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熱處理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熱處理裝置,對電漿顯示用玻璃基板等平板狀脆性被處理物,在中空的搬送路徑內進行加熱處理、退伙處理及冷卻處理等熱處理。
背景技術:
作為對電漿顯示用玻璃基板等平板狀脆性被處理物進行熱處理的方式,載置(setter)方式為一般所現有。在載置方式的熱處理中,將被處理物載置于稱為載置玻璃(setter glass)的高強度耐熱用厚板載臺上,通過多個搬送滾柱的旋轉,將其在爐內的搬送路徑內搬送(參照,例如專利文獻1)。
例如,在對被處理物為寬度1460mm、長度1030mm、厚度2.8mm的玻璃基板熱處理時,一般使用寬度1600mm、長度1200mm、厚度5mm的載置玻璃。
載置方式必須加熱及冷卻熱容量比被處理物還要大的載置玻璃,因此消耗能量大,加熱及冷卻時間亦變長。
因此,現有為響應節省能源及小型化的要求,提案有不使用載置玻璃的無載置方式的熱處理。在無載置方式的熱處理中,因為直接將被處理物載置于搬送滾柱上搬送,因而不需要加熱及冷卻大熱容量的載置玻璃,消耗能量變小,且使加熱及冷卻區域縮小。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4-293877號公報發明內容玻璃基板等具有脆性的平板狀被處理物,在熱處理中有時會在爐內破裂。在熱處理中,被處理物發生破裂時,在載置方式的熱處理中,被處理物仍停留在載置器上,但在無載置方式的熱處理中,一部份被處理物會從多個搬送滾柱間落下至下方。所落下的一部份被處理物,若比從底面的內部構件至搬送面的距離還要大,有可能從多個搬送滾柱之間突出于搬送面的上方,而妨礙后續被處理物的搬送。
因此,有必要提早檢測到被處理物在爐內的破裂,而停止被處理物的搬送,以將落下的一部份被處理物除去。但是,當欲對破裂的一部分被處理物的落下進行光學檢測時,因破裂的一部份被處理物的落下位置和大小等不固定,于是有必要沿被處理物的搬送路徑配置多個傳感器,故使成本上升。另外,亦有光學傳感器無法確實檢測例如玻璃基板等,具透光性的被處理物落下的情況。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無載置方式的熱處理裝置,能以廉價成本提早且確實地檢測在爐內發生的被處理物破裂。
本發明的熱處理裝置,具備有外壁構件、多個搬送滾柱、多個內側構件、露出部、振動檢測手段及控制手段。外壁構件覆蓋在搬送被處理物的搬送路徑的周圍。多個搬送滾柱在沿搬送路徑的多個位置中分別支撐成可自由旋轉的狀態。多個內側構件沿搬送路徑配置在多個搬送滾柱的下方。露出部從多個內側構件中的至少一個,貫通外壁構件而露出外部。振動檢測手段配置于露出部,且從露出部檢測在搬送路徑搬送之中,被處理物的一部份落下至內側構件而產生的振動,并將檢測信號輸出。控制手段根據檢測信號控制搬送滾柱的滾動,以防止落下的被處理物的一部分與后續搬送的被處理物互相接觸。
根據該構成,位于沿搬送路徑配置的多個搬送滾柱的下方的內側構件,其一部份貫通外壁構件而露出外部,并于該露出部配置有振動檢測手段。因此,在爐內被處理物破裂而被處理物的一部分落下至搬送滾柱的下方時,因與被處理物的一部分抵接而在內側構件產生的振動,向爐外的露出部傳播并由振動檢測手段所檢測。根據檢測到振動的振動檢測手段的檢測信號,控制搬送滾柱的驅動,可防止落下的被處理物的一部分與后續搬送的被處理物發生接觸。
另外,沿搬送路徑至少具備加熱區域、退火區域及冷卻區域,在多個內側構件之中,可以至少在配置于退火區域中的內側構件上具有露出部。
根據該構成,至少配置在退火區域的內側構件所產生的振動,可通過在爐外的露出部由振動檢測手段檢測出。因此,能在被處理物容易破裂的退火區域中,檢測內側構件的振動。
