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爐具的爐頭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適用于爐具的爐頭,尤指爐頭 具備構造簡單實用、材料成本更為低廉。
背景技術:
按由爐具安裝爐頭以供鍋具置放于爐架,讓爐頭引 流瓦斯氣體,以配合點火裝置的點火作用,持續地在爐頭 的爐孔產生爐火,得以煮熟鍋具內的食物。
爐頭的型態一直開發改良,如圖9所示的爐頭構造, 其包括 一 爐座(50)以及一具有導熱作用的頂盤(60),其中 頂盤(60)底部成型有環狀的內焰爐槽(61),并于內焰爐槽 (61)成型有向頂盤(60)中心的內焰氣孔(64),內焰爐槽 (61)的內外槽緣分別成型內環凸垣(63)與外環凸垣(62), 通過嵌合于爐座(50)對應的環形爐槽(51)中,達到爐頭構 造是頂盤(60)與爐座(50)嵌合的目的。
上述構造需要花費更多的材料成本,因為需要出火 的內焰爐槽,需要流通氣體的內焰氣孔都成形于頂盤,使 得頂盤的成型開模出形狀復雜,又需使用金屬材料,因此 其材料成本相對提高,這對銅、鐵等金屬材料價格日漸高 漲的現階段言之,如是構造型態將提高成本,市場競爭力 將會降低。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發明人鑒于上述的問題,進而用心研究開 發,因此本實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爐具的爐頭裝 置,其主要是使爐頭的構造更為簡單,可有效地降低材料 成本,并且能因應需求來變化導熱作用的導熱片型態,增 加多元變化性。
為了達到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釆用如下技術方
案
一種爐具的爐頭裝置,其是包括
一爐座,其具有一環形的外環部、 一位于外環部內而 呈環形的內環部,該爐座分別在垂直于外、內環部的頂面 上,間隔布設數氣孔,而朝向該爐座中心間隔布設數供爐 火引發的出火孔;
一第一導熱片,其是可導熱的環片狀,是對應嵌合于 該爐座的外環部,該第一導熱片具有一導觸部,并且該導 觸部遮掩該出火孔,并且與該氣孔之間保持 一 間隔距離的 通道;
一第二導熱片,其是可導熱的環片狀,是對應嵌合于 該爐座的內環部,該第二導熱片具有一導觸部,并且該導 觸部遮掩該出火孔,并且與該氣孔之間保持一間隔距離的 通道。
上述的爐具的爐頭裝置,其中所述爐座的外、內環 部的頂部,各自于外側的頂部一段垂直的縱向區域,形成 外徑較小且呈縱直壁的外、內頂部。
上述的 爐具的爐頭裝置,其中所述爐座形成出火孔 的該處為斜面。
上述的爐具的爐頭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導熱片、第 二導熱片的斷面是近L形環片,于水平側分別為導觸部, 在垂直側為結合部,結合部的垂直高度較外、內頂部為長。
上述的爐具的爐頭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導熱片、第 二導熱片在導觸部與結合部的內轉角處一體形成一小平 塊狀的墊部,用以墊部水平靠置于爐座形成氣孔的頂面, 維持導觸部與氣孔間的通道的距離。
上述的爐具的爐頭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導熱片、第 二導熱片為近L形的環片狀,水平側形成導觸部,垂直側 為結合部,爐座在對應結合導觸部之處,于內、外環部形 成凸出的凸部,使凸部頂面供導觸部結合,并且保持導觸
部與氣孔間具有通道的距離。
上述的爐具的爐頭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導熱片、第 二導熱片的斷面是近L形環片,爐座的外、內環部可分別 于外環角形成斜面,第一導熱片、第二導熱片于水平側分 別為導觸部,在垂直側為結合部,結合部的垂直高度較夕卜、 內頂部為長,導觸部順應斜面也形成傾斜。
上述的爐具的爐頭裝置,其中所述爐座在對應結合 導觸部之處,于內、外環部形成凸出的凸部,使凸部頂面 供導觸部結合,并且保持導觸部與氣孔間具有通道的距 離,而第一導熱片、第二導熱片的各導觸部,于延伸末端 的底側面形成厚度削薄的環檐部,使環檐部與出火孔的距 離較通道為大。
上述的爐具的爐頭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導熱片、第 二導熱片為近L形的環片狀,水平側形成導觸部,垂直側 為結合部,爐座在對應結合導觸部之處,于內、外環部形 成凸出的凸部,使凸部頂面供導觸部結合,并且保持導觸 部與氣孔間具有通道的距離,而導觸部延伸末端的底側面 形成厚度削薄的環檐部,使環檐部與出火孔的距離較通道 為大。
因此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本實用新型的有益 效果如下
1、 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導熱片、第二導熱片型態簡單 且為板片構造,無須鉆設氣孔以及出火孔等等孔洞,形態 單純,而出火孔與氣孔均成形于爐座,讓爐座結合板片型 態的第一導熱片、第二導熱片提供導熱作用即可,因此使 用導熱材料制成第一導熱片、第二導熱片,材料成本大幅 降低,可以有效提升市場競爭力。
2、 本實用新型使第一導熱片、第二導熱片為板片型 態,故而可因應爐座型態之不同而變化多種型態以及結合 構造,選擇變化性高,普用適應性廣泛。
