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防凍排空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太陽能熱水器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防凍排空裝置。
背景技術:
由于目前在北方地區的冬季,室外的太陽能熱水器水桶與室內水龍頭之間的管道 容易出現結冰凍堵現象,導致熱水無法排出甚至管道破裂。另一方面,對于樓層較低的用 戶,每次使用熱水之前都要首先排掉管道中大量的涼水,造成很大浪費,因此有效的管道排 空裝置顯得十分必要。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防凍排空裝 置,它可有效對管道進行排空,防止出現接冰凍堵現象。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該防凍排空裝置,包括排空閥、 充氣裝置,所述排空閥包括閥體、水門、柱塞、小球;閥體設為空腔式,閥體的頂部設有可與 水箱進出水管道連接的上進出水口 ;閥體的底部設置下進出水口 ;所述水門為內徑上寬下 窄的筒狀;水門同軸固設在閥體內腔中且水門與閥體內壁之間形成一空腔,該空腔中置有 一小球,在水門的一側設有可供小球穿過的開口 ;水門內同軸設置有與之配合控制水門開 閉的柱塞,該柱塞包括導向柱和堵塞,堵塞位于水門內上部,在堵塞上方設有多個可阻擋堵 塞的上限位齒,上限位齒設置在閥體內璧上;閥體內設有與水門的底端面配合實現水門軸 向定位且可托住小球以使小球托住柱塞底端避免水門閉合的多個下限位齒;閥體一側設有 單向進氣裝置;所述充氣裝置的出氣端通過管道與所述的下進出水口連通。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的技術方案 在該防凍排空裝置中,所述充氣裝置包括桶體及安裝在桶體一端的桶蓋,桶體內 設有活塞,活塞上連接一推拉桿,推拉桿伸出桶蓋并在推拉桿端部設置把手;桶體的另一端 設有出氣孔且該端安裝一在桶體外將出氣孔封堵住的橡膠墊;桶體的該端還設有用于連接 充氣管道的外螺紋,所述充氣管道與所述的下進出水口連通。 在該防凍排空裝置中,所述單向進氣裝置包括設置在下閥體一側的進氣孔、與進 氣孔對應安裝在下閥體上且在下閥體內側堵住進氣孔的橡膠墊。 在該防凍排空裝置中,所述單向進氣裝置包括殼體,殼體嵌入所述排空閥的閥體 內,殼體外端設有一進氣孔,殼體內設置空腔與該進氣孔連通,所述空腔內設置有控制殼體 的進氣孔開閉的活動堵頭,空腔內還設置有控制該堵頭運動的彈簧;所述內腔與水門的中 空部分相通。 在該防凍排空裝置中,所述排空閥置于一保溫套內,該保溫套外設置有外殼。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杜絕凍堵; 2、機械式設計安全環保,不受停電影響;[0014] 4、可兼做總閥門使用,實現室內控制。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排空閥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排空閥的工作狀態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中排空閥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中排空閥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上閥體,2下閥體,3水門,31開口,4柱塞,41導向柱,42堵塞,5小球,6橡 膠墊,7進氣孔,8上限位齒,9下限位齒,10上進出水口 , 11下進出水口 , 12桶體,13桶蓋,14 活塞,15推拉桿,16把手,17出氣孔,18橡膠墊,19充氣管道,20保溫套,21外殼,22殼體, 23進氣孔,24堵頭,25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如
圖1所示,該防凍排空裝置包括排空閥、充氣裝置。 如圖2所示,該排空閥包括上閥體1、下閥體2、水門3、柱塞4、小球5。該小球5的
密度最好稍大于水的密度。 上閥體1、下閥體2均設為空腔式。上閥體l的頂部設有可與水箱進出水管道連接 的上進出水口IO。上閥體1底部與下閥體2的頂部螺紋連接。下閥體2的底部設置下進 出水口ll。水門3為內徑上寬下窄的筒狀,同軸設置在下閥體2內腔中。水門3內同軸設 置有與之配合控制水門開閉的柱塞4。柱塞4包括導向柱41和堵塞42,堵塞42位于水門 3的內上部。在堵塞42上方設有多個可阻擋堵塞42的上限位齒8,上限位齒8設置在上閥 體內璧。小球5置于下閥體2的內腔中。在水門3的一側設有可供小球5穿過的開口31。 下閥體2內設有與水門3的底端面配合實現水門3軸向定位且可托住小球以5使小球托住 柱塞4底端避免水門3閉合的多個下限位齒9。下閥體2 —側設有進氣孔7、與進氣孔7對 應安裝在下閥體2上且在下閥體內側堵住進氣孔7的橡膠墊6。進氣孔7、橡膠墊6配合構 成單向進氣裝置。 使用其上水功能時,水從下閥體2流至水門3,頂開柱塞4經上閥體1進入水箱。 不需要排空的情況上水完畢時,柱塞4還浮在上端,小球5因為密度大于水的密 度所以會通過水門的開口 31落至下閥體2的下限位齒9上,如圖2所示,隨后柱塞4下落 時其導向柱41的底端便會頂在小球5上,從而堵塞42不能將水門關閉。這樣會保證用戶 用水時下水通暢。 需要排空的情況在上水關閉的時候,快速打開下水,受到下水的沖擊柱塞4會快 速下落閉合水門,所以小球5位于下閥體2空腔內而不會穿過水門的開口 31 ,同時橡膠墊6 開啟進氣孔7實現進氣,大氣壓將管道內的水壓至低端流出,實現排空功能。上限位齒8或 下限位齒9的齒間隙保證上水、下水通暢,不會因為柱塞頂在上限位齒上或小球落到下限 位齒上而阻斷水流。[0028] 如
