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空調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設有除濕裝置、利用靜電霧化現象產生帶電微粒子水的水霧 的靜電霧化裝置的空調機。
背景技術:
以往,已知的空調機是通過除濕裝置對從吸入口吸入的空氣進行除濕, 并從吹出口噴出千燥的空氣。
在日本專利公報特開平8—189664號中披露了這種空調機。該空調機在 殼體內部設有蒸發器和冷凝器。該空調機從殼體的吸入口吸入空氣,通過蒸 發器使在吸入的空氣中所含的水分冷卻以進行除濕,通過冷凝器加熱除濕后 的空氣,以便從殼體的吹出口吹出干燥、溫暖的空氣。
但是,以往的空調機只是吸入潮濕空氣且對其進行除濕,并送出除濕后 的空氣,其不能對空氣進行除臭、除菌或除去導致過敏的物質。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針對上述情況作出的。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空調機,其 具有靜電霧化裝置,所述靜電霧化裝置能夠對潮濕空氣進行除濕的同時使空 氣中的水分凝結,并對由凝結產生的水進行靜電霧化。
本發明的空調機,設有殼體,該殼體具有用于吸入外部空氣的空氣進 入口;除濕裝置,該除濕裝置設置在殼體內,并用于對從空氣進入口引入的 空氣進行除濕;送風裝置,該送風裝置從殼體的吹出口吹出由上述除濕裝置 除濕后的空氣。另外,本發明的空調機還具有靜電霧化裝置,該靜電霧化 裝置具有放電電極和在該放電電極上施加高壓電以便從放電電極釋放出帶 電微粒子水的水霧的電壓源。靜電霧化裝置對從殼體外引入的空氣中所含的 水分的凝結水進行靜電霧化以產生帶電微粒子水的水霧,并將帶電微粒子水 的水霧釋放至殼體外。因此,空調機在對潮濕空氣進行除濕的同時,設置在 空調機中的靜電霧化裝置能夠產生帶電微粒子水的水霧。帶電微粒子水的水霧能夠對除濕的房間進行除臭、除菌或除去導致過敏的物質。另外,由于在 空氣中所含的水分的凝結水被供給至放電電極,因此,使用者不必對放電電 極供給水。
優選,靜電霧化裝置的放電電極設置在與空氣進入口分離并形成于上述 殼體上的空氣導入口和與吹出口分離并形成于殼體上的水霧排放口之間的 空氣路徑上,并包括對流經空氣路徑的空氣加以冷卻以使在所述空氣中所含 的水分凝結在放電電極上的冷卻裝置。在這種情況下,將空氣輸送至靜電霧 化裝置,使空氣中的水分凝結產生凝結水而供給至放電電極。因此,能夠將 水穩定地供給至放電電極。另外,無需通過除濕裝置對帶電微粒子水的水霧 進行除濕,就能將其從水霧排放口釋放至要被除濕的空間中。
優選,靜電霧化裝置的放電電極設置在于空氣進入口的下游側且除濕裝 置的上游側的殼體上形成的空氣導入口和與吹出口分離并形成于殼體上的 水霧排放口之間的空氣路徑上,靜電霧化裝置包括對流經空氣路徑的空氣加 以冷卻以使在該空氣中所含的水分凝結在放電電極上的冷卻裝置。在這種情 況下,也能夠將水穩定地供給至放電電極。另外,能夠將帶電微粒子水的水 霧從水霧排放口釋放至被除濕的空間中。
在空調機中,進一步優選水霧排放口與吹出口鄰接而設置。在這種情況 下,能夠使帶電微粒子水的水霧附著在從吹出口吹出的空氣上而釋放至被除 濕的房間中,能夠使帶電微粒子水的水霧迅速飛散。
優選,靜電霧化裝置的冷卻裝置具有冷卻放電電極的冷卻部和散熱部, 散熱部設置在從除濕裝置的冷卻裝置至吹出口的除濕空氣的噴出路徑上。在 這種情況下,由于散熱部設置在被除濕后的噴出路徑上,因此,轉移至散熱 部的熱量從散熱部迅速釋放至被除濕的空氣中,從而能夠有效地使冷卻部冷 卻。
