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真空保溫快速電熱水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多種水家電,尤其涉及一種具有真空夾層保溫的快速電熱水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公知的電熱水器主要分為兩種,一種為儲水式容積型電熱水器,一種為即熱式電熱水器。普通儲水式電熱水器相對即熱式電熱水器,功率小而熱水流量大,適合普通用 戶家庭需要。主要構造由儲水金屬內膽,保溫材料層,外殼和發熱管組成。但普遍存在體積 大,散熱面積就大,受安裝環境限制,且加熱時間長,用戶等待時間也就長,特別是大容積儲 水式電熱水器產品。即熱式電熱水器由于打開水閥出水的同時才會自動加熱,所需功率大, 幾乎不需要等待時間,體積小巧,但熱水流量較小且只適合于符合電路要求的部分用戶。為 了解決以上難題,許多廠家都在著力開發更保溫更厚的保溫材料和更耐腐蝕的內膽。但還 是普遍存保溫材料保溫效率不高,熱損大,體積較大,安裝不方便,使用時調溫麻煩,熱水使 用效率低等問題。此外因為普遍使用的是金屬內膽,所以還存在較大的漏電和金屬離子腐 蝕的風險。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在電熱水器普遍存在的熱損大,效率低,體積大,等待時間長,安裝不 方便,使用時調溫麻煩等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使用能承受一定壓力的真空貯水膽,不需單 獨排氣管,不需單獨溫控器,而更安全簡單,且體積小巧的具有真空夾層高效保溫的快速電 熱水裝置。因為選用的是目前保溫效率最高且能承受一定壓力的真空保溫瓶膽,是結構簡 單,安全高效,節能節水,體積小巧,加熱快速,自動控溫的低功率真空保溫快速電熱水器。 本發明也可以使用內壁加厚,容量更大的真空貯水瓶以滿足多種使用需求。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解決上述問題一種真空保溫快速電熱水裝置。包括進出水管和電熱真空保溫系統,所述電熱真 空保溫系統包括真空貯水瓶和瓶塞,所述瓶塞能以密封形式封塞在頂部開口或底部開口的 鍍膜玻璃真空保溫瓶膽或真空不銹鋼內膽的瓶口上,而組合成具有真空夾層保溫的快速電 熱水裝置,包括一進水管道,一出水管道,一自動電熱器;所述進水管道,出水管道,自動電 熱器均以密封方式穿越所述瓶塞伸入到所述真空貯水瓶中貯水腔內。為了使真空貯水瓶高效保溫且體積小巧,所述瓶塞能配合含有真空夾層的鍍膜玻 璃真空保溫瓶膽(熱水瓶膽),或與熱水瓶膽基本原理構造相似的近似圓柱體的真空不銹 鋼膽,而組合成方便實用的電熱水裝置。也可以配合內壁加厚,容量更大的真空貯水瓶以滿 足多種使用需求。為了讓真空貯水瓶里的熱水合理分布并穩定排出,利用冷熱水對流原理,將所述 真空貯水瓶內的進水管道的管口設置在所述真空貯水瓶中貯水腔體的中下部。為了不讓高 速進來的冷水過快攪亂熱水區熱水的穩定,在真空貯水瓶內的進水管道口處設有水流緩沖
直ο
為了讓真空貯水瓶里的氣體充分及時排出且有比較穩定的熱水排出,利用冷熱水對流原理,將伸入至所述真空貯水瓶內的出水管道的管口設置在所述真空貯水瓶中貯水腔 體的中上部。當所述真空貯水瓶的瓶口位于所述真空貯水瓶的頂部時,為了不讓熱水通過進水 管和出水管直接與外界發生對流,利用冷熱水對流的特性,將所述進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各 位于瓶口上端的部分設置成接近水平或向下,有效阻斷對流串溫,從而達到保溫的目的。為了使真空保溫快速電熱水器的出水溫度方便可調。可在貯水瓶外的進水管和出 水管之間連接一直通水管,直通水管上設置水流速可調裝置,以控制直通水管里的水流量 來控制進水與出水的混合比例,從而達到最終出水溫度可調控的目的。本發明可以在所述真空貯水瓶與所述瓶塞之間涂以粘合劑或以瓶蓋等物理外力 方式加強所述真空貯水瓶與所述瓶塞之間的耐壓性及密封性,可使用內腔壁加厚的真空熱 水瓶以增強其耐壓性能,以滿足多種使用需求。為了不讓真空貯水瓶在工作時受到較大的壓力。本發明可以在貯水瓶外的進水管 上面設置減壓水閥或穩壓水閥。本發明可以采用前控式而在真空貯水瓶外的進水管上設置 控制水閥,也可以采用后控式在真空貯水瓶外的出水管上設置控制水閥,可以在真空貯水 瓶外的進水管或出水管上設置超壓自動泄壓裝置,而能滿足多種環境的使用要求。本發明的真空保溫快速電熱水裝置,所述自動電熱器至少自帶一個電發熱元件和 至少一個溫控元件,且至少有一個電發熱元件位于所述真空貯水腔體中下部。所述自動電 熱器通過其自帶的溫控元件監測水溫并自動控制電發熱部分,而能自動控制水溫。由于使 用的是體積靈活小巧且保溫效率最高的鍍膜玻璃真空保溫瓶膽,因此保溫效果好,比普通 儲水式電熱水器的散熱量節省90%以。體積輕便且熱水穩定,貯水溫度可在沸點溫度內任 意設置,出水溫度方便可調。電熱保溫系統由一個或多個所述電熱真空貯水瓶的進水管和 出水管相串聯或并聯連接組成。而可適用于多種環境的使用要求。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為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與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
