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空氣加熱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空氣加熱裝置,屬于循環空氣加熱裝置技術領域。
二、 背景技術 空氣加熱裝置有
1、采用空調加熱室內空氣,2、用電熱爐加熱空氣,需要電力能源, 尚未見到使用太陽能裝置直接對室內空氣進行循環加熱的,現有使用的太 陽能僅僅有對水循環加熱的。
三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以不需要使用電力能源,而直接使用太陽能裝置對 室內空氣進行循環加熱的空氣加熱裝置。 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本發明的空氣加熱裝置,包括有太陽能加熱管3、與太陽能加熱管相 連通的入口 1和出口 2,其特殊之處在于太陽能加熱管為空氣加熱管。
所述空氣加熱管為真空直通玻璃管,真空直通玻璃管為內層玻璃管8 外部套有外層玻璃管9的雙層內套式玻璃管,內層玻璃管8的外壁與外 層玻璃管9的內壁之間的空間構成真空腔11,內層玻璃管8的內腔為循 環空氣加熱腔12,內層玻璃管8的外壁上敷有一層吸熱材料層10,吸熱 材料層10為吸熱良好的吸熱材料,以便于提高吸熱效率;
為了使吸熱材料層IO獲得的熱量更加充分、快速地通過內玻璃管傳 導至循環空氣,內層玻璃管8的外壁與吸熱材料層10之間還可以增設一 層金屬導熱層16;
為了提高效率,增加單位時間內循環空氣流量,上述空氣加熱管為 并列排式加熱管,并列排式加熱管的數量視需要的循環空氣流量而定;
所述并列排式加熱管的入口 1通過密封接頭18匯集連通至入口匯總 管4,入口匯總管設有與需要加熱的室內循環空氣相通的空氣進口 5。
本發明的空氣加熱裝置不需要使用電力能源,而直接使用太陽能對 室內空氣進行循環加熱,節省電力等能源與充分利用太陽能能源并舉,
綠色無污染,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應用廣泛。
四
圖l:本發明實施例真空直通玻璃管結構剖視圖; 圖2:圖l的立體結構圖3:本發明實施例并列排式加熱管結構示意圖; 圖4:圖3的側視圖。
五具體實施例方式
參考圖1-4,本發明最佳實施方案如下
本實施例空氣加熱裝置包括有太陽能加熱管3、與太陽能加熱管相連
通的入口 1和出口 2,太陽能加熱管為真空直通玻璃管構成的IO個并列 排式空氣加熱管,真空直通玻璃管為內層玻璃管8外部套有外層玻璃管9 的雙層內套式玻璃管,內層玻璃管8的外壁與外層玻璃管9的內壁之間 的空間構成真空腔ll,內層玻璃管8的內腔為循環空氣加熱腔12,內層 玻璃管8的外壁上敷有一層吸熱材料層10,吸熱材料層10為吸熱良好的 吸熱材料,內層玻璃管8的外壁與吸熱材料層10之間設一層金屬導熱層 16,使吸熱材料層10獲得的熱量更加充分、快速地通過內玻璃管傳導至 循環空氣;
并列排式加熱管的入口 1通過密封接頭18匯集連通至入口匯總管4, 入口匯總管設有與需要加熱的室內循環空氣相通的空氣進口 5,空氣進口 5通過管路連通至室內底部空間,利用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的原理, 將室內底部空間的冷空氣通過管路輸送至空氣加熱管內,形成空氣循環 流動加熱。
本實施例的空氣加熱裝置不需要使用電力能源,而直接使用太陽能對 室內空氣進行循環加熱,節省電力等能源與充分利用太陽能能源并舉,綠 色無污染,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應用廣泛。
權利要求
1、空氣加熱裝置,包括有太陽能加熱管(3)、與太陽能加熱管相連通的入口(1)和出口(2),其特征在于太陽能加熱管為空氣加熱管。
2、 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氣加熱 管為真空直通玻璃管,真空直通玻璃管為內層玻璃管(8)外部套有外層 玻璃管(9)的雙層內套式玻璃管,內層玻璃管(8)的外壁與外層玻璃 管(9)的內壁之間的空間構成真空腔(11),內層玻璃管(8)的內腔為 循環空氣加熱腔(12),內層玻璃管(8)的外壁上敷有一層吸熱材料層(10)。
3、 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空氣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層玻璃管的外壁與吸熱材料層之間增設一層金屬導熱層(16)。
4、 按照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空氣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氣加熱管為并列排式加熱管。
5、 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空氣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并列排式 加熱管的入口 (1)通過密封接頭(18)匯集連通至入口匯總管(4), 入口匯總管設有與需要加熱的室內循環空氣相通的空氣進口 (5)。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空氣加熱裝置,屬于循環空氣加熱裝置技術領域。本發明包括有太陽能加熱管3、與太陽能加熱管相連通的入口1和出口2,特征在于太陽能加熱管為空氣加熱管。空氣加熱管為真空直通玻璃管,真空直通玻璃管為內層玻璃管8外部套有外層玻璃管9的雙層內套式玻璃管,內層玻璃管8的外壁與外層玻璃管9的內壁之間的空間構成真空腔11,內層玻璃管8的內腔為循環空氣加熱腔12,內層玻璃管8外壁敷有一層吸熱材料層10。本發明不需要使用電力能源,直接使用太陽能對室內空氣進行循環加熱,節省電力等能源與充分利用太陽能能源并舉,綠色無污染,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應用廣泛。
文檔編號F24J2/05GK101097094SQ20061004539
公開日2008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06年7月1日 優先權日2006年7月1日
發明者劉常春 申請人:劉常春