優選,靜電霧化裝置的冷卻裝置具有冷卻放電電極的冷卻部和散熱部, 散熱部設置在從除濕裝置的冷卻裝置至吹出口的除濕空氣的噴出路徑上。在 這種情況下,通過使散熱部與除濕空氣接觸,熱量能夠有效地從散熱部散發, 從而能夠有效地冷卻放電電極。
除濕裝置設有通過冷卻空氣而進行除濕的冷卻器。靜電霧化裝置的放電 電極與除濕裝置的冷卻器熱結合。優選,通過冷卻放電電極,從而使周圍空氣中所含的水分凝結在上述放電電極上,放電電極的前端設置在從上述除濕 裝置至吹出口的除濕空氣的噴出路徑上。在這種情況下,由于靜電霧化裝置 的放電電極由冷卻器冷卻,因此,不必單獨設置放電電極的冷卻裝置。另外, 無需通過除濕裝置對帶電微粒子水的水霧進行除濕,就能將其釋放至要被除 濕的空間中。
進一步,在空調機中,靜電霧化裝置的放電電極與除濕裝置的冷卻器通 過導熱部件結合。優選設置有用于調節導熱部件中從冷卻器向放電電極的導 熱量的控制器。在這種情況下,通過除濕裝置的冷卻器,能夠有效地冷卻靜 電霧化裝置。另外,通過控制器的控制,能夠確保使空氣中的水分凝結并將 凝結水供給至放電電極,從而能夠穩定地生成帶電微粒子水的水霧。
控制器設有用于檢測放電電極周圍的溫度或濕度的傳感器。優選根據該 傳感器的輸出調節導熱量。在這種情況下,根據在放電電極周圍流動的空氣 的溫度或濕度,控制器調整導熱量,由此能夠將放電電極調節至最佳溫度。 因此,能夠可靠地使空氣中的水分凝結并將凝結水供給至放電電極。
優選控制器設有用于檢測冷卻裝置的溫度的溫度傳感器,以便根據該溫 度傳感器的輸出調節導熱量。在這種情況下,根據冷卻裝置的溫度,控制器 調整導熱量,由此能夠將放電電極調節至最佳溫度。因此,能夠可靠地使空 氣中的水分凝結并將凝結水供給至放電電極。
除濕裝置設有通過冷卻空氣而進行除濕的冷卻器。在殼體上設有儲存 器,該儲存器用于捕獲通過冷卻器的冷卻而使空氣中的水分凝結的凝結水, 并將其予以儲存。優選儲存器以將凝結水供給至上述靜電霧化裝置的放電電 極的方式構成。在這種情況下,由于靜電霧化裝置利用儲存在儲存器中的水 而產生帶電微粒子水的水霧,因此,水難以積存在儲存器中,從而能夠減少 使用者排除儲存器中的水的麻煩。
優選,儲存器中設置有用于檢測儲存在儲存器中的凝結水水位的水位傳 感器,并且,設置有根據水位傳感器的輸出來控制靜電霧化裝置乃至除濕裝 置的運行的控制器。在這種情況下,由于能夠在即使對靜電霧化裝置通電也 不能產生帶電微粒子水的水霧的情況下則不通電,因此,不會浪費能量。另 外,能夠防止水從儲存器中溢出。
優選,控制器在上述水位超過規定值時,在繼續靜電霧化裝置的運行的同時,停止除濕裝置的運行。在這種情況下,能夠防止水從從儲存器中溢出。 另外,通過使靜電霧化裝置繼續運行,能夠降低儲存器的水位,由此使除濕 裝置恢復至能夠運轉的狀態。
圖1為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空調機的剖面圖。
圖2為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空調機的吹出口的放大剖面圖。
圖3為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空調機的靜電霧化裝置的放大剖面圖。
圖4為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空調機的一個變形例的剖面圖。
圖5為本發明的實施例2的空調機的剖面圖。
圖6為本發明的實施例2的空調機的靜電霧化裝置的放大剖面圖。
圖7為本發明的實施例2的空調機的控制流程圖。
圖8為本發明的實施例2的空調機的一個變形例的剖面圖。
圖9為本發明的實施例3的空調機的剖面圖。
圖10為本發明的實施例3的空調機的儲存器和靜電霧化裝置的放大剖 面圖。