更進一步,控制手段在振動檢測手段檢測出振動時,在多個搬送滾柱之中,使搬送路徑中,配置在產生振動的內側構件上游側的范圍的搬送滾柱停止驅動。
根據該構成,對位在因破裂的被處理物的一部分落下而產生振動的內側構件的上游側的被處理物停止搬送,而能防止落下的被處理物的一部分與其后續搬送而來的被處理物間發生抵接,可防止被處理物的破損擴大。
另外,在振動檢測手段檢測出振動時,控制手段根據檢測信號判別落下的被處理物的大小,是否足夠露出搬送滾柱的上面側,僅在判斷出落下的被處理物為可突出搬送面的上面的大小時,停止對搬送滾柱的驅動。
根據該構成,僅在判別出落下的被處理物的一部分大小,足以露出搬送滾柱的上面側時,停止對搬送滾柱的驅動。因此,在落下的被處理物的一部分較小,不影響其后續搬送的被處理物的情況下,繼續搬送被處理物。
根據本發明的熱處理裝置,能在爐內被處理物破裂而被處理物的一部分落下至搬送滾柱的下方的情況,通過肇因于被處理物的一部分的抵接,在內側構件上產生而后往爐外的露出部傳播的振動,以廉價成本提早且確實地進行檢測。另外,根據檢測出振動的振動檢測手段的檢測信號,控制對搬送滾柱的驅動,能防止落下的被處理物的一部分與在其后續搬送的被處理物間發生抵接。
圖1(A)、(B)是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的熱處理裝置10的構成的關鍵部的側面剖視圖及正面剖視圖。
圖2是表示熱處理裝置10中的熱處理內容的一例。
圖3是表示熱處理裝置10中的控制部6構成的一例的方塊圖。
圖4是表示CPU61處理步驟的一例的流程圖。
圖5表示通過振動傳感器4檢測振動狀態的實驗結果的一例。
符號說明2 搬送滾柱4 振動傳感器(振動檢測手段)5 露出部6 控制部(控制手段)10 熱處理裝置11~14 外壁構件20 被處理物31~34 耐熱玻璃(內側構件)具體實施方式
圖1(A)及(B)是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中,熱處理裝置10的構成的關鍵部的側面剖視圖及正面剖視圖。熱處理裝置10作為一例,對電漿顯示用玻璃基板(被處理物20)進行無載置方式的熱處理。熱處理裝置10具備有外壁構件11~14、搬送滾柱2、耐熱玻璃31~34、振動傳感器4、及搬送馬達24。
外壁構件11~14由隔熱材料構成,并分別覆蓋搬送被處理物20的搬送路徑的上面、下面及左右側面。外壁構件11至少在其內側面配備有未圖式的加熱器。各外壁構件11~14沿箭頭X所示的搬送路徑分割成多個區域。
耐熱玻璃31~34,作為本發明的內側構件,分別配置成覆蓋于外壁構件11~14的爐內面側。耐熱玻璃31~34防止從外壁構件11~14脫離的塵埃附著至被處理物20上。各耐熱玻璃31~34沿搬送路徑分割成多個區域。
搬送滾柱2配置在沿搬送路徑的各多個位置中。搬送滾柱2,其的兩端部貫通外壁構件13及外壁構件14暨耐熱玻璃33及耐熱玻璃34,并在左側面側及右側面側的爐外通過軸承21、22支撐成可自由旋轉的狀態。在搬送滾柱2右側面的爐外處露出的端部上固定有鏈輪(sprocket)23。搬送馬達24的旋轉通過鏈條25傳達至鏈輪23。
多個耐熱玻璃32,并非黏接支撐于外壁構件12上,而是除外壁構件13、14的下部及中間位置外,以非接觸的方式支撐,以避免對其他構件傳播振動,而將耐熱玻璃32(內側構件)內的振動衰減抑制為最小限度。但是,當振動的衰減不成為問題時,亦可黏接支撐。
于多個耐熱玻璃32的各個左側面的端部處,延伸而形成從左側外壁構件13露出于爐外的露出部5。各個露出部5上安裝有作為振動檢測手段的振動傳感器4。振動傳感器4檢測發生在耐熱玻璃32之后,往露出部5傳播的振動,并輸出檢測信號。
圖2表示熱處理裝置10中熱處理內容的一例。熱處理裝置10將被處理物20從爐內搬送路徑的一端搬送至另一端,在此間對被處理物20施行第一均熱處理、第二均熱處理、退火處理及冷卻處理。
