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太陽能集熱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太陽能集熱器。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全國現代建筑已向中高層建筑發展趨勢,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相結 合太陽能熱利用行業發展的方向。現在,城鄉大部分中高層建筑住宅設計為坡頂面建筑結 構。普通太陽能熱水器已不適用中高層建筑的安裝。分體陽臺壁掛式太陽集熱器已被視為 中高層建筑相結合公認的首選。無論高層還是多層建筑都能安裝,它能實現與建筑一體化
元美結合。從目前市場上以及各廠家現有的分體式太陽集熱器來分析外型差異很大、而內 流道結構基本上大同小異,普遍采用是以下幾種結構一種是普遍采用直插式(或對插式)真空管集熱器,內流道采用不銹鋼薄板通過 氬孤焊或高頻滾焊而成,聯接間采用硅橡膠圈密封,屬于非承壓太陽能集熱器。對中、高層 建筑小區安裝直插式太陽集熱器不太適用,不能承壓,安裝及使用中存在不安全因素。另一種太陽能集熱器內流道采用銅管,并在主管上焊接多個銅盲管,將其熱導管 (介質)一端插入多支銅盲管中,該集熱器內流道屬于承壓太陽能集熱器。其缺點焊接面 多焊接技術要求高,焊接中金屬成份容易析出,使用中容易造成焊接處漏氣、漏液現象;特 別是銅盲管與熱導管間隙配合很小,裝上去就不容易取下,而且造價高,維護成本較大。市場上還有一種太陽能集熱器的內流道結構,一般采用較多的是雙U型管一真空 管式集熱器內流道,通過管內介質導熱傳輸熱量。其缺點焊接面太多,焊接技術要求高,焊 接中金屬成份容易析出,使用中容易造成焊接處漏氣、漏液現象。加工工藝復雜,造價高,難 度大。此結構在現場安裝及維修管內裝介質時,系統排空、灌液有一定困難,安裝不當管內 容易氣堵,影響到集熱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太陽能集熱器,該種太陽能集熱器 不僅承壓性能好,提高導熱效率,而且便于安裝和拆卸,降低維護成本。要解決該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太陽能集熱器,包括框架、集 熱器外殼、集熱器外殼內的位于框架空間中部的內流道,內流道兩側布置的多根真空管,所 述的內流道包括內流道管體、與內流道管體腔體相通的內流道進液管和內流道出液管,每 根真空管內置有熱管,所述的內流道管體由橢圓形基體、橢圓形基體長度方向兩側的間隔 布置的絲扣支管組成,所述的每個絲扣支管的中心線均沿著橢圓形基體橫截面的X軸向, 所述的每根真空管內的熱管與絲扣支管螺紋連接。所述的橢圓形基體長度方向兩側的間隔布置的絲扣支管對稱設置。所述的橢圓形基體橫截面的外輪廓的橢圓長軸為60 100毫米,橢圓短軸為 20 50毫米。[0011]所述的內流道與集熱器外殼之間設置有雙層保溫層。所述的真空管尾部具有高度可調的的尾托和尾托座。所述的內流道的材料為銅或者不銹鋼。所述的內流道進液管由進水管圓弧段和進水管延伸段組成,所述的進水管延伸段 的端部與內流道出液管的端部相鄰。進水管圓弧段處設置有排液孔和與排液孔適配的密封螺釘。本實用新型太陽能集熱器采用這樣的結構,不僅承壓性能好,提高導熱效率,而且 便于安裝和拆卸,降低維護成本,運行安全,延長使用壽命。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太陽能集熱器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太陽能集熱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
圖1所示的內流道連接放大結構示意圖;圖3為
圖1、圖2所示的內流道結構示意圖;圖4為另一種結構的內流道示意圖;在
圖1、圖2、圖3、圖4中,1、集熱器外殼體;2、內流道;3、真空管;4、框架;5、尾托; 6、尾托座;7、隔熱帽;8、雙層保溫層;9、外孔圈;10、絲扣支管;11、熱管;12、熱管連接件; 13、導熱環狀片;14、橢圓形基體;15、內流道進液管;16、內流道出液管;17、密封螺釘;18、 排液孔;19、進水管延伸段;20、進水管圓弧段。
具體實施方式
如
圖1、圖2、圖3所示,太陽能集熱器包括集熱器外殼體1、框架4、內流道2、雙層 保溫層8、熱管11、外孔圈9、隔熱帽7、熱管連接件12、導熱環狀片13、真空管3、尾托5、尾 托座6,集熱器外殼體1內布置有位于框架空間中部的內流道2,內流道2兩側布置有多根 真空管3,真空管3尾部具有高度可調的尾托5和尾托座6,內流道2與集熱器外殼體1之 間具有雙層保溫層。內流道2包括內流道管體、與內流道管體腔體相通的內流道進液管15 和內流道出液管16,內流道管體由橢圓形基體14、橢圓形基體14長度方向兩側的間隔布置 的絲扣支管10組成,橢圓形基體就是橫截面為橢圓的長管,焦點在平行于真空集熱管中心 線的X軸上,所述的每個絲扣支管10的中心線均沿著橢圓形基體14橫截面的X軸向,所述 的每根真空管內的熱管11與絲扣支管10螺紋連接。橢圓形基體14橫截面的外輪廓的橢 圓長軸為60 100毫米,橢圓短軸為20 50毫米,內流道2的材料采用紫銅或者不銹鋼。圖4示出了另一種結構的內流道,內流道包括內流道管體、與內流道管體腔體相 通的內流道進液管和內流道出液管16,內流道進液管由進水管圓弧段20和進水管延伸段 19組成,進水管圓弧段20處具有排液孔17,其配有密封螺釘18,進水管延伸段19的端部與 內流道出液管16的端部相鄰。這樣,就使內流道進液管和內流道出液管可在同側安裝,能 減少安裝工人在高處作業的工作量,方便安裝和拆卸。