圖11為本發明的實施例3的空調機的工作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利用附圖1 4說明本實施例的空調機。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空調 機10包括殼體20,該殼體20的內部具有除濕路徑222和空氣路徑242; 除濕裝置30,該除濕裝置30對空氣進行除濕;送風機36,該送風機36用 于將除濕后的空氣送至殼體20夕卜;靜電霧化裝置40,該靜電霧化裝置40用 于釋放帶電微粒子水的水霧。
除濕路徑222設有空氣進入口 220,該空氣進入口 220用于從殼體20 的外部引入空氣;吹出口 224,該吹出口 224用于將空氣吹出至殼體20的外 部。在除濕路徑222的內部具有除濕裝置30以及設置在除濕裝置30的下游 側的送風機36。除濕裝置30包括冷凝器32,其用于對從空氣進入口 220 引入的空氣進行加熱;蒸發器34,其對加熱后的空氣加以冷卻從而進行除濕;壓縮機(未圖示),其在冷凝器32與蒸發器34之間進行熱交換,而且,在 除濕裝置30的下方設有用于儲存凝結水的儲存器38。
如圖1和圖2所示,空氣路徑242作為與除濕路徑222不同的路徑,鄰 接除濕路徑222而形成于殼體20的內部。空氣路徑222設有用于引入殼體 20外部的空氣的空氣導入口 240和用于將空氣排至殼體20外的水霧排放口 244。空氣導入口 240與空氣進入口 220相互分離而形成。水霧排放口 244 與吹出口 224相互分離并鄰接而形成。在空氣路徑242的內部設有用于引入 殼體外的空氣的風扇246和用于向空氣路徑242內部的空氣噴出帶電微粒子 水的水霧的靜電霧化裝置40。
如圖3所示,靜電霧化裝置40由柱狀放電電極422、用于冷卻放電電極 422的珀爾帖單元(A小于工二-:y卜)442、包圍放電電極422的圓筒狀支 承體46、設置在支承體46前端的環狀的相對電極424、在放電電極422與 相對電極424之間施加高電壓的高壓施加部60構成。在支承體46的側面形 成有窗466。環狀的相對電極424的中心位于放電電極422的中心軸的延長 線上。
放電電極422的后端與珀爾帖單元442的電路基板444相連。珀爾帖單 元在電路基板444與電路基板446之間夾持熱電元件448。通過在熱電元件 448中通電,熱量從電路基板444向電路基板446移動。在電路基板446上 設有散熱片48。如圖2所示,散熱片48從分隔除濕路徑222和空氣路徑242 的殼體20的內壁向除濕路徑222突出而被設置。移動到電路基板446熱量 從散熱片48向流經除濕路徑222的除濕后的空氣散熱。這樣,由于從散熱 片48能夠有效地向除濕后的空氣進行散熱,因此,能夠進一步冷卻放電電 極422。
從空氣進入口 220和空氣導入口 240將殼體20外的空氣引入殼體20的 內部。從空氣進入口 220吸入的空氣由冷凝器加熱后,由蒸發器冷卻而被除 濕。除濕后的空氣通過送風機36從吹出口 224被吹出。在蒸發器上凝結的 水流向下方并儲存在儲存器38中。
從空氣導入口 240引入的空氣與放電電極422接觸。放電電極422由珀 爾帖單元442冷卻,流經空氣路徑242的空氣中所含的水分凝結在冷卻后的 放電電極422上。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在與除濕路徑222另行設置的空氣路徑242中流入殼體20外的濕潤空氣,因此,能夠將水供給至放電電極422 上。另外,由于在空氣路徑242中設有風扇246,因此,能夠確保殼體20外 的濕潤空氣流入空氣路徑242中。由此,能夠進一步確保將水供給至放電電 極422上。
由于高壓施加部60在放電電極422與相對電極424之間施加高電壓,
