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洗腳盆電熱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洗腳盆電熱管,尤其涉及一種使用更安全,壽命更長的洗腳盆電熱管。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保健,其中使用電機熱洗腳盆對腳部的按摩和浸泡非常適合老年人保健。現有的電加熱洗腳盆的加熱部件,主要是由內設電熱絲的加熱管安裝在水管周圍,當水從水管中流過,電熱絲通電發熱,熱量通過加熱管傳遞給水管,從而加熱洗腳盆內的水。而傳統的電熱絲和加熱管一般分為兩種結構一是在電熱絲外設置單層的加熱管,但這種結構由于內表面與電熱絲直接接觸,外表面直接與水管接觸,容易出現漏電,存在安全隱患;另一種是在電熱絲外設置兩層加熱管,雖然能有效的防止漏電現象,但是電熱絲需要更大的加熱功率才能起到相同的加熱功效,長期使用容易使加熱部件出現老化,縮短電加熱洗腳盆的壽命。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洗腳盆電熱管,解決現有的電加熱洗腳盆加熱管存在漏電隱患和負載過大易老化的問題。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洗腳盆電熱管,包括水管、電熱絲和加熱管,所述的水管通過鋁支架與加熱管緊密接觸,所述的電熱絲安裝在加熱管內,所述的加熱管分為內管和外管,在電熱絲、內管和外管之間均填充有氧化鎂粉,所述的電熱絲通過引出棒與連接電源的插片相連。為使本實用新型起到更好的技術效果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上所述的加熱管有兩根,安裝在水管的兩側。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在上述的引出棒伸出內管處設有硅膠帽,以防止使用過程中氧化鎂粉從開口處外溢,導致加熱絲與內管接觸不良,最終燒壞電熱絲。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上述的鋁支架上安裝有熔斷器和溫控器,以便更好的控制和保護本加熱管,增長其使用壽命。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上述的內管為鐵管,所述的外管為鍍銅管。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雙層加熱管,并在加熱絲、內管和外管之間填充氧化鎂粉,不僅有效的解決了漏電的安全隱患,延長了電熱管的使用壽命而且由于氧化鎂粉的高導熱性,極大的保證了本實用新型的加熱功率。
圖1是本實用新型整體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結構剖視圖;[0015]圖3是圖1的A-A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描述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洗腳盆電熱管,包括水管1、電熱絲2和兩根加熱管,其中兩根加熱管安裝在水管1的兩側,所述的水管1通過鋁支架8與加熱管緊密接觸,所述的電熱絲2安裝在加熱管內,如圖3所示,所述的加熱管分為內管3和外管4,在電熱絲2、內管 3和外管4之間均填充有氧化鎂粉5,所述的電熱絲2通過引出棒6與連接電源的插片7相連。本實施例中,在所述的引出棒6伸出內管3處設有硅膠帽9,以防止使用過程中氧化鎂粉5從開口處外溢,導致加熱絲2與內管接觸不良,最終燒壞電熱絲2 ;所述的鋁支架8上安裝有熔斷器10和溫控器11,以便更好的控制和保護本加熱管,增長其使用壽命,而內管3 優選鐵管,外管4優選鍍銅管。本實施例采用兩根雙層的加熱管,并在加熱絲2、內管3和外管4之間填充氧化鎂粉5,不僅有效的解決了漏電的安全隱患,而且由于氧化鎂粉5的高導熱性,極大的保證了本實用新型的加熱功率。
權利要求1.一種洗腳盆電熱管,包括水管(1)、電熱絲⑵和加熱管,所述的水管⑴通過鋁支架(8)與加熱管緊密接觸,所述的電熱絲( 安裝在加熱管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熱管分為內管(3)和外管(4),在電熱絲(2)、內管(3)和外管(4)之間均填充有氧化鎂粉(5), 所述的電熱絲⑵通過引出棒(6)與連接電源的插片(7)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洗腳盆電熱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熱管有兩根,安裝在水管(1)的兩側。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洗腳盆電熱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引出棒(6)伸出內管 (3)處設有硅膠帽(9)。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洗腳盆電熱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鋁支架(8)上安裝有熔斷器(10)和溫控器(11)。
5.根據利要求2所述的洗腳盆電熱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管(3)為鐵管,所述的外管(4)為鍍銅鐵管。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洗腳盆電熱管,尤其公開了一種使用更安全,壽命更長的洗腳盆電熱管,包括水管(1)、電熱絲(2)和加熱管,所述的水管(1)通過鋁支架(8)與加熱管緊密接觸,所述的電熱絲(2)安裝在加熱管內,所述的加熱管分為內管(3)和外管(4),在電熱絲(2)、內管(3)和外管(4)之間均填充有氧化鎂粉(5),所述的電熱絲(2)通過引出棒(6)與連接電源的插片(7)相連。本實用新型的作用是采用雙層加熱管,并在加熱絲、內管和外管之間填充氧化鎂粉,不僅有效的解決了漏電的安全隱患,延長了電熱管的使用壽命,而且由于氧化鎂粉的高導熱性,極大的保證了本實用新型的加熱功率。
文檔編號F24H9/20GK202166199SQ20112025922
公開日2012年3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21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21日
發明者沈金明, 熊銘剛 申請人:沈金明, 熊銘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