第一均熱處理將被處理物20例如加熱至350℃的狀態維持20分鐘。第二均熱處理將被處理物20例如加熱至600℃的狀態維持30分鐘。退火處理使被處理物20花費1小時而冷卻至400℃。冷卻處理使被處理物20于約50分鐘冷卻至常溫。
圖3是表示熱處理裝置10中控制部6構成的一例的方塊圖。作為本發明控制手段的控制部6在具有ROM(只讀存儲器)62及RAM(隨機存取內存)63的CPU(中央處理器)61之外,尚連接有A/D轉換器64、馬達驅動器65等而構成。
A/D轉換器64的配備數量與振動傳感器4相等,并于多個A/D轉換器64上分別連接有振動傳感器4。各A/D轉換器64將振動傳感器4的檢測信號轉換為數字數據而輸入至CPU61。
CPU61,一邊參照從A/D轉換器64輸入的檢測信號,一邊按照ROM62存儲的程序將驅動數據輸出至馬達驅動器65。
馬達驅動器65上連接有搬送馬達24。馬達驅動器65根據從CPU61輸出的驅動數據驅動搬送馬達24。
圖4是表示CPU61的處理的流程圖。在對被處理物20熱處理時,CPU61通過馬達驅動器65驅動搬送馬達24(S1)。因此,被處理物20在爐內沿搬送路徑被搬送。
在執行熱處理中,CPU61判別多個振動傳感器4的任一個是否檢測到振動(S2)。當振動傳感器4的任一個檢測到振動時,CPU61停止驅動搬送馬達24(S3)。
在除去落下物而指示再次開始處理之時,及多個振動傳感器4的任一個皆未檢測到振動時,驅動搬送馬達24并持續被處理物20的搬送,直到有結束處理的指示。(S4、S5)熱處理裝置10在不使用載置玻璃的狀態下,使被處理物20直接載置于搬送滾柱2而在爐內搬送。當在爐內搬送中的被處理物20破裂而其一部份從搬送滾柱2落下至下方時,耐熱玻璃32因被處理物20的一部分的抵接而產生振動,該振動傳播至露出部5。因此,能判斷出在露出部5配備有檢測出振動的振動傳感器4的耐熱玻璃32所在區域中,發生被處理物20破裂,其一部份從搬送滾柱2落下。
在自搬送滾柱2落下的物比較大時,落下物的一部分突出于搬送面上方,若置的不理,則與后續搬送的被處理物20發生沖撞。當振動傳感器4的任一個檢測到振動之際,即停止搬送馬達24驅動,由此停止被處理物20在搬送路徑中移動,故能防止后續搬送的被處理物20與落下物沖撞而發生破損。
另外,亦可于CPU61配備顯示手段,使CPU61將檢測到振動的振動傳感器4所配置的位置顯示于顯示手段中。可正確特定落下物的位置而使除去作業容易。亦可于各個振動傳感器4附近分別配設顯示燈等顯示手段,通過最接近檢測到振動的振動傳感器4的顯示手段來進行顯示。
圖5表示通過振動傳感器4檢測振動狀態的實驗結果一例。在圖中可明顯看出,配置于耐熱玻璃32的露出部5的振動傳感器4的輸出電壓(檢測信號),隨落下至其耐熱玻璃32的破片變大而增加。此外,該輸出電壓與外力作用于熱處理裝置10整體時、熱處理裝置10本身的振動時、破片落下至鄰接的耐熱玻璃上時,振動傳感器4所輸出的電壓,皆有很大的差異。
因此,從振動傳感器4的輸出電壓,能判別落下至安裝有振動傳感器4的露出部5的耐熱玻璃32的破片大小。
但是,因處理溫度差異而造成的輸出電壓差異雖小,但輸出電壓依被處理物20的形狀和厚度、底面的耐熱玻璃32的大小和支撐狀態、落下高度等差異的諸條件而變化,所以應適當設定最適合的臨界值。
在從被處理物20落下的破片十分小時,完全落下至耐熱玻璃32上,不會與后續搬送的被處理物20發生沖撞。在從被處理物20落下的破片比較大時,其一部份突出至搬送滾柱2的上側,因此與后續搬送的被處理物20發生沖撞。
因此,亦可僅在從振動傳感器4的輸出電壓判斷出碎片比較大時,在S5中停止搬送馬達24的驅動。可僅在被處理物20所產生的破裂對后續被處理物20的熱處理帶來妨礙時中斷熱處理作業,在對后續被處理物20的熱處理不造成妨礙時,繼續進行熱處理作業。
更進一步,從振動傳感器4的輸出電壓,能正確檢測破片已落下至具備安裝有振動傳感器4的露出部5的耐熱玻璃32上。
