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便攜式噴霧降溫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噴霧降溫設備技術領域,這里特指一種便攜式噴 霧降溫裝置。
背景技術:
噴霧冷卻降溫是常見的一種降溫方式,它利用大量的微粒水霧與空氣 接觸,影響環境中的濕度、溫度等,以達到降溫之功效,在室外和室內使 用效果都比較顯著。人造霧系統是采用造霧設備將水源進行專業處理,由
高壓主機加壓,經超細霧噴嘴,使水形成10微米左右的霧粒,可營造出
云霧翻涌、輕紗拂面的景觀效果。人造霧系統應用廣泛,除人工造景加濕 外,還大量的應用于加濕,壓塵、除味、溫室、育苗、家畜養殖、噴藥、 工業設備降溫以及其它諸多的工業領域。
見圖1所示,為普通造霧設備的造霧機構9其包含有 一殼體91,內
部具有容室,并于殼體91外側設有控制單元911;在座體91內部設有驅 動裝置92,用以提供該水源的加壓流動,并可與該作動控制單元911相互 傳輸訊號;在座體91內還設有過濾裝置93,過濾裝置93與進水源相接設, 用以提供水質過濾者;在座體91上還設有儲水裝置94,儲水裝置94與過 濾裝置93相連接,儲水裝置94與該驅動裝置92連通;在驅動裝置92外 連接一噴流裝置95,用以提供霧狀噴水,噴流裝置95外接管路噴頭951; 當驅動裝置92運轉后,入水經由過濾裝置93而儲存于儲水裝置94中,
4再由噴流裝置95將加壓后霧化而噴灑釋放,以達提供水質噴灑造霧或調 濕降溫之功效。
這種結構的造霧系統的造霧機構,雖然具有造霧基本功能,但體積龐 大在安裝后不便于搬動位置,為固定式造霧結構,使用者無法將造霧結構 攜帶,對于使用者攜行造霧結構的需求,該現有技術對上述問題未能有解 決手段。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不足,提供一種低能量消耗的擺動行走驅動 裝置。
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便攜式噴霧降溫裝置,它包括殼體,殼體內安裝有 過濾裝置和儲水裝置,殼體上設有入水口,入水口通過管道連接過濾裝置, 過濾裝置與儲水裝置相連通,殼體上還設有排出孔,連接出水管道,所述 殼體由前殼體和后殼體兩部分構成,過濾裝置和儲水裝置安裝在殼體前殼 體下端,在過濾裝置和儲水裝置上側設有驅動板,驅動板安裝有AC/DC變 壓器, 一端連接電源,電源為驅動板元件提供電源動力,驅動板上設有低 壓加壓泵,在電源與低壓加壓泵連接電路中,串接有雙調定時器和低壓開 關,排水管管道控制電路中,通過雙調定時器串聯泄壓定時器,在泄壓定 時器和低壓開關上連接有控制運作的第一 電磁閥和第二電磁閥。
所述的前殼體外側一控制面板,在控制面板上連接啟動第一電磁閥和 第二電磁閥的控制按鈕,在控制面板上安裝有電源插座。
所述的低壓加壓泵為低壓隔膜泵。
所述的儲水裝置有一個以上,它連接過濾裝置。所述的殼體上設有掛置孔。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公開的攜帶式噴霧降溫裝 置,將過濾裝置和儲水裝置裝設于殼體內并縮小體積,以供便于攜帶移動, 裝設低壓加壓泵為隔膜泵,隔膜泵在24V直流安全電壓即可啟動運轉,使
用十分方便。
圖1為現有技術的立體結構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分解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儲水裝置的立體結構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儲水裝置的立體分解圖
圖6為圖5的剖視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其他種類的儲水裝置的立體、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1的立體結構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2的立體結構圖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并不以此來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 范圍。
見圖2-7所示,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便攜式噴霧降溫裝置,它包括殼體 1,殼體1內安裝有過濾裝置2和儲水裝置3,殼體1上設有入水口 13, 入水口 13可外接設一水管。入水口 13通過管道連接過濾裝置2,過濾裝置2與儲水裝置3相連通,殼體l上還設有排出孔,排出孔連接出水管道 或排水管,所述的殼體1由前殼體11和后殼體12兩部分構成,過濾裝置 2和儲水裝置3安裝在前殼體11下端,在過濾裝置2和儲水裝置3上側設 有驅動板4,驅動板4安裝有AC/DC變壓器41,變壓器41外接電源,通 過變壓后,輸出對人體無害24V直流安全電壓,驅動板4的元件提供電源 動力。驅動板4上設有低壓加壓泵46,在電源與低壓加壓泵46連接電路 中,串接有雙調定時器53和低壓開關43,以供設定多少時間噴灑一次、 每次噴灑多少時間。排水管管道控制電路中,通過雙調定時器53串聯泄 壓定時器42,當雙調定時器53關閉后,泄壓定時器42始開啟,以供設定 泄壓排水時間。在泄壓定時器42和低壓開關43上連接有控制運作的第一 電磁閥44和第二電磁閥45,即第一電磁閥44與雙調定時器53連接,雙 調定時器53控制第一電磁閥44開啟時使水通過,以供排出孔出水噴霧, 第二電磁閥45與泄壓定時器42連接,泄壓定時器42控制第二電磁閥45 開啟,以供排水口泄壓排水。
所述的前殼體11外側一控制面板5,在控制面板上5設有雙調定時器 53,調節方便,而且整個噴霧降溫裝置的內部電路走線不會來回穿梭,線 路整潔。在控制面板5上安裝有電源插座51。當外接設備時,不需外接電 源。如圖6所示,可將電扇8直接插在電源插座51。
