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空調器的除濕再熱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空氣調節裝置,特別是一種空調器除濕時利用壓縮機的排氣來再加熱室內空氣的裝置。
背景技術:
在恒溫恒濕精密空調的實際應用中,需要同時控制房間內的溫度和濕度在一定的范圍內。而在濕度的控制中,當房間的濕度超出了設定范圍,需要開啟壓縮機機械制冷的方式來除濕,通過循環房間內的空氣,經過蒸發器,使空氣的水份在蒸發器上冷凝,達到降低空氣含濕量,降低房間內濕度的目的。然而此方式在降低房間濕度的同時,也降低了房間的溫度,為了維持房間的溫度,需要開啟空調中的加熱裝置來補償。傳統的除濕加熱裝置為電加熱,功率1:1的轉化為熱量,十分耗能,而壓縮機的排熱卻被排放至室外,沒有被充分利用,不符合當前節能減排的趨勢。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空調器除濕時利用壓縮機的排氣來再熱室內空氣,從而省去電加熱再熱的裝置。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空調器的除濕再熱裝置,包括由依次連接的壓縮機、冷凝器、儲液罐、膨脹閥以及蒸發器構成的冷媒循環回路,其中冷凝器設置在室外,蒸發器設置在室內,所述除濕再熱裝置在室內還設有采用微通道換熱器結構的再熱盤管,所述再熱盤管通過電磁閥與所述冷凝器并聯連接并設置在所述蒸發器的出風口端。作為以上技術方案的一種優化,所述再熱盤管串聯有單向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空調器的除濕再熱裝置,除濕時利用壓縮機排氣在再熱盤管中放熱來代替電加熱,這樣就節省了利用電能再熱除濕后空氣的能量消耗。本實用新型中使用的再熱盤管采用微通道換熱器,相比于傳統的銅管翅片式換熱器,具有體積小、風阻小、冷媒充注量也小的特點,能更有效地利用余熱,進而提高了整個系統的能效。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
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種空調器的除濕再熱裝置包括由依次連接的壓縮機1、冷凝器2、儲液罐3、膨脹閥4以及蒸發器5構成的冷媒循環回路,其中冷凝器2設置在室外,蒸發器5設置在室內。除此之外,所述除濕再熱裝置在室內還設有再熱盤管6,所述再熱盤管6采用微通道換熱器,通過電磁閥7與所述冷凝器2并聯連接并設置在所述蒸發器5的出風口端。本裝置在制冷循環下工作時,冷媒按
圖1中小箭頭所示的方向流動。從壓縮機1 排出的高壓、高溫冷媒在室外的冷凝器2中放熱冷凝成為中溫高壓的過冷液體并存儲在儲液罐3中,再進入膨脹閥4節流變為低溫低壓兩相物質,然后進入蒸發器5吸熱蒸發,最后返回壓縮機1開始下一循環。當單純只需制冷時,電磁閥7關閉,從壓縮機1中出來的高壓、高溫冷媒進入室外冷凝器2向環境排熱。當需要除濕時,電磁閥7開啟,從壓縮機1中出來的高壓、高溫冷媒分成兩部分,一部分進入到冷凝器2中向室外排熱,另一部分經電磁閥7進入再熱盤管6,與經蒸發器5除濕降溫后的冷風換熱(冷風方向如
圖1中大箭頭所示),使冷風溫度回升至要求的溫度后再送出空調機組,補償加濕過程中溫度的下降。再熱盤管6上串聯有單向閥8,確保在電磁閥7打開時,冷媒不會回流至壓縮機1 中。本實用新型中使用的再熱盤管6采用微通道換熱器,相比于傳統的銅管翅片式換熱器,具有體積小、風阻小、冷媒充注量也小的特點,能更有效地利用余熱,進而提高整個系統的能效。以上所述只是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其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只要是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空調器的除濕再熱裝置,包括由依次連接的壓縮機(1)、冷凝器(2)、儲液罐 (3)、膨脹閥(4)以及蒸發器(5)構成的冷媒循環回路,其中冷凝器(2)設置在室外,蒸發器 (5)設置在室內,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濕再熱裝置在室內還設有采用微通道換熱器結構的再熱盤管(6),所述再熱盤管(6)通過電磁閥(7)與所述冷凝器(2)并聯連接并設置在所述蒸發器(5)的出風口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空調器的除濕再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熱盤管(6) 串聯有單向閥(8)。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空調器的除濕再熱裝置,包括由依次連接的壓縮機、冷凝器、儲液罐、膨脹閥以及蒸發器構成的冷媒循環回路,其中冷凝器設置在室外,蒸發器設置在室內,所述除濕再熱裝置在室內還設有采用微通道換熱器結構的再熱盤管對除濕后的冷風進行加熱,所述再熱盤管通過電磁閥與所述冷凝器并聯連接并設置在所述蒸發器的出風口端。本實用新型除濕時利用壓縮機排氣在再熱盤管中放熱來代替電加熱,這樣就節省了利用電能再熱除濕后空氣的能量消耗;其中再熱盤管采用微通道換熱器,相比于傳統的銅管翅片式換熱器,有體積小、風阻小、冷媒充注量也小的特點,能更有效地利用余熱,進而提高了整個系統的能效。
文檔編號F24F11/02GK202254135SQ201120305320
公開日2012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22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22日
發明者林國華 申請人:珠海銓高機電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