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太陽能真空管管對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太陽能真空管管對,屬太陽能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能源問題現已成為當今社會的熱點問題,太陽能作為一種清潔的可再生新能源在 解決能源問題方面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太陽能真空集熱管技術,是人類利用太陽能資源 的一個成功范例,以真空集熱管為核心的太陽能熱水器得到了廣泛應用,節能減排成效極 為顯著。現有技術中,中國專利文獻CN201011473Y公開了一種雙U型管承壓式集熱器,包 括集熱塊、真空集熱管和U型內管,所述集熱塊包括保溫層、殼體、U型管接頭、進液管接頭 和出液管接頭、固定桿以及真空集熱管密封塞;所述U型管接頭、進液管接頭和出液管接頭 固定于固定桿,U型內管插入真空集熱管內,所述進液管接頭、U型管接頭和出液管接頭依 次有序地與U型內管密封連接。該技術中,各太陽能真空集熱管之間為平行設置,各U形金屬導熱管連接部之間 的夾角為零度,這樣當太陽處于一定位置時,沿太陽光的照射方向前一個真空集熱管會遮 擋后一個真空集熱管的入射光線,從而影響了太陽能真空集熱管的整體集熱效率。另外,上述各U形金屬導熱管連接部之間的夾角為零度的太陽能真空集熱管在用 于多風沙的環境中時,由于各太陽能真空集熱管大多與地面呈一定角度或者垂直于地面設 置,這樣太陽能真空管暴露于空氣中的面積很大,很容易受到砂石的破壞,造成所述真空管 損壞進而影響到整個集熱系統。
實用新型內容因此,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第一個技術問題是,現有技術中采用多個真空集熱管 的太陽能真空集熱器在實際應用中真空集熱管之間出現擋光的現象,進而提供一種在實際 應用中不會出現擋光現象,集熱效率高的太陽能真空管管對。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第二個技術問題是,現有技術中太陽能真空管容易受到砂石 的破壞,造成所述真空管損壞進而影響到整個集熱系統的現象,進而提供一種在實際應用 中不容易遭受砂石破壞的太陽能真空管管對。為此,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太陽能真空集熱管管對,包括兩端設置開口的保溫 盒,在所述保溫盒內部設有隔熱層,所述隔熱層內設有介質進管和介質出管;還包括分別貫 穿所述兩端開口的第一 U形金屬導熱管和第二 U形金屬導熱管,所述第一 U形金屬導熱管 的介質進口與所述介質進管連接,所述第二 U形金屬導熱管的介質出口與所述介質出管連 接;在所述第一 U形金屬導熱管和第二 U形金屬導熱管外分別套裝設置有真空集熱管。所述第一 U形金屬導熱管的介質出口和所述第二 U形金屬導熱管的介質進口相連 接,且所述第一 U形金屬導熱管和所述第二 U形金屬導熱管連接部之間的夾角大于40°。所述夾角為180°。[0011]在所述真空集熱管的外壁與所述保溫盒的開口側壁之間設置有隔熱墊。所述第一 U形金屬導熱管和第二 U形金屬導熱管相對于所述保溫盒的中分面呈對 稱設置。所述保溫盒底面朝向所述真空管方向延伸設置有兩個固定卡槽。所述每個固定卡槽的長度為所述真空管長度的1/3 2/3。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相比現有技術具有以下優點(1)在實際應用中,由于本實用新型太陽能真空管管對的所述第一 U形金屬導熱 管和所述第二 U形金屬導熱管連接部之間的夾角大于40°,在不同的應用環境選擇不同的 設置,這樣就有效地避免了所述第一 U形金屬導熱管和第二 U形金屬導熱管外設置的真空 集熱管間的擋光現象。此外,設置太陽能真空管管對的所述第一和第二 U形金屬導熱管連接部之間的夾 角大于40°,優選地設置夾角為180°,這樣增加了系統的結構穩定性,對于自然條件惡 劣、風沙很大的地區,這種結構無疑會降低在使用過程中真空管的損壞率;同時,U形金屬 導熱管平鋪連接可以使真空管的更換變得十分的簡單;此外,當兩個太陽能真空管內部U形金屬導熱管之間的夾角α為180°時,可根據 當地維度和風沙情況調節每個真空管組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β,β小于90°,使每個真空 管組在保證結構穩定性的前提下達到最大的吸熱量。在多風砂的應用環境中,這樣就有效 地避免了真空管遭受砂石破壞。(2)本實用新型太陽能真空集熱管管對,所述保溫盒底面朝向所述真空管方向延 伸設置有兩個固定卡槽,對真空管進行固定。因此,與現有技術中的集熱器相比,本實用新 型太陽能真空集熱管管對的所述真空集熱管更加牢靠,實際應用中經久耐用。
