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針對多空氣調節器的室外單元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針對多空氣調節器的室外單元,更具體地涉及一 種不僅可應用于同時執行加熱和制冷操作的多空氣調節器而且可應用 于分別執行加熱操作和制冷操作的多空氣調節器的用于多空氣調節器 的室外單元。
背景技術:
韓國專利申請早期公開No.2006-0065947公開了一種能夠同時執 行加熱和制冷操作的多空氣調節器。所公開的多空氣調節器包括具 有壓縮機的室外單元;室外熱交換機;四通閥;膨脹閥;與室外單元 相連的多個室內單元;以及安裝在室外單元和室內單元之間的加熱/ 制冷切換設備。加熱/制冷切換設備包括多個開/關閥,用于轉換流動 通道,以便多個室內單元中的一些執行制冷操作而其余室內單元執行 加熱操作。上述傳統空氣調節器還包括高壓氣體管,用于將加熱/制冷切換 設備與室外單元相連;高壓液體管;以及低壓氣體管。高壓氣體管用 于將高壓氣相制冷劑從室外單元的壓縮機傳送到執行加熱操作的至少 一個室內單元。低壓氣體管用于將低壓氣相制冷劑從執行制冷操作的 至少一個室內單元傳送到室外單元的壓縮機。此外,高壓液體管用于 將高壓液相制冷劑傳送到室外單元或室內單元。由于加熱/制冷切換設備的開/關閥可以選擇性地開或關,所以空 氣調節器可以執行在其中所有室內單元都執行加熱操作的"完全加 熱操作"、在其中所有室內單元都執行制冷操作的"完全制冷操作"、 在其中室內單元的小部分執行制冷操作并且室內單元的大部分執行加 熱操作的"主要加熱操作"、以及在其中室內單元的小部分執行加熱操作并且室內單元的大部分執行制冷操作的"主要制冷操作"。在上述空氣調節器中,需要高壓氣體管和加熱/制冷切換設備用以 同時進行加熱和執行操作,更具體地,用于上述"主要加熱操作"或 "主要制冷操作"。因此,多空氣調節器執行"完全加熱操作"或"完 全制冷操作"實質上不需要高壓氣體管和加熱/制冷切換設備。然而,針對同時加熱和制冷操作所制造的室外單元僅在安裝了加 熱/制冷切換設備時可用,因此產生了以下問題不能將該室外單元應 用于不具有加熱/制冷切換設備的系統來執行"完全加熱操作"或"完 全制冷操作"。這是因為僅需要"完全加熱操作"或"完全制冷操作" 的用戶不需要使用具有附加成本的加熱/制冷切換設備。因此,對于僅需要"完全加熱操作"或"完全制冷操作"的用戶 而言,制造者必須制造用于多空氣調節器的室外單元(不具有高壓氣 體管),其旨在實現"主要加熱操作"或"主要制冷操作",而不需要 加熱/制冷切換設備。然而,這導致了在室外單元的組成元件的制造和 維護中的困難,并增加了空氣調節器的制造成本。發明內容因此,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針對多空氣調節器的室外單 元,其不僅可應用于同時執行加熱和制冷操作的多空氣調節器,而且 可應用于分別執行加熱操作和制冷操作多空氣調節器。本發明的其它方面和/或優點將在下文描述中加以說明,并在描述 中顯而易見,或可通過發明的實踐學習到。根據本發明,可以由針對多空氣調節器的室外單元的提供來實現 上述和/或其它方面,針對多空氣調節器的室外單元包括壓縮機;室 外熱交換機;分別與多個室內單元的管道相連的第一至第三連接閥; 與壓縮機的排放側相連的第一四通閥,用于加熱和制冷操作的轉換; 高壓氣體管,用于將第一四通閥與第一連接閥相連;高壓液體管,用 于將第二連接閥與室外熱交換機相連;第一連接管,用于將室外熱交 換機與第一四通閥相連;第二連接管,用于將第一四通閥與壓縮機的吸入側相連;以及低壓氣體管,用于將返回第三連接閥的低壓氣體制冷劑導向壓縮機的吸入側,此外該室外單元還包括第二四通閥,用于 轉換流動通道,從而使高壓氣體管與第三連接闊通信,或者使低壓氣 體管與第三連接閥通信。高壓氣體管可以包括第一高壓氣體管,用于將第一四通閥與第 二四通閥相連;以及第二高壓氣體管,用于將第二四通閥與第一連接 閥相連,而低壓氣體管可以包括第一低壓氣體管,用于將第二四通 闊與壓縮機的吸入側相連;以及第二低壓氣體管,用于將第二四通閥 與第三連接閥相連。該室外單元還可以包括從第一連接管處叉開、并與第一高壓氣體 管相連的旁通管、以及在該旁通管上所安裝的旁通閥。