,進一步闡述本發明。參見圖1。真空保溫快速電熱水裝置包括真空貯水瓶1,以密封形式安裝在真空貯 水瓶1的瓶口上的瓶塞2,真空貯水瓶1選用的是含有真空夾層的鍍膜玻璃真空保溫瓶膽, 或是含有真空夾層的不銹鋼膽。在瓶塞2上面固定有進水管道3,出水管道4,電加熱器5。 真空貯水瓶1外面的進水管道3和出水管道4之間連接的直通水管上設置有可調流速裝置 6。瓶塞2以密封方式塞封在真空貯水膽1的瓶口上,并能使瓶塞2與真空貯水膽1之間密封且能承受一定壓力。進水管3,出水管4,自動電熱器5,均以密封方式穿越瓶塞2伸進至真空貯水瓶1內。為了能使真空貯水瓶1里的熱水合理分布并排出,而使真空貯水瓶1中貯水腔內 的進水管道3的管口設置在真空貯水瓶1中貯水腔體的中下部。為了不使快速的冷水過快 攪亂熱水區熱水的穩定。而在真空貯水瓶1內的進水管道3的管口上設置了水流緩沖裝置。為了讓真空貯水瓶1里面的空氣充分及時排出并有比較穩定的熱水排出,而把真 空貯水瓶1中空腔內的出水管道4的管口設置在或靠近真空貯水瓶1中貯水腔的中上部。為了合理加熱真空貯水瓶1里的水,自動電熱器5由電發熱部分和自動溫控部分 組成。自動電熱器5的自動溫控部分由一個或多個溫控元件連接組成。自動電熱器5的 電發熱部分由一個或多個電熱元件組成,且其中至少一個發電熱元件位于貯水腔體的中下 部。自動電熱器5的溫控元件與電發熱元件組合連接成能自動控制電發熱部分,達到可設 置并能自動控制水溫的目的。本發明在位于真空貯水瓶1外的進水管3和出水管4之間連接一直通水管,直通 水管上設置水流速可調裝置6。實施例2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其工作的基本物理結構與實施例1相同,不同 之處在于真空貯水瓶1的瓶口位于真空貯水瓶1的頂部。將進水管3和出水管4各位于瓶 塞2上端的部分設置成接近水平或向下,有效阻斷對流串溫,并在瓶塞2上表面覆蓋保溫材 料而達到保溫的目的。以上顯示和描述揭示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 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 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 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本發明要求保護的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有所附的權利要求書 及其等。
權利要求
一種真空保溫快速電熱水裝置。包括進出水管和電熱真空保溫系統,所述電熱真空保溫系統包括真空貯水瓶和瓶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塞能以密封形式封塞在頂部開口或底部開口的鍍膜玻璃真空保溫瓶膽或真空不銹鋼內膽的瓶口上,而組合成具有真空夾層保溫的快速電熱水裝置,所述瓶塞包括一進水管道,一出水管道,一自動電熱器;所述進水管道,出水管道,自動電熱器均以密封方式穿越所述瓶塞伸入到所述真空貯水瓶中貯水腔內。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真空保溫快速電熱水裝置,其特征在于伸入至所述真空貯水瓶 內的所述進水管道的管道口位于所述真空貯水瓶中貯水腔體的中下部,且所述管口設有水 流緩沖裝置。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真空保溫快速電熱水裝置,其特征在于伸入至所述真空貯水瓶 內的所述出水道管的管道口位于所述真空貯水瓶中貯水腔體的中上部。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真空保溫快速電熱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動電熱器包括電 發熱部分和自動溫控部分;所述電發熱部分由一個或多個電發熱元件組成,所述自動溫控 部分由一個或多個溫控元件連接組成。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真空保溫快速電熱水裝置,其特征在于當所述真空貯水瓶的瓶 口位于所述真空貯水瓶的頂部時。所述進水管道和所述出水管道各靠近所述瓶口上端的部 分成接近水平或向下。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真空保溫快速電熱水裝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真空貯水瓶外 的所述進水管和所述出水管之間連接直通水管,且直通水管上設置水流速可調裝置。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真空保溫快速電熱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熱真空保溫系統 由一個或多個所述電熱真空貯水瓶組成,所述電熱真空貯水瓶間所述進水管道和所述出水 管道相串聯或并聯而連接組合成一個可以提供熱水的整體。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高效節能且輕便自動控溫的真空保溫快速電熱水裝置。所述裝置包括真空貯水瓶和瓶塞,所述瓶塞能以密封形式封塞在頂部開口或底部開口的鍍膜玻璃真空保溫瓶膽或真空不銹鋼內膽的瓶口上,而組合成具有真空夾層保溫的快速電熱水裝置,包括以密封形式穿越所述瓶塞的進水管道,出水管道,自動電熱器;本發明由于選用保溫效率最高的真空貯水瓶,相比普通儲水式電熱水器保溫效果好,節能率達90%以上,不需因保溫而頻繁對水加熱,且結構簡單,性能穩定,輕便靈活,加熱速度快,熱水輸出率高。可使用非金屬的玻璃內膽,而不會腐蝕,使用更安全,使用壽命大大增長。由于使用精確自動控溫和混水閥調溫,從而使用更方便,節能,節水。
文檔編號F24H9/20GK101832635SQ20101020010
公開日2010年9月15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5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5日
發明者吳爭光 申請人:吳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