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智能型強效真空脫氣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智能型強效真空脫氣機,涉及機械技術領域;特 別涉及脫氣機的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針對于供暖及空調系統 中實施真空脫氣的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智能型強效真空脫氣 機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針對于供暖及空調系統中的真空脫氣來說,其主要機 械為小型單體真空罐式真空脫氣機;這種脫氣設備,因其真空罐 的容積太小、加之又是以單體式的結構而工作,所以,存在著工 作效率極低的不足、缺陷與弊端; 一般說來,供暖及空調系統的 水容積為150立方米時,使用這種真空脫氣機,自安裝而開始使 用、到將系統內的氣體脫除,需要進行60天左右時間的不間斷 工作才能完成;同時,由于是單機、長期、每隔IO秒鐘便啟動. 一次真空泵而使其處于運行狀態,極容易造成機器的損壞;還有, 當供暖及空調系統內的水容積較大時,這種機器需要并連兩臺、 或多臺方可滿足需要,這無形中會給消費客戶增加更多的開支與 不便。本實用新型就是在認真而充分的調查、了解、分析、總結 上述已有的公知技術和現狀的基礎上,為克服和解決已有公知
術及實際現狀中存在的不足、缺陷與弊端而研制成功的。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智能型強效真空脫氣機,該機
包括主管,還設置有機架、機箱、真空罐A、真空罐B、真空泵 A、真空泵B、真空表A、真空表B、進水閥A、進水閥B、放氣 閥A、放氣岡B、進水管A、進水管B、出水管A、出水管B,還 設置有由電源指示燈、保護開關、時控器、工作指示燈、轉換開 關、延時器、繼電器、中間繼電器共間構成的控制拒;
所述智能型強效真空脫氣機,其主管與進水管A、進水管A 與進水閥A、進水閥A與真空罐A、真空罐A與真空泵A、真空 泵A與出水管A、出水管A與主管、主管與進水管B、進水管B 與進水閥B、進水閥B與真空罐B、真空罐B與真空泵B、真空 泵B與出水管B、出水管B與主管、真空罐A與真空表A、真空 罐A與放氣閥A、真空罐B與真空表B、真空罐B與放氣閥B均 螺紋緊固連接,其電源與電源指示燈、電源與保護開關、保護開 關與時控器、時控器與工作指示燈、時控器與轉換開關、轉換開 關與延時器、延時器與繼電器、延時器與中間繼電器、控制拒的 繼電器與真空泵A及進水閥A犮放氣閥A及真空泵B及進水閥B 及放氣閥B均電連接,其真空罐A、真空罐B、真空泵A、真空 泵B、控制柜均與機箱由緊固件緊固連接,其機箱與機架焊接。
通過本實用新型,解決已有技術存在的諸多不足、缺陷與斧
端,以達到對供暖或空調系統中的各種氣體進行連續而快速的脫 除、具有全智能控制、脫氣效率高、效果穩定可靠、經久耐用而 不易損壞、當供暖或空調系統內的水容積較大時也無須增加并連 脫氣機數量、適應范圍廣、減少消費客戶開支、為客戶提供安裝 使用以及保養維修的方便等的目的。
. 本實用新型可達到預期目的。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智能型強效真空脫氣機,包括主管,還設置有機架、機 箱、真空罐A、真空罐B、真空泵A、真空泵B、真空表A、真空 表B、進水閥A、進水閥B、放氣閥A、放氣閥B、進水管A、進 水管B、出水管A、出水管B,還設置有由電源指示燈、保護開 關、時控器、工作指示燈、轉換開關、延時器、繼電器、中間繼 電器共同構成的控制拒;