從結合附圖對實施例的下列描述中,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這 些和/或其它方面和優點將變得顯而易見,并且容易理解,在附圖中圖1是具有本發明的室外單元的同時加熱和制冷類型的多空氣調 節器的電路圖,其示出了主要制冷操作;圖2是具有根據本發明的室外單元的同時加熱和制冷類型的多空 氣調節器的電路圖,其示出了主要加熱操作;圖3是具有根據本發明的室外單元的多空氣調節器的電路圖,其 示出了制冷操作;以及圖4是具有根據本發明的室外單元的多空氣調節器的電路圖,其 示出了加熱操作。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將詳細參考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其示例在附圖中示出, 其中全文中的相似附圖標記表示相似元素。下面將參考附圖來描述實 施例,以解釋本發明。圖l和圖2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同時加熱和制冷類型的多空氣調 節器。如圖1所示,同時加熱和制冷類型的多空氣調節器包括室外單 元10、多個室內單元41、 42、 43和44以及加熱/制冷切換設備50。室外單元10包括壓縮機ll,用于壓縮制冷劑;室外熱交換機 12,用于將制冷劑與外部空氣進行熱交換;室外膨脹閥13,用于減壓 并膨脹制冷劑;第一四通閥15,用于轉換流動通道;第二四通閥16, 用于轉換流動通道;接收機17,用于接收循環制冷劑;以及聚集器18, 用于接收循環制冷劑,并向壓縮機11提供氣相制冷劑。室外單元10 還包括第一連接閥21、第二連接閥22、以及第三連接閥23,用于加 熱/制冷切換設備50和室外單元10的連接。四通閥15具有第一至第四端口 15a、 15b、 15c和15d。第一四通 閥15的第一端口 15a通過管道與壓縮機11的排放側相連,以及第二 端口 15b通過第一連接管24與室外熱交換機12相連。第一四通閥15 的第三端口 15c通過第二連接管25與壓縮機11的吸入側相連,以及 第四端口 15d通過高壓氣體管26與第一連接閥21相連。為了加熱和 制冷操作的切換,第一四通閥15轉換流動通道,從而選擇性地使第一 連接管24和高壓氣體管26與壓縮機11的排放側連通。室外熱交換機12通過高壓液體管28與第二連接閥22相連。使 用接收機17和室外膨脹閥13來安裝高壓液體管28。將室外膨脹閥13 安裝在室外熱交換機12和接收機17之間。使用流率調節閥29a和止 回閥29b來安裝用于為室外膨脹閥13設置旁路的管道。第三連接閥23通過低壓氣體管27與壓縮機11的吸入側相連, 以及在鄰近壓縮機11的位置處將聚集器18安裝到高壓氣體管27。第 二四通閥16轉換流動通道,以使得高壓氣體管26與第三連接閥23 連通,或者使低壓氣體管27與第三連接閥23連通。為了使能這種連 接,高壓氣體管26包括第一高壓氣體管26a,用于將第一四通閥15 與第二四通閥16的第一端口 16a相連;以及第二高壓氣體管26b,用 于將第二四通閥16的第二端口 16b與第一連接閥21相連。類似地, 低壓氣體管27包括第一低壓氣體管27a,用于將壓縮機11的吸入 側與第二四通閥16的第三端口 16c相連;以及第二低壓氣體管27b, 用于將第二四通閥16的第四端口 16d與第三連接閥23相連。室外單元10還包括從將第一四通閥15與室外熱交換機12連接 第一連接管24處叉開的、并且與第一高壓氣體管26a相連的旁通管30、以及在旁通管30上所安裝的旁通閥31和止回閥32。當旁通閥31 開啟時,可以為要提供給室外熱交換機12的高壓氣相制冷劑設置旁路 至第一高壓氣體管26a。使用止回閥33來安裝第一高壓氣體管26a, 以防止通過旁通管30而被旁路的高壓氣相制冷劑流回到第一四通閥 15。