圖1為本實用新型太陽能真空集熱管管對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太陽能真空集熱器管管對的剖面結構放大示意圖。圖中附圖標記表示為1-真空集熱管,2-第一 U形金屬導熱管,3-第二 U形金屬 導熱管,4-保溫盒,5-隔熱墊,6-隔熱層,7-介質進管,8-介質出管,9-固定卡槽,10-中分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太陽能真空集熱管管對,包括兩端設置開口的保溫盒4, 在所述保溫盒4內部設有隔熱層6,所述隔熱層6內設有介質進管7和介質出管8。第一 U 形金屬導熱管2和第二 U形金屬導熱管3分別貫穿所述保溫盒4的兩端開口,在所述第一 U形金屬導熱管2和第二 U形金屬導熱管3外分別套裝設置有真空集熱管1。所述真空集熱管1采用現有技術中的玻璃真空管,由玻璃內管、太陽光選擇性吸 收涂層、真空夾層、玻璃外管組成。所述太陽選擇性性吸收涂料通過真空沉積、濺射技術、電 化學處理等工藝均勻地涂在玻璃內管的外表面,用來吸收太陽輻射能。涂有選擇性涂層的 玻璃內管封入玻璃外管內,然后將內外玻璃管之間抽成真空,以減少由于空氣對流和傳導 而引起的熱損失。[0025]從圖2可以清楚地看到,所述第一 U形金屬導熱管2的介質進口與所述載熱介質 進管7連接,所述第二 U形金屬導熱管3的介質出口與所述載熱介質出管8連接,所述第一 U形金屬導熱管2的介質出口和所述第二 U形金屬導熱管3的介質進口相連接。作為優選 的實施方式,所述第一 U形金屬導熱管2和第二 U形金屬導熱管3相對于所述保溫盒的中 分面10呈對稱設置。所述第一 U形金屬導熱管2和所述第二 U形金屬導熱管3連接部之 間的夾角為180°。在所述真空集熱管1的外壁與所述保溫盒4的開口側壁之間設置有隔 熱墊5。作為可以變換的實施方式,所述第一 U形金屬導熱管2和所述第二 U形金屬導熱 管3連接部之間的夾角可以選擇40°到180°之間的任意數值,可以根據不同的應用環境 選擇不同的設置。這樣設置的目的在于,其一是避免所述第一 U形金屬導熱管2和第二 U 形金屬導熱管3外設置的真空集熱管1之間出現擋光現象;其二是在多風砂的應用環境中, 這樣就有效地避免了真空管遭受砂石破壞。所述第一 U形金屬導熱管2和第二 U形金屬導熱管3相對于所述保溫盒4的中分 面呈對稱設置。所述保溫盒4底面延伸設置有朝向所述真空管方向的兩個固定卡槽9,所述 固定卡槽9對所述真空管進行固定。作為可以變換的實施方式,所述每個固定卡槽9的長 度為所述真空集熱管1長度的1/3 2/3之間的任意長度。在所述保溫盒4底面延伸設置有朝向所述真空管方向的兩個固定卡槽9,目的在 于使本實用新型太陽能真空集熱管管對的所述真空集熱管1更加牢靠。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 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 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 變動仍處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中。
權利要求1.一種太陽能真空管管對,包括兩端設置開口的保溫盒,在所述保溫盒內部設有隔熱層,所述隔熱層內設有介質 進管和介質出管;還包括分別貫穿所述兩端開口的第一 U形金屬導熱管和第二 U形金屬導熱管,所述第 一 U形金屬導熱管的介質進口與所述介質進管連接,所述第二 U形金屬導熱管的介質出口 與所述介質出管連接;在所述第一 U形金屬導熱管和第二 U形金屬導熱管外分別套裝設置有真空集熱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U形金屬導熱管的介質出口和所述第二 U形金屬導熱管的介質進口相連接, 且所述第一 U形金屬導熱管和所述第二 U形金屬導熱管連接部之間的夾角大于4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真空管管對,其特征在于所述夾角為180°。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陽能真空管管對,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真空集熱管的 外壁與所述保溫盒的開口側壁之間設置有隔熱墊。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陽能真空管管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形金屬導 熱管和第二 U形金屬導熱管相對于所述保溫盒的中分面呈對稱設置。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太陽能真空管管對,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溫盒底面朝向所述 真空管方向延伸設置有兩個固定卡槽。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太陽能真空管管對,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個固定卡槽的長度 為所述真空管長度的1/3 2/3。
專利摘要一種太陽能真空集熱管管對,包括保溫盒、介質進管和介質出管、第一U形金屬導熱管和第二U形金屬導熱管及其外套裝設置的真空集熱管。所述第一U形金屬導熱管和所述第二U形金屬導熱管連接部之間的夾角大于40°,有效地避免了所述第一U形金屬導熱管和第二U形金屬導熱管外設置的真空集熱管間的擋光現象,應用在多風砂的環境中,可以有效避免真空管遭受砂石破壞。在所述保溫盒底面延伸設置兩個固定卡槽,對所述真空管進行固定,使得所述真空集熱管更加牢靠,實際應用中經久耐用。
文檔編號F24J2/46GK201909479SQ20102070123
公開日2011年7月27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31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31日
發明者卓衛民, 卓宇軒, 左麗, 張亮, 熊一峰, 袁儒正, 高科, 魏穩 申請人:卓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