所述智能型強效真空脫氣機,其主管與進水管A、進水管A 與進水閥A、進水閥A與真空罐A、真空罐A與真空泵A、真空 泵A與出水管A、出水管A與主管、主管與進水管B、進水管B 與進水閥B、進水閥B與真空罐B、真空罐B與真空泵B、真空 泵B與出水管B、出水管B與主管、真空罐A與真空表A、真空 罈A與放氣閥A、真空罐B與真空表B、真空罐B與放氣閥B均 螺紋緊固連接,其電源與電源指示燈、電源與保護開關、保護開 關與時控器、時控器與工作指示燈、時控器與轉換開關、轉換開
關與延時器、延時器與繼電器、延時器與中間繼電器、控制柜的
繼電器與真空泵A及進水閥A及放氣閥A及真空泵B及進水閥B 及放氣閥B均電連接,其真空罐A、真空罐B、真空泵A、真空 泵B、控制柜均與機箱由緊固件緊固連接,其機箱與機架焊接。
所述的智能型強效真空脫氣機,所述主管、進水管A、進水 管B、出水管A、出水管B均為.管狀結構,所述機架為架體狀結 構,所述機箱為箱體狀結構,所述真空罐A、真空罐B均.為罐體 狀結構,所述真空泵A、真空泵B均為通用的真空泵狀結構,所 述真空表A、真空表B均為通用的負壓真空表狀結構,所述進水 閥A、進水閥B、放氣閥A、放氣閥B均為通用的電磁閥狀結構,' 所述電源指示燈、工作指示燈均為通用的指示燈狀結構,所述保 護開關為通用的漏電保護開關狀結構,所述時控器為通用的編程 時控器狀結構,所述轉換開關為通用的工作轉換開關狀結構,所 述延時器為通用的智能雙數顯延時器狀結構,所述繼電器為通用 的時間繼電器狀結構,所述中間繼電器為通用的中間繼電器狀結 構,所述控制拒為柜體狀結構。
所述的智能型強效真空脫氣機,所述電源指示燈、保護開關、 時控器、工作指示燈、轉換開關、延時器、繼電器、中間繼電器 均與控制拒的箱體均由緊固件緊固連接,所述電源指示燈、保護 開關、時控器、工作指示燈、轉換開關、延時器、繼電器、中間 繼電器、控制柜的柜體共同構成控制柜。
由于采用了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使得本實用新型
與已有的公知技術相比,獲得了如下有益效果
1、 由于本實用新型設置的所述電源指示燈、保護開關、時 控器、工作指示燈、轉換開關、延時器、繼電器、中間繼電器均 與控制拒的箱體均由緊固件緊固連接,所述電源指示燈、保護開 關、時控器、工作指示燈、轉換開關、延時器、繼電器、中間繼 電器、控制拒的拒體共同構成控制拒,控制拒的繼電器與真空泵. A.及進水閥A及放氣閥A及真空泵B及進水閥B及放氣閥B均電 連接,從而獲得了具有全智能控制的有益效果。
2、 由于本實用新型設置有兩套真空罐、真空泵,從而獲得 了當供暖或空調系統內的水容積較大時也無須增加并連脫氣機 數量的有益效果。
3、 由于本實用新型的第1、 2條所述,從而獲得了在全智能 控制下而對所述的兩套真空罐、真空泵以及相關部件實施單獨、. 或同時、或交替工作的有益效果。同時還獲得了脫氣效率高、效 果穩定可靠、經久耐用而不易損壞、適應范圍廣、減少消費客戶 開支、為客戶提供安裝使用以及保養維修的方^f更等有益效果。
4、 由于本實用新型的研制成功,從而獲得了 "智能型強效 真空脫氣機"新產品的有益效果。
5、 由于本實用新型的體積小、結構緊湊,從而獲得了生產 制作以及安裝使用均方便、且美觀大方的有益效果。
6、 由于本實用新型的設計科學合理、結構簡單巧妙、使用
安裝方便、效果穩定可靠,從而獲得了易于制作而成本低、便于 使用而利推廣的有益效果。
說明書附圖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
的結構立體示意圖。'
圖中的標號1、主管,2、機架,3、機箱,4、真空罐A, 5、真空罐B, 6、真空泵A, 7、真空泵B, 8、真空表A,.9、真 空表B, 10、進水閥A, 11、進水閥B, 12、放氣閥A, 13、放氣 閥B, 14、進水管A, 15、進水管B, 16、出水管A, 17、出水管 B;以及由電源指示燈、保護開關、時控器、工作指示燈、轉換 開關、延時器、繼電器、中間繼電器共同構成的控制柜18。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描述。正如說明 書附圖所示