圖1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平面組件分解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上視平面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放大組合剖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另—較佳實施例的放大組合剖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又一較佳實施例的放大組合剖視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再—較佳實施例的放大組合剖視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爐座另 一較佳實施例的上視平面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進一較佳實施例的放大組合剖視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現有爐頭的平面分解圖。
主要組件符號說明
(IO)爐座 (ll)外環部
(111)外頂部
(13) 內環部 (131)內頂部
(14) (16)氣孔 (15) (17)出火孔 U8)凸部 U9)肋條
(20) (201) (202)第一導熱片
(22) (221) (32)導觸部(21) (31)結合部
(23) (33)墊部 (24)環檐部 (30) (301) (302)第二導熱片 (40)通道 (50)爐座 (60)頂盤 (61)內焰爐槽 (62)外環凸垣 (63)內環凸垣 (64)內焰氣孔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爐具的爐頭裝置,如圖1所示,其 爐頭系包含一爐座10、第一導熱片20、第二導熱片30, 其中出火孔15、 17與氣孔14、 16均成形于爐座10,讓 爐座10結合板片型態的第一導熱片20、第二導熱片30 提供導熱作用即可,使得爐頭的構造更為簡單。
如圖1、 2、 3所示,爐座IO具有一呈環形的外環部 11、 一位于外環部11內而呈環形的內環部13,外、內環 部11、 13的頂部,各自于外側的頂部一段垂直的縱向區 域,形成外徑較小且呈縱直壁的外、內頂部111、 131; 以及
爐座10分別在垂直于外、內頂部lll、 131的頂部 平面上,間隔布設數氣孔14、 16,通過氣孔14、 16引流 瓦斯氣體,另朝向爐座10中心的斜面上,則間隔布設數 出火孔15、 17,通過出火孔15、 17供爐火于此產生。
該可導熱的第一導熱片20、第二導熱片30分別是 對應罩設于爐座10的外、內頂部111、 131,可為金屬材 料或是陶瓷材料,其中第一導熱片20、第二導熱片30在 圖1實施例,是顯示為斷面是近L形環片,第一導熱片
20、 第二導熱片30,在水平側分別為導觸部22、 32,在 垂直側是為結合部21、 31,導觸部22、 32的水平面積至 少遮掩出火孔15、 17,而結合部21、 31的垂直高度較夕卜、 內頂部111、 131為長;
因此利用第一導熱片20、第二導熱片30的結合部
21、 31,分別罩設嵌合在爐座10的外、內頂部111、 131 外側壁,使第一導熱片20嵌合于外環部11,第二導熱片 30則嵌合于內環部13,由于而結合部21、 31的垂直高度 較外、內頂部lll、 131為長,故于導觸部22、 32與爐座 IO成形氣孔14、 16頂面之間形成一距離的通道40,引導 瓦斯氣體流通。
是以氣孔14、 16供瓦斯氣體引流,使爐火在出火孔 15、 17形成,爐火則因向上燃燒的火焰而接觸導熱于第 一導熱片20、第二導熱片30的導觸部22、 32,使得導觸 部22、 32的導熱作用,讓置于第一導熱片20、第二導熱 片30之上的鍋具,其容置的食物可被接受爐火煮熟。
如圖4所示是另一種實施例,其顯示爐座IO可以不必形成外、內頂部lll、 131,外、內環部11、 13外側為 垂直壁面狀,而第一導熱片201可以在導觸部22、 32與 結合部21、 31的內轉角處, 一體形成一小平塊狀的墊部 23,利用墊部23水平靠置于爐座10形成氣孔14的頂面 上,作為第一導熱片201結合于爐座10的支持作用,并 因而維持導觸部22與氣孔14間的通道40的距離;同理, 第二導熱片301也形成有墊部33。如圖5顯示的實施例,其是第一導熱片20與外環部 ll的嵌合型態,同圖l型態,第一導熱片20的結合部21 嵌合于外頂部lll,第二導熱片30也具有一導觸部32與 結合部31,而此圖中顯示為維持通道40的距離,因此可 以是內環部13相應朝向導觸部32的該頂面形成凸出的凸 部18,通過凸部18造成導觸部32與氣孔16間具有通道 40的間隔距離。
所以配合圖1、 4所示,圖1、 4顯示的第一導熱片 20、第二導熱片30,以及第一導熱片201、第二導熱片 301亦可交替選擇形成,如第一導熱片20配合第二導熱 片301,或是第一導熱片201配合第二導熱片30等等,
該些簡易交換變化均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范圍內。
如圖6所示,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導熱片20、 第二導熱片30形狀也可以隨著爐座10而變化。如圖6所 示,爐座IO的外環部11,可以在形成氣孔14的頂面形 成斜面110的變化,因此第 一 導熱片202型態,順應使導 觸部221也因應在外環角處配合形成傾斜狀,惟形成遮掩 出火孔15之處為平面220。如圖l、 7是顯示位在導觸部 22、 32下方的外、內環部11、 13,其兩者之間可連接肋 條19。
而圖4、 8所示,圖8實施例是基于圖4型態而再作 改變,其中第一 導熱片201、第二導熱片301各自于導觸 部22、 32底側,各留設一墊部23、 33的厚度,以在形成
