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熱水器防電墻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熱水器配件,具體為電熱水器防電墻。
背景技術:
現有的電熱水器最常用的防漏電方式主要有兩種, 一種是采用漏電開 關,當漏電流超過規定值時,即可自動切斷電源,確保電熱水器使用安全可 靠。另外一種是在電熱水器上安裝漏電自動檢測裝置,當漏電流超過規定的 指標時,即自動報警,提醒使用者關掉電源,以保證使用人的生命安全。但 是以上這兩種護方式,均使用戶對漏電保護裝置依賴性較強,萬一電開關或 自動檢測報警器損壞或失靈時發生漏電,就會發生,甚至威脅到使用者的生 命安全。因此,用戶對電熱水器最為關心的就是安全問題,這也是生產廠家 最為重視的問題。為了保證電熱水器的使用安全性,生產廠家在電與水的絕 緣問題上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做了許多改進,大大增加了電熱水器的 成本,而絕緣物一旦損壞,仍會漏電,發生觸電事故。因此,電熱水器的漏 電問題始終未能找到一種既簡單可靠而又成本低的漏電保護解決方案。中國
專利CN01262062. 9,公開了 一種防觸電型電熱水器,免去了漏電保護開關 式及漏電報警器,而采用一種既簡單可靠而成本低的防漏電隔離裝置,徹底 避免觸電事故發生,給用戶提供安全保障。采用的方案 一種防觸電型電熱 水器,包括電加熱器、加熱內膽、進水管、出水管、外殼及防漏電隔離裝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漏電隔離裝置為分別接在進水管、出水管上的兩根絕緣 管組成。所述的絕緣管的長度為大于內孔半徑平方的53倍。所述的兩根絕 緣管分別接在露出外殼的進水管、出水管上。其根本原理就是利用水的流經狀態控制電阻的大小,使得水流與人體接觸的時候具有安全的電壓,進而保 證人身安全。但是在實際中,管道的延長的使用非常不便。且現在即熱式電 熱水器由于體積小巧,被廣大消費者認可,但正是由于體積小,內部空間小, 導致熱水器防觸電的設計和安全使用存在較大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不足而提供電熱 水器防電墻,同樣達到水流與人體接觸的時候具有安全的電壓的目的,且更 加小巧。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本實用新型電熱水 器防電墻,包括水降壓體(1 )和密封設置于水降壓體(1 )兩端的連接件(2 ), 連接件(2)上螺接有用于連接進水管道或出水管的管接頭(3),所述水降 壓體(1)內設置循環管(11),循環管(11)由多個壘疊的管腔通過堵頭 (12)串聯而成,循環管(11)兩端開口分別與連接件(2)相通。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水降壓體內設置循環管,循環管由多 個壘疊的管腔通過堵頭串聯而成,循環管兩端開口分別與連接件相通,保證 足夠長的水流路徑的同時,是的降壓體更為小巧,完全能夠滿足現在體積小 巧即熱式電熱水器的防觸電需要。
圖1、本實用新型電熱水器防電墻結構示意圖。
圖中,1、水降壓體2、連接頭 3、管接頭 11、循環管 12、堵頭。
具體實施方式
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熱水器防電墻,包括水降壓體l和密封
設置于水降壓體1兩端的連接件2,連接件2上螺接有用于連接進水管道或 出水管的管接頭3,所述水降壓體1內設置循環管11,循環管11由多個壘 疊的管腔通過堵頭12串聯而成,循環管11兩端開口分別與連接件2相通。
由于所述水降壓體內設置循環管,循環管由多個壘疊的管腔通過堵頭串 聯而成,循環管兩端開口分別與連接件相通,保證足夠長的水流路徑的同時, 是的降壓體更為小巧,完全能夠滿足現在體積小巧即熱式電熱水器的防觸電 需要。內置外置均可很好適用。
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實施方式,任何人在本發明的啟示下都可 得出其他各種形式的產品,但不論在其形狀或結構上作任何變化,凡是具有 與本實用新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術方案,均在其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電熱水器防電墻,包括水降壓體(1)和密封設置于水降壓體(1)兩端的連接件(2),連接件(2)上螺接有用于連接進水管道或出水管的管接頭(3),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降壓體(1)內設置循環管(11),循環管(11)由多個壘疊的管腔通過堵頭(12)串聯而成,循環管(11)兩端開口分別與連接件(2)相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電熱水器防電墻,達到水流與人體接觸的時候具有安全的電壓的目的,且更加小巧。提供的電熱水器防電墻,包括水降壓體1和密封設置于水降壓體1兩端的連接件2,連接件2上螺接有用于連接進水管道或出水管的管接頭3,所述水降壓體1內設置循環管11,循環管11由多個壘疊的管腔通過堵頭12串聯而成,循環管11兩端開口分別與連接件2相通。所述水降壓體內設置循環管,循環管由多個壘疊的管腔通過堵頭串聯而成,循環管兩端開口分別與連接件相通,保證足夠長的水流路徑的同時,是的降壓體更為小巧,完全能夠滿足現在體積小巧即熱式電熱水器的防觸電需要。
文檔編號F24H9/20GK201382586SQ20092015197
公開日2010年1月13日 申請日期2009年5月6日 優先權日2009年5月6日
發明者克金生 申請人:克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