多個室內單元41、 42、 43和44中的每一個都包括室內熱交換機 41a、 42a、 43a或44a以及室內膨脹閥41b、 42b、 43b或44b。在下文 中,為了方便說明,由從圖1頂部開始的附圖標記41、 42、 43和44 來指示室內單元。加熱/制冷切換設備50包括與室外單元10的第一連接閥21相 連的第一管道51;與室外單元10的第二連接閥22相連的第二管道52; 以及與室外單元10的第三連接閥23相連的第三管道53。在這種情況 下,第二管道52與各個室內單元41、 42、 43和44的室內膨脹閥41b、 42b、 43b和44b相連,以及第一和第三管道51和53與各個室內單元 41、 42、 43和44的室內熱交換機41a、 42a、 43a和44a相連。加熱/制冷切換設備50包括第一至第四加熱開/關閥54a、 54b、 54c和54d,用于選擇性地開啟或關閉從第一管道51處叉開、并與各 個室內熱交換機41a、 42a、 43a和44a相連的管道;以及第一至第四 制冷開/關閥55a、 55b、 55c和55d,用于選擇性地開啟或關閉從第三 管道53處叉開、并與各個室內熱交換機41a、 42a、 43a和44a相連的 管道。加熱/制冷切換設備50選擇性地開啟或關閉開/關閥,以允許室 內單元中的一些執行制冷操作而其余室內單元執行加熱操作。現在,將對上述同時加熱和制冷類型的多空氣調節器的操作進行 描述。圖l示出了主要制冷操作,在其中室內單元的小部分執行加熱操 作,而室內單元的大部分執行制冷操作。在這種情況下,如圖l所示 的第一四通閥15操作用于將從壓縮機11流出的高壓氣相制冷劑傳送 至室外熱交換機12。第二四通閥16操作用于使第一高壓氣體管26a 與第二高壓氣體管26b連通,以及使第一低壓氣體管27a與第二低壓 氣體管27b連通。開啟旁通閥31,以允許將高壓氣相制冷劑的一部分傳送至第一高壓氣體管26a。還開啟了室外膨脹閥13,以允許通過高 壓液體管28將已流經室外熱交換機12的制冷劑傳送至加熱/制冷切換 設備50的第二管道52。關閉加熱/制冷切換設備50的第一至第三加 熱開/關閥54a、 54b和54c,并開啟第四加熱開/關閥54d。此外,開啟 第一至第三制冷開/關閥55a、55b和55c,并關閉第四制冷開/關閥55d。在實現主要制冷操作時,通過流經室外熱交換機12來對從壓縮 機11流出的高壓氣相制冷劑進行熱交換,之后通過高壓液體管28和 加熱/制冷切換設備50的第二管道52將其傳送到第一至第三室內單元 41、 42和43的各個室內膨脹閥41b、 42b和43b。因此,第一至第三 室內單元41、 42和43執行制冷操作。通過加熱/制冷切換設備50的 第三管道53和室外單元10的低壓氣體管27,將流經第一至第三室內 單元41 、42和43所得到的低壓氣相制冷劑傳送至壓縮機11的吸入側。與上述操作同時地,通過加熱/制冷切換設備50的第一管道51, 將通過室外單元10的旁通管30傳送至高壓氣體管26的高壓氣相制冷 劑的一部分提供給第四室內單元44。因此,第四室內單元44執行加 熱操作。當然,在這種情況下,第四室內單元44的室內膨脹閥44b 保持在開啟狀態。在與流經加熱/制冷切換設備50的第二管道52的制 冷劑相混合之后,將流經第四室內單元44所得到的高壓液相制冷劑提 供給第一至第三室內單元41、 42和43。關于上述主要制冷操作,第 一至第三室內單元41、 42和43執行制冷操作,而第四室內單元44 執行加熱操作。圖2示出了主要加熱操作,在其中室內單元的小部分執行制冷操 作,而室內單元的大部分執行加熱操作。在這種情況下,如圖2所示 的第一四通閥15操作用于將從壓縮機11流出的高壓氣相制冷劑傳送 至高壓氣體管26。第二四通閥16操作用于使第一高壓氣體管26a與 第二高壓氣體管26b連通,以及使第一低壓氣體管27a與第二低壓氣 體管27b連通。關閉旁通閥31,并降低室外膨脹閥13的開啟率。關 閉第一加熱開/關閥54a,而開啟第二至第四加熱開/關閥54b、 54c和 54d。此外,還開啟了第一制冷開/關閥55a,并關閉了第二至第四制冷 開/關閥55b、 55c禾口 55d。