圖1所示,該防凍排空裝置的充氣裝置包括桶體12及安裝在桶體一端的桶蓋 13,桶體12內設有活塞14,活塞14上連接一推拉桿15,推拉桿15伸出桶蓋并在推拉桿端 部設置把手16。桶體12的另一端設有出氣孔17且該端安裝一在桶體外將出氣孔17封堵 住的橡膠墊18。桶體12的該端還設有用于連接充氣管道19的外螺紋,所述充氣管道19與 所述的下進出水口 ll連通。 排空狀態下使用下水功能時,通過把手16、推拉桿15帶動活塞14,壓縮后的空氣
將橡膠墊18頂開,空氣通過出氣孔17被推入充氣管道19,并進一步通過下進出水口 11進
入下閥體2,頂起柱塞4,水門3打開,熱水引入管道,即實現出熱水功能。 實施例二 圖4所示的是該實施例的排空閥,該實施例與實施例一不同之處也就
在于其排空閥部分,其余技術相同。如圖4所示該防凍排空裝置的排空閥還包括置一保溫
套,所述下閥體、上閥體置于所述保溫套內。保溫套20防止排空后閥內因溫度過低導致內
部結冰而出現的功能失靈。保溫套外設有外殼21,外殼21與水箱連接。 實施例三圖5所示的是該實施例的排空閥,該實施例與實施例一不同之處也就
在于其排空閥部分,其余技術相同。如圖5所示,該防凍排空裝置的排空閥中的單向進氣裝
置包括殼體22,殼體22螺紋連接入所述下閥體內,殼體22外端設有一進氣孔23,殼體內設
置空腔與該進氣孔連通,所述空腔內設置有控制殼體的進氣孔開閉的活動堵頭24,空腔內
還設置有控制該堵頭運動的彈簧25 ;所述內腔與水門的中空部分相通。 該排空閥上水時,彈簧25會推動堵頭關閉進氣孔23。需要排空的情況在上水關
閉的時候,快速打開下水,受到下水的沖擊柱塞4會快速下落閉合水門,所以小球5位于下
閥體2空腔內而不會穿過水門的開口 31,同時堵頭24移動開啟進氣孔23實現進氣,大氣壓
將管道內的水壓至低端流出,實現排空功能。 本實用新型并不僅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
權利要求一種防凍排空裝置,其特征是包括排空閥、充氣裝置,所述排空閥包括閥體、水門、柱塞、小球;閥體設為空腔式,閥體的頂部設有可與水箱進出水管道連接的上進出水口;閥體的底部設置下進出水口;所述水門為內徑上寬下窄的筒狀;水門同軸固設在閥體內腔中且水門與閥體內壁之間形成一空腔,該空腔中置有一小球,在水門的一側設有可供小球穿過的開口;水門內同軸設置有與之配合控制水門開閉的柱塞,該柱塞包括導向柱和堵塞,堵塞位于水門內上部,在堵塞上方設有多個可阻擋堵塞的上限位齒,上限位齒設置在閥體內璧上;閥體內設有與水門的底端面配合實現水門軸向定位且可托住小球以使小球托住柱塞底端避免水門閉合的多個下限位齒;閥體一側設有單向進氣裝置;所述充氣裝置的出氣端通過管道與所述的下進出水口連通。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凍排空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充氣裝置包括桶體及安 裝在桶體一端的桶蓋,桶體內設有活塞,活塞上連接一推拉桿,推拉桿伸出桶蓋并在推拉桿 端部設置把手;桶體的另一端設有出氣孔且該端安裝一在桶體外將出氣孔封堵住的橡膠 墊;桶體的該端還設有用于連接充氣管道的外螺紋,所述充氣管道與所述的下進出水口連 通。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防凍排空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單向進氣裝置包括 設置在下閥體一側的進氣孔、與進氣孔對應安裝在下閥體上且在下閥體內側堵住進氣孔的 橡膠墊。
4.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防凍排空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單向進氣裝置包括 殼體,殼體嵌入所述排空閥的閥體內,殼體外端設有一進氣孔,殼體內設置空腔與該進氣孔 連通,所述空腔內設置有控制殼體的進氣孔開閉的活動堵頭,空腔內還設置有控制該堵頭 運動的彈簧;所述內腔與水門的中空部分相通。
5.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防凍排空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排空閥置于一保溫套內, 該保溫套外設置有外殼。
專利摘要一種防凍排空裝置,其特征是包括排空閥、充氣裝置,排空閥的閥體為空腔式,頂部設有可與水箱進出水管道連接的上進出水口,底部設置下進出水口;水門為內徑上寬下窄的筒狀,同軸固設在閥體內腔且水門與閥體之間形成空腔,空腔中置有小球,水門的一側設有小球可穿過的開口;水門內同軸設置有與之配合控制其開閉的柱塞,柱塞包括導向柱、堵塞,堵塞位于水門內上部,堵塞上方在閥體內壁上設有多個可阻擋堵塞的上限位齒;閥體內設有與水門的底端面配合實現水門軸向定位且可托住小球以避免水門閉合的多個下限位齒;閥體一側設有單向進氣裝置;充氣裝置的出氣端通過管道與下進出水口連通。它可有效對管道進行排空,防止出現結冰凍堵現象。
文檔編號F24J2/46GK201532041SQ20092025298
公開日2010年7月21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13日 優先權日2009年11月13日
發明者萬震, 孫藝霞, 張敏, 徐寧, 李軍, 蘇偉 申請人:山東桑樂太陽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