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灶具底殼及帶有該種底殼的灶具的制作方法
灶具底殼及帶有該種底殼的灶具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灶具及其零部件領域,尤其涉及灶具底殼。背景技術:
現有的灶具底殼基本上都是用拉伸鋼板做深拉伸而成型的,模具造價很高。而且, 一旦模具制成,便很難再做修改。特別是,隨著消費者需求的日益多樣化和產品更新換代的加速,灶具底殼模具不得不經常做出修改,一旦修改,多數情況下便要重新制作模具,極大地增加了生產成本,這也已成為抬高灶具整體成本的一個重要因素。一種典型的拉伸成型的灶具底殼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領域,關于降低灶具底殼模具成本這一問題,一直以來都沒有提出很好的解決方案,致使灶具整體成本居高不下
發明內容正是為解決以上技術難題,本發明提出一種灶具底殼及帶有該種底殼的灶具。本發明提出的灶具底殼,由一金屬板折彎后成形;所述金屬板,包括底板以及與該底板的各邊相連的延伸部;所述各延伸部,用于分別折彎后形成所述灶具底殼的側壁;所述底板,用作所述灶具底殼的底壁。優選的,所述各延伸部在折彎前與所述底板處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底板和各延伸部為一體成形結構。優選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為矩形或正方形結構。優選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為黃金矩形結構。優選的,所述延伸部的數量為四個;所述各延伸部的上下兩個表面均為矩形結構, 且各延伸部的寬度相同;所述各延伸部,用于分別向上折彎90度后形成所述灶具底殼的側壁。優選的,所述各延伸部的外沿部分分別設置有邊沿部;所述各邊沿部,用于分別折彎后形成翻邊。優選的,所述各邊沿部,用于分別向外側折彎90度后形成翻邊;所述各邊沿部的上下兩個表面均為矩形結構。優選的,所述各邊沿部的上下兩個表面均為等腰梯形結構;所述各邊沿部,用于分別沿所對應的等腰梯形的上底處向外側折彎90度后形成翻邊;形成翻邊后,相鄰的兩個邊沿部所對應的等腰梯形的腰相互貼合在一起。優選的,相鄰的兩個側壁連接在一起。優選的,相鄰的兩個側壁通過焊接、鉚接、螺釘連接或粘結的方式連接在一起。優選的,相鄰的兩個延伸部中有一個在其與另一個延伸部相鄰的一端設置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與其所處的延伸部為一體成形結構;所述固定片上設置有至少一個螺釘孔或鉚釘孔,相鄰的另一個延伸部上也對應設置有螺釘孔或鉚釘孔;折彎形成側壁后,所述固定片,用于折彎后貼合于相鄰的另一個延伸部上,進行鉚接或螺釘連接。
本發明還提出一種灶具,其設置有如上所述的灶具底殼。優選的,所述灶具為燃氣灶或電磁爐或燃氣灶與電磁爐組合灶具。本發明的有益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采用本發明技術方案,相應的灶具底殼模具制作簡單且修改方便,可極大地降低模具成本,相比于傳統的拉伸成型的灶具底殼所使用的模具,可以節省成本80%以上;2、還可縮短灶具底殼的加工制造時間,提高生產效率。
圖1是一種現有的灶具底殼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一種用于制造灶具底殼的金屬板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一種灶具底殼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發明另一種灶具底殼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底板,2-延伸部,3-邊沿部,4-固定片。
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方案以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結合附圖和優選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本發明提出一種灶具底殼實施例,該灶具底殼由一金屬板折彎后成形。具體地,首先將一塊整板沖成折彎前的金屬板,然后通過折彎模,將該金屬板折彎、進一步加工后制成灶具底殼。該金屬板,包括底板1以及與該底板1的各邊相連的延伸部2。各延伸部2,用于分別折彎后形成灶具底殼的側壁。而底板1,則用作所述灶具底殼的底壁。本發明一種用于制造灶具底殼的金屬板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該金屬板包括底板1和沿該底板1的各邊水平延伸出的延伸部2,各延伸部2在折彎前與底板1處于同一水平面上。底板1和各延伸部2為一體成形結構。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底板1和各延伸部2是一體的,“底板1的各邊”實質上是指底板1與各延伸部2的分界線處。相應地, “延伸”也僅是一種形象的表達。底板1,用作灶具底殼的底壁。底板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為矩形結構。所謂底板1的上表面,是指使用狀態下朝上的那個表面,在該底板1的上表面上安裝、放置各種灶具器件。所謂底板1的下表面,是指使用狀態下朝下的那個表面。考慮到金屬板具有厚度,底板1整體上屬于長方體結構。由于底板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采用矩形結構,則延伸部2共有四個。折彎前,金屬板水平放置時,各延伸部2的上下兩個表面為矩形結構。其實,考慮到金屬板具有厚度,各延伸部2在結構上屬于長方體。各延伸部2在垂直于其所連接的底板1的那個邊的方向上的寬度相等。各延伸部2的外沿部分分別設置有邊沿部3。所謂外沿部分,是指延伸部2的與其所連接的底板1的邊相平行的那個邊沿。 各邊沿部3,用于分別折彎后形成翻邊。翻邊,用于支撐灶具面板。折彎前,金屬板水平放置時,各邊沿部3的上下兩個表面為矩形結構。其實,考慮到金屬板具有厚度,邊沿部3在結構上屬于長方體。本發明一種灶具底殼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3所示,其是由圖2所示金屬板折彎后制成的。而該灶具底殼的側壁,是由各延伸部2分別向上折彎90度后形成的。