在實現主要加熱操作時,通過高壓氣體管26來將從壓縮機11流 出的高壓氣相制冷劑傳送至加熱/制冷切換設備50的第一管道51,以 便將其提供給第二至第四室內單元42、 43和44。因此,第二至第四 室內單元42到44執行加熱操作。當然,在這種情況下,開啟第二至 第四室內單元42、 43和44的室內膨脹閥42b、 43b和44b。通過加熱 /制冷切換設備50的第二管道52,將流經第二至第四室內單元42、 43 和44所得到的高壓液相制冷劑傳送至室外膨脹閥13。在室外膨脹閥 13中被減壓和膨脹之后,將制冷劑傳送至室外熱交換機12。通過第一 和第二連接管24和25,將流經室外熱交換機12所得到的低壓氣相制 冷劑傳送至壓縮機11的吸入側。與上述操作同時地,將通過第二至第四室內單元42、 43和44傳 送至加熱/制冷切換設備50的第二管道52的高壓液相制冷劑的一部分 傳送至第一室內單元41的室內膨脹閥41b。因此,第一室內單元41 執行制冷操作。此外,通過加熱/制冷切換設備50的第三管道53和室 外單元10的低壓氣體管27,將流經第一室內單元41的低壓氣相制冷 劑傳送至壓縮機11的吸入側。關于上述主要加熱操作,僅第一室內單 元41執行制冷操作,而第二到第四室內單元42、 43和44執行加熱操 作。盡管圖1和圖2示出了主要制冷操作和主要加熱操作,通過操作 第一四通閥15和加熱/制冷切換設備50的開/關閥,上述同時加熱和 制冷類型的多空氣調節器還可以執行在其中所有室內單元都執行制冷 操作的完全制冷操作以及在其中所有室內單元都執行加熱操作的完全 加熱操作。圖3和圖4示出了在其中將上述室外單元10應用于多空氣調節 器以分別執行加熱操作和制冷操作的實施例。設計該多空氣調節器, 使得所有室內單元都執行制冷操作或加熱操作。因為缺乏加熱/制冷切 換設備,這種空氣調節器不能同時執行加熱和制冷操作。如圖3所示,在將室外單元10應用于多空氣調節器以便分別執 行加熱操作和制冷操作時,不必將管道與室外單元10的第一連接閥 21相連。因此,關閉第一連接閥21。通過第一管道71,將室內單元61、 62、 63和64的室內膨脹閥61b、 62b、 63b和64b與室外單元10 的第二連接閥22相連。此外,通過第二管道72,將室內單元61、 62、 63和64的室內熱交換機61a、62a、63a和64a在其與室內膨脹閥61b、 62b、 63b和64b相反的端點處與室外單元10的第三連接閥23相連。當上述多空氣調節器執行制冷操作時,如圖3所示的第一四通閥 15操作用于將從壓縮機11流出的高壓氣相制冷劑傳送至室外熱交換 機12。第二四通閥16操作用于使第一高壓氣體管26a與第二高壓氣 體管26b連通,以及使第一低壓氣體管27a與第二低壓氣體管27b連 通。在這種情況下,開啟室外膨脹閥13來通過高壓液體管28將流經 室外熱交換機12的制冷劑傳送至第一管道71。在上述條件下實現制冷操作時,通過流經室外熱交換機12來對 從壓縮機11流出的高壓氣相制冷劑進行熱交換,其后通過高壓液體管 28和第一管道71將其傳送至第一到第四室內單元61、 62、 63和64 的室內膨脹閥61b、 62b、 63b和64b。因此,所有室內單元61、 62、 63和64都執行制冷操作。通過第二管道72和室外單元10的低壓氣 體管27,將流經第一至第四室內單元61、 62、 63和64所得到的低壓氣相制冷劑傳送至壓縮機11的吸入側。在制冷操作期間,沒有制冷劑 流經高壓氣體管26。另一方面,在如圖4所示的加熱操作的實現中,由第一四通閥15 和第二四通閥16來改變流動通道的連接。具體地,第一四通閥15操 作用于將從壓縮機11流出的高壓氣相制冷劑傳送至第一高壓氣體管 26a。第二四通閥16操作用于使第一高壓氣體管26a與第二低壓氣體 管27b連通,以及使第一低壓氣體管27a與第二高壓氣體管26b連通。 換言之,在這種情況下,將流經第一高壓氣體管26a的高壓氣相制冷 劑傳送至第三連接閥23,以及通向室內單元的室內第二管道72。此外, 降低室外膨脹閥13的開啟率,并擴展室內單元61、 62、 63和64的室 內膨脹閥61b、 62b、 63b和64b的流動通道。