一種智能型強效真空脫氣機,包括主管l,還設置有機架2、 機箱3、真空罐A4、真空罐B5、真空泵A6、真空泵B7、真空表 A8、真空表B9、進水閥AIO、進水閥Bll、;改氣閥A12、;改氣閥 B13、進水管A14、進水管B15、出水管A16、出水管B17,還設 置有由電源指示燈、保護開關、時控器、工作指示燈、轉換開關、 延時器、繼電器、中間繼電器共同構成的控制拒18;
所述智能型強效真空脫氣機,其主管1與進水管A14、進水
管A14與進水閥A10、進水閥A10與真空罐A4、真空耀A4與真 空泵A6、真空泵A6與出水管A16、出水管A16與主管1、主管l' 與進水管B15、進水管B15與進水閥Bll、進水閥Bll與真空罐 B5、真空罐B5與真空泵B7、真空泵B7與出水管B17、出水管 B17與主管1、真空罐A4與真空表A8、真空罐A4與放氣閥A12、 真空罐B5與真空表B9、真空罐B5與放氣閥B13均螺紋緊固連 接,其電源與電源指示燈、電源與保護開關、保護開關與時控器、 時控器與工作指示燈、時控器與轉換開關、轉換開關與延時器、 延時器與繼電器、延時器與中間繼電器、控制拒18的繼電器與' 真空泵A6及進水閥A10及放氣閥A12及真空泵B7及進水閥Bll 及放氣閥B13均電連接,其真空罐A4、真空罐B5、真空泵A6、 真空泵B7、控制拒18均與機箱3由緊固件緊固連接,其機箱3 與機架2焊接。
所述的智能型強效真空脫氣機,所述主管1、.進水管A14、 進水管B15、出水管A16、出水管B17均為管狀結構,所述機架 2為架體狀結構,所述機箱3為箱體狀結構,所述真空罐A4、真' 空罐B5均為罐體狀結構,所述真空泵A6、真空泵B7均為通用 的真空泵狀結構,所述真空表A8、真空表B9均為通用的負壓真 空表狀結構,所述進水閥AIO、進水閥Bll、放氣閥A12、放氣 閥B13均為通用的電磁閥狀結構,所述電源指示燈、工作捐示燈 均為通用的指示燈狀結構,所述保護開關為通用的漏電保護開關 狀結構,所述時控器為通用的編程時控器狀結構,所述轉換開關
為通用的工作轉換開關狀結構,所述延時器為通用的智能雙數顯 延時器狀結構,所述繼電器為通用的時間繼電器狀結構,所述中
間繼電器為通用的中間繼電器狀結構,所述控制拒18為拒體狀結構。
所述的智能型強效真空脫氣機,所述電源指示燈、保護開關、 時控器、工作指示燈、轉換開關、延時器、繼電器、中間繼電器
均與控制柜18的箱體均由緊固件緊閨連接,所述電源指示燈、 保護開關、時控器、工作指示燈、轉換開關、延時器、繼電器、 中間繼電器、控制柜的柜體共同構成控制柜18。
本實用新型制作完畢后進行了試用性考核,經試用考核,3-6 天便可將供暖或空調系統中的各種氣體脫除干凈,與已有技術相 比提高工效10-20倍,且智能化自動控制而使用方便;獲得了預
期的'良好效果。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 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業的普通技術人員,均可按 說明書附圖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順暢地實施本實用新型;但是, 凡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 內,當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術內容,而作出的些許更動、修飾 與演變的等同變化,均為本實用新型的等效實施例;同時,凡依.