因此,被供給至放電電極422前端的水會引起瑞利(^, y—分裂)分裂,
從而形成帶電微粒子水的水霧,并在空氣路徑242中飛散。在空氣路徑242 中飛散的帶電微粒子水的水霧通過空氣路徑242的風扇246被迅速釋放至殼 體20外。
而且,由于靜電霧化裝置40設置在空氣路徑242上,因此,靜電霧化 裝置40產生的帶電微粒子水的水霧不會被除濕裝置30除濕。由此,能夠確 保將帶電微粒子水的水霧釋放至要被除濕的空間中。另外,能夠同時進行除 濕對象空間的除濕與帶電微粒子水的水霧的釋放。
由于被釋放至殼體20外的帶電微粒子水的水霧非常小,因此,能夠長 時間在空氣中浮游。另外,由于帶電微粒子水的水霧易于在空氣中擴散,因 此,能夠飛散至被空調機10除濕的空間的各個角落。并且,帶電微粒子水 的水霧含有多種活性物質(自由基)。通過帶電微粒子水的水霧中所含的自 由基,能夠對裝有空調機10的空間進行除臭、除菌或除去導致過敏的物質。 另外,由于帶電微粒子水的水霧的活性物質以包入水分子的方式存在,因此, 活性物質不會在除臭、除菌或除去導致過敏的物質之前消滅。因此,能夠進 一步增強除臭、除去導致過敏的物質或除菌的效果。
由于吹出口 224與水霧排放口 244鄰接,因此,能夠使從水霧排放口 244 釋放的帶電微粒子水的水霧附著在從吹出口 224吹出的干燥空氣上并迅速飛 散在由空調機10除濕的空間中,從而能夠進一步增強除臭、除菌或除去導 致過敏的物質的效果。
圖4顯示了實施例1的其它變形例。在該變形例中,空氣路徑242的空 氣導入口 240形成于空氣進入口 220和除濕裝置30之間的除濕路徑222的 上方。在這種情況下,也能夠得到與實施例l相同的效果。 (實施例2)
利用附圖5 6說明本實施例的空調機10。另外,與實施例l相同的結構采用了相同的附圖標記,并省略了對其的說明。
本實施例的空調機10由殼體20、除濕裝置30、送風機36和靜電霧化 裝置40構成,其中,所述殼體20的內部設有除濕路徑222和空氣路徑242 的。
除濕路徑222設有空氣進入口 220和吹出口 224。在除濕路徑222上設 有除濕裝置30和送風機36。除濕裝置30由冷凝器32、蒸發器34和壓縮機 (未圖示)構成,在除濕裝置30的下方設有儲存器38。在蒸發器34上設有 蒸發器溫度傳感器726。
如圖5所示,空氣路徑242作為與除濕路徑222不同的路徑,鄰接除濕 路徑222而形成于殼體20的內部。空氣路徑242設有空氣導入口 240和水 霧排放口 244。空氣導入口 240與空氣進入口 220相互分離而形成。水霧排 放口 244與吹出口 224相互分離并鄰接而形成。在空氣路徑242的內部設有 風扇246和靜電霧化裝置40。
圖6顯示了本實施例的靜電霧化裝置40。該靜電霧化裝置40由柱狀的 放電電極422、用于測定放電電極422的溫度的放電極溫度傳感器724、用 于測定放電電極422周圍的溫度或濕度的對象空間溫濕度傳感器722、包圍 放電電極422的基臺464、設置在基臺422下面的加熱器52、設置在基臺464 上的圓筒狀支承體462以及設置在支承體462前端的環狀的相對電極424構 成。加熱器52的開閉由控制器70控制。
放電電極422的后端通過導熱部件50與蒸發器34的上端熱連接。在導 熱部件50的外周上設有上下移動的可動隔熱部件540,在可動隔熱部件540 的外周上設有下端固定在蒸發器34上的固定隔熱部件56。在可動隔熱部件 540的側面上設有齒條544,齒輪542與齒條544嚙合。齒輪542的轉動由 控制器70控制。通過用控制器70來轉動齒輪542,從而使可動隔熱部件540 上下移動。通過可動隔熱部件540移動,改變導熱部件50從可動隔熱部件 540露出的面積。