因此,對分割搬送路徑而成的多個區域,由搬送馬達24分別同時提供其所包含的每個搬送滾柱2的旋轉,亦可在S5處理中僅停止配置于檢測到振動的振動傳感器4的區域的上游側區域的搬送滾柱2的旋轉。因被處理物20在從落下物所存在的區域繼續往下游側搬送,所以在爐內搬送中的被處理物20之中,能對不可能與落下物發生沖撞的被處理物20適當完成熱處理。
另外,在上述實施形態中,包含在同一狀態下驅動的多個搬送滾柱2的同一個區域,與各振動傳感器4所配置的區域劃分未必一致。搬送滾柱2的配置位置與振動傳感器4的配置位置可以相互不同的基準設定。該情況下,預先決定搬送滾柱2的配置位置與振動傳感器4的配置位置的對應關系,根據該對應關系在任一個振動傳感器4檢測到振動之際,可決定應被控制驅動的上游側的搬送滾柱2。
此處,所謂上游側的搬送滾柱2,意味搬送有可能受到被處理物20的一部分落下影響的其它被處理物20之中的搬送滾柱2,不一定意味搬送滾柱2對振動傳感器4位在實體性地上游側。因此,在被處理物20的一部分落下之際,對檢測到振動的振動傳感器4的配置位置實體性地位在下游側的搬送滾柱2,亦可停止其旋轉。
權利要求
1.一種熱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有,外壁構件,其覆蓋在搬送被處理物的搬送路徑的周圍;多個搬送滾柱,其在沿上述搬送路徑的多個位置中分別支撐成可自由旋轉的狀態;多個內側構件,其沿上述搬送路徑配置在上述多個搬送滾柱的下方;露出部,其從上述多個內側構件中的至少一個,貫通上述外壁構件而露出外部;振動檢測手段,為配置于上述露出部的振動檢測手段,其檢測在上述搬送路徑搬送之中,被處理物的一部份落下至上述內側構件而產生的振動,并將檢測信號輸出;及,控制手段,其根據上述檢測信號控制上述搬送滾柱的滾動,以防止落下的被處理物的一部分與后續搬送的被處理物互相接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處理裝置,其中,沿上述搬送路徑至少具備有加熱區域、退火區域及冷卻區域;上述露出部在上述多個內側構件之中,至少具備于上述退火區域中所配置的內側構件。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熱處理裝置,其中,上述控制手段,具備有進行停止處理的構成,在上述振動檢測手段檢測出振動時,在上述多個搬送滾柱之中,對配置在上述搬送路徑,位于產生上述振動的上述內側構件更上游側的范圍的搬送滾柱使其停止驅動。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熱處理裝置,其中,上述控制手段具備如下的構成在上述振動檢測手段檢測出振動時進行判別處理,其根據上述檢測信號判別落下至上述多個內側構件的任一個的被處理物的一部分的大小,是否足以露出上述多個搬送滾柱的上面側;僅在上述判斷處理中判斷出落下的被處理物的一部分的大小,足以露出上述多個搬送滾柱的上面側時,進行上述停止處理。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熱處理裝置,在進行無載置方式的熱處理時,能以廉價成本提早且確實地檢測在爐內發生的被處理物破裂。使沿搬送路徑配置在搬送滾柱(2)的下方的多個耐熱玻璃(32)的一部份露出爐外作為露出部(5),并配置振動傳感器(4)于該露出部(5)。根據振動傳感器(4)的檢測信號,檢測被搬送物的一部分因破裂的發生而往耐熱玻璃(32)上落下。此時,停止搬送滾柱(2)旋轉。
文檔編號F27D21/00GK101016191SQ200610110659
公開日2007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06年8月7日 優先權日2006年2月9日
發明者高田文男 申請人:光洋熱系統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