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擠干輥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冶金機械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指一種擠干輥機。
背景技術:
目前,在冶金板帶生產線上,有些板帶根據工藝需要,需要對板帶進行化學清洗或 進行酸洗,以去除板帶表面的污物或氧化物,因此在板帶生產時,需要進一步將酸洗后的板 帶表面液體(包括酸、堿和水等),輸入送至擠干輥機中,通過擠干輥機的兩個膠輥在板帶 的上、下表面擠壓板帶,以去除表面液體。 如圖1為現有技術擠干輥機1的部分結構示意圖,板帶設置于上輥2和下輥3之 間,利用上輥2和下輥3的擠壓作用力,使板帶中的液體流出。另外,為避免板帶中的液體 流入至上輥2和下輥3的軸端,使呈酸或堿性的液體對上輥2或下輥3的軸端造成腐蝕,通 常在軸端的內側分別設置一橡膠擋環4,以阻擋液體向軸端流出。然而該種結構的干輥機, 由于橡膠擋環4通常為套設于上輥2和下輥3之間,因此分別與上輥2和下輥3屬于兩體, 這樣使得上輥2和下輥3在轉動過程中,橡膠擋環4受離心力的作用,易產生損壞或脫落, 因此不能有效阻擋液體的流出,從而會造成環境的污染。 因此結合現有技術,很有必要對擠干輥機的結構進行改進,以使橡膠擋環能夠達 到有效阻擋液體流出的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擠干輥機,通過改進擋環的設置結構,解 決現有技術擠干輥機中的擋環受離心力作用易損壞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種擠干輥機,所述擠干輥 機包括 上輥,所述上輥包括上輥輥體部分和上輥輥軸部分,且所述上輥輥體部分的表面 為上輥輥面層; 下輥,所述下輥包括下輥輥體部分和下輥輥軸部分,且所述下輥輥體部分的表面 為下輥輥面層; 上輥擋環,所述上輥擋環設置于所述上輥輥軸部分上,且所述上輥擋環與所述上 輥輥面層為一體結構形成; 下輥擋環,所述下輥擋環設置于所述下輥輥軸部分上,且所述下輥擋環與所述下 輥輥面層為一體結構形成。 優選地,上述所述的擠干輥機,所述上輥輥體部分形成于所述上輥的中間部位,所 述上輥輥軸部分包括第一上輥輥軸和第二上輥輥軸,所述第一上輥輥軸和所述第二上輥輥 軸分別與所述上輥輥體部分相連接。 優選地,上述所述的擠干輥機,所述上輥擋環包括第一組上輥擋環和第二組上輥 擋環,其中所述第一組上輥擋環位于所述第一上輥輥軸上,所述第二組上輥擋環位于所述第二上輥輥軸上。 優選地,上述所述的擠干輥機,所述下輥輥體部分形成于所述下輥的中間部位,所 述下輥輥軸部分包括第一下輥輥軸和第二下輥輥軸,所述第一下輥輥軸和所述第二下輥輥 軸分別與所述下輥輥體部分相連接。 優選地,上述所述的擠干輥機,所述下輥擋環包括第一組下輥擋環和第二組下輥 擋環,其中所述第一組下輥擋環位于所述第一下輥輥軸上,所述第二組下輥擋環位于所述 第二下輥輥軸上。 優選地,上述所述的擠干輥機,所述第一組上輥擋環包括第一擋環和第二擋環,所 述第一擋環和所述第二擋環分別排列設置在所述第一上輥輥軸上;所述第二組上輥擋環包 括第三擋環和第四擋環,所述第三擋環和所述第四擋環分別排列設置在所述第二上輥輥軸 上; 所述第一組下輥擋環包括第五擋環和第六擋環,所述第五擋環和所述第六擋環分 別排列設置在所述第一下輥輥軸上;所述第二組下輥擋環包括第七擋環和第八擋環,所述 第七擋環和所述第八擋環分別排列設置在所述第二下輥輥軸上。 優選地,上述所述的擠干輥機,所述第一上輥輥軸和所述第一下輥輥軸相對于所 述上輥輥體部分或所述下輥輥體部分位于同一側。 優選地,上述所述的擠干輥機,在水平方向,所述第五擋環、所述第一擋環、所述第 六擋環和所述第二擋環分別交錯設置;在水平方向,所述第三擋環、所述第七擋環、所述第 四擋環和所述第八擋環也分別交錯設置。 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上述技術方案中的至少一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所述擠干輥機中,上輥和下輥上所設置的擋環分別與上輥輥面層和下輥輥面層一
體結構制成,使得擠干輥機工作運轉時,擋環能夠同輥體同步旋轉,避免了離心力的產生,
解決了擋環受離心力作用易損壞的問題; 所述擠干輥機通過設置雙層擋環,且上、下輥軸上的擋環分別交錯分開設置,當干 輥機擠壓板帶流出液體時,該種設置結構能夠對阻止液體流向上、下輥軸端起到進一步的 防護效果。