關閉旁通閥31。在上述條件下實現加熱操作時,通過第一高壓氣體管26a、第二 低壓氣體管27b、第三連接閥23和室內第二管道72,將從壓縮機ll 流出的高壓氣相制冷劑引入室內單元61、 62、 63和64的室內熱交換機61a、 62a、 63a和64a。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所有室內單元61、 62、 63和64都執行加熱操作。通過室內第一管道71、第二連接閥22 和高壓液體管28,將流經室內單元61、 62、 63和64所得到的高壓液 相制冷劑傳送至室外膨脹閥13。在通過流經室外熱交換機12而在室 外膨脹閥13中被減壓并膨脹以變成低壓氣相制冷劑之后,通過第一和 第二連接管24和25,將所產生的低壓氣體制冷劑傳送至壓縮機11的 吸入側。沒有制冷劑流經第一低壓氣體管27a。根據本發明,從上述描述中顯而易見,根據本發明的用于多空氣 調節器的室外單元包括用于轉換流動通道的第二四通閥,以便選擇性 地使高壓氣體管或低壓氣體管與第三連接闊連通。通過使用第二四通 閥,本發明的室外單元不僅可應用于同時執行加熱和制冷操作的多空 氣調節器系統,而且可應用于分別執行加熱操作和制冷操作的多空氣 調節器系統。盡管已經說明并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將理 解的是,可以在不背離本發明的原理和精神的前提下進行改變,本發 明的范圍在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中限定。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多空氣調節器的室外單元,包括壓縮機;室外熱交換機;分別與多個室內單元的管道相連的第一至第三連接閥;與壓縮機的排放側相連的第一四通閥,用于加熱和制冷操作的轉換;高壓氣體管,用于將第一四通閥與第一連接閥相連;高壓液體管,用于將第二連接閥與室外熱交換機相連;第一連接管,用于將室外熱交換機與第一四通閥相連;第二連接管,用于將第一四通閥與壓縮機的吸入側相連;以及低壓氣體管,用于將返回第三連接閥的低壓氣體制冷劑導向壓縮機的吸入側,所述室外單元還包括第二四通閥,用于轉換流動通道,從而使高壓氣體管與第三連接閥連通,或者使低壓氣體管與第三連接閥連通。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單元,其中所述高壓氣體管包括第一高壓氣體管,用于將第一四通閥與第 二四通閥相連;以及第二高壓氣體管,用于將第二四通閥與第一連接 閥相連;以及所述低壓氣體管包括第一低壓氣體管,用于將第二四通閥與壓縮機的吸入側相連;以及第二低壓氣體管,用于將第二四通閥與第三 連接閥相連。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單元,還包括從第一連接管處叉開的、并與第一高壓氣體管相連的旁通管;以及在所述旁通管上安裝的旁通閥。
全文摘要
一種室外單元,可應用于同時執行加熱和制冷操作的多空氣調節器,還可應用于分別執行加熱操作和制冷操作的多空氣調節器系統。該室外單元包括壓縮機;室外熱交換機;分別與多個室內單元的管道相連的第一至第三連接閥;與壓縮機的排放側相連的第一四通閥,用于加熱和制冷操作的轉換;高壓氣體管,將第一四通閥與第一連接閥相連;高壓液體管,將第二連接閥與室外熱交換機相連;第一連接管,將室外熱交換機與第一四通閥相連;第二連接管,將第一四通閥與壓縮機吸入側相連;以及低壓氣體管,將返回第三連接閥的低壓氣體制冷劑導向壓縮機的吸入側,所述室外單元還包括第二四通閥,轉換流動通道,從而使高壓氣體管與第三連接閥通信,或使低壓氣體管與第三連接閥通信。
文檔編號F24F1/00GK101280949SQ20071018649
公開日2008年10月8日 申請日期2007年11月22日 優先權日2007年4月6日
發明者金成九 申請人:三星電子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