這樣的內流道結構還可以適用將真 空管橫置,降低太陽能集熱器的高度,增大抗風能力。本實用新型太陽能集熱器采用上述結構,特點如下1、采用橢圓形銅管或不銹鋼材料,其結構及造型、與眾不同、具有獨創性。[0027]2、熱管聯接為螺旋絲扣密封結構,密封安全可靠。3、真空管內不通水,確保熱水系統正常運行。而且傳導熱效率高。4、內流道的橢圓形基體X向截面尺寸比相同圓形管截面尺寸要寬大,承壓性能 好,提高導熱效率,運行安全,使用壽命長,適合于雙側式太陽集熱器內流道運用。5、采用雙層保溫層,適于高寒地區四季使用;6、內流道采用橢圓形基體結構,簡化了加工制作工藝,減少焊接工作量,能避免出 現焊接處漏氣、漏液現象,在安裝及維護中,折裝、更換熱管方便,降低維護成本。本實用新型太陽能集熱器不局限于上述結構,內流道還可以采用其他變形結構, 例如圖3所示的內流道的進液管中心線和內流道出液管中心線均可垂直于橢圓形基體的 中心線,且內流道進液管和內流道出液管位于橢圓形基體的同一側。內流道還可以采用其 他衍生擴展幾何造型,顯然本太陽能集熱器具體實現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 本實用新型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的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實用新型 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太陽能集熱器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太陽能集熱器,包括框架(9)、集熱器外殼體(1)、集熱器外殼體(1)內的位于 框架空間中部的內流道0),內流道⑵兩側布置的多根真空管(3),所述的內流道⑵包 括內流道管體、與內流道管體腔體相通的內流道進液管(1 和內流道出液管(16),每根真 空管⑶內置有熱管(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流道管體由橢圓形基體(14)、橢圓形基 體(14)長度方向兩側的間隔布置的絲扣支管(10)組成,所述的每個絲扣支管(10)的中心 線均沿著橢圓形基體(14)橫截面的X軸向,所述的每根真空管內的熱管(11)與絲扣支管 (10)螺紋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集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橢圓形基體(14)長度方 向兩側的間隔布置的絲扣支管(10)對稱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陽能集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橢圓形基體(14)橫 截面的外輪廓的橢圓長軸為60 100毫米,橢圓短軸為20 50毫米。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陽能集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流道( 與集熱 器外殼(1)之間設置有雙層保溫層。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陽能集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空管(8)尾部具 有高度可調的的尾托(10)和尾托座(11)。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陽能集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流道O)的材料 為銅或者不銹鋼。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集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流道進液管(1 由進 水管圓弧段00)和進水管延伸段(19)組成,所述的進水管延伸段(19)的端部與內流道出 液管(16)的端部相鄰。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太陽能集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水管圓弧段00)處設 置有排液孔(18)和與排液孔(18)適配的密封螺釘(17)。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太陽能集熱器,包括框架、集熱器外殼、集熱器外殼內的位于框架空間中部的內流道,內流道兩側布置的多根真空管,所述的內流道包括內流道管體、與內流道管體腔體相通的內流道進液管和內流道出液管,每根真空管內置有熱管,所述的內流道管體由橢圓形基體、橢圓形基體長度方向兩側的間隔布置的絲扣支管組成,所述的每個絲扣支管的中心線均沿著橢圓形基體橫截面的X軸向,所述的每根真空管內的熱管與絲扣支管螺紋連接。本實用新型太陽能集熱器采用這樣的結構,不僅承壓性能好,提高導熱效率,而且便于安裝和拆卸,降低維護成本,運行安全,延長使用壽命。
文檔編號F24J2/52GK201852316SQ20102055298
公開日2011年6月1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29日 優先權日2010年9月29日
發明者蘇增壽 申請人:蕪湖貝斯特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