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常壓熱水鍋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熱水鍋爐,具體是一種由承壓熱水鍋爐改裝的常壓熱 水鍋爐。
背景技術:
常壓熱水鍋爐指頂部與大氣相通不承受供熱系統的水柱靜壓力的熱水鍋 爐,相當一個"開式熱水箱"。由常壓熱水鍋爐加熱的熱水經由安裝于供熱系 統熱水供水干管上的循環水泵加壓送至各用戶。而承壓熱水鍋爐,顧名思義是 指爐內需要承受一定壓力的熱水鍋爐,因此承壓熱水鍋爐在用料和結構上都有 別于常壓鍋爐,且需要承受的壓力越大,其技術上要求越高。 一般對大面積進 行供熱采用承壓熱水鍋爐的比較多,但是隨著使用年限的增加,承壓熱水鍋爐 各部分會逐年老化,當達到一定使用年限,承壓熱水鍋爐不再適合在承壓狀態 下使用,為保證安全, 一般都要更換鍋爐,如將更換下的廢舊承壓鍋爐直接廢 棄過于可惜,資源利用不夠充分。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廢舊承壓熱水鍋爐直接丟棄過于可惜、資源利用不夠 充分的問題,為了繼續利用,提供了一種由承壓熱水鍋爐改裝的常壓熱水鍋爐。
本實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常壓熱水鍋爐,包括承壓熱水鍋 爐爐體,爐體旁側通過鋼架固定有整體高于爐體的水箱,水箱設有用于與供熱
系統回水管相連的進水管和至少一個出水管,爐體的原進水管作為通過循環水
泵與供熱系統供水管相連的出水管,原出水管作為進水管與水箱的出水管相 連。使用時,水箱內的水流入爐體內,經加熱后,經由循環水泵加壓通過供熱 系統熱水供水干管送至各用戶,然后經回水管流回水箱,形成供熱閉環回路。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充分利用了廢舊承壓熱水鍋爐,將其加裝水箱后 即可作為常壓熱水鍋爐運行,其效果顯著,鍋爐本體不改,改造成本低,節約
能源。同時適用于為承壓熱水鍋爐和常壓熱水鍋爐同步常壓運行,而對承壓熱 水鍋爐的改造。
本實用新型結構改造合理,解決了廢舊承壓熱水鍋爐直接丟棄過于可惜、 資源利用不夠充分的問題,實現了對廢舊承壓熱水鍋爐的繼續利用。
圖l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俯視圖中l-爐體;2-鋼架;3-水箱;4、 5、 6、 7-出水管;8、 9-排氣管;10、 -進水管;11、 12-出水管;13、 14-原安全閥管;15-原放水管;16-管架手孔; 17-進水管。
具體實施方式
常壓熱水鍋爐,包括承壓熱水鍋爐爐體1,爐體1旁側通過鋼架2固定有 整體高于爐體1的水箱3,水箱3設有用于與供熱系統回水管相連的進水管10 和至少一個出水管4,爐體1的原進水管作為通過循環水泵與供熱系統供水管 相連的出水管11,原出水管作為進水管17與水箱3的其中一出水管4相連。
水箱3上設有四個出水管4、 5、 6、 7,各出水管呈階梯狀設置,分別于爐 體1上的進水管17 (原出水管)、原安全閥管13、 14、原放水管15相連。不
但加大鍋爐進水量,而且在停電使循環水泵不能工作時,爐體和水箱內的水能 自循環,避免了爐內熱水汽化。為了更加提高鍋爐進水量,可根據鍋爐標準、 使用情況,適量增加水箱出水管的個數(即爐體進水管的個數)。
具體實施時,水箱上設有水位計,頂部安有排氣管9,底部設有排污管, 這些都是水箱正常工作所必須的常規設置;另外,為了加大鍋爐出水量和密度, 以滿足采暖系統的用水量,增加供熱面積,提高鍋爐熱效率,爐體1管架手孔 16處或手孔16側面設有與供熱系統供水管相連的出水管12。
權利要求1、一種常壓熱水鍋爐,包括承壓熱水鍋爐爐體(1),其特征在于爐體(1)旁側通過鋼架(2)固定有整體高于爐體(1)的水箱(3),水箱(3)設有用于與供熱系統回水管相連的進水管(10)和至少一個出水管(4),爐體(1)的原進水管作為通過循環水泵與供熱系統供水管相連的出水管(11),原出水管作為進水管(17)與水箱(3)的其中一出水管(4)相連。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常壓熱水鍋爐,其特征在于水箱(3)上設有四 個出水管(4、 5、 6、 7),各出水管呈階梯狀設置,分別于爐體(1)上的進水 管(17)、原安全閥管(13、 14)、原放水管(15)相連。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常壓熱水鍋爐,其特征在于爐體(1)管架 手孔(16)處或手孔(16)側面設有與供熱系統供水管相連的出水管(12)。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熱水鍋爐,具體是一種由承壓熱水鍋爐改裝的常壓熱水鍋爐。解決了廢舊承壓熱水鍋爐直接丟棄過于可惜、資源利用不夠充分的問題,該鍋爐包括承壓熱水鍋爐爐體,爐體旁側通過鋼架固定有整體高于爐體的水箱,水箱設有用于與供熱系統回水管相連的進水管和至少一個出水管,爐體的原進水管作為通過循環水泵與供熱系統供水管相連的出水管,原出水管作為進水管與水箱的出水管相連。本實用新型結構改造合理,解決了廢舊承壓熱水鍋爐直接丟棄過于可惜、資源利用不夠充分的問題,實現了對廢舊承壓熱水鍋爐的繼續利用。
文檔編號F24H9/12GK201003846SQ200720100420
公開日2008年1月9日 申請日期2007年1月20日 優先權日2007年1月20日
發明者賈興華 申請人:賈興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