所述的低壓加壓泵46為低壓隔膜泵。低壓隔膜泵的體積較小,在24V 直流安全電壓即可啟動運轉。
見圖4-6所示,所述的儲水裝置3有兩個,它們同時連接過濾裝置2。 它們同時設置在前殼體11的下側,且形體較少。儲水裝置上設有進水口31和出水口 32,在出水口 32設有'個導管33與出口口通道相連接,導 管33通入儲水裝置3底端,在儲水裝置3 .....L端設有排氣孔35。所述的導 管33接口處設有橡膠密封圈34。見圖7所示,所述的儲水裝置2為一個。 其內部結構圖6相似。這樣排出時,很方便將儲水裝置2所有的儲水都nj' 以排出,.,補水時,將儲水裝置2的排氣孔35打開,以便水流順利進水 儲水裝置2內。
我們設計單一蓄水裝置容量為1500cc ,如果于風扇8上裝3個1號 噴頭則3個蓄水罐可連續噴撒30分鐘,如采取斷續噴灑,既噴灑5分鐘, 停止5分鐘,則可使用1小時。可由外加電源定時器控制,當計時終止, 切斷低壓加壓泵46電源。如需長時間使用可另加裝蓄水裝置3增加容量 或與供水管線連通。
使用攜帶式噴霧降溫裝置時,將該裝置攜帶至需要使用噴霧降溫地點 后,先將殼體的入水口 13連通水源,待蓄水裝置3裝滿水后,將殼體1 接上交流電源,利用AC/DC變壓器將交流電轉變成直流電,以供應低壓加 壓泵46電源,能以24V直流電壓可啟動低壓加壓泵46,依照使用者所需 要噴霧來調整設定雙調定時器53、來設定每次噴霧時間,開啟水源由入水 口 13進入通過過濾器2,以水壓將低壓開關43開啟,雙調定時器53啟動 以控制低壓加壓泵46、第一電磁閥44開啟,低壓加壓泵46運轉以抽水, 由出水管的噴頭54噴出微霧以達降溫效果;于設定噴霧時間終止時,此 雙調定時器53關閉,則低壓加壓泵46停止運轉、第一電磁閥44關閉, 此時,泄壓定時器42啟動,控制第二電磁閥45開啟,將水管內剩余之水 由排水口泄掉,以達排水泄壓使噴頭不滴水,排出孔連接出水管后,再將出水管設于電風扇8周緣,出水管上設有噴頭54,由噴頭54噴霧以達降 溫之功效。
總之,本實用新型公開的攜帶式噴霧降溫裝置,將過濾裝置2和儲水 裝置3裝設于殼體1內并縮小體積,以供便于攜帶移動,裝設低壓加壓泵 46為隔膜泵,形體較小,且隔膜泵在24V直流安全電壓即可啟動運轉,使 用十分方便。
權利要求1.便攜式噴霧降溫裝置,它包括殼體,殼體內安裝有過濾裝置和儲水裝置,殼體上設有入水口,入水口通過管道連接過濾裝置,過濾裝置與儲水裝置相連通,殼體上還設有排出孔,連接出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由前殼體和后殼體兩部分構成,過濾裝置和儲水裝置安裝在殼體前殼體下端,在過濾裝置和儲水裝置上側設有驅動板,驅動板安裝有AC/DC變壓器,一端連接電源,電源為驅動板元件提供電源動力,驅動板上設有低壓加壓泵,在電源與低壓加壓泵連接電路中,串接有雙調定時器和低壓開關,排水管管道控制電路中,通過雙調定時器串聯泄壓定時器,在泄壓定時器和低壓開關上連接有控制運作的第一電磁閥和第二電磁閥。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噴霧降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前殼體外側一控制面板,在控制面板上連接啟動第一電磁閥和第二電磁 閥的控制按鈕,在控制面板上安裝有電源插座。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噴霧降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低壓加壓泵為低壓隔膜泵。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噴霧降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儲水裝置有一個以上,它連接過濾裝置。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噴霧降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殼體上設有掛置孔。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噴霧降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儲水裝置上設有進水口和出水口 ,在出水口設有 一個導管與出口 口通道相連接,導管通入儲水裝置底端,在儲水裝置上端設有排氣孔。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便攜式噴霧降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導管接口處設有橡膠密封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便攜式噴霧降溫裝置。它包括殼體,殼體內安裝有過濾裝置和儲水裝置,殼體上還設有排出孔,連接出水管道,所述殼體由前殼體和后殼體兩部分構成,過濾裝置和儲水裝置安裝在殼體前殼體下端,在過濾裝置和儲水裝置上側設有驅動板,驅動板安裝有AC/DC變壓器,驅動板上設有低壓加壓泵,在電源與低壓加壓泵連接電路中,串接有雙調定時器和低壓開關,排水管管道控制電路中,通過雙調定時器串聯泄壓定時器,在泄壓定時器和低壓開關上連接有控制運作的第一電磁閥和第二電磁閥。過濾裝置和儲水裝置裝設于殼體內并縮小體積,以供便于攜帶移動,裝設低壓加壓泵為隔膜泵,隔膜泵在24V直流安全電壓即可啟動運轉,使用十分方便。
文檔編號F24F6/00GK201387100SQ20092005531
公開日2010年1月20日 申請日期2009年4月24日 優先權日2009年4月24日
發明者朱仕杰 申請人:朱仕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