對于這種空調機10而言,若蒸發器34的溫度降低,則使與蒸發器34 的上端相連的導熱部件50冷卻。而且,與導熱部件50的上端相連的放電電 極422也被冷卻。在空氣路徑222中流動的空氣中所含的水分凝結在被冷卻 的放電電極422上。這樣,將水供給至放電電極422上。另外,由于放電電
10極422通過導熱部件50與蒸發器34相連,因此,能夠通過蒸發器34冷卻 放電電極422。 gp,不必另外設置用于冷卻放電電極422的冷卻裝置。另外, 由于通過導熱部件50連接放電電極422和蒸發器34,因此,能夠有效地冷 卻放電電極。
另外,伴隨在放電電極422周圍流動的空氣的溫度和濕度或放電電極422 的溫度或導熱部件50的溫度的變化,控制器70通過齒輪522使可動隔熱部 件540上下移動,從而改變導熱部件50露出的面積。通過改變導熱部件50 露出的面積,能夠改變導熱部件50的導熱量。圖7顯示了基于對象空間溫 濕度傳感器722、放電電極溫度傳感器724和蒸發器溫度傳感器726檢測的 溫度或濕度,控制器進行加熱器的溫度調節、導熱部件的導熱量調節或停止 放電電極的電壓施加的流程。
對象空間溫濕度傳感器722檢測放電電極422周圍空氣的溫度和濕度, 從而計算出放電電極422周圍空氣的露點溫度To。接著,放電極溫度傳感器 724檢測放電電極422的溫度TB。控制器70判斷T^與tb之間的關系。當 T(^Tb吋,蒸發器溫度傳感器726檢測蒸發器34的溫度Tc。
控制器70根據放電電極422周圍空氣的露點溫度T0、放電電極422的 溫度TB以及蒸發器34的溫度Tc,計算導熱部件50的最佳露出面積。之后, 控制器70根據計算出的結果,驅動齒輪542并使可動隔熱部件540移動。 由此,使導熱部件50的露出面積達到最佳露出面積。
當導熱部件50的最佳露出面積大于驅動齒輪542以使可動隔熱部件540 移動時的最大露出面積的情況下,由于放電電極422過于變冷而過度產生凝 結水,因此,控制器70接通加熱器52。由此,能夠在放電電極上產生最佳 量的凝結水。另外,當0〉To的情況下,由于產生于放電電極422上的凝結 水會凍結,因此,停止在放電電極422與相對電極424之間施加高電壓。
雖然在上述實施例中,設有對象空間溫濕度傳感器722、放電電極溫度 傳感器724、蒸發器溫度傳感器726,并根據由各個傳感器檢測的結果,控 制器70調整齒輪542的轉動或加熱器52的開閉,但是,也可以設置對象空 間溫濕度傳感器722、放電電極溫度傳感器724、蒸發器溫度傳感器726中 的至少一個或兩個,并根據由該一個或兩個檢測裝置求得的信息,通過調整 裝置調整由導熱部件產生的導熱量。另外,由于本實施例的其它結構與實施例1的空調機10相同,因此, 能夠獲得相同的效果。
圖8顯示了實施例2的其它變形例。在該變形例中,殼體的內部形成有 除濕路徑。除濕路徑設有空氣導入口和吹出口,在除濕路徑中設有除濕裝置 30、送鳳機36以及設置在除濕裝置30下游側的靜電霧化裝置40。
由于這種空調機在除濕裝置30的下游側設有靜電霧化裝置40,因此, 不會對由靜電霧化裝置40產生的帶電微粒子水的水霧進行除濕。由此,能 夠將帶電微粒子水的水霧釋放至被除濕的空間。
另外,在除濕路徑222內設有除濕裝置30和靜電霧化裝置40,因此, 能夠使帶電微粒子水的水霧附著在除濕后的空氣上而迅速飛散在被除濕的 空間內,從而能夠進一步提高除臭、除菌或除去導致過敏的物質的效果。
另外,由于其它結構與實施例2相同,因此,能夠獲得與實施例2相同 的效果。
(實施例3)
利用附圖9 10說明本實施例的空調機。另外,與實施例l以及實施例 2相同的結構采用了相同的附圖標記,并省略了對其的說明。如圖9所示, 本實施例的空調機10由在內部設有除濕路徑222的殼體20、除濕裝置30、 送風機36、儲存因除濕而凝結的水的儲存器38以及設置在儲存器38前面的 靜電霧化裝置40構成。
