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家用煤爐余熱導取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家用煤爐附件,尤其是一種將燃爐時余熱轉換成熱水的器具。
背景技術:
目前農村大多數農戶仍然采用燃煤爐或燃柴草爐,以燃煤爐為多數。燃煤爐24小時均燃著。由于熱傳遞的作用,散發的熱均流向空間而浪費,晚上洗澡時,又要通過燃爐來加熱水,既耗用燃料,又增加家務。本申請人曾經申請過分體式的家用煤爐余熱導取裝置,取得顯著的效果,但因結構較復雜,難以形成商品。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以上所述燃爐時余熱浪費這一現象,設計一種結構簡單又能將燃爐時散發的余熱轉換成熱水的裝置,熱水可供洗碗之用,也可供晚上家人洗澡之用。
本實用新型,套于爐體的外周,由內徑大于爐體外徑的內套筒、與內套筒底部密封連接的外圍壁構成,內套筒與外圍壁形成的空間為熱交換水腔,在熱交換水腔的一側,設置儲水腔,在儲水腔上可設置保溫蓋。
本實用新型,所述余熱導取器可由金屬或/和塑料制成。例如采用不銹鋼材料制成,但金屬材料導熱較快,對爐體保溫不利。如果內套筒采用價格低廉的農塑(廢舊塑料)加工,外圍壁采用較厚的塑料膜加工,其優點是塑料不銹蝕,耐用,且成本較低,易被農戶接受。如果內套筒和外圍壁采用連體結構的一次性塑料壓注成型,雖然價格高點,但容易形成商品化。當內套筒采用塑料材料時,為防止缺水時被燒壞,可在內套筒的上方設置含水海綿或布料圍圈。
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制作簡便,節約能源,節省家務等特點,主要應用于煤爐上,也可以應用于燃柴、燃草爐上。
圖1為實施例(已設置于爐體上)的結構外觀圖。
圖2為圖1之縱向剖視圖。
圖中,10、爐體 20、余熱導取器 21、內套筒 22、外圍壁 23、熱交換水腔 24、儲水室 25、保溫蓋 30、泥漿粘合層。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本家用煤爐余熱導取器20由內徑大于爐體10外徑的內套筒21、與內套筒21底部密封連接的外圍壁22構成,內套筒21與外圍壁22形成的空間為熱交換水腔23,在熱交換水腔23的一側,設置儲水室24,在儲水室24上設置保溫蓋25。本實施例,其內套筒21采用價格低廉的農塑加工,外圍壁采用較厚的塑料膜加工,在塑料膜外圍壁22的上邊沿,設置金屬絲支架26。其優點是塑料不銹蝕,耐用,且成本較低,易被農戶接受。
使用時,必須選用內徑大于爐體10外徑的內套筒21的余熱導取器。安裝方法是將余熱導取器20套在爐體10的合適高度上,其間隙用水泥沙漿填實讓其固定,干固后即可使用。燃爐時向儲水室注水,由于水吸收燃爐時傳導的熱能,成為熱水。
權利要求1.一種家用煤爐余熱導取器,套于爐體(10)的外周,其特征為余熱導取器(20)由內徑大于爐體外徑的內套筒(21)、與內套筒(21)底部密封連接的外圍壁(22)構成,內套筒(21)與外圍壁(22)形成的空間為熱交換水腔(23),在熱交換水腔(23)的一側,設置儲水室(2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煤爐余熱導取器,其特征為在儲水腔(24)上設置保溫蓋(25)。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家用煤爐余熱導取器,其特征為所述余熱導取器(20)由金屬或/和塑料制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家用煤爐余熱導取器,尤其是一種將燃爐時余熱轉換成熱水的器具。由內徑大于爐體外徑的內套筒、與內套筒底部密封連接的外圍壁構成,內套筒與外圍壁形成的空間為熱交換水腔,在熱交換水腔的一側,設置儲水室。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制作簡便,節約能源,節省家務等特點,主要應用于煤爐上,也可以應用于燃柴、燃草爐上。由于水吸收燃爐時傳導的熱能,成為熱水。熱水可供洗碗之用,也可供晚上家人洗澡之用。
文檔編號F24B1/00GK2888302SQ20062005592
公開日2007年4月11日 申請日期2006年3月10日 優先權日2006年3月10日
發明者林老昭 申請人:林老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