各延伸部2分別向上折彎90度形成灶具底殼的側壁后,則底板1的上表面被四個側壁包圍,此時將各邊沿部3分別向外側折彎90度后形成翻邊。所謂外側,是相對于灶具底殼的整體結構而言的,即偏離灶具底殼的那一側。四個延伸部2中有兩個相對的延伸部2的兩端分別設置有一個固定片4,該固定片4與其所處的延伸部2為一體成形結構。固定片4上設置有兩個鉚釘孔。固定片4,用于折彎后貼合于相鄰的另一個延伸部2上,進行鉚接。相應地,相鄰的那個延伸部2上也對應設置有兩個鉚釘孔。 以上僅是本發明的部分優選實施例,對某些技術特征進行修改和替換還可以得到其他的實施例。如,底板1設置為正方形結構或黃金矩形結構。再如,將相鄰的兩個延伸部 2折彎后形成的側壁通過焊接、螺釘連接或粘結的方式連接在一起。再如,用作灶具底殼的底壁的底板1也可以采用不規則的形狀,延伸部2的形狀則滿足折彎后與底板1 一起組成一個灶具底殼的要求,其中圖4所示便是一種典型的方案,該方案也設置有底板1、延伸部 2、邊沿部3和固定片4,且灶具底殼的側壁是由延伸部2折彎后形成的,而與以上實施例有所不同的是該方案中的底板1在整體結構上并非屬于長方體,而是在一邊處設置有一凸起。再如,各邊沿部的上下兩個表面均為等腰梯形結構,各邊沿部分別沿對應的等腰梯形的上底處向外側折彎90度后形成翻邊。所謂外側,是相對于灶具底殼的整體結構而言的,即偏離灶具底殼的那一側。形成翻邊后,相鄰的兩個邊沿部對應的等腰梯形的腰相互貼合在一起,即四個翻邊連接在一起,連接處形成90度直角。本發明還提出一種灶具實施例,其設置有如上所述的灶具底殼。該灶具可以是燃氣灶或電磁爐或燃氣灶與電磁爐組合灶具。需要附加說明的是,本發明不應該被理解為僅限于以上所描述的實施方式,而是應該被理解為覆蓋了本發明權利要求結合說明書揭示內容而確定的所有可能的實施情況。
權利要求
1.一種灶具底殼,其特征在于 該灶具底殼由一金屬板折彎后成形;所述金屬板,包括底板以及與該底板的各邊相連的延伸部; 所述各延伸部,用于分別折彎后形成所述灶具底殼的側壁; 所述底板,用作所述灶具底殼的底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底殼,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延伸部在折彎前與所述底板處于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底板和各延伸部為一體成形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灶具底殼,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為矩形或正方形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灶具底殼,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為黃金矩形結構。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灶具底殼,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部的數量為四個;所述各延伸部的上下兩個表面均為矩形結構,且各延伸部的寬度相同; 所述各延伸部,用于分別向上折彎90度后形成所述灶具底殼的側壁。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灶具底殼,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延伸部的外沿部分分別設置有邊沿部;所述各邊沿部,用于分別折彎后形成翻邊。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灶具底殼,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邊沿部,用于分別向外側折彎90度后形成翻邊; 所述各邊沿部的上下兩個表面均為矩形結構。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灶具底殼,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邊沿部的上下兩個表面均為等腰梯形結構;所述各邊沿部,用于分別沿所對應的等腰梯形的上底處向外側折彎90度后形成翻邊; 形成翻邊后,相鄰的兩個邊沿部所對應的等腰梯形的腰相互貼合在一起。
9.根據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灶具底殼,其特征在于 相鄰的兩個側壁連接在一起。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灶具底殼,其特征在于相鄰的兩個側壁通過焊接、鉚接、螺釘連接或粘結的方式連接在一起。
11.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灶具底殼,其特征在于相鄰的兩個延伸部中有一個在其與另一個延伸部相鄰的一端設置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與其所處的延伸部為一體成形結構;所述固定片上設置有至少一個螺釘孔或鉚釘孔,相鄰的另一個延伸部上也對應設置有螺釘孔或鉚釘孔;折彎形成側壁后,所述固定片,用于折彎后貼合于相鄰的另一個延伸部上,進行鉚接或螺釘連接。
12.設置有如以上任意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灶具底殼的灶具。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具為燃氣灶或電磁爐或燃氣 灶與電磁爐組合灶具。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出一種灶具底殼及帶有該種底殼的灶具。本發明提出的灶具底殼,由一金屬板折彎后成形;所述金屬板,包括底板以及與該底板的各邊相連的延伸部;所述各延伸部,用于分別折彎后形成所述灶具底殼的側壁;所述底板,用作所述灶具底殼的底壁。采用本發明技術方案,相應的灶具底殼模具制作簡單且修改方便,可極大地降低生產成本。
文檔編號F24C7/00GK102384508SQ20101027489
公開日2012年3月21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30日 優先權日2010年8月30日
發明者劉申昌, 楊萌, 陶家斌 申請人:博西華電器(江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