除濕路徑222設有空氣進入口 220和吹出口 224。在除濕路徑222中設 有除濕裝置30和送風機36。除濕裝置30設有冷凝器32、蒸發器34以及壓 縮機(未圖示),在除濕裝置30的下方設有儲存器38。
在儲存器38上設有用于檢測儲存器38內部的水的高度的水位傳感器 82, 84, 86、靜電霧化裝置40以及根據水位傳感器82, 84, 86檢測的水位 控制除濕裝置30、送風機36和靜電霧化裝置40的運轉的控制器88。靜電 霧化裝置40設置在儲存器38的前面。靜電霧化裝置40設有球狀的放電電 極422、圓錐狀的噴嘴80、設置在噴嘴80外周上的圓筒狀的支承體46、設 置在支承體46前端的環狀的相對電極424以及在放電電極422與相對電極 424之間施加高電壓的高壓施加部60。噴嘴80向儲存器82的前方突出而設 置。如圖10所示,水位傳感器82和放電電極422設置在比噴嘴80高的位 置處。水位傳感器82和放電電極422設置在相同的高度處。水位傳感器84 設置在儲存器38的上部,水位傳感器86設置在儲存器38的上端。
圖11為顯示本實施例的空調機10的工作的流程圖。當水位傳感器82 不檢測水位的情況下,控制器88使除濕裝置30和送風機36運轉,從而進 行除濕,并且使靜電霧化裝置40停止。因此,當儲存器38中不存在用于產 生帶電微粒子水的水霧的水時,靜電霧化裝置40不會浪費能量。
當水位傳感器82檢測水位而水位傳感器84不檢測水位的情況下,控制 器88使除濕裝置30進行除濕,并使靜電霧化裝置40產生帶電微粒子水的 水霧。在這種情況下,空調機10能夠一邊除濕, 一邊產生帶電微粒子水的 水霧。另外,由于利用儲存在儲存器38中的水產生帶電微粒子水的水霧, 因此,水難以積存在儲存器38中。因此,能夠減少使用者排除儲存器38中 的水的麻煩。
當水位傳感器84檢測水位而水位傳感器86不檢測水位的情況下,控制 器88使靜電霧化裝置40運轉并使除濕裝置30和送風機36停止。在這種情 況下,通過使除濕裝置30的運轉停止,并利用儲存在儲存器38中的水持續 產生帶電微粒子水的水霧,由此能夠降低水位,從而能夠返回再次使除濕裝 置運轉的狀態。假若用水位傳感器86檢測了水位的情況下,控制器88使除 濕裝置30、送風機36和靜電霧化裝置40停止。并且,通過聲音或燈的點亮 通知使用者必須排水。在這種情況下,控制器88根據儲存器38的水位來控 制除濕裝置30和靜電霧化裝置40,從而能夠防止水從儲存器38中溢出。
雖然在實施例1 3中,顯示了在放電電極422與相對電極424之間施 加高電壓以產生帶電微粒子水的靜電霧化裝置40的例子,但是,也可以不 設置相對電極。
另外,由上述各實施例顯示的各個特征可以任意組合。
權利要求1. 一種空調機,其特征在于,該空調機設有殼體,其具有引入外部空氣的空氣進入口;除濕裝置,其設置在上述殼體內,以便對從上述空氣進入口引入的空氣進行除濕;送風機,其用于從殼體的吹出口吹出由上述除濕裝置除濕了的空氣;靜電霧化裝置,其具有放電電極和在該放電電極上施加高壓電以便從放電電極釋放出帶電微粒子水的水霧的電壓源;而且,上述靜電霧化裝置對從殼體外引入的空氣中所含的水分的凝結水進行靜電霧化以產生帶電微粒子水的水霧,并將帶電微粒子水的水霧排放至殼體外。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機,其特征在于,上述靜電霧化裝置的放電電極設置在與上述空氣進入口分離并形成于 上述殼體上的空氣導入口和與上述吹出口分離并形成于上述殼體上的水霧 排放口之間的空氣路徑上,上述靜電霧化裝置包括冷卻裝置,該冷卻裝置對流經上述空氣路徑的空 氣進行冷卻,以使在所述空氣中所含的水分凝結在上述放電電極上。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機,其特征在于,上述靜電霧化裝置的放電電極設置在于上述空氣進入口的下游側且上 述除濕裝置的上游側的上述殼體上形成的空氣導入口和與上述吹出口分離 并形成于上述殼體上的水霧排放口之間的空氣路徑上,上述靜電霧化裝置包括冷卻裝置,該冷卻裝置對流經上述空氣路徑的空 氣進行冷卻,以使在所述空氣中所含的水分凝結在上述放電電極上。