圖1為現有技術擠干輥機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所述擠干輥機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 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 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所述擠干輥機,通過將擋環與輥體輥面層設置為一體結 構,使得擠干輥機工作運轉時,擋環能夠同輥體同步旋轉,避免了離心力的產生,因此能夠 解決擋環受離心力作用易損壞的問題。 圖2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所述擠干輥機的部分結構示意圖。參閱圖2,本實用 新型所述擠干輥機包括有[0027] 上輥10,所述上輥10包括上輥輥體部分11和上輥輥軸部分,在本實用新型具體實 施例中,該上輥輥體部分11形成于上輥10的中間部位,該上輥輥軸部分包括第一上輥輥軸 12和第二上輥輥軸13,該第一上輥輥軸12和該第二上輥輥軸13分別與該上輥輥體部分11 相連接,且該上輥輥體部分11的表面為上輥輥面層111 ; 下輥20,該下輥20包括下輥輥體部分21和下輥輥軸部分,其中該下輥輥體部分 21形成于該下輥20的中間部位,該下輥輥軸部分包括第一下輥輥軸22和第二下輥輥軸 23,該第一下輥輥軸22和該第二下輥輥軸23分別與該下輥輥體部分21相連接,且該下輥 輥體部分21的表面為下輥輥面層211 ; 上輥擋環,該上輥擋環設置于上輥輥軸部分上,且上輥擋環與上輥輥面層為一體 結構形成;如圖2,在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該上輥擋環包括第一組上輥擋環30和第二 組上輥擋環40,其中第一組上輥擋環30位于第一上輥輥軸12上,第二組上輥擋環40位于 第二上輥輥軸13上; 下輥擋環,所述下輥擋環設置于所述下輥輥軸部分上,且所述下輥擋環與所述下 輥輥面層211為一體結構形成。如圖2,在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所述下輥擋環包括第 一組下輥擋環50和第二組下輥擋環60,其中該第一組下輥擋環位于第一下輥輥軸22上,該 第二組下輥擋環60位于第二下輥輥軸23上。 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所述擠干輥機,使上輥10和下輥20上所設置的擋環,分別 與上輥輥面層111和下輥輥面層211 —體結構制成,其中擋環與各輥面層同為橡膠材料,且 擋環與各輥面層是采用硫化工藝同時形成在上輥或下輥的鋼輥骨架表面上的。擋環與輥面 層的一體設置結構,使得擠干輥機工作運轉時,擋環能夠同輥體同步旋轉,避免了離心力的 產生,解決了擋環受離心力作用易損壞的問題;此外,由于擋環與各輥面層同時加工形成, 也保證了擋環與輥面層密度的均勻一致。 另外,如圖2,在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第一上輥輥軸12和所述第二上輥 輥軸13設置的上輥擋環分別包括兩個擋環;所述第一下輥輥軸22和所述第二下輥輥軸23 所設置的上輥擋環也分別包括兩個擋環。 參閱圖2,也即所述第一組上輥擋環30包括第一擋環31和第二擋環32,該第一擋 環31和該第二擋環32分別以一定間隔距離排列設置在第一上輥輥軸12上;所述第二組上 輥擋環40包括第三擋環41和第四擋環42,該第三擋環41和該第四擋環42分別以一定間 隔距離排列設置在第二上輥輥軸13上。 所述第一組下輥擋環50包括第五擋環51和第六擋環52,該第五擋環51和該第 六擋環61分別以一定間隔距離排列設置在所述第一下輥輥軸22上;所述第二組下輥擋環 60包括第七擋環61和第八擋環62,該第七擋環61和該第八擋環62分別一定間隔距離排 列設置在所述第二下輥輥軸23上。 同時參閱圖2,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所述擠干輥機中,所述第一上輥輥軸12和 所述第一下輥輥軸22相對于所述上輥輥體部分11或所述下輥輥體部分位于21同一側,同 理所述第二上輥輥軸13和所述第二下輥輥軸23相對于所述上輥輥體部分11或所述下輥 輥體部分位于21同一側。以上述設置方式時,在水平方向,所述第一上輥輥軸12和所述第 一下輥輥軸22上的擋環分別交錯設置,也即所述第五擋環51、所述第一擋環31、所述第六 擋環52和所述第二擋環32分別交錯設置;在水平方向,所述第二上輥輥軸13和所述第二下輥輥軸23上的擋環分別交錯設置,也即所述第三擋環41、所述第七擋環61、所述第四擋 環42和所述第八擋環62也分別交錯設置。 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所述擠干輥機通過設置雙層擋環,且上、下輥軸上的擋環 分別交錯分開設置,當板帶輸送至上輥和下輥之間,擠干輥機工作運轉時,該種設置結構對 擠壓板帶流出的液體具有雙重阻擋作用,對阻止液體流向上、下輥軸端起到進一步的防護 效果。 綜合以上,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所述擠干輥機,通過將擋環與輥體輥面層設置
為一體結構,且上、下輥軸上的雙層擋環分別交錯分開設置,不僅解決了擋環受離心力作用
