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緩沖器及具有其的空調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空調器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空調器的緩沖器及具有其的空調器。
背景技術:
如圖I所示,KY-36n移動空調在制冷低風工況時會產生一種令人極不舒服的忽大忽小的嗡嗡聲,研究發現,該聲音產生的根源是壓縮機10’的切向振動和回氣壓力脈動,沿著分液器20’-回氣管30’-蒸發器(圖I中未示出)再傳遞給空調外殼(圖I中未示出),在切向振動及壓力脈動和空調外殼的共同作用下產生了拍頻振動,從而產生了令人難受的嗡嗡聲。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降低壓縮機切向振動和壓力脈動傳播的緩沖器及具有其的空調器。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緩沖器,具有入口和出口,其包括第一彈性管,其上設置多個泄壓孔;第二彈性管,設置于所述第一彈性管外周,其與所述第一彈性管之間形成緩沖腔,所述緩沖腔通過所述第一彈性管上的所述泄壓孔與所述第一彈性管的內部空間相連通。優選地,在所述第一彈性管的兩個端部分別形成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在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處,所述第二彈性管與所述第一彈性管沿周向結合為一體。優選地,所述第一彈性管為鼓形橡膠軟管。優選地,所述第二彈性管為外表層帶金屬絲網的波浪形橡膠軟管。優選地,所述第一彈性管的泄壓孔直徑為O. 5-4mm,泄壓孔的穿孔率為5^-40 ^優選地,所述第一彈性管的最大內徑d2為7. 5-21. 5mm,最大外徑dl為12_35mm。優選地,所述第二彈性管的最大外徑Dl為30_60mm。優選地,所述第二彈性管的長度為40_160mm。優選地,所述第二彈性管的波浪的波峰數為3-10個。優選地,在所述入口處和所述出口處分別設置管接頭。優選地,所述管接頭為銅管接頭,其內徑為6_20mm。進一步地,本發明提供一種空調器,包括回氣管,在所述回氣管上安裝有緩沖器,所述緩沖器具有緩沖腔。優選地,所述空調器的所述緩沖器為前述的緩沖器。本發明針對移動空調嗡嗡聲產生的根源,即壓縮機的切向振動和壓力脈動諧波的傳遞路徑設計,通過在回氣管中設置緩沖器,切斷壓縮機切向振動的傳播途徑和減弱壓力脈動的傳播,達到了消除空調外殼嗡嗡聲的目的。
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I是現有技術的空調器壓縮機管路安裝方式示意圖;圖2是根據本發明的空調器壓縮機管路安裝方式示意圖;圖3是根據本發明的緩沖器縱斷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如圖2所示,將本實施方式的緩沖器4裝設于空調器的回氣管上,從而將回氣管分成了位于分液器2與緩沖器4之間的第一回氣管3及位于緩沖器4與蒸發器之間的第二回氣管5,這樣,空調運行時,壓縮機I產生的切向振動和冷媒壓力脈動會由分液器2傳遞給第一回氣管3再傳遞到緩沖器4,經緩沖器4的阻隔和緩沖作用,較小的切向振動和較小的壓力脈動繼續經第二回氣管5向蒸發器(圖2中未示出)方向傳遞,最終傳遞到移動空調外殼,由于緩沖器4已基本切斷了切向振動傳播途徑和減弱了壓力脈動的傳播,從而到達了消除空調嗡嗡聲的目的。本實施例的緩沖器具有入口 45和出口 46,并包括第一彈性管41和第二彈性管42。如圖3所示,其中,在第一彈性管41的兩個端部,分別形成入口 45和出口 46,在第一彈性管41上設置了多個泄壓孔47。穿有泄壓孔的第一彈性管41因能夠產生膨脹收縮及小孔泄壓作用可減弱壓力脈動的傳播。優選地,如圖3所示,第一彈性管41的形狀設為鼓形(或稱橄欖球形),這樣的設置可以使進入第一彈性管41的流體壓力發生一定變化,且流體受到的流動阻力較小,利于減弱壓力脈動的傳播。優選地,第一彈性管41為橡膠軟管。但是,第一彈性管41可以不做成鼓形,其材料也不限于橡膠,只要第一彈性管41形狀和材料相配合可以滿足緩沖器所需的彈性,也可以做成其它的形狀,例如縱斷面為非對稱的流線型甚至直管段;也可以采用其它材料(其材料的選用有時也需要一定的特殊性能,例如為防止含氟制冷劑的腐蝕,可能需要具有足夠的耐氟性能),例如金屬橡膠或熱塑性彈性體。第二彈性管42設置于第一彈性管41外周,且與第一彈性管41之間形成緩沖腔44,緩沖腔44通過泄壓孔47與第一彈性管41的內部空間相連通。優選地,在入口 45和出口 46處,第二彈性管42與第一彈性管41沿周向結合為一體。優選地,如圖3所示,第二彈性管42的形狀為波浪形,這樣的設置可使第二彈性管具有更好的收縮特性,利于切斷壓縮機I產生的切向振動。優選地,第二彈性管42為外表層帶金屬絲網的橡膠軟管,外表層帶金屬絲網可以增加第二彈性管42的強度,也可以對緩沖器整體形成保護。但是,第二彈性管42可以不做成波浪形,其材料也不限于外表層帶金屬絲網的橡膠,只要第二彈性管42的形狀和材料相配合可以滿足緩沖器所需的彈性以及強度,也可以做成其它的形狀,例如縱斷面為對稱或非對稱的流線型;也可以采用其它材料,例如橡膠或