更動、修飾與演變等,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智能型強效真空脫氣機,包括主管(1),其特征在于還設置有機架(2)、機箱(3)、真空罐A(4)、真空罐B(5)、真空泵A(6)、真空泵B(7)、真空表A(8)、真空表B(9)、進水閥A(10)、進水閥B(11)、放氣閥A(12)、放氣閥B(13)、進水管A(14)、進水管B(15)、出水管A(16)、出水管B(17),還設置有由電源指示燈、保護開關、時控器、工作指示燈、轉換開關、延時器、繼電器、中間繼電器共同構成的控制柜(18);所述智能型強效真空脫氣機,其主管(1)與進水管A(14)、進水管A(14)與進水閥A(10)、進水閥A(10)與真空罐A(4)、真空罐A(4)與真空泵A(6)、真空泵A(6)與出水管A(16)、出水管A(16)與主管(1)、主管(1)與進水管B(15)、進水管B(15)與進水閥B(11)、進水閥B(11)與真空罐B(5)、真空罐B(5)與真空泵B(7)、真空泵B(7)與出水管B(17)、出水管B(17)與主管(1)、真空罐A(4)與真空表A(8)、真空罐A(4)與放氣閥A(12)、真空罐B(5)與真空表B(9)、真空罐B(5)與放氣閥B(13)均螺紋緊固連接,其電源與電源指示燈、電源與保護開關、保護開關與時控器、時控器與工作指示燈、時控器與轉換開關、轉換開關與延時器、延時器與繼電器、延時器與中間繼電器、控制柜(18)的繼電器與真空泵A(6)及進水閥A(10)及放氣閥A(12)及真空泵B(7)及進水閥B(11)及放氣閥B(13)均電連接,其真空罐A(4)、真空罐B(5)、真空泵A(6)、真空泵B(7)、控制柜(18)均與機箱(3)由緊固件緊固連接,其機箱(3)與機架(2)焊接。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迷的智能型強放真空脫氣機,共持征 在于所述主管(1 )、進水管A (14 )、進水管B (15 )、出水管 A (16)、出水管B (17)均為管狀結構,所述機架(2)為架體 狀結構,所述機箱(3)為箱體狀結構,所述真空罐A (4)、真 空罐B (5)均為罐體狀結構,所述真空泵A(6)、真空泵B(7) 均為通用的真空泵狀結構,所述真空表A(8)、真空表B(9)均 為通用的負壓真空表狀結構,所述進水閥A(IO)、進水閥B(ll)、 放氣閥A ( 12 )、放氣閥B (13)均為通用的電磁閥狀結構.,所述 電源指示燈、工作指示燈均為通用的指示燈狀結構,所述保護開 關為通用的漏電保護開關狀結構,所述時控器為通用的編程時控 器狀結構,所述轉換開關為通用的工作轉換開關狀結構,所述延 時器為通用的智能雙數顯延時器狀結構,所述繼電器為通用的時 間繼電器狀結構,所述中間繼電器為通用的中間繼電器狀結構, 所述控制拒(18 )為拒體狀結構。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型強效真空脫氣機,其 特征在于所述電源指示燈、保護開關、時控器、工作指示燈、 轉換開關、延時器、繼電器、中間繼電器均與控制柜(18)的箱 體均由緊固件緊固連接,所述電源指示燈、保護開關、時控器.、 工作指示燈、轉換開關、延時器、繼電器、中間繼電器、控制拒 的拒體共同構成控制拒(18)。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智能型強效真空脫氣機為機械技術領域。主管、進水管A、進水閥A、真空罐A、真空泵A、出水管A、主管均螺紋緊固,主管、進水管B、進水閥B、真空罐B、真空泵B、出水管B、主管均螺紋緊固,真空罐A與真空表A及放氣閥A、真空罐B與真空表B及放氣閥B均螺紋緊固,電源與電源指示燈、電源與保護開關、保護開關與時控器、時控器與工作指示燈、時控器與轉換開關、轉換開關與延時器、延時器與繼電器、延時器與中間繼電器、控制柜的繼電器與真空泵A及進水閥A及放氣閥A及真空泵B及進水閥B及放氣閥B均電連接,真空罐A、真空罐B、真空泵A、真空泵B、控制柜均與機箱緊固,機箱與機架焊接。用于供暖及空調系統脫氣。效果好。
文檔編號F24D19/08GK201003816SQ20072000326
公開日2008年1月9日 申請日期2007年2月5日 優先權日2007年2月5日
發明者宛金暉 申請人:宛金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