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流道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太陽能集熱器零部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流道管。
背景技術:
太陽能集熱器的流道管主要用于待加熱介質吸收集熱管中的熱量進行加熱使用。 流道管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太陽能集熱器的好壞。現有的流道管都是直通圓管形結構,流道管比較細,這樣的流道管防凍效果差、熱傳遞效果差,并且這些流管道與集熱管的安裝也非常的不方便,需要用到焊接等工序。
發明內容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設計提供一種熱傳遞效果好、 防凍效果好、安裝方便的流道管的技術方案。所述的一種流道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倒“ Ω ”形結構的流道體,流道體中設置流道,流道內壁上設置一圈齒條。所述的一種流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道體的底面為水平面結構,流道體的頂面為水平面結構,頂面的面積大于底面的面積,頂面與底面之間通過設置的圓弧面連接。所述的一種流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道的截面為圓形、橢圓形、圓形或長方形結構。所述的一種流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道體的頂面一側設置插槽。所述的一種流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齒條的截面為波浪形結構或鋸齒形結構。所述的一種流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槽與流道體的頂面一體化成型設置。所述的一種流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槽與流道體的頂面分體連接設置。上述的一種流道管,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整個流道管設計成倒“ Ω ”形結構,頂面的面積大于底面的面積,增大了吸熱面積,且頂面和底面之間通過圓弧面連接,增厚了管壁,增強了防凍性能;在流道中設置齒條,增加了流道中介質與流道的接觸面積,提高熱傳遞效率;在流道體的頂面設置插槽,便于流道體與集熱管或集熱板的安裝。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圖中1_頂面;2-流道體;3-流道;4-底面;5-齒條;6-插槽;7-圓弧面。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說明書附圖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如圖所示,一種流道管包括了流道體2,流道體2為倒“ Ω ”形(倒歐米茄符號)結構,流道體2的頂面1和底面4為水平面結構,頂面1的面積大于底面4的面積,且頂面1
3和底面4之間通過圓弧面7連接。底面4設計成水平面結構提高流道管的平穩性,并且在安裝集熱板時便于安裝工具的固定夾持。頂面1設計成水平面結構便于與集熱板的充分接觸。頂面1和底面4之間通過圓弧面7連接,增加了流道管的壁厚,提高防凍性能。頂面1 上還設置了插槽6,插槽6與頂面1可一體成型也可以分體單獨設置。插槽6中可插接集熱板,安裝方便。流道體2中設置了流道3,流道3的截面為圓形、橢圓形、圓形、長方形或正方形結構,并且在流道3的內壁上設置一圈齒條5,齒條5波浪形齒條或鋸齒形齒條。齒條5的設置增加了流道3中介質與流道3的接觸面積,提高熱傳遞效率。本實用新型的流道管在插槽6中插接集熱管構成太陽能集熱器的吸熱芯板,使用時,在流道管的流道3兩端設置進水管和出水管,進行加熱。
權利要求1.一種流道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倒“ Ω ”形結構的流道體(2),流道體(2)中設置流道 (3),流道(3)內壁上設置一圈齒條(5)。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流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道體(2)的底面(4)為水平面結構,流道體(2)的頂面(1)為水平面結構,頂面(1)的面積大于底面(4)的面積,頂面(1) 與底面(4 )之間通過設置的圓弧面(7 )連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流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道(3)的截面為圓形、橢圓形、長方形或正方形結構。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流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道體(2)的頂面(1)一側設置插槽(6)。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流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齒條(5)的截面為波浪形結構或鋸齒形結構。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流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槽(6)與流道體(2)的頂面 (1) 一體化成型設置。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流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槽(6)與流道體(2)的頂面 (1)分體連接設置。
專利摘要一種流道管,屬于太陽能集熱器零部件技術領域。其包括成倒“Ω”形結構的流道體,流道體中設置流道,流道內壁上設置一圈齒條。上述的一種流道管,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整個流道管設計成倒“Ω”形結構,頂面的面積大于底面的面積,增大了吸熱面積,且頂面和底面之間通過圓弧面連接,增厚了管壁,增強了防凍性能;在流道中設置齒條,增加了流道中介質與流道的接觸面積,提高熱傳遞效率;在流道體的頂面設置插槽,便于流道體與集熱管或集熱板的安裝。
文檔編號F24J2/46GK202101443SQ20112008527
公開日2012年1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28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28日
發明者顧全軍 申請人:顧全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