4熱塑性彈性體。在圖2至圖3所示的具體實施例中,以穿孔式鼓形橡膠軟管作為第一彈性管41,以外表層帶金屬絲網的波浪形橡膠軟管作為第二彈性管42。此時,穿孔式鼓形橡膠軟管的最大內徑d2為7. 5-21. 5mm時最佳,最大外徑dl為12_35mm時最佳,其中最大內徑d2是指鼓形橡膠軟管最突出部分的內徑,最大外徑dl是指鼓形橡膠軟管最突出部分的外徑;鼓形橡膠軟管的泄壓孔的穿孔率在5% -40%為宜,泄壓孔直徑為O. 5-4mm時最佳。外表層帶金屬絲網的波浪形橡膠軟管最大外徑Dl為30-60mm時最佳,長度為40_160mm時最佳,波浪的波峰數為3-10個時最佳。優選地,本實施方式的緩沖器4還具有管接頭43,在入口 45和出口 46兩端分別設置。優選地,將管接頭設置為銅管接頭。優選地,銅管接頭內徑在6_20mm為最佳。本實施方式的緩沖器4的工作過程如下當空調運行時,壓縮機I產生的切向振動會從壓縮機分液器2沿第一回氣管3傳遞到緩沖器4,由于緩沖器4具有非常好的柔性和彈性,通過緩沖器4的拉伸和扭轉變形而消耗掉壓縮機I產生的切向振動,從而實現切斷切向振動的傳播路徑。同樣,當管路中的壓力脈動傳遞到緩沖器4時,由于緩沖器4的第一彈性管41會發生膨脹收縮及小孔泄壓作用而減弱壓力脈動的傳播,而且第一彈性管41與第二彈性管42又組合形成了抗性消聲器,其聲阻抗的變化也有利于消除壓力脈動和噪聲的傳播。通過上述兩方面的綜合作用,緩沖器4可以較好的將壓縮機I的切向振動和壓力脈動的傳播途徑截斷,也即切斷了嗡嗡聲激勵源的傳播途徑,從而實現消除移動空調嗡嗡聲的目的。從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發明上述的實施方式實現了如下技術效果通過柔性緩沖器切斷壓縮機切向振動由回氣管向蒸發器再到空調外殼的傳播途徑;通過第一彈性管41泄壓孔47的泄壓作用和本身的彈性吸收來減弱吸氣壓力脈動的傳播;通過上述兩方面的共同作用消除嗡嗡聲的激勵源,從而實現消除嗡嗡聲的目的。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緩沖器,具有入口(45)和出口(46),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彈性管(41),其上設置多個泄壓孔(47);第二彈性管(42),設置于所述第一彈性管(41)外周,其與所述第一彈性管(41)之間形成緩沖腔(44),所述緩沖腔(44)通過所述第一彈性管(41)上的所述泄壓孔(47)與所述第一彈性管(41)的內部空間相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緩沖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彈性管(41)的兩個端部分別形成所述入口(45)和所述出口(46),在所述入口(45)和所述出口(46)處,所述第二彈性管(42)與所述第一彈性管(41)沿周向結合為一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緩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彈性管(41)為鼓形橡膠軟管。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緩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彈性管(42)為外表層帶金屬絲網的波浪形橡膠軟管。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緩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彈性管(41)的泄壓孔(47)直徑為O. 5-4mm,泄壓孔的穿孔率為5% -40%。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緩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彈性管(41)的最大內徑為7. 5-21. 5mm,最大外徑為 12_35mm。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緩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彈性管(42)的最大外徑為30_60mm。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緩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彈性管(42)的長度為40_160mm。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緩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彈性管(42)的波浪的波峰數為3-10個。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緩沖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入口(45)處和所述出口(46)處分別設置管接頭(43)。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緩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頭(43)為銅管接頭,其內徑為 6_20mm。
12.—種空調器,包括回氣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回氣管上安裝有緩沖器(4),所述緩沖器具有緩沖腔(44)。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器(4)為根據權利要求1-11中任一項所述的緩沖器。
全文摘要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降低壓縮機切向振動和壓力脈動傳播的緩沖器及具有其的空調器。本發明提供的緩沖器,具有入口和出口,其包括第一彈性管,其上設置多個泄壓孔;第二彈性管,設置于所述第一彈性管外周,其與所述第一彈性管之間形成緩沖腔,所述緩沖腔通過所述第一彈性管上的所述泄壓孔與所述第一彈性管的內部空間相連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可以達到消除空調外殼嗡嗡聲的目的。
文檔編號F24F13/24GK102954574SQ20111024025
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19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19日
發明者蘭江華 申請人:珠海格力節能環保制冷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