4. 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調機,其特征在于,上述水霧排放口 與上述吹出口鄰接而設置。
5. 根據權利要求2 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空調機,其特征在于,上述靜 電霧化裝置的冷卻裝置具有冷卻上述放電電極的冷卻部和散熱部,上述散熱 部設置在從上述除濕裝置的冷卻裝置至上述吹出口的上述除濕空氣的噴出 路徑上。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機,其特征在于,上述除濕裝置設有通過冷卻空氣而進行除濕的冷卻器; 上述靜電霧化裝置的放電電極通過與上述除濕裝置的上述冷卻器進行熱結合而被冷卻,從而使周圍空氣中所含的水分凝結在上述放電電極上, 上述放電電極的前端設置在從上述除濕裝置至上述吹出口的上述除濕空氣的噴出路徑上。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空調機,其特征在于,上述靜電霧化裝置的 上述放電電極與上述除濕裝置的上述冷卻器通過導熱部件結合,并設置有控制器,該控制器用于調節上述導熱部件中從上述冷卻器向上 述放電電極的導熱量。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空調機,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器設有用于 檢測放電電極周圍的溫度或濕度的傳感器,以便根據該傳感器的輸出調節上 述導熱量。
9.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空調機,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器設有用于 檢測上述冷卻裝置的溫度的溫度傳感器,以便根據該溫度傳感器的輸出調節 上述導熱量。
10.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機,其特征在于, 上述除濕裝置設有冷卻器,該冷卻器通過冷卻空氣而進行除濕; 在上述殼體上設有儲存器,該儲存器捕獲通過上述冷卻器的冷卻而使空氣中的水分所凝結成的凝結水,并將其予以儲存;上述儲存器以將上述凝結水供給至上述靜電霧化裝置的上述放電電極 的方式構成。
11. 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空調機,其特征在于,設置有 水位傳感器,其用于檢測儲存在上述儲存器中的上述凝結水水位; 控制器,其根據上述水位傳感器的輸出控制上述靜電霧化裝置乃至上述除濕裝置的運行。
專利摘要空調機設有除濕裝置、凝結空氣中的水分并對因凝結產生的水進行靜電霧化的靜電霧化裝置。因此,空調機在除濕的同時,能夠產生帶電微粒子水的水霧。另外,使用者不必對靜電霧化裝置供給水。
文檔編號F24F1/00GK201237303SQ200820009010
公開日2009年5月13日 申請日期2008年3月26日 優先權日2007年3月27日
發明者山口友宏 申請人:松下電工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