易損壞的問題,且對阻止液體流向上、下輥軸端也能夠起到進一步的防護效果。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
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
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一種擠干輥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擠干輥機包括上輥,所述上輥包括上輥輥體部分和上輥輥軸部分,且所述上輥輥體部分的表面為上輥輥面層;下輥,所述下輥包括下輥輥體部分和下輥輥軸部分,且所述下輥輥體部分的表面為下輥輥面層;上輥擋環,所述上輥擋環設置于所述上輥輥軸部分上,且所述上輥擋環與所述上輥輥面層為一體結構形成;下輥擋環,所述下輥擋環設置于所述下輥輥軸部分上,且所述下輥擋環與所述下輥輥面層為一體結構形成。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擠干輥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輥輥體部分形成于所述上輥的 中間部位,所述上輥輥軸部分包括第一上輥輥軸和第二上輥輥軸,所述第一上輥輥軸和所 述第二上輥輥軸分別與所述上輥輥體部分相連接。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擠干輥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輥擋環包括第一組上輥擋環和 第二組上輥擋環,其中所述第一組上輥擋環位于所述第一上輥輥軸上,所述第二組上輥擋 環位于所述第二上輥輥軸上。
4. 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擠干輥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輥輥體部分形成于所述下輥 的中間部位,所述下輥輥軸部分包括第一下輥輥軸和第二下輥輥軸,所述第一下輥輥軸和 所述第二下輥輥軸分別與所述下輥輥體部分相連接。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擠干輥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輥擋環包括第一組下輥擋環和 第二組下輥擋環,其中所述第一組下輥擋環位于所述第一下輥輥軸上,所述第二組下輥擋 環位于所述第二下輥輥軸上。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擠干輥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組上輥擋環包括第一擋環和 第二擋環,所述第一擋環和所述第二擋環分別排列設置在所述第一上輥輥軸上;所述第二 組上輥擋環包括第三擋環和第四擋環,所述第三擋環和所述第四擋環分別排列設置在所述 第二上輥輥軸上;所述第一組下輥擋環包括第五擋環和第六擋環,所述第五擋環和所述第六擋環分別排 列設置在所述第一下輥輥軸上;所述第二組下輥擋環包括第七擋環和第八擋環,所述第七 擋環和所述第八擋環分別排列設置在所述第二下輥輥軸上。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擠干輥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輥輥軸和所述第一下輥輥 軸相對于所述上輥輥體部分或所述下輥輥體部分位于同一側。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擠干輥機,其特征在于,在水平方向,所述第五擋環、所述第一 擋環、所述第六擋環和所述第二擋環分別交錯設置;在水平方向,所述第三擋環、所述第七 擋環、所述第四擋環和所述第八擋環也分別交錯設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擠干輥機,所述擠干輥機包括上輥,所述上輥包括上輥輥體部分和上輥輥軸部分,且所述上輥輥體部分的表面為上輥輥面層;下輥,所述下輥包括下輥輥體部分和下輥輥軸部分,且所述下輥輥體部分的表面為下輥輥面層;上輥擋環,所述上輥擋環設置于所述上輥輥軸部分上,且所述上輥擋環與所述上輥輥面層為一體結構形成;下輥擋環,所述下輥擋環設置于所述下輥輥軸部分上,且所述下輥擋環與所述下輥輥面層為一體結構形成。所述擠干輥機通過改進擋環的設置結構,解決現有技術擠干輥機中的擋環受離心力作用易損壞的問題。
文檔編號F26B13/28GK201540014SQ20092024651
公開日2010年8月4日 申請日期2009年10月29日 優先權日2009年10月29日
發明者張志遠 申請人:北京京杰銳思技術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