導觸部22、 32與外、內環部11、 13之間形成通道40, 尤其另于導觸部22、 32延伸的末端底側面形成厚度呈削 減的環檐部24,使環檐部24與出火孔15、 17的距離較 通道40為大,讓此處瓦斯氣體流通因空間較大而更順暢, 以于鄰近出火孔15、 17形成一圈火苗,與出火孔15、 17
的出火構成不斷點燃主火功能,保持較完全的燃火效率、 火焰的穩定度更好。
上述實施例僅為例示性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及其 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任何熟于此項技術人士 均可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原理及精神的情況下,對 上述實施例進行修改及變化。
權利要求1、一種爐具的爐頭裝置,其特征在于一爐座,其具有一環形的外環部、一位于外環部內而呈環形的內環部,該爐座分別在垂直于外、內環部的頂面上,間隔布設數氣孔,而朝向該爐座中心間隔布設數供爐火引發的出火孔;一第一導熱片,其是可導熱的環片狀,是對應嵌合于該爐座的外環部,該第一導熱片具有一導觸部,并且該導觸部遮掩該出火孔,并且與該氣孔之間保持一間隔距離的通道;一第二導熱片,其是可導熱的環片狀,是對應嵌合于該爐座的內環部,該第二導熱片具有一導觸部,并且該導觸部遮掩該出火孔,并且與該氣孔之間保持一間隔距離的通道。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爐具的爐頭裝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爐座的外、內環部的頂部,各自于外側的頂部 一段垂直的縱向區域,形成外徑較小且呈縱直壁的外、內 頂部。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爐具的爐頭裝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爐座形成出火孔的該處為斜面。
4、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爐具的爐頭裝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第一導熱片、第二導熱片的斷面是近L形環片, 于水平側分別為導觸部,在垂直側為結合部,結合部的垂 直高度較外、內頂部為長。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爐具的爐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熱片、第二導熱片在導觸部與結合部的 內轉角處一體形成一小平塊狀的墊部,用以墊部水平靠置 于爐座形成氣孔的頂面,維持導觸部與氣孔間的通道的距 離。
6、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爐具的爐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熱片、第二導熱片為近L形的環片狀, 水平側形成導觸部,垂直側為結合部,爐座在對應結合導 觸部之處,于內、外環部形成凸出的凸部,使凸部頂面供 導觸部結合,并且保持導觸部與氣孔間具有通道的距離。
7、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爐具的爐頭裝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第一導熱片、第二導熱片的斷面是近L形環片, 爐座的外、內環部可分別于外環角形成斜面,第一導熱片、 第二導熱片于水平側分別為導觸部,在垂直側為結合部, 結合部的垂直高度較外、內頂部為長,導觸部順應斜面也 形成傾斜。
8、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爐具的爐頭裝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爐座在對應結合導觸部之處,于內、外環部形 成凸出的凸部,使凸部頂面供導觸部結合,并且保持導觸 部與氣孔間具有通道的距離,而第 一 導熱片、第二導熱片 的各導觸部,于延伸末端的底側面形成厚度削薄的環檐 部,使環檐部與出火孔的距離較通道為大。
9、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爐具的爐頭裝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第一導熱片、第二導熱片為近L形的環片狀, 水平側形成導觸部,垂直側為結合部,爐座在對應結合導 觸部之處,于內、外環部形成凸出的凸部,使凸部頂面供 導觸部結合,并且保持導觸部與氣孔間具有通道的距離, 而導觸部延伸末端的底側面形成厚度削薄的環檐部,使環 檐部與出火孔的距離較通道為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爐具的爐頭裝置,爐頭包含一爐座、一第一導熱片、一第二導熱片,其中爐座具有一外環部、一內環部,爐座于外、內環部的頂面上,分別布設數氣孔以及出火孔,而第一、二導熱片均為可導熱的環片狀,用以對應嵌合于外環部、內環部,第一、二導熱片分別具有一導觸部,藉其遮掩出火孔,并且與氣孔間保持一通道的距離,因此有效地使爐頭構造單純化,使第一導熱片、第二導熱片是以最少導熱材料即可制成,降低成本。
文檔編號F24C15/00GK201066159SQ200720169739
公開日2008年5月28日 申請日期2007年7月16日 優先權日2007年7月16日
發明者林淑貞 申請人:林淑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