述中筒(30)內設置有第四揚料板(31)。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烘干滾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00)和所述中筒(30)固定連接,所述中筒(30)和所述筒體(10)固定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烘干滾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揚料板的彎折方向與所述第一揚料板(11)和所述第二揚料板(1 的彎折方向相同,但與所述第四揚料板(31) 的彎折方向相反。
9.一種干混砂漿烘干系統,其特征在于,該干混砂漿烘干系統包括根據權利要求1-8 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烘干滾筒。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烘干滾筒,該烘干滾筒包括筒體(10),其中,所述烘干滾筒還包括設置在所述筒體(10)的內壁上彎折方向相同且彎折角度不同的揚料板。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包括所述烘干滾筒的干混砂漿烘干系統。通過在筒體內設置不同角度的揚料板,使得物料在彎折角度較大的揚料板的揚料作用下所經歷的拋灑時間較長,并且能夠在彎折角度較大的揚料板中留置部分物料以便繼續拋灑,從而能夠沿筒體的周向較為均勻地分布物料,減弱了風洞的影響,提高了烘干效率。
文檔編號F26B25/16GK202254751SQ20112031520
公開日2012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26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26日
發明者周日平, 戴彬彬, 黃瑋 申請人: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